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泡茶经验和现代科学研究已证实,水对冲泡茶汤的品质存在明显影响。但不同水质对茶汤的影响程度一直是困惑人们日常泡茶用水的问题。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对19种典型水样冲泡西湖龙井茶的系统研究,进一步了解和明确不同类型饮用水对茶汤感官品质及其主要成分的影响,对开展水质影响茶汤品质的基础研究,以及日常用水的选择和应用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冲泡用水是茶叶风味呈现的关键介质,对茶汤品质影响显著.文章选用3种常见的市售瓶装饮用水分别冲泡六大茶类的代表茶样,结合感官评价与理化测定,分析冲泡用水对不同类型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冲泡用水对不同茶类茶汤的风味品质及其理化特性影响不同;为使待泡茶叶品质的最优化呈现,应选用不同类型的冲泡用水.研究结果为消费者合理...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武夷水仙茶汤浓度与感官品质间的关系,采用TDS检测笔和感官审评相结合的方法,对武夷水仙不同冲泡方式下的各次茶汤浓度和感官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1泡、第2泡茶汤质量浓度在350 mg/L以上,第3泡、第4泡在250mg/L左右,冲泡时长对茶汤总浓度的影响不明显。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TDS检测笔检测武夷水仙茶汤浓度,结果用于感官审评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浅析高级绿茶的冲泡水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是用水冲泡饮用的,水质对茶叶品质有重大的影响已为广大饮茶者所熟悉。然而,关于茶叶的冲泡水温,尤其是高级绿茶的冲泡水温,究竟是100℃好,还是90℃或80℃好,则有不同的看法。为此,笔者选用一级龙井茶作了不同水温(70℃、80℃、90℃、100℃)的冲泡试验,进行茶汤品质的感官审评比较,此外还测定了茶汤中主要品质成分的浸出率,以探析高级绿茶适宜的冲泡水温。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茶性必发于水",对于茶叶冲泡及品饮中水质的关注持续至今。目前,泡茶用水的研究和选择已从水的来源(如江水、井水)、水的理化性质(如酸碱度、硬度)拓展到水的处理(如纯净水、专用水),水质对于茶叶冲泡的影响也从茶汤的基本品质拓展到冲泡过程中内含物的溶释规律。本文就水的总硬度、酸碱度、电导率、矿物离子及不同水源、不同水处理方法对茶汤风味及内含物溶释、稳定性(如沉淀、转化、变色)的影响进行了文献分析和总结,认为(1)较之于永久性硬水,软水或暂时性硬水更适宜泡茶;(2)高Ca~(2+)、Mg~(2+)水会损害茶汤色泽、滋味;(3)水的硬度、酸碱度、电导率、矿物离子是相互关联的因子,其结果还可致水体本身呈现不同的味觉、气味,对茶汤品质产生直接影响;(4)泉水,尤其是经过水源选择且适口的瓶装矿泉水总体上适宜泡茶,纯净水则为相对安全的泡茶用水,但不足以释放和发挥某些类型茶叶的特征风味。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水质对茶汤品质的影响,选用自来水、娃哈哈纯净水、虎跑冷泉、C胞活力小分子团水、5100西藏冰川矿泉水和健龙火山冷矿泉水等6种饮用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感官品质评定和成分分析两种方式,研究不同类型水质对茶汤风味品质及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pH呈弱酸性,Ca2+、Mg2+及总离子含量较低的纯净水和虎跑冷泉冲泡龙井茶较为适宜,在风味品质方面既能较好的控制茶汤的苦、涩、鲜等滋味,也能体现出茶汤特有香气的浓郁度和纯正度。通过风味物质的分析,随着饮用水离子浓度增加,茶汤中的茶多酚、氨基酸、EGCG、酯型儿茶素、草酸含量均显著下降;咖啡碱和总糖含量差异较小;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略有增加。Ca2+、Mg2+浓度较高的矿物质水对茶汤中的芳樟醇、反-丁酸-3-己烯酯、十二烷、十四烷、顺-3-己烯异戊酸酯、香叶醇、β-紫罗酮等17种龙井茶特征香气成分挥发有抑制作用。本研究初步明确了水质对茶汤滋味物质构成和香气物质挥发的影响,试验结果对茶叶风味化学、科学泡茶、茶饮制造用水的选择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揉捻工艺对夏茶品质影响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束鲁燕  汤一  仇平  宋晓  龚淑英 《茶叶》2010,36(3):148-151
本文以鸠坑种鲜叶为原料,研究不同嫩度和揉捻程度对夏茶品质的影响,设计三因素三水平实验,感官评定不同茶叶的品质,并测定冲泡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结果表明:采用一芽二叶的鲜叶原料,轻揉5min,重揉25min,所得成茶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8.
选择不同等级湖南代表性黑茶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冲泡时间的一次冲泡法对黑茶冲泡的动态变化,对水浸出物和品质成分进行测定与分析,并与现行国家标准的二次冲泡法所获得的香气、汤色、滋味、叶底进行感官品质进行了比较;探讨了不同方法制备的湖南黑茶感官审评用茶汤内质表现及主要品质成分浸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紧压型湖南黑茶,一次冲泡法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生物碱等主要品质成分及总的水浸出物都比国家标准的二次冲泡法浸出更为充分。感官审评结果发现,采用100℃沸水,1∶50茶水比,一次性冲泡8min能制备浓度适中,适合内质评价的湖南黑茶茶汤。此方法操作便利,能够为不同等级、不同压制程度的湖南黑茶提供较客观的内质评价。  相似文献   

