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回顾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旭  李立会  黎裕  方沩 《农学学报》2018,8(1):10-15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在全球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国际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种质资源研究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包括种质资源考察收集全球化、保存保护多元化、鉴定评价精准化、基因发掘规模化、种质创新目标化、共享利用主动化等。中国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在建国后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与突破,查清了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本底的物种多样性,创建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科学分类、统一编目、统一描述的技术规范体系,创建了世界上唯一的长期库、复份库、中期库、种质圃、原生境保护点相配套的种质保存和共享利用体系;开展多种农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新基因发掘取得显著成效;高效作物种质创新及其利用技术不断完善,并在作物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中国颁布了《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30年)》,提出了今后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五大行动,为种质资源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2.
《中国热带农业》2010,(3):I0003-I0003
瑞丽咖啡种质圃1992年经云南省农垦总局批准,由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承担建立。2009年被农业部命名为“农业部瑞丽咖啡种质圃”。主要任务是:国内外咖啡种质资源收集、引进、保存、鉴定评价及创新利用,按规定向国内外提供种质利用,资源和信息共享,为全国咖啡育种研究和生产利用服务。  相似文献   

3.
正山葡萄资源圃始建于1988年,2002年扩建成国家果树种质左家山葡萄,依托单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左家镇。主要承担国有科技基础性工作,包括山葡萄等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整理、鉴定、评价和共享利用研究。目前资源圃保存中国北方各省、区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山葡萄种质资源400余份,是当前世界上保存山箭葡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4.
正山葡萄资源圃始建于1988年,2002年扩建成国家果树种质左家山葡萄,依托单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左家镇。主要承担国有科技基础性工作,包括山葡萄等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整理、鉴定、评价和共享利用研究。目前资源圃保存中国北方各省、区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山葡萄种质资源400余份,是当前世界上保存山葡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正山葡萄资源圃始建于1988年,2002年扩建成国家果树种质左家山葡萄,依托单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左家镇。主要承担国有科技基础性工作,包括山葡萄等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整理、鉴定、评价和共享利用研究。目前资源圃保存中国北方各省、区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山葡萄种质资源400余份,是当前世界上保存山葡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6.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整理整合、共享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起源中心,茶树种质资源种类众多,遗传多样性丰富,在茶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该研究总结了60多年来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在考察征集、保存保护、鉴定评价与共享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发展方向的建议。提出今后应加强珍稀濒危茶树种质的收集保存、生态型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利用、生物技术在优良茶树种质创新的应用、优良基因的发掘和功能研究以及利用平台的构建、物种或种群保护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等重点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整理整合及共享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起源中心,茶树种质资源种类众多,遗传多样性丰富,在茶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孝文总结了60多年来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在考察征集、保存保护、鉴定评价与共享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发展方向的建议.提出今后应加强珍稀濒危茶树种质的收集保存、生态型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利用、生物技术在优良茶树种质创新中的应用、优良基因的发掘和功能研究以及利用平台的构建、物种或种群保护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等重点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山葡萄资源圃始建于1988年,2002年扩建成国家果树种质左家山葡萄,依托单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左家镇。主要承担国有科技基础性工作,包括山葡萄等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整理、鉴定、评价和共享利用研究。目前资源圃保存中国北方各省、区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山葡萄种质资源400余份,是当前世界上保存山葡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正山葡萄资源圃始建于1988年,2002年扩建成国家果树种质左家山葡萄,依托单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左家镇。主要承担国有科技基础性工作,包括山葡萄等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整理、鉴定、评价和共享利用研究。目前资源圃保存中国  相似文献   

10.
