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太兰  郭东生 《饲料工业》1994,15(10):27-30
本文讨论了用微分电位溶出法连续分析,快速测定饲料中的铅、镉、铜和锌的含量。在pH≈2的底液中,可以同时测定铅、镉、铜和锌的含量。在pH≈5的底液中,加入氧化镓掩蔽铜的干扰,测定锌。结果表明,铅、镉、铜和锌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2μg、0.01μg、0.078μg、0.18μg。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1ppb、0.5ppb、4ppb、9ppb。用标准加入法测得该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均很好,变异系数<10(n=6)。回收率均在(100±10)%。该法线性范围广,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饲料级硫酸锌中锌、镁的连续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国清  陈阳 《广东饲料》2005,14(4):41-42
本实验研究了饲料级硫酸锌中锌和镁含量的连续配位滴定方法,在pH=5~6的缓冲溶液中,以二甲酚橙作指示剂,EDTA滴定锌;然后调节pH=10,并加入缓冲溶液,以铬黑T作指示剂,用EDTA连续滴定镁:测定结果准确、可靠,且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非水溶液滴定是在除水以外的溶剂中进行的滴定,一般多在有机溶剂中进行。由于此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准确等优点,故近十多年来发展很快,目前各国药典都将其列入常用分析方法之中。据统计,中国药典均有10%的药品采用此法测定含量,主要用于滴定有机碱及其氢卤酸盐、硫酸盐和有机酸盐,以及有机酸碱金属盐类药物的含量,并用于测定有些有机弱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饲料和矿物元素预混料中的铁、铜、锰、锌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陈建新,刘翠珍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周增太,刘婕铁、铜、锰、锌是动物体必需的矿物微量元素。动物日粮中矿物元素不足或过多会导致动物矿物元素缺乏症或中毒。测定矿物元素最常...  相似文献   

5.
矿区污染,特别是采矿区的土壤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以重金属污染问题最为严重。本文对昌化铅锌矿区的尾矿库、修复区以及边缘区土壤中的铅、镉全量及有效态含量进行了测定,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不同区域的土壤铅镉全量、有效态含量存在这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和差异,并且已受到污染。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硒元素摄入对动物体内必需微量元素铜、铁、锌和有害元素铅、镉含量的影响及其机理,为降低铅、镉在食物链中的迁移和积累的控制技术提供依据。试验选用20头杂交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精饲料中以预混料的形式添加亚硒酸钠1.0 mg/kg。饲养试验期为150 d,饲养试验结束后,屠宰采集各组织样品测定铅、镉、铜、铁、锌含量。结果表明:添加亚硒酸钠后对肉牛日增重影响不显著(P>0.05),但能极显著降低肉牛心脏中铅、镉的含量和血液中铅的含量(P<0.01),极显著增加胃、肾脏、肝脏等组织中铅和镉含量(P<0.01);同时也增加铜、锌、铁在胃和铜、铁在肝脏中的蓄积(P<0.05)。结果提示,在饲料中添加微量元素硒,可以改变铅、镉、铜、锌、铁在动物体内各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水平,但不能有效降低肉牛各组织中铅、镉的蓄积。  相似文献   

7.
对江西省20个县(区)规模化猪场的饲料、饮水、猪粪和猪尿进行随机抽样,共采集样品440份,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别检测铜、锌、铁、锰、铅和镉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饲料中铜、锌、铁和锰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1.00、146.88、273.95和91.15 mg/kg,猪饮水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15、169.12、177.46和78.58μg/L;饲料中铅和镉的含量平均为3.29和0.06 mg/kg,饮水中铅和镉的含量平均为0.45和0.1μg/L,饲料中铜和锌存在较大的超标风险。(2)不同猪场粪便和尿液中的重金属含量波动范围很大,粪便中铜、锌、铁和锰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87.04、1 315.26、2 450.37和720.96 mg/kg,尿液中平均含量分别为0.44、1.43、1.58和0.58 mg/L,粪便中的铜和锌含量超标严重,镉的超标率为1.22%,铅未超标。(3)饲料中的铜、锌、铁与猪粪中的存在极显著性相关(P0.01),饮水中的铅会极显著的影响尿中的铜、锌、铁、锰和铅的含量,猪粪中的锌和铁、锰、铬存在极显著性相关(P0.01),尿液中的各元素之间存在极显著性相关(P0.01),说明猪粪和尿液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饲料和饮水,粪污中各元素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微波消解仪对饲料样品进行处理,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同时测定饲料中铅、铜、锌的含量。线性范围:铅0~1.6ng/m L,相关系数0.9998;铜0~1.0ng/m L,相关系数0.9994;锌0~1.6ng/m L,相关系数0.9994。样品加标回收率:铅92.5%~93.7%,铜94.6%~95.6%,锌92.0%~96.4%。精密度:铅1.0%~2.1%,铜1.2%~2.2%,锌0.8%~1.8%。该方法满足了饲料样品中铅、铜、锌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9.
