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国复杂的农地产权制度使得农用地价格体系比较庞杂。现行农地产权制度框架下,土地经营权价格是农用地土地权能相对较为完整的权利价格类型,其价格形成具有广泛的市场交易基础,在我国农地价格体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是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的核心内容。农用地价格评估主要揭示的是农用地的使用价值及其市场价值,其价值内涵主要表现为农用地的经济价值。同时,伴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快推进,在传统市场交易难以实现的农地社会稳定价值、生态环境价值等外部化价值,也在耕地保护补偿、生态补偿等机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以转移支付等方式内在化为农用地价格的内涵构成之中。  相似文献   

2.
农用地流转市场的价格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农用地流转现状,指出确定公开公平、统一标准的流转价格,是建立农用地流转市场最重要的基础,进一步提出农用地流转市场的建立可以在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的基础上,借鉴相对完善的城镇国有土地地价管理经验,构建农用地地价管理体系和农用地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3.
农用地估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合理开发利用我国农用地资源,对农用地的估价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了根据农用地的价格特点,估价的原则,在确定了农用土地地质量价值、社会保障价值、社会稳定价值、环境价值不同的价值内涵下,如何选择不同的估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从分析农用地的功能入手,阐述了传统价值观和农用地价值构成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用地社会经济环境综合价值的概念,认为农用地除了具有经济生产功能外,还有社会保障功能、社会稳定功能、生态功能和其他功能,进而提出农用地价值是由质量价值、社会保障价值、社会稳定价值、生态价值和其他价值5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5.
在对我国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修订历程回顾的基础上,本论文对新颁布标准《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主要特征、标准值内涵及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具体应用等进行了延伸阅读,对我国农用地土壤环境评价标准基本框架进行了分析,针对农用地土壤环境评价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合理建议,以期为新颁布农用地标准宣贯、正确使用等提供资料,以服务于我国农用地土壤污染预防、风险筛选和污染农用地安全利用、修复和风险管控,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魏波  张建新  吴绍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847-5849
借鉴了生态系统生态价值评估的理论,对农用地的生态价值、价值评估作了简要介绍。以宜兴市农用地作为实例研究,运用植被第一性生产力的Miami模型计算了农用地净第一性产量,根据光合作用方程式计算了固定CO2释放O2的量。最后,采用造林成本法、碳税率法、工业制氧法对宜兴农用地固定CO2释放O2生态价值进行评估,宜兴市农用地系统固定CO2释放O2生态价值评估结果为102 951.29万元/a。  相似文献   

7.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农用地土壤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分析了农用地土壤污染的几种来源,提出了"土十条"颁布后我国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用地集约利用研究在我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对农用地集约利用与农民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关注较少。采用200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农民人均收入与农用地集约利用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用地集约利用是农民人均收入提高的原因和重要保障。不同收入水平下,农用地集约利用对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对于乡村旅游开发征用农用地产生的负外部性只进行了经济补偿,而并未补偿因征地而造成的生态损失和社会保障损失。从农用地本身的价值、农用地的保护、环境的保护以及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等来考虑,就必须对其负外部性进行适当补偿。运用政府的强制性,设立乡村旅游开发公益保障金,来预防和惩治对环境的破坏;设立利民价值可以保障当地居民的就业;设立监督仲裁机构保障各类政策的实施并保障各方利益。这些办法的目的都是较大程度地补偿农用地转变为乡村旅游用地产生的负外部性。  相似文献   

