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此研究为国家转双价抗虫抗除草剂棉花环境安全评价技术建立而设。结果:转双价抗虫抗除草剂基因棉在吐絮期株高生长竞争优势达显著水平,超对照9.12 cm;吐絮期棉花覆盖度竞争优势达极显著水平,超对照100.5个百分点;产量竞争优势不显著,籽棉超对照66.92 kg/亩,皮棉超对照21.14 kg/亩;发芽率无竞争优势,低于对照0.5个百分点。与非转基因常规棉相比,转双价抗虫抗除草剂基因棉总体上生存竞争能力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国家转双价双Bt抗虫基因棉环境安全评价技术,对转双价双Bt基因(Cry1Ac+Cry2Ab)抗虫棉栽培地生存竞争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转双价双Bt基因棉花与对照赣棉11相比,各生育期株高生长具有显著竞争优势,优势值3.48~4.75 cm;吐絮期棉覆盖度竞争优势超对照46.77个百分点,达显著水平;产量竞争力优势籽棉超对照1 013.85 kg/hm2,皮棉超对照433.20 kg/hm2,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发芽率竞争优势极显著,超过对照2.75个百分点。与非转基因常规棉相比,转双价双Bt抗虫基因棉生存竞争能力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国家转双价双Bt抗虫基因棉环境安全评价技术,对转双价双Bt基因(Cry1Ac+Cry2Ab)抗虫棉栽培地生存竞争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转双价双Bt基因棉花与对照赣棉11相比,各生育期株高生长具有显著竞争优势,优势值3.48~4.75 cm;吐絮期棉覆盖度竞争优势超对照46.77个百分点,达显著水平;产量竞争力优势籽棉超对照1 013.85 kg/hm2,皮棉超对照433.20 kg/hm2,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发芽率竞争优势极显著,超过对照2.75个百分点。与非转基因常规棉相比,转双价双Bt抗虫基因棉生存竞争能力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4.
此研究为国家转抗虫抗草甘膦除草剂基因(Cry1Ac+EPSPS)棉环境安全评价技术建立而设。在草甘膦压力和对靶标害虫不防治环境下的检测技术,以杂交抗虫棉赣棉杂1号和非转基因棉赣棉11号为2个对照,来检测评价转抗虫抗草甘膦除草剂基因(Cry1Ac+EPSPS)棉的生存竞争能力。结果:转Cry1Ac+EPSPS棉与两个对照相比不显示抗虫优势;株高增长无竞争力;覆盖度有不显著的弱竞争力;单株成铃、单铃籽棉重、单铃皮棉重、衣分率、脱落率、籽棉产量、皮棉产量与赣棉杂1号比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竞争优势,与赣棉11号比无竞争优势;果枝层数前期与两对照相比有极显著的负竞争优势,后期与赣棉杂1号比无竞争优势,与赣棉11号比有显著的负竞争优势。结论:转Cry1Ac+EPSPS棉推广种植可行性较差。本项检测技术和评价方法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发酵棉粕和普通棉粕替代豆粕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65±2)d〕的杜×长×大三元杂交阉公猪进行生长期(65~130 d)和育肥期(131~162 d)两个阶段试验,通过在猪生长育肥期日粮中以不同比例的普通棉粕和发酵棉粕替代豆粕,探讨在猪日粮中普通棉粕和发酵棉粕适宜的添加用量。生长期供试仔猪随机分为5个组,每个组10头。分别饲喂含豆粕日粮(对照组),5%或10%普通棉粕替代豆粕日粮(试验Ⅰ组和Ⅱ组),10%或15%发酵棉粕替代豆粕日粮(试验Ⅲ组和Ⅳ组)。在育肥期,对照组继续饲喂豆粕日粮外,试验Ⅰ组至Ⅳ组各随机分为两个处理组,其中一组继续使用棉粕日粮,另外一组改用豆粕日粮。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普通棉粕替代豆粕的比例达到5%时,猪的日增重有下降趋势;达10%时可显著降低猪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P0.05);发酵棉粕替代豆粕的比例达到15%时对猪生长育肥期的生长性能尚无显著不良影响(P0.05),可以降低单位增重饲料成本;生长期使用棉粕而在育肥期停用棉粕与全期使用棉粕相比,对猪在育肥期的生长有增加趋势,并且具有单位增重饲料成本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对棉盲蝽的科学高效防治,通过棉田定点调查、普查、棉田周边的杂草网捕等方法,研究了棉花不同发育时期江西转基因抗虫棉田棉盲蝽为害优势种及其迁入、迁出棉田的时间,越冬主要寄主等。结果显示:绿盲蝽为棉花苗床期至蕾期的发生优势种,在棉大田呈双峰型曲线动态发生;蕾期至花铃期及吐絮期至收花结束以杂毛合垫盲蝽为优势种,在棉大田呈多峰多谷型曲线动态发生;花铃期,中黑盲蝽(含苜蓿盲蝽)为优势种群,在棉大田呈单峰型曲线动态发生;棉盲蝽混合种群在棉花大田呈一大一小二峰型曲线动态发生。9月份吐絮期,同时伴有烟盲蝽、赣棉淡盲蝽发生;此时中黑盲蝽、绿盲蝽陆续迁出棉田。棉田周边杂草上除发生上述6种棉盲蝽外,还有异须单突盲蝽、黑肩绿盲蝽、赤须盲蝽发生,其中赣棉淡盲蝽杂草上发生量最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期接虫和分期回收的方法,研究常规棉与转基因棉品种棉铃虫寄生性天敌在不同棉花品种间的寄生作用。结果表明:棉铃虫第2~4代发生期以及卵期和幼虫期,转基因棉品种的棉铃虫卵、幼虫寄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棉品种。棉铃虫卵期的寄生蜂主要为拟澳洲赤眼蜂(Tricogramma confisum),幼虫寄生蜂为棉铃虫齿唇姬蜂(Compoletis chlorideae)等。由此可见转基因棉对棉铃虫寄生性天敌存在非亲和效应。通过对转Bt基因棉国抗22及其亲本泗棉3号棉铃虫不同世代间卵、幼虫寄生率的纵向比较,发现同一品种棉花上不同世代间棉铃虫卵寄生率差异不显著,而幼虫寄生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试验于1996~1998 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内进行,供试棉花品种为苏棉8 号。