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探讨在理想氨基酸模式下日粮蛋白质水平对妊娠后期母猪产仔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粪氮排泄量的影响。选用3~7胎次、体况相似、预产期相近的60头长×大二元杂交母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日粮组蛋白(CP)水平分别为:15.0%、14.0%、13.0%和12.0%,通过添加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保证4个处理组饲料中可消化赖氨酸∶可消化苏氨酸∶可消化蛋氨酸∶可消化色氨酸的比值(100∶72∶27∶16)一致。每组15头母猪。试验期始于配种后80 d,终于产仔结束。结果:日粮粗蛋白质水平降低1~2个百分点,对妊娠后期母猪产仔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13.0%CP组的初生窝重比12.0%CP组显著增加7.42%(P0.05),低蛋白组(13.%CP组和12.0%CP组)的血清尿素氮浓度比高蛋白组(15.0%CP组和14.0%CP组)显著降低(P0.05);13.0%CP组的血清肌酐浓度比12.0%CP组显著降低7.02%(P0.05);13.0%CP组血清游离赖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和总氨基酸浓度显著低于15.0%CP组(P0.05);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降低,粪氮排泄量显著减少(P0.05)。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夏季高温时不同蛋白质和赖氨酸水平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和粪氮排泄量的影响。试验采用2×3因子设计,蛋白质水平为18%和15.5%,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为0.93%、0.85%和0.83%,共六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泌乳母猪。试验结果表明:夏季高温时,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2.5%,不影响泌乳母猪生产性能、血清皮质醇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血清尿素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显著减少粪氮排泄量(P0.05)。与可消化赖氨酸水平0.93%相比,泌乳母猪日粮可消化赖氨水平为0.83%时,能显著提高哺乳仔猪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减少母猪泌乳期失重(P0.05),显著减少粪氮排泄量(P0.05)。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理想氨基酸模型下,不同饲粮氨基酸水平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及乳汁中氨基酸浓度的影响.选用200头体况、分娩时间相近的长白×约克夏杂交母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5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分别饲喂总赖氨酸水平为0.9%(试验组1)、1.0%(试验组2)、1.1%(试验组3)和1.2%(试验组4)的饲粮,并通过添加5种合成氨基酸保证4组饲粮中可消化赖氨酸:可消化缬氨酸:可消化苏氨酸:可消化含硫氨基酸:可消化色氨酸的值(100:85:66:60:19)一致.结果表明:试验组2仔猪断奶窝增重分别比试验组1和试验组4提高了4.48%和4.34%(P<0.01),仔猪平均日增重分别比试验组1和试验组4提高了5.46%和4.74%(P<0.01);试验组2背膘厚损失比试验组4多0.57 mm(P<0.05);试验组2血浆尿素氮浓度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试验组2血浆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瓜氨酸、谷氨酸、甘氨酸(P<0.01)和亮氨酸(P<0.05)浓度均极显著或显著低于试验组4,除赖氨酸和苏氨酸浓度与试验组1差异显著(P<0.05)外,以上其他氨基酸浓度与试验组1、试验组3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2血浆中总氨基酸浓度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或P<0.01),乳汁中赖氨酸浓度极显著低于试验组4(P<0.01),与试验组1、试验组3差异不显著(P>0.05),且缬氨酸(P<0.05)、异亮氨酸(P<0.05)、亮氨酸(P>0.05)、丙氨酸(P>0.05)、酪氨酸(P>0.05)和谷氨酸(P>0.05)浓度以试验组2最高.由此可知,理想氨基酸模型下,泌乳母猪赖氨酸摄入量为59 g/d(饲粮赖氨酸水平为1.0%)时,能够获得最高的氨基酸利用率和最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日粮添加不同种类合成氨基酸对培育品种鲁莱猪生长猪氮平衡及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采用4×4拉丁方设计,选用平均体重为(35.00±1.05)kg的健康鲁莱阉公猪4头,回肠末端手术安装简单T型瘘管。对照组饲喂高蛋白质水平(粗蛋白为16.50%,可消化赖氨酸为0.78%)日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苏氨酸和赖氨酸+蛋氨酸的低蛋白质水平(粗蛋白为13.50%,可消化赖氨酸为0.78%)日粮。