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平板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划线分离纯化法,自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分离得到5株细菌,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同时对其硝化功能和氨氮去除特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5株细菌分别为门多萨假单胞菌、嗜胺甲基杆菌、放射根瘤菌、施氏假单胞菌和氧化微杆菌。对其净化效果进行验证可知,门多萨假单胞菌和施氏假单胞菌对氨氮的去除率超过85%,分别为88.83%和91.73%;对亚硝态氮的去除率超过90%,分别为95.08%和97.39%;对硝态氮的去除率超过90%,分别为90.49%和91.22%。以上两种菌株有较高的氨氮和亚硝态氮去除效果,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凡纳滨对虾育苗涵状幼体期以不同频次添加溶藻弧菌VZ5株,并在糠虾幼体后搭配添加芽孢杆菌Bz5株,测定育苗过程中水质、水体中弧菌密度变动以及对虾幼体生长和存活状况,研究溶藻弧菌VZ5株在凡纳滨对虾育苗中应用的效果。结果表明,添加溶藻弧菌的3个处理组仔虾期氨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仔虾期幼体干重分别为0.0463±0.0009、0.0420±0.0006、0.0407±0.0009g/尾,显著高于对照组(0.0253±0.0003g/尾)。滏状幼体期每天添加溶藻弧菌的处理组幼体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溶藻弧菌VZ5株能够有效降低水体中氨氮的积累和促进对虾幼体生长。  相似文献   

3.
徐帅琳 《中国水产》2016,(10):112-115
正本实验研究了光合细菌、放线菌、枯草芽孢杆菌三种细菌优化配比成的复合功能菌去除养殖水体有机氮效果。结果表明,光合细菌、放线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培养生态制剂能有效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有机氮,对高浓度的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可达99.6%和94%。  相似文献   

4.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配伍的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活菌(1.0×108CFU/g)、美人鱼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damsela灭活菌(1%)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灭活菌(1%)作为实验饲料,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实验所用凡纳滨对虾初始质量为3.2±0.26 g,投喂15d后进行WSSV感染实验并继续观察14d。实验期间定期取样测定对虾肠道胃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变化,并分析可培养肠道细菌总数和优势菌数量。结果表明,实验组对虾肠道中胃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整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肠道细菌数量较对照组有显著增加。其中,坚强芽孢杆菌与美人鱼发光杆菌灭活菌复合菌组具有最高的淀粉酶活性,坚强芽孢杆菌与溶藻弧菌灭活菌复合组具有最高的脂肪酶和胃蛋白酶活性,而坚强芽孢杆菌单一组具有最大的肠道细菌总数和优势菌数。本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潜在益生菌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肠道消化酶活性并调节肠道菌群变化,利于养分的消化吸收。其中以坚强芽孢杆菌与美人鱼发光杆菌灭活菌复合组的整体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5.
利用模拟池塘水质实验和采集水处理实验来验证高效复合微生态制剂(枯草芽孢杆菌: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为2∶1∶1)的脱氮效果。模拟实验中,亚硝酸盐的去除率达75%,氨氮的去除率在40%;采集水实验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34%、48%,除此之外,COD的去除率可达30%。  相似文献   

