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为了探明膜下滴灌棉田不同种植模式对棉花根区土壤盐分及出苗率的影响规律,以田间试验为基础,控制出苗水灌水量,研究棉花根区土壤盐分的运移特征及出苗率,并建立HYDRUS土壤盐分运移模型,模拟1膜2管6行、1膜3管6行和1膜3管5行的种植模式下,在出苗水灌水量不同时,棉花根区土壤盐分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灌水后,膜孔处0~20 cm深度土壤盐的质量分数随蒸发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威胁棉苗生长,且土壤盐质量分数与棉花出苗率呈线性负相关,棉花出苗时0~20 cm深度土壤盐质量分数的极限值、临界值、适宜值分别为6.81 g/kg、4.09 g/kg和2.28 g/kg;1膜3管6行种植模式下,当出苗水灌水量为1 125~1 275 m~3/hm~2时,可以兼顾保苗、节水的目标,是合理的机采棉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甘肃中部引黄灌区盐碱地上,对小麦、大麦、玉米、胡麻、油葵等5种作物的耐盐能力进行了定点观测调查,对土壤盐分进行了化验分析。结果表明:大麦的耐盐能力最强,在土壤表层全盐含量为6.0~10.0 g/kg时,抑制程度为轻度或中度,产量为2 070~5 595 kg/km2;全盐含量达10.0 g/kg以上时,才受到严重抑制作用。油葵耐盐能力次之,当土壤表层全盐含量3.0~6.0 g/kg时,对生长有轻度或中度抑制作用,全盐含量达0.8 g/kg以上时,抑制程度重,产量低或无产量。胡麻、玉米、小麦耐盐能力差,当土壤表层全盐含量达3.0~5.0 g/kg时,抑制程度为轻度或中度,全盐含量达5.0~8.0 g/kg时,虽有部分植株存活,但基本无产量。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苏北盐碱地上增施氮肥对马齿苋生长发育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在土壤盐分分别为1.5~2.5 g/kg(S_1)和2.6~3.4 g/kg(S_2)的海涂盐碱地设置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0(N_1)、75(N_2)、150(N_3)和225(N_4)kg/hm~2 4个氮肥水平对马齿苋生长发育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同盐分盐碱地上增施氮肥,马齿苋生长发育得到改善,各项生长指标均呈现上升的趋势;(2)2.6~3.4 g/kg土壤盐分水平下马齿苋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1.5~2.5 g/kg土壤盐分水平,增施氮肥后,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提高,在150和225 kg/hm~2氮肥水平下含量达到较大值;(3)2.6~3.4 g/kg土壤盐分水平下的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1.5~2.5 g/kg土壤盐分水平,随着氮肥的施入,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在75和150 kg/hm~2氮肥水平达到较大值;(4)土壤盐分从1.5~2.5 g/kg提高到2.6~3.4 g/kg水平后,马齿苋的苏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含量提高,随着氮肥的施入,苏氨酸、丙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在150 kg/hm~2水平达到较大值,谷氨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含量变化不显著。由此可见,在苏北盐碱地上增施氮肥,可显著改善马齿苋的生长发育,促进其生长,提高马齿苋氨基酸含量,提高其品质,且以S_2N3组合即土壤盐分为2.6~3.4 g/kg、施氮量为150 kg/hm~2的种植条件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研究草炭复配基质盐分含量对黄瓜育苗的影响.[方法]采用草炭、蛭石、珍珠岩体积比3∶1∶1配制育苗基质,研究草炭复配基质盐分含量对黄瓜育苗的影响.[结果]当基质盐分含量在1.5 ~3.0 g/kg(EC 1.2 ~2.9 mS/cm)时,黄瓜种子发芽和生长较好,叶面积、全株干重、壮苗指数、活力指数均达到较高值,且当盐分含量为3.0 g/kg(EC 2.9 mS/cm)时,活力指数、壮苗指数均最高;当盐分含量小于1.5 g/kg(EC 1.2 mS/crm)时,子叶较小,叶色浅,幼苗生长发育缓慢甚至停滞;当盐分含量大于4.5 g/kg(EC 4.0 mS/cm)时,叶色深绿、皱缩、边缘干枯,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当盐分含量大于11.5 g/kg(EC 9.1 mS/cm)时,黄瓜种子不能出苗.[结论]该研究可以为黄瓜育苗基质的盐分控制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曾峰  周威  赵前钱  赵萍  唐永金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4):2835-2837,2854