结果表明:低蛋白添加3种合成氨基酸组粪氮排出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尿氮排出量显著低于高蛋白组(P0.05),与其他低蛋白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氮表观消化率、氮沉积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低蛋白日粮添加3种合成氨基酸组总氨基酸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采用低蛋白(粗蛋白为13.50%)并同时添加适量合成氨基酸日粮饲喂鲁莱猪,可以显著降低粪氮和尿氮的排出,对氮利用率和回肠末端总氨基酸消化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低蛋白日粮添加氨基酸饲喂妊娠期母猪对粪氮含量及初生仔猪的影响,试验选择妊娠日龄、体重、胎次相近的梅山母猪16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头,试验组母猪妊娠期饲喂粗蛋白含量为9.5%同时添加赖氨酸、蛋氨酸的日粮;对照组妊娠期饲喂粗蛋白含量为13.5%不额外添加氨基酸的日粮。测定母猪粪氮含量、产仔性能及初生仔猪血清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氮日采食量、氮日排泄量均显著降低(P0.05),粪含氮量极显著降低(P0.01);平均总产仔数、平均产活仔数、平均初生窝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个体重总体上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体高、体长、胸围、腹围、管围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初生仔猪血清的丙二醛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母猪妊娠期饲喂低蛋白添加氨基酸日粮可以减少粪氮排泄量,不会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和血清抗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6.
蛋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分别是影响肉鸡肌肉生长的第1-3必需氨基酸。为探讨蛋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对肉鸡肌肉生长的潜在影响,本试验采用三因素旋转中心组合设计,研究饲粮可消化蛋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的互作关系并通过响应面分析的方法来确定获得最佳肉仔鸡胸肌和腿肌产量的适宜饲粮可消化蛋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比例。试验选择360只3日龄肉鸡,分为15个处理组,除第9组含18个重复以外其余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饲粮可消化蛋氨酸(0.416%~0.584%)、赖氨酸(0.881%~1.319%)和苏氨酸(0.532%~0.868%)分别设5个水平。试验期为3-16日龄。研究发现,饲粮可消化必需氨基酸显著影响肉仔鸡胸肌和腿肌产量(P0.05),可消化赖氨酸对其胸肌产量的影响是可消化苏氨酸的3倍,可消化蛋氨酸和赖氨酸对肉雏鸡胸肌产量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在腿肌产量方面,可消化苏氨酸的效应显著高于可消化蛋氨酸和赖氨酸(P0.05),可消化苏氨酸和蛋氨酸之间存在最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获得肉仔鸡胸肌和腿肌的二阶模型。Canonical分析表明,胴体组成的驻点是一个鞍点,因此采用岭脊分析可分别获得每个最佳的可消化必需氨基酸水平。肉仔鸡胸肌和腿肌的岭脊分析发现,饲粮可消化蛋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水平分别为0.58%、1.05%和0.76%获得最大胸肌产量,其可消化蛋氨酸、苏氨酸和可消化赖氨酸的理想氨基酸比例分别为55%和72%;饲粮可消化蛋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水平分别为0.58%、1.09%和0.70%获得最大腿肌产量,其可消化蛋氨酸、苏氨酸和可消化赖氨酸的理想氨基酸比例分别为53%和64%。敏感性分析发现,饲粮赖氨酸和苏氨酸分别对肉仔鸡胸肌和腿肌的二阶模型最为重要。总之,提供饲粮可消化蛋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水平分别为0.58%、1.05%和0.76%可获得最佳的肉仔鸡胸肌产量并保证了最佳的腿肌产量,其较高的可消化蛋氨酸和苏氨酸理想氨基酸比例表明蛋氨酸和苏氨酸对胸肌的生长比腿肌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理想氨基酸模型下,不同氨基酸水平对莱芜黑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影响。