6.
实验采用复合净水菌、复合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与空白对照比较了三种微生物制剂对有机物废水中氨氮及亚硝酸盐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清除氨氮方面:利用微生态制剂微生物制剂净化7d,三种微生物制剂对有机物污染水体中氨氮的清除率均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处理组之间复合芽孢杆菌的氨氮降解率56.58%,显著大于降解率分别为42.64%和44.02%的复合净水菌和光合细菌组(0.01〈P〈0.05)。清除亚硝酸盐方面:三种微生物制剂对亚硝酸的降解率均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而复合芽孢杆菌对亚硝酸的降解率68.84%,显著大于复合净水菌47.70%及光合细菌组37.17%(0.01〈P〈0.05)。结果表明:三种微生物制剂对有机物污染的水体中的氨氮及亚硝酸盐均具有降解效果,其中复合芽孢杆菌对于降低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采用牛津杯抑菌圈检测法,探讨了4株芽孢杆菌(K、S、BA、SN)代谢产物对溶藻弧菌的抑制能力,用三角烧瓶稀释法模拟养殖水体,探讨了枯草芽孢杆菌SN对溶藻弧菌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K、S、BA没有抑菌活性,SN有明显抑菌活性,在模拟养殖水体中,104~l06 cfu/ml的SN溶液对溶藻弧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随溶藻弧菌菌量的增大而减弱.进一步尝试用SN培养液来控制鲍养殖池中底栖硅藻上弧菌的数量,104 cfu/ml的SN对弧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养殖水体中水质净化菌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养殖水体和淤泥中筛选出4株优良的水质净化菌.各菌株经鉴定分别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黄色节杆菌(Arthrobacter flavescens)、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它们对模拟养殖水体中高达5mg/L的氨态氮和亚硝态氮的降解率均能达到80%和90%以上,其中假单胞菌属还具有反硝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4种微生态制剂对虾池水质及青虾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测定养殖水体pH值、溶解氧、氨态氮、亚硝态氮等水质指标和养殖青虾肥满度、平均规格、饲料系数等生长性能指标的基础上,比较研究了全池泼洒复合芽孢杆菌、EM菌、类球红细菌、超浓缩光合细菌微生态制剂对养殖水质的改善情况及提高杂交青虾"太湖1号"生长性能的效果。结果表明,4种微生态制剂均可改善水质;其中,芽孢杆菌与EM菌具有较强的降亚硝态氮功能,类球红细菌和EM菌具有较强的降氨态氮作用。4种试验菌剂的调水效果排序为:类球红细菌>EM菌>复合芽孢杆菌>超浓缩光合细菌。4种菌剂不同程度提高了青虾的生长性能;其中,类球红细菌效果最为显著,其次为EM菌、复合芽孢杆菌,而光合细菌的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带鱼肠道中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液抗菌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带鱼肠道中分离筛选到1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菌株JFL15,其发酵液对嗜水气单胞菌、美人鱼发光杆菌、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大肠杆菌、迟钝爱德华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查氏弧菌均有较强抑菌作用。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以及系统发育进化分析,菌株JFL15与暹罗芽孢杆菌的同源性最高,达98.05%,初步鉴定为暹罗芽孢杆菌。对暹罗芽孢杆菌JFL15的发酵液进行研究发现,暹罗芽孢杆菌JFL15的发酵液对酶、温度、酸碱度和紫外线均不敏感,且发酵产物储存较长时间后仍具有较强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在不同pH和滤料条件下硝化细菌对氨氮(NH_4~+-N)和亚硝酸盐氮(NO_2~--N)的去除效果,通过试验,探讨了5.0~10.0等6个pH梯度以及陶环、珊瑚石、生物刷和生物球等4种滤料的消氨效果。在pH 8.0~9.0时,至试验第7天氨氮去除率分别达99.86%、98.95%,明显高于pH 6.0、7.0和10.0组(去除率分别为66.18%、71.43%和70.51%)。在pH 7.0~9.0时,亚硝酸盐氮浓度的增加小于氨氮浓度的下降,特别是在pH 9.0时两者浓度变化差异明显。生物刷、陶环、珊瑚石和生物球分别在试验的第3、4、6、7天,氨氮去除率达100%。陶环组和珊瑚石组,NO_2~--N质量浓度在达到最高值(9.60 mg/L和10.00 mg/L),之后开始逐步下降。生物刷组和生物球组在达到最高值(9.55 mg/L和11.00 mg/L)之后基本维持不变。结果表明:硝化细菌适宜碱性的环境条件(pH 8.0~9.0),水体pH 9.0最有利于硝化细菌对NH_4~+-N和NO_2~--N的去除。不同滤料对硝化细菌去除NH_4~+-N和NO_2~--N有不同的影响。陶环对硝化细菌去除NH_4~+-N和NO_2~--N都有良好效果,生物刷只对去除NH_4~+-N有良好效果,珊瑚石只对去除NO_2~--N有良好效果。多种滤料配合使用有利于产生优势互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四联活菌制剂对养殖水体中氨氮及亚硝酸盐的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四联活菌制剂,在室内进行了对养殖池塘水体中氨氮及亚硝酸盐的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光合细菌、纳豆芽孢杆菌、乳酸菌、硝化细菌具有较好的氨氮、亚硝酸盐降解性能,随着添加质量浓度的增加,氨氮、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增加;各菌株氨氮降解能力依次为:乳酸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纳豆芽孢杆菌;亚硝酸盐降解能力依次为:硝化细菌>纳豆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四联活菌制剂对养殖水体中氨氮及亚硝酸盐降解试验结果表明,乳酸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纳豆芽孢杆菌的协同作用对氨氮、亚硝酸盐的降解效果更显著、快速.当制剂添加量分别为1.5、3.0、4.5 kg/hm~2时,5 d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2%、80%、74%,亚硝酸盐的去除率接近100%,结果均显著高于添加同剂量单一菌株时的氨氮、亚硝酸盐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3.
统计优化硝化菌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硝化菌的亚硝酸盐氧化能力,利用统计试验设计(Plackett-Burman和Box-Behnken设计)优化得到一最佳培养基:NaHCO3 2.0g·L^-1;NaNO2 2.36g·L^-1;Na2C030.37g·L^-1;NaCl 0.34g·L^-1;KH2P040.05g·L^-1;MgSO4·7H2O 0.05g·L^-1;FeSO4·7H2O 0.03g·L^-1。在此条件下,硝化菌的最大亚硝酸盐氧化速率达到905.0mgNO2-N·(gMLSS·d)^-1(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将50L降解速率为850mgNO2-N·(gMLSS·d)^-1的硝化菌(浓度为1.99gVSS·L^-1)(volatile solid,VSS,挥发性固体)投加至0.6hm^2的养殖水体中,7d内试验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浓度即降至安全浓度以下。  相似文献   

