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适合我区气候条件的优良蘑菇品种,我所受区外贸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的委托,于1987年秋开始对十个蘑菇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现简报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参试菌株闽1号,8213、86—2(引自福建轻工所蘑菇推广站),8305(本所选育),102—2、101—L、111、176(引自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浙农1号(引自浙农大),70714(区外贸从日本引进)。前五个为气生型,后五个为匍匐型。所用栽培种均为麦粒种。(二)培养料配制按44米~2栽培面积计算用料为:稻草1000公斤,牛粪1000公斤,花生麸20公  相似文献   

2.
匍匐型菌株蘑菇的适应性强,耐高温,菌丝不易结块,出菇早,转潮快,一般较气生型菌株增产20~50%,深受菇农欢迎。但菇的质量欠佳,如果管理不当,更易形成薄皮空心菇。根据82年对一些典型菇房的调查,我们认为提高匍匐型菌株蘑菇质量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蘑菇菌种有气生型、贴生型(匍匐型)和线状型等,不同型菌种的产量也有差异。多数人认为,贴生型的产量最高,但在培养斜面母种时,菌丝生长缓慢,接入粪草料或麦粒培养基后,菌丝恢复生长也不快,甚至还会死亡。本试验以四种培养基,观察了贴生型蘑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和菌落特征,结果以玉米粉-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快,色白,粗壮而均匀。接入粪草料后,菌丝只需2天就能长入培养料。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我们利用中稻收后到种小春这一晚秋的间歇土地,将传统的蘑菇室内种植移入大田,进行了示范试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988年示范种植68亩,亩平均收鲜菇1500公斤,价值5000—6000元,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大田蘑菇种植技术介绍于后。(一)确定播期:使用的蘑菇菌种是半匍匐型176(引自上海农科院)和浙农1号(引自浙江农大)两个丰产性好的良种。播种期应掌握出菇高峰期的平均温度在12—14℃为好(一般比室内播期推迟一个月左右)。我县9—11月的平均气温分别是21.4℃,17.3℃,12.5℃,故最佳播期为9月中旬。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双孢蘑菇同核原生质体杂交育种体系,本文对同核原生质体亲合性反应及杂交异核体F_1代的农艺性状和F_2代的分离与变异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孢蘑菇同核原生质体的杂交是一个较复杂的性亲合与核迁移过程,其杂交率较低。在按气生型×气生型、气生型×匍匐型、匍匐型×匍匐型组合的520个杂交配对中,共获得113个杂交异核体,平均杂交率为22%。本研究同时建立了以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羧甲基纤维素酶相对活性以及酯酶同功酶电泳为手段的杂交异核体鉴定体系。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1984,(6)
5·176(法国种)是1979年从香港引进的双孢蘑菇菌株。我们于1980~1981年分别作了三次品种对比试验,均以5·176菌株产量最高,但由于菇形扁平顶部稍凹,具有鳞片,不宜罐藏。经过多次栽培实践,初步掌握了该菌株的栽培技术,菇形有所改进,现已成为盐水蘑菇的主栽品种。一、培养特性 (一)形态观察:176为匍匐型菌株,近接种块菌丝聚集成束状,匍匐放射生长,绒毛菌丝贴生,顶端菌丝稍有气生稀疏清晰呈扇状生长。显微镜观察菌丝分枝多,分隔短,  相似文献   

7.
对匍匐型与气生型5个蘑菇菌株进行粪草发酵料室内床式栽培比较试验,经菌丝生长、子实体性状观察和产量分析,结果表明气生型Ag2号、Ag3号菌株及匍匐型1号菌株品质好、产量较高,分别达11.30 kg.m-2、10.60 kg.m-2、9.80 kg.m-2,适合于甘肃中西部地区栽培生产。而Ag4号、Ag5号菌株产量低、品质差,不适合该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8.
蘑菇M_(13)菌株是澳大利亚曹继业博士赠送的。1983~85年,我们连续三年将7株澳大利亚蘑菇和3株国内蘑菇同时试种比较,结果以M_(13)菌株产量最高、品质较好,现简介如下。一、基本特性 (一)菌丝特征:M_(13)菌株菌丝在PDA培养基上,呈索状匍匐贴生,乳白色,生长慢,一般25~30  相似文献   