为探索土壤中农用地膜降解产物对油菜种子发芽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模拟可降解地膜粉末,以5 000分子量聚乙烯模拟可降解地膜分解后的低分子化合物,聚乙烯在土壤(干土,下同)中含量为0、1、10、100、500 g/kg,研究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种子播后7、13 d的发芽出苗率及播后13 d芽长和根长。结果表明,不同油菜品种、不同聚乙烯、不同聚乙烯含量对油菜播后13 d出苗的影响显著或极显著。土壤LLDPE含量在1~100 g/kg,对甘蓝型油菜13 d出苗率比对照提高4.40%~8.40%;土壤LLDPE含量在100~500 g/kg时,对芥菜型油菜13 d出苗率比对照提高19.69%~36.09%。不同油菜品种、不同聚乙烯、不同聚乙烯含量对油菜播后13 d的幼芽长度影响显著或极显著,聚乙烯不同含量对油菜根长影响极显著。LLDPE含量为10~100 g/kg时,促进两种油菜幼芽生长,抑制甘蓝型油菜根系生长。可降解地膜粉末和分解的低分子化合物对不同油菜品种的发芽出苗和幼苗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对油菜生产面积占绝对优势的甘蓝型油菜而言,LLDPE在土壤中含量1~100g/kg时,会促进播后13 d的出苗,促进幼芽生长或影响不大,抑制根系生长。5 000分子量聚乙烯在土壤含量1~10g/kg时,对甘蓝型油菜播后13 d的出苗和根系生长略有抑制作用,但促进幼芽生长。  相似文献   

6.
在苏北沿海滩涂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盐分下海滨锦葵盐肥耦合效应.结果表明:(1)土壤盐分含量在3 ~4 g/kg时与1~2 g/kg相比,海滨锦葵生物产量差异不显著.盐分含量在5~7 g/kg时,生物产量显著下降.(2)在沿海滩涂上施用N、P肥可显著提高海滨锦葵生物产量,株高、茎秆直径及籽粒产量都显著提高.(3)盐分含量、氮肥、磷肥均能显著影响海滨锦葵籽粒产量,主要因素是土壤盐分含量,氮肥和磷肥次之.影响海滨锦葵籽粒产量的优化组合是土壤盐分1 ~2 g/kg、氮肥用量150 kg/hm2、磷肥用量30 kg/hm2.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苏北沿海滩涂盐肥耦合对马齿苋生长发育及土壤环境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盐分胁迫下马齿苋盐肥耦合效应。结果显示:(1)2.0~3.1 g/kg的土壤盐分可促进马齿苋生长发育及鲜菜产量,但盐分增大,生长则受到抑制。增施氮肥可缓解盐分胁迫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项生长指标及鲜菜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土壤盐分2.0~3.1 g/kg、施氮量150 kg/hm~2的种植条件最有利于马齿苋的生长和鲜菜产量的增加。(2)沿海滩涂上随着土壤盐分的增加,在75 kg/hm~2、150kg/hm~2施氮水平下,土壤微生物氮、碳含量及土壤全氮含量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3)随着土壤盐分的增大,土壤微生物活性(AWCD值)、物种丰富度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均开始下降;但随着氮肥的施入,AWCD、H和E值均显著增大,优势度指数(D_s)减小,在150 kg/hm~2、225 kg/hm~2施氮水平下,效果较好。说明较高施氮水平(150kg/hm~2、225 kg/hm~2)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较高,土壤微生物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明晰白茎盐生草在典型干旱区适宜生长的最佳水盐条件和耐盐阈值。【方法】采用室外桶栽控制试验,以当地土壤盐浓度3.2 g/kg(S1)为对照,分别设置4.5 g/kg(S2)、6 g/kg(S3)、10 g/kg(S4)、14 g/kg(S5)、18 g/kg(S6)和22 g/kg(S7)的土壤盐浓度,共7个盐分水平,研究特丰水年(W3)、平水年(W2)、特枯水年(W1)下不同程度盐胁迫对白茎盐生草不同生育期的生长特征、生理变化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1)土壤含盐量为14 g/kg以上时白茎盐生草将无法萌发及生长。(2)不同生育期白茎盐生草对水分和盐分胁迫响应的敏感性不同,水盐胁迫对其生长期的影响高于成熟期。生长期时,水分和盐分对其生长生理等指标均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水盐交互作用对肉质化、叶片保水力、叶片相对含水量和质膜相对透性影响显著,但成熟期水盐交互作用对白茎盐生草的生理生长无显著的影响。(3)水分主要影响白茎盐生草的生理特征,而盐分对其生理生长特征均有显著的影响。在水分和盐分胁迫的交互作用下,白茎盐生草主要通过增大肉质化程度和质膜相对透性,降低叶片保水...  相似文献   

9.
