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湖流域河川沙塘鳢线粒体12S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东南亚所特有的小型经济鱼类之一的太湖流域河川沙塘(Odontobutis potamophila)长期被归为河川沙塘鳢.为明确太湖流域河川沙塘鳢在沙塘鳢属中的分类地位,克隆测定了其线粒体12S和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在同源的658 bp长的12S rRNA基因序列中,有变异位点187个,简约信息位点133个;在同源的528 bp 的16SrRNA基因同源序列中,有变异位点98个,简约信息位点45个.通过与其他沙塘鳢属鱼类的12S rRNA基因 列比较发现,太湖流域河川沙塘鳢与福建河川沙塘鳢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114,大于种内的遗传距离(0.00 ~0.024),且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中发现,太湖流域河川沙塘鳢与中国河川沙塘鳢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123,大于种内的遗传距离(0.00~0.016).12S和16S rRNA系统发育分析也表明,太湖流域河川沙塘鳢有别于其他类别的沙塘鳢,且与已知的河川沙塘鳢存在分子遗传进化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别对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扫描电镜下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精子均由头部和尾部(即鞭毛)组成。2种尖塘鳢鱼类精子头部均为圆球形,而2种沙塘鳢精子头部则为前端略方的长椭圆形;在透射电镜下这4种虾虎鱼的精子均由头部、中段(即颈部)和尾部(即鞭毛)3部分组成。头部细胞核前端无顶体,细胞核后端的植入窝均较浅,中段不明显,包括中心粒复合体和袖套。云斑尖塘鳢和线纹尖塘鳢的袖套中含有6~8个呈环形单层排列的线粒体,河川沙塘鳢和鸭绿沙塘鳢的袖套中含有2~3个线粒体。这4种虾虎鱼类精子尾部的鞭毛细长,轴丝均为典型的"9+2"型结构,轴丝外侧具有较发达的侧鳍。  相似文献   

3.
河川沙塘鳢是一种小型经济鱼类。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归纳研究,对河川沙塘鳢的分类学、形态学、生理生态学、发育学、营养学、摄食及饲料学以及遗传育种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等生物学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河川沙塘鳢规模化养殖和产业化开发提供比较系统完整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中国沙塘鳢属鱼类的整理和一新种的叙述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本文应用沙塘鳢属鱼类的外形特征、头部感觉管孔的有无及感觉乳突之排列方式作为分类依据,对采自中国各河川800余尾沙塘鳢属鱼类进行较全面.系统的研究,还对比产于日本和韩国的种类,解决了中国沙塘鳢属长期混淆不清的分类问题.中国沙塘鳢属鱼类有4种(其中有一新种),即河川沙塘鳢O.optamophila(Gǖnther),海丰沙塘鳢O.haifengensis Chen.,鸭绿沙塘鳢(新种)O.yaluensis Wu,Wu et Xie sp.nov.和暗色沙塘鳢0.obseura(Temm.et Schl.)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沙塘鳢属鱼类的外形特征、头部感觉管孔的有无及感觉乳突之排列方式作为分类依据,对采自中国各河川800余尾沙塘鳢属鱼类进行较全面.系统的研究,还对比产于日本和韩国的种类,解决了中国沙塘鳢属长期混淆不清的分类问题.中国沙塘鳢属鱼类有4种(其中有一新种),即河川沙塘鳢O.optamophila(Gǖnther),海丰沙塘鳢O.haifengensis Chen.,鸭绿沙塘鳢(新种)O.yaluensis Wu,Wu et Xie sp.nov.和暗色沙塘鳢0.obseura(Temm.et Schl.)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江苏常熟河川沙塘鳢个体大小不一的2个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性。[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个群体进行遗传分析。[结果]从77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3个引物,对2个群体共24个样品进行扩增,获得27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9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0.37%。