浅谈中国果树种质资源共享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国果树种质资源保存和共享利用的现状,分析了中国果树种质资源信息和实物共享的方式和渠道,指出中国果树种质资源在共享过程中存在着资源保存分散、体系不完善;对果树种质资源的性状鉴定深度不够;果树资源保存单位之间相互封锁,共享服务难以形成;种质提供者与利用者之间的利益分享不合理等问题.对加快中国果树种质资源的共享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各类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的基础上,以WebGIS作为空间信息管理平台,采用B/S分布式网络结构模式,构建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实现种质资源的科学管理和信息共享,为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的合理保护、创新和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是种质创新和遗传育种的基础资源,对热作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全面掌握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的分布和保存状况,通过文献资料查询、专家咨询等途径全面了解木薯、香蕉、橡胶、芒果、椰子等12个主要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世界范围内的原始地理分布、收集和保存情况,并针对我国目前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状况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设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促进茶树种质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方法]应用Access数据库软件,首次系统整理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830份,向e平台提交了共性描述种质资源631份,特性描述种质资源300份,与国家自然科技资源e平台相链接,建立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结果]根据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现状,提出了资源圃茶树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框架,指出了茶树资源保存、整理整合及共享利用中存在资源保存分散、体系不完善、种质资源性状鉴定深度不够、资源共享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及解决对策。[结论]为实现茶树种质资源的规范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贵州省拥有较为丰富的作物遗传资源,有的传统种质属稀有、特有资源,是国家作物遗传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整理、保存了以稻、油菜、玉米、小麦等为主的贵州作物种质资源2万余份。采用种质资源库(包括国家长期库、中期库和地方中短期库)与异生境繁种相结合、国家和地方两级联动、互为补充保存体系,实施种质更新和资源保护。概述了贵州省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现状和保护途径。并就加强贵州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促进交换与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世界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介绍世界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的多样性状况、原生境与非原生境保存、研究利用,以及培训、资金和利益分享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贵州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共享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共享系统是集成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GIS构建的基于B/S结构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标准化管理和共享发布的平台,系统中建立了水稻、玉米、油菜等50多种作物的数据描述规范,数字化了15 842份种质的信息,制作了水稻、玉米、菜豆、油菜等作物地方资源的地理专题图,开发了种质资源数据管理、数据检索、GIS检索、共享信息发布等功能模块。对种质资源数据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实现种质资源数据库共建、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7.
基于基因组学的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物种质资源工作涉及面很广,包括种质资源的收集、编目、保护、繁种更新、分发利用与信息系统建立等基础性工作,作物起源、驯化与传播、种质分类、民族植物学与传统知识研究等基础研究,遗传多样性评价、重要性状表型鉴定、种质资源基因型鉴定、基因发掘和种质创新等应用基础研究。经过近百年的努力,种质资源的基础性工作已卓有成效,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共享利用体系基本建立。但由于主要基于形态学的传统研究思路和方法存在很多先天不足,种质资源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一直举步维艰,效率低下。随着分子标记技术和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组学理论和方法不断深入到种质资源研究的多个层面,使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发生了研究思路和方法学上的变革。基因组学研究成果为种质资源的有效收集和保护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阐明作物起源和演化、全面评估种质资源结构多样性提供了核心理论和技术,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基因发掘和种质创新效率。特别是全基因组测序、重测序和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不断成熟,使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比较不同种质资源基因组变异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可阐明农作物起源以及驯化、改良和传播对种质资源形成的影响,明确现有种质资源和野外种质资源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提出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和原生境保护的最佳策略;结合表型鉴定数据,利用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等基因组学方法,可高效发掘种质资源中蕴含的新基因和有利等位基因,提出其利用途径和具体方案,并在种质创新过程中充分利用基因组学研究成果提高创新效率。文章评述了基因组学在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特别是在种质资源基因型鉴定、异地保存和原生境保护、作物起源与进化研究、结构多样性分析、新基因发掘和种质创新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强调把基因组学理论和方法与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紧密结合,为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技术、材料与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新疆自治区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战略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农作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尤以野生近缘种为最.目前拥有可容纳10万份作物品种资源的自然中期保存库一座,现保存有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主要农作物品种资源57种作物近2万份.近年来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还存在许多不利的影响因素,制约着新疆作物遗传资源研究的发展.本文依据新疆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分析了影响发展的不利因素,提出了未来研究重点,包括资源收集、建立完整的资源保存体系、深入开展鉴定评价、进行种质创新等.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热带亚热带观赏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论述了观赏植物资源收集保存和研究利用的必要性,评述了广东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研究的进展,分析了资源工作基础差、投入少、流失较严重和没有建立种质利用和创新体系等存在问题;针对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特点,提出了加强研究和广东资源库建设的策略与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