以新疆某石化企业周边农田土为供试土壤,采用室内静态土培盆栽试验,研究Cd单一及Ti、Cd复合作用对油葵生长及其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Cd时,适量(≤10 mg/kg)Cd能促进油葵的生长,但高添加量(≥20 mg/kg)Cd却抑制其生长。Ti和Cd复合作用时,油葵对Cd的吸收既存在协同效应,也存在拮抗效应,当外源施入适量(≤1 000 mg/kg)Ti能够促进油葵的生长,提高油葵的耐性;当外源Ti添加量≥2 000 mg/kg时,油葵对Cd的富集及耐性低于相同添加量单施Cd的情况。种植油葵后土壤中Cd的有效态含量远低于种植油葵前,说明油葵耐Cd能力较强,可与适量Ti结合,用于修复被Cd污染的土壤。  相似文献   

10.
苏北沿海滩涂盐肥耦合对甘薯生长及土壤氮素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沿海滩涂种植甘薯不仅可提供丰富的粮食资源,还可以充分利用宝贵的沿海滩涂土地资源。本文重在阐明在苏北沿海滩涂上盐肥耦合对甘薯生长及土壤氮素营养的影响。【方法】本文在盐碱地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土壤盐分上增施氮肥,甘薯及土壤氮素营养的盐肥耦合效应。【结果】(1)1.0~2.1 g/kg(S_2)的土壤盐分水平下,甘薯生长与0.5~1.0 g/kg(S_1)盐分水平差异不显著。盐分增大到2.1~3.2 g/kg(S_3)、3.2~4.0 g/kg(S_4)水平,甘薯生长受到抑制。增施氮肥后,土壤盐分的抑制作用得到显著缓解,甘薯各项生长指标及鲜薯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经盐肥耦合作用,土壤盐分为1.0~2.1 g/kg,施氮量为50 kg·hm~(-2)的种植条件(S_2N_2)最有利于甘薯的生长和鲜薯产量的积累。(2)土壤养分含量随着盐分的增大而下降。氮肥的施入可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在50 kg·hm~(-2)(N_2)、100 kg·hm~(-2)(N_3)水平下,土壤有效氮、全氮及微生物氮含量显著提高。0.5~1.0 g/kg(S_1)、1.0~2.1g/kg(S_2)的土壤盐分上氮肥的增产效应较显著,且土壤有效氮的氮肥增产效应大于土壤全氮含量。(3)NAG、LAP活性随着土壤盐分、施氮量及甘薯生长期的变化而变化。甘薯的生长促进了土壤NAG、LAP活性的提高。0.5~1.0 g/kg(S_1)-2.1~3.2 g/kg(S_3)土壤盐分下,甘薯生长期30 d之前,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NAG、LAP活性变化不显著。当生长期达到30 d时,LAP活性提高,酶活呈现N_3N_2N_4N_1的趋势,且差异显著。当生长期达到60~90 d时,各施氮量下的NAG、LAP活性差异显著提高,呈现N_3N_2N_4N_1的趋势。当生长期达到125 d时,NAG活性开始下降,LAP活性仍然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3.2~4.0 g/kg(S_4)土壤盐分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NAG、LAP活性变化不显著。【结论】在盐碱地上增施氮肥,其土壤盐分与肥料养分的耦合作用对甘薯的生长发育、鲜薯产量、土壤酶活及养分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包括:土壤盐分为1.0~2.1 g/kg,施氮量为50 kg·hm~(-2)的种植条件最有利于甘薯的生长和鲜薯产量的积累;种植甘薯及增施氮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NAG、LAP酶活性,增加盐碱地土壤养分,从而促进沿海滩涂生态修复,改善沿海滩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