9.
蘑菇罐头在福建省出口创汇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为保证水仙花牌罐头质量,我省历年来都提倡种优质气生型蘑菇,但由于气生型蘑菇菌株菌丝长势猛,易徒长、板结,产量不及贴生型蘑菇,因此不受菇农欢迎。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我们摸索了一套气生型蘑菇菌株高产栽培技术,其单产从原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栽培试验,菌丝体试验、不同繁殖方式及同工酶测定四方面来比较气生型与匍匐型之间的差别。试验结果表明,双孢蘑菇中存在气生型、匍匐型及其中间状态混合型。气生型的优质与匍匐型的高产只是一种趋势,决非一对非此即彼的矛盾,在气生型中选择较高产菌株与在匍匐型中选择较优质菌株存在可能性。成品菇产量y′对总产量y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总产量可以成为选育的重要指标。培养基性质不能显著改变一个菌株的类型,但在不良培养基土菌株的气生性有向匍匐性发展的趋势。在常用获得后代的方法中,孢子分离是获得类型间变异的最有效方法。EST与POD同工酶显示气生型与匍匐型间存在遗传上的差别。讨论认为,匍匐型比起气生型来更接近于野生性状。  相似文献   

11.
今年全国范围要求加工出口的双孢蘑菇,一律改用气生型菌种,这对习惯使用匍匐型菌种的地区来说,的确是一个新的课题。国外工厂化栽培的高产品种-Ⅲ、176等匍匐型菌株,自79年引进以后,由于表现耐温、耐水、抗逆性强、管理方便、单产较高等优点,很快取代了原来的气生型菌种。但这些菌株栽培的蘑菇,菇质疏松,色次易变,含水量高,不饱满,作为制罐原料无论质量、吨耗均不如气生型菌种。在当前质量占领市场的形势下,改用产品质量上乘的气生型菌种栽培蘑菇,是一种必要的、重要的手段。用好气生型菌种,达到产量高,质量好,必须要弄清楚它的生育条件、个性关系,掌握管理要点。一、温度管理气生型蘑菇菌种与某些  相似文献   

12.
优良纯化的菌种,是食用菌栽培成功的根本保证。如何对常见食用菌试管母种外观进行鉴别,是每个制种工作者应该掌握的技术,现就这个问题作一简介:(一)双孢蘑菇菌丝在PDA 培养基上,菌丝纤细、稀疏,灰白色绒毛状或银白色绒毛状。根据菌丝着生方式可分三种类型:①气生型(绒毛型)菌株,孢子萌发7—9天出现星芒状菌落,菌丝健壮、细密、尖端粗直清晰,整齐一致,呈扇形伸展,气生菌丝似绒  相似文献   

13.
三、不同繁殖方式对菌株类型的改变采用菌丝体转管(MI),组织分离(TC)以及孢子分离(SI)三种常用公式。(1)菌丝体转管不能改变稳定气生型或匍匐型菌株的类型,而对于混合型,定向菌丝体转管可以改变原始菌种的性状并有向气生与匍匐两个方向发展的趋势。如同原始菌种Y_3定向转管后,栽培产量Y_3F=10g。Y_3V=1319.67g、Y_3A=1146.33g。(2)组织分离也很少能改变菌株的性状,不过气生型菌株的子实体经组织分离后,在PDA上往往出现棕色。皱折匍匐状菌落,与匍匐型的白色粉状或束状菌落不同,这种棕色皱折菌落转管数次后气生性开始回复。栽培试验显示MI与TC差异不大,而同工酶测定两者间无差异。(3)稳定气生型与匍匐型菌株各一个,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厂蘑菇基地产量一直不高,菇农要求供应高产品种。为此,我厂于1984年秋对6个蘑菇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现简报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菌株:气生型有黄岩一号(本地当家种);匍匐型有索米塞尔111(上海农科  相似文献   