9.
茶汤浓度对绿茶水浸出物含量及其感官审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徐准盾  龚淑英 《茶叶》2005,31(3):166-169
本文对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嫩度所加工出来的且其外形有较大差异的绿茶进行不同冲泡方法试验,测定其水浸出物的浸出速度和浸出总量,以及水浸出物含量对感官品质审评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水浸出物的浸出速度和总量与茶叶的加工方法、嫩度、造型及冲泡时间、冲泡温度有关。感官审评时感觉茶汤最为适宜的浓度在0.45g/ml左右。  相似文献   

10.
论泡茶用水     
饮茶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泡茶用水都有不同于一般饮用水的要求。不同水质泡茶,会影响茶叶内容物的溶解和释出,从而影响其感官品质特征。本文浅析了水质常规理化项目,如pH值、硬度、金属离子及余氯对茶汤的影响,提出适宜泡茶的水质理化要求,为泡茶、评茶用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质对冲泡茶汤的品质存在明显的影响,但其中的主要原因并不清晰,对泡茶用水的选择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19种典型饮用水样冲泡西湖龙井茶的系统研究,对影响冲泡茶汤品质的可能水质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明确影响茶汤风味品质的主要饮用水质因素,对茶叶品质形成理论和泡茶用水的选择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孙达  张星海  夏兵 《茶叶通讯》2021,48(1):124-130
以传统白茶中的白牡丹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不同冲泡要素对茶汤主要滋味成分浸出率的影响,优化并建立了白茶茶汤感官评价与冲泡温度、冲泡时间和茶叶用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白茶茶汤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的浸出率随着茶叶用量、冲泡温度、冲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各冲泡要素对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而对咖啡碱浸出率的影响不显著,茶叶用量对游离氨基酸浸出率影响最大,温度对茶多酚浸出率影响最大。以茶汤感官品质为评价,优化冲泡白牡丹的最优条件为茶叶用量3.05 g(茶水比约1∶50)、冲泡温度100℃、冲泡时间5.03 min,该条件下冲泡的白茶感官评分为92.40分,其茶汤香气清纯、滋味醇爽、汤色橙黄,回归方程模型验证值与预测值接近,拟合度好。  相似文献   

