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对326名边疆农业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生活和社交能力等内容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掌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差异性特点,主要是贫困学生较多、生活俭朴,求知欲强、学习刻苦,有较强的民族自尊心,文化基础薄弱等。对有效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特殊教育管理路径和模式进行探讨,主张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重视心理健康,通过搭建平台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
世界的全球化与现代化浪潮,逐步撼动着民族国家的根基,冲击着少数民族大学生既有的国家认同理念,进而导致他们政治认同上的弱化性、文化认同上的兼容性、身份认同上的多重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关系到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以价值共识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以历史文化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感,以公民教育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立足延边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发展实际,构建延边地区现代农业开发进程评价指标体系,对延边地区现代农业开发进程进行现实测评,探讨延边地区当前农业发展不足以及今后发展途径,以推动延边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延边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发展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的有效措施,也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有力保障。准确把握当地农业发展基本,找准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强农村经济"造血"功能,将加大当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步伐。本文以西盟县力所乡为例,调查研究了当地农业发展现状,以期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农业科技推广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围绕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业科技推广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性提出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参考,基于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375位维吾尔族棉农的调查数据,分析少数民族棉农采用机采棉意愿的影响因素,探讨其采用机采棉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少数民族棉农的文化程度及家庭农业种植面积与其采用机采棉的意愿呈正相关,棉农的年龄和家庭劳动力数量与其采用机采棉的意愿呈负相关,男性棉农采用机采棉的意愿强于女性棉农。机采棉的经济效益不显著、政府扶持力度不足、棉农自身文化素质较低与棉农的土地规模较小是阻碍少数民族棉农采用机采棉的主要问题。应加强对机采棉的政策扶持,加强对棉农的教育与培训、信息服务与技术指导,并积极树立示范户,加大适宜机采棉的棉花品种培育和采棉机技术研发。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在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中,不但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而且彰显出其中的伦理维度。少数民族农业伦理是我国古代农业伦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傣族稻作生产及水牛养殖习俗的考察,梳理出傣族水牛养殖中蕴含的顺天性、合时宜、怀关爱的农业伦理。在当今人与自然关系不断恶化之背景下,传承其中的合理成分,对缓解日趋严重的农业环境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探究大学生回乡农业创业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通过综合相关学者对此课题的研究理论,结合现阶段大学生回乡农业创业实际情况,发现大学生回乡农业创业中依然存在着创业意愿不强、创业资源不足、创业融资困难等问题,需要政府、学校、个人等多方合力,加强对大学生回乡农业创业的意愿激励,鼓励创业要素流转,加强政策扶持等多措并举,方能更好的提升大学生回乡农业创业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地区农家子弟选学农科专业积极性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原动力不足、农业教育机构吸引力不足、就业市场吸引力不足等。解决问题的对策一是政府应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家子弟学农的原动力;二是农业教育机构应转变办学思想,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增强农科专业吸引力;三是广开就业问题,加强就业工作门路,增强农科专业就业市场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陈晨  石晶 《贵州农业科学》2016,44(2):195-198
为促进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参考,基于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375位维吾尔族棉农的调查数据,分析少数民族棉农采用机采棉意愿的影响因素,探讨其采用机采棉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少数民族棉农的文化程度及家庭农业种植面积与其采用机采棉的意愿呈正相关,棉农的年龄和家庭劳动力数量与其采用机采棉的意愿呈负相关,男性棉农采用机采棉的意愿强于女性棉农.机采棉的经济效益不显著、政府扶持力度不足、棉农自身文化素质较低与棉农的土地规模较小是阻碍少数民族棉农采用机采棉的主要问题.应加强对机采棉的政策扶持,加强对棉农的教育与培训、信息服务与技术指导,并积极树立示范户,加大适宜机采棉的棉花品种培育和采棉机技术研发.  相似文献   

11.
对口援助背景下,充分认识创新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深入探索对口援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创新对口援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培养路径,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输送政治可靠、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人才,推动边疆地区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南疆三地州是新疆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模式,是解决贫困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力求从三地州社会经济特点、产业及市场发展需求出发,总结出适合三地州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无论历史还是现实,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都应把国家认同作为最高价值目标。本文在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面临挑战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意义,文章最后提出了新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由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所处的教育环境、经济水平、文化传统、民族习俗与其他汉语大学生不同,具有很多特殊性,这使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实施信息素养教育时存在着许多特殊的因素和特点.也更增加了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难度。而本区到目前为止,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课仍没有统一的教材,本文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课程教材建设之现状出发,呼吁教育工作者应尽快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课程编写一本专用配套教材,以及教材建设的具体内容,如:增设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教材内容不仅要民族化、与时俱进还要“以学生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5.
高校加强对口援助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工作中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对对口援助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特殊性及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加强对口援助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内地高校招收和培养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意义重大。在与学生的交流、活动参与、实地调研基础上,从管理教师队伍、内地高校及相关部门、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配齐配强管理队伍、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和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巨大,人力资本就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缓慢的最大障碍来自于人力资本存量明显不足。鉴于此,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运用到经济实践中,强化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实行完善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分配政策、实现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农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的调查,分析"双创"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针对农业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创业动力不足等现象,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新思路:育人为本,注重"双创"意识培养;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助力创业实践;健全体制机制,促进校内、校企协同。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高校的扩招,伴随的贫困大学生的出现和增加,新疆地区也不例外。尽管新疆已建立了"奖、助、补、贷、勤、免"为主的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但是新疆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自治地区,由于地域、经济以及资助政策本身等诸多原因,贫困大学生的资助还有诸多困难和不足。本文从贫困大学生的界定和新疆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入手,分析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现状,进而提出完善新疆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言语交流的障碍,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通过对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言语使用情况的抽样调查,进一步了解使其产生交流障碍的言语因素,并对这些因素加以分析,找出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使用汉语言语的难点、排斥情况和言语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式,从而更好地培养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更大、更先进的言语环境的适应性,使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