选用24头体重为(17.70±2.19)kg的45日龄莱芜黑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饲喂总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8%、0.9%、1.0%和1.1%的饲粮,并通过添加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保证4个处理饲粮中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苏氨酸∶色氨酸(100∶60∶65∶18)一致,预试期7 d,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饲粮赖氨酸(Lys)水平对莱芜黑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增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0.9%Lys处理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0.9%Lys处理血清中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浓度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0.9%Lys处理血清中非必需氨基酸浓度极显著高于0.8%Lys处理(P0.01)。综合各项指标,在理想氨基酸模型下,莱芜黑断奶仔猪饲粮中适宜的总赖氨酸添加水平为0.9%。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氨基酸平衡模式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氮利用率、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快大型黄羽肉鸡公雏252只,根据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7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对照组粗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均符合饲养标准需要量;低蛋白质组粗蛋白质含量降低3%,添加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异亮氨酸,使其必需氨基酸含量与对照组相同;其余5个组根据扣除法原理,依次按照饲养标准中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及异亮氨酸水平扣除20%,其余氨基酸含量保持不变,分别为低蛋白质-赖氨酸组、低蛋白质-蛋氨酸组、低蛋白质-色氨酸组、低蛋白质-苏氨酸组和低蛋白质-异亮氨酸组.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低蛋白质-赖氨酸组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2)低蛋白质-蛋氨酸组和低蛋白质-色氨酸组血浆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蛋白质-蛋氨酸组血浆白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低蛋白质组、低蛋白质-赖氨酸组、低蛋白质-苏氨酸组、低蛋白质-异亮氨酸组(P<0.05).低蛋白质-色氨酸组与低蛋白质-异亮氨酸组血浆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低蛋白质-赖氨酸组(P<0.05).3)所有组排泄物中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蛋白质-赖氨酸组、低蛋白质-苏氨酸组氮存留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所有组赖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存留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蛋白质-异亮氨酸组蛋氨酸、精氨酸存留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蛋白质组、低蛋白质-赖氨酸组、低蛋白质-色氨酸组、低蛋白质-异亮氨酸组和低蛋白质-苏氨酸组的苏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存留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以上结果得到,1~21日龄快大型黄羽肉鸡低蛋白质饲粮(粗蛋白质含量为17.51%)中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的适宜比例为100∶(44~ 55)∶72∶(18~23)∶(54~72).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和氨基酸平衡性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平均初始体重为(69.3±3.6)kg的杜×长×大去势公猪125头,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5个组分别为:高蛋白质饲粮组(粗蛋白质水平约为14%)、低蛋白质(粗蛋白质水平约为10%)-氨基酸平衡饲粮组以及3个低蛋白质(粗蛋白质水平约为10%)-氨基酸不平衡饲粮组(在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组的基础上分别将含硫氨基酸、苏氨酸和色氨酸与赖氨酸的比例降低10%)。所有饲粮的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均设置为0.71%,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组中标准回肠可消化苏氨酸、标准回肠可消化含硫氨基酸和标准回肠可消化色氨酸与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的比值分别为0.67、0.60和0.20。试验期为28 d。