10.
陈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450-10451
介绍了农用地转用价格理论的构成,并以池州市贵池区为例,从生产经济价值、社会保障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几个方面对农用地价格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农用地自然形成成本的角度,提出应用能值理论进行农用地资源评价新思路,并探讨了能值理论在农用地价值评估方面的应用特点及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用地的数量、质量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近几年,全国进行了多次农用地普查、祥查,各省份也建立了农用地信息数据库。农用地的管理正从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并重管理转变。农用地信息数据差异较大,布点分布不均,对数据库的建立和农用地质量评价均有影响。本文详细介绍了农用地布点的原则和采样的方法和步骤,旨在为农业调查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农用地定级估价研究是国土资源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的重点工作之一,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重要基础工作。参考农用地定级估价规程,制订了鸡泽县农用地估价的整体思路和技术路线。在农用地定级基础上,应用样点地价平均法测算农用地级别基准地价,并在农用地定级因素因子指标体系基础上,编制宗地地价修正系数表及说明表,应用修正系数法评估农用地宗地地价,并指出了农用地估价成果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分等成果在农用地产能核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介绍了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农用地产能核算中的应用,并通过青铜峡农用地产能核算实证研究,探讨在农用地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及实际产能核算的基础上,如何对农用地利用强度及潜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农用地集约利用是目前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方面的热点问题,是解决人均农用地逐年减少的有效途径、也是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内蒙古地区为例,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农用地评价模型并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对不同农用地类别及其用地指标数据进行集约利用程度分级与潜力评价,分析其农用地变化规律,为宏观指导农业用地集约利用、切实实现农业用地集约利用方式的转变提供依据。研究结果:1农用地利用规划与实际利用状况往往存在较大偏差;2根据地区农用地生产能力的不同,国家对不同地区农用地投入也应该不同;3地区农用地流转效率低,农用地流转市场开放程度低;4农用地整治不到位,农用地收益小。研究结论:应用综合评价法进行内蒙古农业用地利用集约度评价,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基本吻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用地流转的规模和速度呈加速发展的趋势.该研究基于浙江省慈溪市农用地流转发展历程,分析了慈溪市农用地流转现状,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慈溪市农用地流转的进一步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针对农用地分等成果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挥互联网Internet的优势,采用WebGIS技术,以ArcIMS为平台的解决方案.本文分析了WebGIS技术的思想和方法,以及基于Internet的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并以福建省长乐市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为实例进行开发和应用.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及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将Internet/Intranet技术与GIS技术结合,应用于农用地分等信息共享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设施农用地是高强度土地利用模式的典型代表,持续、单一、集约的土地利用方式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对周围环境产生了明显影响。该研究从水环境、土壤环境、区域气候等3个方面对设施农用地扩张带来的环境效应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目前该领域研究的不足:对设施农用地扩张的环境效应研究重视不够。研究成果分散、研究视角单一,缺少综合性研究。今后应加强研究设施农用地扩张的水文水环境效应研究;在土壤环境效应研究方面,应提高采样的深度,分析设施农用地长期使用所引发的土壤环境风险,分析设施农用地内部不同用地方式和类型所引起的土壤养分和金属离子的时空分布特征;加强设施农用地扩张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研究,重点加强设施农用地的增温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19.
农用地利用效益是衡量农用地资源生产能力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也是地理学和土地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系统梳理了农用地利用效益的内涵分类、形成机制与演化过程、评价分析等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研究趋势,得到以下结论:农用地利用效益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农用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对自然界或者人类发展等各种有用成果的总称,由人类基于自身发展需求而开发利用农用地资源形成。当前农用地利用效益评价分析的综合性尚显不足,指标体系、数据来源和模型方法有待丰富,作用机理等理论探究仍需进一步深化。面向国家战略导向,本文构建了基于评价分析-相互关系-影响机理-提升管控的新时代农用地利用效益研究框架,提出未来应加强评价模型系统化、效益间关系定量判别、影响机理精准识别、差异化措施构建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狄春雷  谭永生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9):4242-4246
分析了长株潭地区农用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理解了农用地分等定级内涵的基础上,对长株潭城市规划区进行农用地分等定级一体化研究,并对长株潭城市规划区农用地等别、级别的面积、分布特征、等级间相互关系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以期为科学量化长株潭地区农用地数量、质量及分布,为长株潭地区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保护提供参考,为科学核算耕地生产力,确定土地整理中的耕地质量标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