结果表明,大沙塘鳢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略高于小沙塘鳢。大小沙塘鳢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2194,群体间的Nei’s遗传分化系数为0.1904。利用MEGA3.0软件构建沙塘鳢24个个体的UPGMA系统树,显示出较明显的分支。[结论]江苏常熟河川沙塘鳢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2个群体的遗传分化已经达到种群分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了解不同规格河川沙塘鳢幼鱼的生长状态、减少沙塘鳢夏花在鱼虾混养池塘内种间和种内残食,通过在车间内建立模拟池塘的生态系统,测定了不同规格沙塘鳢夏花在养殖37 d后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试验中沙塘鳢鱼苗总存活率为83%,中鱼组的体质量变异系数与其他2组相比增加明显。小鱼组的特定生长率最快,且小鱼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雌二醇(E2)含量、睾酮(T)含量、生长激素(GH)含量和甲状腺激素(T4)含量都显著高于中鱼组和大鱼组。另外,小鱼组存在50%的小规格鱼不能很好地捕食青虾的现象。综合幼鱼存活率、生长状态和产量,建议初始放养时沙塘鳢体长在32 mm以上且沙塘鳢体质量/青虾体质量的平均值在2.6以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河川沙塘鳢雌、雄鱼亲鱼肌肉中脂肪酸含量进行比较。[方法]以不同生殖时期(III、IV和V期)的河川沙塘鳢雌、雄鱼亲鱼为研究对象,采用氯仿-甲醇溶液抽提法和气相色谱法分析其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在雌、雄亲鱼肌肉中检测到27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在河川沙塘鳢雌鱼肌肉中n-3系列脂肪酸含量基本保持不变,n-6系列脂肪酸含量在III期达到最高值,在V期达到最低值,n-6系列脂肪酸主要被用于卵巢的发育。在河川沙塘鳢雄鱼肌肉中,在IV期n-6系列脂肪酸含量达到最大值,为精巢的发育储存能源。雌、雄亲鱼肌肉中n-3系列脂肪酸含量大于n-6系列脂肪酸。[结论]该研究为开展河川沙塘鳢的人工增养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4种水产药物对河川沙塘鳢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静水生物测定法研究苯扎溴铵、硫醚沙星、阿维菌素和二硫氰基甲烷对平均体质量(0.26±0.09)g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4种水产药物对河川沙塘鳢幼鱼的24 h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3.23、36.39、0.39、7.74 mg/L;48 h LC_(50)分别为1.34、22.37、0.24、4.32 mg/L;96 h LC_(50)分别为0.27、11.24、0.11、2.67 mg/L。4种水产药物对河川沙塘鳢幼鱼的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阿维菌素、苯扎溴铵、二硫氰基甲烷、硫醚沙星。硫醚沙星和二硫氰基甲烷对河川沙塘鳢幼鱼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2.54和0.40 mg/L,均高于常规用量,可以在河川沙塘鳢育苗过程中使用。但河川沙塘鳢幼鱼对苯扎溴铵和阿维菌素较为敏感,这2种药物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0.
沙塘鳢主要摄食虾和小型底层鱼类.兼食水生昆虫幼虫和螺等底柄动物.鱼苗阶段(体长3厘米以下)以投喂水蚤、丰年虫、水蚯蚓为主。沙塘鳢主养模式饵料解决困难.成活率低.出池规格较少,风险太高。在常规鱼种的产量、出池规格及管理技术不变的前提下。套养沙塘鳢.每亩可收获沙塘鳢20~35公斤.亩增收达1900元左右。江苏省涟水县水产工作站在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中.推广鱼种池套养沙塘鳢的养殖模式.取得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进行了温度(10、14、18、22、26、30、34℃)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obseura幼鱼呼吸和排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水温的升高呈直线上升,且都具有良好的直线回归关系(r2分别为0.972和0.971);18 ~22℃时河川沙塘鳢的氧氮比(0:N)明显高于26~34℃时的比值(P<0.05);10~ 34℃时的热能效系数(Q10)值为1.734,最低Q10值(1.069~1.161)出现在22 ~30℃时.研究表明,河川沙塘鳢幼鱼的可耐受温度为10 ~34℃,适宜生长温度为22 ~30℃.  相似文献   

12.