锌是动物体所必需的矿物微量元素,动物缺锌时,表现为食欲减退和生产受阻,皮肤发生不全角化症,少数可出现腹泻。此外,缺锌还可影响繁殖功能。因此,饲料中锌的含量测定十分重要,国家饲料标准(GB8251-87)测定硫酸锌含量的原理是:硫酸锌用乙酸溶解,加适量水,以六次甲基四胺调节溶液的pH至5~6,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滴定,终点颜色会由紫红色变为亮黄色。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逐渐混乱,伪劣品越来越多,国家标准的弊端就显露出来:用六次甲基四胺控制pH值效果欠佳,EDTA具有相当强的配位能力,它…  相似文献   

10.
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山西大同地区脱毛奶犊牛的血液、皮毛及其饲料、饮水、土壤中的部分矿物元素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饲料及饮水中锌、铜含量过低,致使奶犊牛体内锌、铜含量低下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奶犊牛血液及皮毛中锌、铜含量与饮水及饲料中锌、铜含量呈正相关。从血液、皮毛、饲料、饮水及土壤中锌的含量还可以看出,铁含量过高过能对锌、铜的吸收利用有影响,而钙在本研究中未见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饲料和矿物元素预混料的铁、铜、锰、锌陈建新,刘翠珍,刘是帼(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广州510640)铁、铜、锰、锌是动物体必需的矿物微量元素。日粮中矿物微量元素不足或过多会导致动物矿物元素缺乏症或中毒 ̄[1]。测定矿物元素最常用的方...  相似文献   

12.
对种植三七后土壤中的几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检测,以了解三七不同轮作年限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存在情况,从而为三七的再次种植提供参考依据。在三七产区选择一年生、三年生、五年生、七年生三七栽培土壤,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分别对其中的铜、锌、铅、铬、镍5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的这几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都符合国家土壤标准和三七GAP栽培标准,并且不同轮作年限土壤中的铜、锌、铅、铬、镍含量不呈现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以市场上常见畜禽肉及内脏为原料,采用微波消解和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其中的重金属含量,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肉组织中,铅、镉、铜、锌均在国家安全限值以内,重金属含量总体上安全,可以放心食用。对于内脏组织,铅、镉含量均高于其相应的肉组织;铅在鸡内脏中均超过安全限量,镉在肾脏中含量最高。铜、锌含量在肉组织和内脏组织中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对12头成龄健康林麝血液中的锌、铁、钙、镁、铜、铅六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计算出了这六种微量元素测定值的平均值,为科学、健康养殖林麝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正> 前言 对于各种动物(包括人)来说,锌是一种生命攸关的元素。近年来,在锌的来源、分布、动物对锌的吸收、利用、代谢、功能、营养需要以及影响锌利用的因素等许多领域的理论研究上都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但有关锌对鸡体组织中其它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还没有系统研究报道。对此,我们研究了饲粮钙、锌含量对蛋用型鸡育成期血清、卵巢、输卵管、胫骨中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试图说明:①钙、锌水平对鸡卵巢、输卵管中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②血清、卵巢、输卵管、胫骨中各种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矿物元素的理论研究及生产应用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讨Pb、Cd联合暴露对蛋鸡肝、肾组织中五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采用饮水对120只40周龄海兰褐蛋鸡进行铅(100 mg Pb/L)、镉(50 mg Cd/L)单独和联合(100 mg Pb/L+50 mg Cd/L)暴露8周。