15.
草菇菌种保藏效果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34株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Bull.ex Fr.)Sing.]保藏菌种的肉眼和显微观察,按菌落和菌丝形态,将其分为气生型(正常)和匍匐型(不正常)两大基本类型。气生型又分为正常生长型和缓慢生长型两类。本实验观察到,所有气生型菌株的菌丝都粗而直,在PDAY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的都能在天然基质废棉上正常生长并出菇;而所有在PDAY培养基上生长缓慢的都不能在天然基质废棉上正常生长(或生长缓慢细弱,或仅在表面生长),且不能出菇。所有匍匐型菌株的菌丝都细而多弯曲,在PDAY培养基和废棉上都生长缓慢,甚至不能生长,均不能出菇。凝胶电泳表明,与气生型菌株相比,匍匐型菌株多1-2条酯酶同工酶带,而缺少一条活性极强的可溶性蛋白带。实验结果表明,(1) 菌落形态特征可能是鉴定草菇菌种保藏效果的第一特征,气生菌丝的有无可以作为菌株正常与否的重要标志;(2) 菌丝形态,包括粗细、曲直、分枝等是区别草菇菌种保藏后正常与否的微观特征;(3) 酯酶同工酶谱和可溶性蛋白带是鉴别草菇菌种保藏效果的可利用的生化标志。上述特征和标志都与草菇菌种的商业性状,如发菌、出菇等,有明显的关系。对于这些生化标志尚有待于进一步鉴定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了摸索双孢蘑菇气生型和匍匐型的生物学特性,及适于我省汉中地区栽培的菌株,我们于1991年秋进行了本项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配制天然、有机、合成等43种不同配方的培养基,接种双孢蘑菇品种As2796菌丝块,观察菌丝在培养皿中生长的菌落形态变化并测定菌丝的生长速度,以探讨培养基质对双孢蘑菇品种As2796菌落形态的影响。试验结果:双孢蘑菇As2796菌落形态及菌丝生长速度明显受培养基质影响,菌落形态表现为气生、半气生、贴生等类型;不同配方中葡萄糖的添加量对菌丝生长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三十烷醇对白蘑菇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和方法 1.菌种:白蘑菇“102号”。 2.培养料配制:用粪草料经五次发酵堆制而成。培养料配方:湿牛粪9000公斤,干稻草、干麦草各800公斤,翻堆时加石膏粉50~75公斤,磷肥25-50公斤,尿素15公斤,再用0.1~0.5%的石灰水调pH值等于8。培养料上堆发酵好后,上床进行大床栽培。 3.种量与播种方法:播种量为每0.278米~2一瓶(750g/瓶)菌种,采用穴播。供试面积为111.11米~2。 4.三十烷醇的施用:三十烷醇购于中国科学院有机所,纯度99.9%。在自蘑菇的菌丝生长期、菌丝更新期及子实体形成期均可喷施三十烷醇。我们在复土前和复土后的第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蘑菇气生型菌株和匍匐型菌株对区域气候及栽培条件的适应性,筛选出适宜我县栽培的高产、优质、低耗的罐藏菌株。我们于83年春从省站引进了6个气生型菌株和5个匍匐型菌株,进行了筛选对比和混播栽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176蘑菇菌株,具有产量高,出菇早,转潮快,耐高温,容易管理等优良特性。正常的176菌株是匍匐型种,在试管斜面上长成较粗的线状菌索,贴生在培养基表面。但是,该菌株不易保藏,试管种经4~8℃冰箱保藏后会出现退化现象,菌丝变细或成粉状,并有少量黄色团状的气生菌丝间生,长成形状不纯的菌落,而且长速极慢,需40天以上才能长满试管。为此,我们于1982年对该菌株进行了复壮实验,其方法如下: 将冰箱保藏的176菌种接到综合PDA试管斜面上,25℃培养5~10天,待菌种萌发并开始延伸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