13.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汤风味是评价其感官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和生物碱类物质等主要内含物以不同浓度复合形成了茶汤的独特风味。不同的冲泡方式对茶叶内含物质浸出的量和比例均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从水温、冲泡时间、冲泡次数等方面综述了冲泡方式对茶叶内含物浸出率的影响,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名优绿茶冲泡水温及时间对感官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龚淑英 《茶叶科学》1999,19(1):67-72
对4省11只代表性名优绿茶的冲泡水温与时间,进行了正交试验及不同冲泡时间的单因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名优绿茶以冲泡水温100℃、时间4min,茶汤的感官品质最佳;部分原料特别细嫩、揉捻较重的名优绿茶,则以冲泡水温100℃、时间3min或冲泡水温80℃、时间5min感官品质最好;部分做形时几乎不揉捻的名优茶则以冲泡水温100℃、时间5~6min最有利于茶汤品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茶叶的风味品质是茶叶中化学成分通过冲泡而在茶叶的色、香、味上体现出来的。迄今为止,已有较多文献报道冲泡时间对茶叶化学成分浸出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冲泡时间的延长,茶汤中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的浸出率亦随之增加。温润泡是指在冲泡第一道茶之前,先将茶叶用沸水淋湿后即将水倒干,温润泡对茶叶感官品质产生影响。本试验以茉莉毛峰、茉莉春螺、白牡丹、铁观音、肉桂、政和工夫红茶等不同茶类为试验材料,探讨温润泡(短时冲泡)对不同茶类主要品质成分浸出的影响,以期为不同茶类的泡饮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茶汤中含有大量具有缓冲能力的弱电异质(主要是茶多酚和氨基酸类物质)。研究茶汤缓冲力的大小及缓冲动态,对了解对泡菜品质的影响以及对茶叶饮料的调配、生产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如下:1.用不同PH值的水冲泡绿茶,由于茶叶中可溶性物质的缓冲作用,茶汤PH值发生变化,其变化动态可用回归模型y—4.326X“””预测,回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该方程表明,茶汤对碱性的缓冲力更强。2.不同PH植水冲泡茶叶.对泡茶品质的汤色有影响,酸性水使汤色变谈,碱性水使汤色变深。其茶汤(绿茶)的消光值(240urn)与泡茶用水PH值呈正相…  相似文献   

17.
水是茶叶色香味品质释放和形成的主要载体,水质好坏会直接影响茶汤感官品质的优劣。水的选择和处理是日常泡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但选择指标和处理方法等并不清晰。本文在科学分析泡茶用水质对茶汤感官品质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人们日常泡茶用水的选择标准、处理办法与使用技术,对人们日常科学、健康泡茶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茶为国饮",反映了茶与民众生活的普遍联系。饮用一杯好茶,不仅要有好的茶叶,还要有好水与之匹配。本次试验通过对7种水样的理化分析检测,21组茶汤中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检测,按照国家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结合其茶汤的感官审评结果,探究其不同饮用水冲泡同种茶叶的效果和同种饮用水冲泡不同茶叶存在的差异,进而为人们泡茶择水提供有益参考或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岳山红”红茶为研究对象,以沸水冲泡法为对照,通过感官评价不同浸泡水温(常温)、茶水比及不同浸泡时间的组合制备的茶汤品质,结合比较各处理茶汤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茶红素、茶黄素等主要品质成分的含量,并对感官审评和成分测定结果进行极差分析,探明3个因子对感官审评和各组分含量的影响程度,从而优化“岳山红”冷泡技术参数.综合考虑感官审评和成分分析结果, “岳山红”的最优冷泡饮用方法为:水温25℃,浸泡1.5h,茶水比1∶40或水温30℃,浸泡1.5h,茶水比1∶50.  相似文献   

20.
胡舒静  陈凯莉  徐悦 《茶叶》2015,(4):212-217
为探索绿茶冷茶饮主要品质成分的浸出规律,按不同的冲泡水温、茶水比、茶叶粉碎程度进行了比较试验,并对茶汤中的咖啡因、茶多酚、氨基酸以及茶汤色泽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在冲泡水温15℃~35℃,茶水比1∶100~1∶25范围内,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的溶出量随温度升高、茶水比减小而增加。试验范围内,冲泡30min后,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的溶出率分别达35%、35%、70%以上。咖啡碱和茶多酚在冲泡后4 h溶出量达最高点,氨基酸在冲泡后1 h达最高,之后均变化较小。在15℃、25℃和35℃3种冲泡温度冲泡后4 h,各处理酚氨比随冲泡时间延长而升高,其中以25℃冲泡获得的茶水中酚氨比最低。茶汤色泽测定表明,随茶叶粉碎粒度减小以及冲泡时间的延长,色泽由清澈偏绿向浑浊偏黄转变。冲泡温度低,茶水色泽优。根据绿茶鲜爽度考核,茶叶不粉碎直接冲泡口感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