结果表明,铅、镉联合暴露对蛋鸡肝脏中铜、铁、锌、硒的影响呈协同效应,对锰的影响不明显;对肾脏中锰的影响呈协同效应,而对铜、铁、锌、硒呈一定的拮抗效应。铅镉在肝脏和肾脏中与微量元素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铅镉暴露引起家禽肝、肾中微量元素代谢紊乱可能是铅、镉毒性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索了在铅、铋混合液连续滴定实验中,通过铅、铋混合液配制方法的改进,降低了混合液配制的难度,通过控制溶解铅、铋混合液所需浓HNO3用量,避免了滴定Bi3+时用Na OH溶液调节试液至p H≈1时的繁琐的操作和溶液配置不准确。改进后的混合液配制方法:操作简便,药品用量少,终点易于观察,测定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旨在探讨Pb、Cd联合暴露对蛋鸡肝、肾组织中五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采用饮水对120只40周龄海兰褐蛋鸡进行铅(100 mg Pb/L)、镉(50 mg Cd/L)单独和联合(100 mg Pb/L+50 mg Cd/L)暴露8周。结果:铅、镉联合暴露对蛋鸡肝脏中铜、铁、锌、硒的影响呈协同效应,对锰的影响不明显;对肾脏中锰的影响呈协同效应,而对铜、铁、锌、硒呈一定的拮抗效应。在肝脏和肾脏中,铅镉与微量元素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试验表明,铅镉暴露引起家禽肝、肾中微量元素代谢紊乱可能是铅、镉毒性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澳大利亚西南的六个地区,对放牧羊体内的锌含量进行了为期3年的测定。公、母羊血浆中的锌浓度随个体和地区而异,而且在秋季比春季低达21%。母羊体内的锌往往在冬季降低,这可以从其血浆和羊毛中的锌量反映出来。牧草中的锌含量秋季最低而冬季最高,通常的记录是每克牧草中锌含量低于20微克。公、母羊体內的锌含量在秋季降低,与同期牧草中锌含量和牧草利用率低有关。但是,有关数据表明,母羊体内锌含量在冬季下降是由于其繁殖因素所致。公、母羊血浆中的锌含量通常低于目前所拟定的最佳水平,而血浆和羊毛中的锌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表明,在秋季也可能是在冬季,羊对锌的摄取量不足。这是放牧羊体內的锌普遍濒于不足的间接证据。实验室试验清楚地证明,反刍和非反刍动物在其生产和生殖过程中需要一定数量的锌。羔羊的饲料中缺乏锌,其生长率会迅速下降,羊毛疏松、萎缩,失去弯曲度,而且有时被毛脱落。此外,羔羊的饲料中锌不足,不仅有害于公羔精子发生和主、付性器官的发育,而且对母羔来说,在以后从发情到分娩和泌乳的整个生殖过程的各个方面都将受到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对羔羊和犊牛生长所需要的最低锌含量有过各种不同的估计,一般认为每克饲料中应含7—33微克锌(Mills等1967年;Ott等1956年),大多数研究者建议每克饲料含7—15微克锌为宜。但是,为了充分利用其生殖潜力,Underwood和Somers(1969年)两人指出,当喂以半合成日粮时,青年公羊的每克饲料中至少应含32微克锌。羊体内锌含量低于最佳水平,对羊的生产性能和生殖机能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尚未进行任何详细的研究。Legg(1960年)和Spais(1974年)等人报道过反刍动物对锌(每克天然日粮含锌15微克以上)的反应情况。锌含量的这种不明显的缺乏,由于未引起任何综合的临床症状,因而很可能被忽视。锌含量的不足,在经济方面的影响尚未确知,但Miller(1970年)认为,家畜体内锌含量的不足会造成进食率、饲料利用率、产乳率和繁殖率的降低,同时,对感染的抵抗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当力亦会随之下降。在西澳大利亚的许多农区需要对植物补施锌肥,以利其生长(Gartrell,1960年)。但这样做对家畜的效用,还未进行测定。本文的宗旨是报导羊体内的锌含量随西澳大利亚农区和季节性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微量元素在动物体内的营养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试验旨在测定藏鸡胸肌中锌和铜的含量,并与其它动物体内相同矿物元素的含量做比较,从而探讨铜、锌含量对藏鸡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