结果显示:与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组相比,高蛋白质饲粮组肥育猪的平均日采食量有下降趋势(P=0.05),低蛋白质-低色氨酸饲粮组肥育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下降(P0.05),低蛋白质-低苏氨酸饲粮组和低蛋白质-低含硫氨基酸饲粮组肥育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和氨基酸平衡性对肥育猪的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不影响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分别降低10%标准回肠可消化含硫氨基酸、标准回肠可消化色氨酸和标准回肠可消化苏氨酸对肥育猪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无显著影响,但降低10%标准回肠可消化色氨酸显著降低肥育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理想氨基酸模式下,不同饲粮氨基酸水平对生长期后备母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氨基酸浓度的影响。选用120头体况相似、平均体重为(19.00±1.50)kg的长大二元母猪,随机分成4个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分别饲喂4种不同可消化赖氨酸(DLys)水平的玉米-豆粕型饲粮。20~40 kg阶段,饲粮DLys水平为0.78%(1组)、0.83%(2组)、0.88%(3组)、0.93%(4组);40~70 kg阶段,饲粮DLys水平为0.68%(1组)、0.73%(2组)、0.78%(3组)、0.83%(4组),并通过添加4种合成氨基酸保证4组饲粮中DLys、可消化含硫氨基酸、可消化苏氨酸、可消化色氨酸的比值(100∶60∶65∶18)一致。结果表明,20~40 kg阶段,试验2组平均日增重(569.69 g)达到最大,料重比(2.24)最低;试验2组血清尿素氮浓度显著低于试验3和4组(P0.05),与试验1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2组血清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浓度显著高于试验3和4组(P0.05),与试验1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游离赖氨酸、苏氨酸浓度2组显著低于试验3和4组(P0.05),血清游离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浓度2组显著低于试验3和4组(P0.05)。40~70 kg阶段,试验3组平均日增重(787.43 g)达到最大,料重比(2.55)最低;试验3组血清尿素氮浓度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血清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浓度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游离赖氨酸、苏氨酸浓度试验3组显著低于试验1、2组(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长大后备母猪20~40 kg阶段适宜饲粮DLys水平为0.83%,以消化能浓度表示为0.61 g/MJ,40~70 kg阶段适宜饲粮DLys水平为0.78%、以消化能浓度表示为0.57 g/MJ。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理想氨基酸模式下,探讨不同氨基酸水平的低蛋白质饲粮对后备母猪初情日龄、血清代谢产物和激素浓度的影响。选用96头体貌相近、平均体重为(69.01±3.43)kg的长白×大白杂交后备母猪,随机分成4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分别饲喂4种不同可消化赖氨酸(DLys)水平的低蛋白质饲粮,并通过添加合成氨基酸保证4组饲粮中可消化赖氨酸、可消化含硫氨基酸、可消化苏氨酸和可消化色氨酸的值一致。70~100kg阶段,饲粮DLys水平为0.61%(组1)、0.66%(组2)、0.71%(组3)、0.76%(组4);100~125kg阶段,饲粮DLys水平为0.55%(组1)、0.60%(组2)、0.65%(组3)、0.70%(组4)。结果表明,增加饲粮DLys水平显著提高血清中赖氨酸(Lys)浓度,对血清甘油三酯(TG)和葡萄糖(GLU)浓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血清胰岛素(IN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促黄体素(LH)和雌二醇(E2)浓度随饲粮DLys水平的增加而提高,试验组3达到最高值(P0.05),之后随DLys水平的增加而降低,试验组3血清INS浓度显著高于试验组1(P0.05);后备母猪背膘厚和发情率随着饲粮DLys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初情日龄试验组3比试验组4显著提前(P0.05)。综上表明,在理想氨基酸模式下,长大后备母猪70~100kg阶段和100~125kg阶段饲粮DLys适宜日摄入量分别为17.82和17.29g·d~(-1),即饲粮DLys水平分别为0.71%和0.65%时,有利于提高后备母猪血清代谢激素INS、IGF-I和生殖激素LH、E_2的浓度,缩短初情期日龄,提高发情率。