利用从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域合理捕捞的原始种质沙塘鳢亲本,在人工营造的清水、水草、瓦片等野生产卵环境和设施中进行人工繁育,大大提高了沙塘鳢的人工苗种的成活率和后期养殖生产中的抗病力和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不断加剧,水质条件也越来越差,沙塘鳢的生存条件不断的恶化。为了保障市场的供应,需要开展沙塘鳢的人工养殖,本文就如何高效养殖沙塘鳢展开讨论,并从沙塘鳢的生活习性、养殖条件等几个角度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4.
通过6个塘口的养殖试验,研究不同沙塘鳢套养密度对青虾规格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虾塘套养沙塘鳢能显著提高青虾规格,套养密度以4 500~7 500尾/hm~2为宜,既能提高商品虾的比例,总产量又不会大幅下降,同时沙塘鳢也能达到上市规格,提高单位面积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5.
沙塘鳢和花白鲢高效套养,是在同一个池塘中,充分利用沙塘鳢和花白鲢的不同生物特性,进行生态养殖的技术。该模式下,沙塘鳢和花白鲢互利共生,环境生态友好,饲料和水体的利用率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显著增加。该养殖模式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对当地的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安徽河川沙塘鳢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差异和遗传分化水平,研究采集了安徽长江、新安江流域的4个地理群体,共142个河川沙塘鳢样本。选择线粒体基因作为分子标记,进行测序与分析。结果显示,标记全长1 291 bp,包含52个变异位点,定义了15个单倍型。4个群体总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远高于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水平,分子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间。所有群体形成了3个反映物种的地理分布关系的支系,且未曾发生过扩张。河川沙塘鳢群体间的分化程度很高,具有较高的保护和选育价值。  相似文献   

17.
河川沙塘鳢的形态指标体系及雌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主要形态指标和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对335尾河川沙塘鳢7项计量性状(包括全长、体长、体高、体厚、尾柄长、尾柄高和头长)及7项标准化性状(包括丰满度、体长/头长、体长/体高、体长/体厚、体长/尾柄长、体高/体厚、尾柄长/尾柄高)进行主成分分析、R-聚类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并建立了雌雄判别方程式。主成分分析和R-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河川沙塘鳢的主要形态指标可分为整体框架结构指标、肥瘦程度指标、躯干及尾部指标和头部指标4个方面。散布图结果显示,雌雄个体在体厚形态上存在差异,同判别分析结果一致。通过逐步判别法从335尾河川沙塘鳢的体长、体质量连同7项标准化性状中筛选出体长、体质量、体长/体厚、体长/头长4个性状,建立性别判别方程,并将收集样品数据代入方程重新鉴定,其准确率为71.0%。经t检验显示,雌雄个体在体长、体质量和体长/体厚的差异极显著,在体长/头长的差异显著,雄性相较于雌性体型较宽、较丰满。上述差异性状及雌雄判别方程式可为河川沙塘鳢性别的鉴定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沙塘鳢属于鲈形目塘鳢科,又称浦鱼、土布鱼、虎头鲨、虎头呆子,是我国内陆水域常见的一种小型经济鱼类,市场价格较高,养殖效益较好,目前已成为江浙沪一带养殖的特色名优品种之一。市场前景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沙塘鳢天然捕捞量越来越少,但需求量却  相似文献   

19.
从水域条件、苗种、水质管理、饲养管理、病害防治方面介绍了沙塘鳢在水库中的增养殖技术,解决了山区在水面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大面积开展优质沙塘鳢养殖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对河川沙塘鳢胚后发育各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通过仔鱼的饥饿试验确定其初次摄食饥饿不可逆点(PNR)和最佳初次摄食时间。结果表明:在胚后发育时期,河川沙塘鳢仔鱼出膜后身体各器官及系统均已出现并陆续发育,口已开启且能够摄食;12日龄卵黄囊完全被吸收;57日龄各种器官趋于成熟,通体覆盖细小圆鳞,形态已与成鱼无异,进入幼鱼阶段。在饥饿试验中,河川沙塘鳢仔鱼1日龄摄食率为60%,即进入混合营养期;13日龄油球完全吸收,进入外源性营养期;仔鱼进入不可逆点发生在9~10日龄,PNR期的时间约为2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