14.
李秋芬 《水产学报》2006,30(6):852-856
On the basis of purifying effect of single strain probiotic bacteria on water of intensive turbot breeding, the purifying effect of multistrain bacteria product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free multistrain mixed bacteria had better purifying effect on turbot breeding water than that of any singlestrain bacteria. this phenomenon can be explained with the principle of “ biopump”. The immobilized multistrain probiotics product, biofilm, also showed excellent purifying effect on wate r of turbot breeding. The removal rates of COD and ammonia in 5 days were up to 73.1% and 80.0%, respectively. The concentration of nitrite kept low, which indicated most ammonia had been transformed into nitrate and accumulation of harmful intermediate productnitrite was decreased. This paper supplied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foundation for saving sea water through biopurification of wastewater from marine fish culture.  相似文献   

15.
自河口污泥中分离到两株有益菌,通过形态分析、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测定、16S rRNA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其中一株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另一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建立了两株细菌的适宜生长条件,植物乳杆菌适宜生长pH为6.5、温度为30℃,枯草芽孢杆菌的适宜生长pH为6.0、温度为36℃.在实验室条件下,两株有益菌1∶1组合制剂对人工配制的海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磷酸盐的降解率分别达到了73.2%、58.0%和52.4%;池塘养殖环境下,其对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磷酸盐的降解率分别达到了86.3%、88.9%和68.3%,具有明显的水质净化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为建立两株有益菌的规模化发酵生产技术和生产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对3种微生态制剂改善河蟹养殖池水质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实验组各池中分别加入超浓缩光合细菌(PSB)、"西菲利"活菌生物净水剂、活菌净水剂以及3种微生态制剂组成的混合制剂。观察氨态氮、亚硝态氮、硫化氢、溶解氧、化学耗氧量、pH及异养菌总数等水质指标。结果表明:3种微生态制剂均能改善水质,抑制异养菌的过度增长,但对水质指标的改善各有侧重,混合制剂优于单一制剂。  相似文献   

17.
从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芽孢杆菌,筛选后获得1株优势目的菌株YT-2;根据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结果,将其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安全性试验证实,枯草芽孢杆菌YT-2对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a)和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无毒性;水质净化试验结果显示,10d后菌株YT-2对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降解率分别为81.9%和64.3%,表明该菌对净化养殖池塘水质有明显的作用,具有作为益生菌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一株高效脱氮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应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获得对虾养殖池塘中高效去除亚硝态氮和氨氮的菌株,采用富集培养分离的方法,从养殖水体中筛选得到1株去除亚硝态氮和氨氮的菌株,培养24 h后的去除率分别为96.17%和88.27%,编号为O-11。基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理生化鉴定结果,明确了该菌株基本生物学特征以及可能的分类地位。分离菌株在20~30℃时有利于亚硝态氮的去除,而温度为20~35℃时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好;分离菌株在盐度小于30的环境中对亚硝态氮的去除能力受盐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在碱性环境中分离菌株对氨氮的去除能力较高。安全性检验可知,在菌浓度为10~5~10~8 cfu/mL的菌株O-11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安全的,且在菌浓度为10~5 cfu/mL时能显著提高对虾的存活率,促进对虾生长。这说明,分离菌株O-11在水产养殖水体中有害氮脱除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臭氧,研究其对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膜活性及其净化效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氧化还原电位(ORP)小于450 mV时,氨氮的去除率随着臭氧浓度升高而升高,最高去除率达39.9%,亚硝酸盐氮的平均去除率为28.2%,生物膜菌群的平均存活率为88.1%,生物膜对养殖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处理效果良好;当氧化还原电位为500 mV时,经过臭氧24 h处理,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由36.5%、28.1%降到12.2%、8.4%,而臭氧4h处理后,生物膜对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由47.5%、32.1%降到5.0%、3.3%,水处理效果明显下降,生物膜菌群存活率由88.1%降到31.5%.由此可见臭氧添加浓度对生物膜及净化效能有重大影响.综合试验结果和分析评估,建议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的臭氧添加量以控制生物滤池内的氧化还原电位低于400 mV为宜,可保证循环水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