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日粮氨基酸浓度对烟台黑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血清游离氨基酸的影响,本试验选择体重为(15.45±0.54)kg的健康烟台黑猪90头(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在保持可消化赖氨酸/可消化苏氨酸(Dig-Lys/Dig-Thr)一致(100∶62)的基础上分别设0.91%∶0.56%、0.81%∶0.50%、0.71%∶0.44%3个Dig-Lys/Dig-Thr水平的日粮,作为处理组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0.81%∶0.50%组猪群的料重比(F/G)最低(P0.05),各处理组猪群的平均日增重(ADG)、尿素氮(UN)和总蛋白(TP)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0.91%∶0.56%组的猪群血清游离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0.71%∶0.44%组(P0.05),与0.81%∶0.50%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烟台黑猪日粮可消化赖氨酸、可消化苏氨酸的建议需要量分别为0.81%、0.50%。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通过研究低蛋白质饲粮中可消化赖氨酸、蛋氨酸 胱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水平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尿素氮的影响,以建立生长猪日增重和料重比对日粮可消化氨基酸的回归模型.选取体重30 kg的三元(杜×长×大)杂交生长猪68头,随机分为17个处理,每个处理4头猪,运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1/2实施),研究得出日增重和料重比对日粮可消化赖氨酸、蛋氨酸 胱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水平的回归方程.生长猪日增重(Y1,g)对日粮可消化赖氨酸(X1,%)、蛋氨酸 胱氨酸(X2,%)、苏氨酸(X2,%)和色氨酸(X4,%)水平的回归方程为:Y1=-5.568 0 7.587 8X1 3.045 2X2 9.183 5X3 4.226 9X4 5.200 4X1 X2-1.905 6X1X3 2.233 4X1X4-6.005X12-7.3694X22-7.5432X32-22.073242=(R2:0.964 0,P<0.05);生长猪料重比(Y2,g)对日粮可消化赖氨酸(X1,%)、蛋氨酸 胱氨酸(X2,%)、苏氨酸(X3,%)和色氨酸(X4,%)水平的回归方程为:Y2=12.176 0-9.843 6X1-19.043 2X2-2.486 7X3-11.733 0X4-1.875 0X1 X2-6.875 0X1 X3 1.562 5X1X4 8.986 6X12 23.274 5X22 7.968 4X32 33.470 5X42(R2=0.921 3,P<0.01);日增重达到最大值(0.775 kg)时,日粮的可消化赖氨酸、蛋氨酸 胱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水平分别为0.78%、0.48%、0.51%和0.14%.相应的氨基酸比例为Lys:(Met Cys):Thr:Trp=100:61:64:18.料重比最小(2.69)时,对应的日粮可消化赖氨酸、蛋氨酸 胱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水平分别为0.77%、0.44%、0.49%和0.16%.氨基酸比例为Lys:(Met Cys):Thr:Trp=100:57:64:21.对日增重和料重比进行综合考虑,获得最佳生产性能的可消化氨基酸的比例范围为Lys:(Met Cys):Thr:Trp=100:(57~61):64:(18~21).  相似文献   

14.
蓝荣庚 《饲料工业》2012,(Z1):62-64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蛋白质水平下添加合成氨基酸对夏秋季洋二元杂种经产母猪哺乳期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60头长白×约克杂交母猪随机分成3个粗蛋白质水平组,即18.65%、18.15%、17.65%组,但饲粮的赖氨酸均为粗蛋白质的6.3%(Lys/CP=0.063),即赖氨酸分别为1.17%、1.14%、1.11%。消化能14.23 MJ/kg,赖氨酸与蛋+胱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的比例均为100:60:73:86:60:20,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饲养到28日龄断奶。结果表明:18.65%组仔猪断奶窝重和窝增重显著高于17.65%组(P<0.05),与18.15%组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水平对母猪日采食量、背膘损失及断奶后发情间隔影响不显著(P>0.05)。由结果可知,夏秋季高温环境下[平均温度为(30±5)℃],洋二元杂种经产母猪哺乳期饲粮添加适宜合成L-赖氨酸和L-苏氨酸、L-缬氨酸、DL-蛋氨酸、L-色氨酸,饲喂粗蛋白质为18.65%(赖氨酸1.17%)颗粒饲料时洋二元杂种经产母猪哺乳期生产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赖氨酸和其他必需氨基酸对1~18日龄黄羽肉鸡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屠体外观的影响。选取810只1日龄健康雄性肉鸡,随机分为9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设置3个赖氨酸水平(0.89%、1.05%、1.20%)和3个其他必需氨基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水平(低水平:0.66%蛋氨酸+0.58%苏氨酸+0.16%色氨酸;中水平:0.78%蛋氨酸+0.68%苏氨酸+0.19%色氨酸;高水平:0.90%蛋氨酸+0.78%苏氨酸+0.22%色氨酸)。试验期为18 d。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随机选取2只鸡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屠体外观等指标。结果表明:1)赖氨酸对腹脂重具有显著影响(P0.05),1.05%赖氨酸水平组的腹脂重显著低于0.89%和1.20%赖氨酸水平组(P0.05)。其他必需氨基酸对腹脂重具有显著影响(P0.05),中、高其他必需氨基酸水平组的腹脂重显著低于低其他必需氨基酸水平组(P 0.05)。赖氨酸和其他必需氨基酸交互作用对胸大肌重、鸡翅重以及胸大肌比重具有显著影响(P0.05),赖氨酸水平为1.05%,蛋氨酸水平为0.78%,苏氨酸水平为0.68%,色氨酸水平为0.19%时,胸大肌比重最大。2)1.05%和1.20%赖氨酸水平组的胸肌剪切力显著低于0.89%赖氨酸水平组(P0.05)。其他必需氨基酸对肉色的黄度(b*)值具有显著影响(P0.05),低其他必需氨基酸水平组肉色的b*值显著高于中、高其他必需氨基酸水平组(P0.05)。赖氨酸和其他必需氨基酸交互作用对胸肌pH具有显著影响(P0.05)。3)赖氨酸对胸肌水分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0.89%和1.05%赖氨酸水平组的胸肌水分含量显著高于1.20%赖氨酸水平组(P0.05)。赖氨酸和其他必需氨基酸及二者交互作用对毛孔密度无显著影响(P0.05)。4)赖氨酸对鸡冠长度和重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1.05%赖氨酸水平组的鸡冠长度和重量显著高于0.89%赖氨酸水平组(P0.05)。其他必需氨基酸对鸡冠厚度、长度、高度和重量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综合屠宰性能和屠体外观指标,适合1~18日龄黄羽肉鸡的饲粮氨基酸水平为:1.05%赖氨酸、0.78%蛋氨酸、0.68%苏氨酸、0.19%色氨酸。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开食料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部分扣除对断奶湖羊羔羊屠宰性能和不同部位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取50日龄断奶湖羊公羊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对照(PC)组饲喂氨基酸平衡的开食料,4个试验组开食料在PC组的基础上分别扣除30%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分别作为PD-Lys、PDMet、PD-Thr和PD-Trp组,其余氨基酸含量保持一致。预试期为11 d,正试期为60 d。在120日龄每组随机选取6只羔羊进行屠宰。结果表明:1)PD-Lys和PD-Met组与PC组相比空体重、皮毛重、胴体重、蹄重显著降低(P0.05);2)PD-Met组胴体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PC和PD-Trp组(P0.05),PC、PD-Lys和PD-Met组皮毛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PD-Thr和PD-Trp组(P0.05),PC组胴体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PD-Met组头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PC和PD-Lys组(P0.05);3)PD-Met组头蹄、皮毛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及胴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PC组(P0.05)。综合以上结果得到,61~120日龄断奶湖羊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4种必需氨基酸理想模式如下:胴体为100∶35∶44∶13,皮毛为100∶21∶129∶11,头蹄为100∶4∶0∶7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纯种杜洛克母猪为试验对象,以目前大生产(长白×大约克杂交母猪)饲料营养水平(消化能2960kcal,可消化赖氨酸0.60%,可消化蛋+胱氨酸0.41%,可消化苏氨酸0.44%)为基础,研究妊娠期日粮能量和氨基酸水平对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第一批试验组A:在大生产的基础上,消化能降低100kcal,可消化氨基酸提高15%,共131头;试验组B:在大生产的基础上,消化能提高50kcal,可消化氨基酸提高15%,共129头;对照组132头。第二批试验设计相同,分别选择130、135和143头。结果表明:在长大二杂母猪妊娠期营养基础上,适当降低能量提高氨基酸水平,对杜洛克母猪产健仔和配种分娩率都有较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蛋白质水平下添加合成氨基酸对夏季哺乳母猪生产性能及氮排泄的影响.选择120头长白×约克杂交母猪,随机分成3个蛋白质水平组(19.5%、18.5%和17.5%,均添加由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组成的合成氨基酸),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饲养到仔猪断奶.结果表明:1)18.5%组仔猪断奶窝重和窝增重显著高于17.5%组(P<0.05),与19.5%组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水平对母猪日均采食量、背膘损失及断奶后发情间隔影响不显著(P>0.05);2)18.5%组血浆尿素氮水平显著低于17.5%组(P<0.05),与19.5%组差异不显著(P>0.05);18.5%组血浆部分氨基酸浓度显著低于17.5%组和19.5%组(P<0.05),乳中部分氨基酸浓度显著高于19.5%组和17.5%组(P<0.05);3)各组氮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蛋白质水平每降低1个百分点,粪氮排泄减少6.0%.由结果可知,夏季高温环境下(平均温度为29.5℃),哺乳母猪饲粮添加5种合成氨基酸,蛋白质水平为18.5%时哺乳母猪生产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15~30 kg烟台黑猪对可消化苏氨酸的需要量。先选取6头体重(15.00±1.31)kg的健康烟台黑阉公猪进行消化试验,获取试验日粮的回肠表观可消化氨基酸数据;然后选择体重(15±1.53)kg的烟台黑生长猪120头,公、母各半。根据前期的试验结果,日粮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均设定为0.85%,按照日粮表观可消化苏氨酸水平设置0.48%、0.51%、0.54%、0.57%4个水平处理组,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平均体重达到30 kg左右时试验结束。结果表明:0.51%组试验猪与0.48%、0.54%、0.57%组相比,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28.13%(P0.01)、5.13%(P0.05)、13.89%(P0.01),饲料增重比分别降低了13.02%(P0.01)、3.37%(P0.05)、8.41%(P0.01);同0.51%组相比,0.48%组、0.57%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降低了11.57%、4.96%(P0.01);0.51%组试验猪血清尿素氮含量最低,血清总蛋白含量最高,在血清尿素氮含量及血清总蛋白含量方面,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其他方面,血清游离苏氨酸含量0.51%组显著高于0.48%组(P0.05),总氨基酸含量含0.51%组与0.54%组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处理组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由试验结果结合回归分析,15~30 kg烟台黑生长猪可消化苏氨酸需要量为0.53%。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分析湖南省6种不同地区菜籽粕的18种氨基酸含量,测定14和28日龄肉仔鸡对6种不同地区菜籽粕中氨基酸的标准回肠消化率,并建立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及苏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预测方程。试验共选取700羽体重和健康状况一致的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根据日龄分别进行2个阶段的试验。第1阶段(7~14日龄):将420羽肉仔鸡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6羽;第2阶段(21~28日龄):将280羽肉仔鸡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4羽。2个阶段中的7个处理分别为6个不同地区的菜籽粕采用全替代法设计的试验饲粮组和1个无氮饲粮组。分别在14和28日龄收集试验鸡回肠食糜用于测定菜籽粕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方程。结果显示:14和28日龄肉仔鸡对菜籽粕中18种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平均值波动范围分别为63.26%~79.58%和66.22%~80. 34%。14日龄肉仔鸡对菜籽粕中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预测方程分别为Lys=-90.81+4.562CP(R~2=0. 792,P 0. 05)、Met=110.644-2.810CF(R~2=0.845,P0.05)、Trp=106.834-0.725NDF(R~2=0.989,P 0.05)和Thr=-79.357+4.284CP(R~2=0.715,P0.05); 28日龄肉仔鸡对菜籽粕中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预测方程分别为Lys=161.02-2.002NDF(R~2=0. 957,P 0. 05)、Met=144.269-1.521NDF(R~2=0.831,P0.05)、Trp=112.053-0.824NDF(R~2=0.999,P0.05)和Thr=99.983-2.566CF(R~2=0.712,P0.05)。上述预测方程中:Lys为赖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 Met为蛋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 Trp为色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 Thr为苏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 CP为粗蛋白质含量; CF为粗纤维含量; NDF为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本试验通过分析粗蛋白质、粗纤维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与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相关关系,建立了14和28日龄肉仔鸡对湖南省菜籽粕中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预测方程,可为菜籽粕在肉仔鸡饲粮中的高效利用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