春夏播棉芦管与营养钵育苗移栽对比试验结果指出,芦管育苗移栽棉在现蕾时,其单株干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是,在幼苗期阶段,单株干重显著低于对照;并对根、茎、叶物质积累和分配均产生不利影响,这种物质生产弱势是由芦管环境对棉苗早期限根控叶而使同化产物减少所致;在大苗期阶段,芦管棉苗植株干物质积累逐渐加速; 并随着叶面积增大,光合产物增多,营养中心下移,根/冠干重比明显超过对照,出现了下层根旺发优势,形成了强根壮株的良好长势。因此,提高播种质量,改善芦管苗早期的根际营养环境和扩大叶面积,增强物质生产能力,并充分利用大苗期发根优势,将是芦管育苗移栽棉壮苗早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国家转双价抗虫基因(Cry1Ac+Cry2Ab)棉环境安全评价技术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在靶标害虫不防治的环境下,以杂交抗虫棉赣棉杂1号(CK1)和非转基因棉赣棉11号(CK2)为对照,对转双价抗虫基因(Cry1Ac+Cry2Ab)棉进行生存竞争能力研究。[结果]转双价双Bt基因抗虫棉与2个对照相比未显示抗虫优势;在株高、覆盖度、果枝层数、单铃壳重方面无显著竞争优势;在单铃籽棉重、单铃皮棉重、衣分率方面表现显著或极显著负竞争优势;在单株成铃、脱落率、籽棉产量方面与CK1相比无显著竞争优势,与CK2相比表现极显著和显著竞争优势;在皮棉产量方面与CK1相比表现极显著负竞争优势,与CK2相比表现极显著竞争优势。[结论]转双价双Bt基因抗虫棉推广种植可行性为一般。该项检测技术和评价方法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利用AD模型对9个海岛棉品种(系)及其20个F1组合2个熟期性状的两年资料进行遗传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海岛棉零式果枝与长果枝品种杂交F1的2个熟期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加性效应,花期的狭义遗传率比较高.花期的显性效应为极显著,铃期的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同等重要.花期的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和显性×环境的互作均存在.海岛棉零式果枝品种比长果枝品种熟期性状的加性效应都小.用AD模型对F1 和F2熟期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表明,海岛棉零式果枝与长果枝品种(系)间杂交,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均存在;F1和F2群体平均优势一般表现为花期提前,铃期推迟,但也存在着F1和F2熟期性状均具有较强负向优势的组合.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从黄河流域棉区引进5个熟性存在差异的棉花品种在江西九江地区常规种植,探讨其熟性差异对生育期、光合效能、地上部分生物量及籽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排除缓苗期则各品种的生育期是种植地比原产地缩短,且原产地生育期越长缩短越明显;(2)盛花期和吐絮期地上部分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的生物量比值与熟性间(生育期)均有不显著的正相关(0.814,0.717),以吐絮期其值为1.4~1.6有利于籽棉产量提高;(3)生育期与籽棉产量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0.922),盛花期营养与生殖器官的比值与籽棉产量显著正相关(0.909),吐絮期的地上部分干物质总质量与籽棉产量成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0.972),且吐絮期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干物质质量均与籽棉产量成显著的正相关(0.907,0.892);(4)在江西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种植模式下,以产量为目标,向黄河流域棉区引种应该引原产地生育期在130 d左右的中熟棉或早中熟品种较好;对轻简化栽培、适宜机械化采收的春夏季直播、地膜覆盖直播等特种栽培模式,以效益为目标,应引进早熟棉。  相似文献   

12.
朱玉梅 《农学学报》2016,6(11):23-26
为了快速准确地掌握棉花虫害发生趋势,提高虫情测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采用Apriori算法数据挖掘关联规则,对棉花上的3种害虫棉铃虫、棉叶螨、棉蚜的发生趋势进行综合分析。通过Apriori算法寻找出了气候因素与棉花三大害虫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到棉花害虫的发生种类、发生期及发生量。联规则数据挖掘技术,在处理大量农业信息数据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Apriori算法在棉花病虫测报工作中将是一项新的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次生盐渍化对膜下滴灌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预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7块次生盐渍化程度不同的膜下滴灌棉田为研究对象,探明次生盐渍化对新疆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其状态预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生育期,土壤盐度和棉花株高、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生育期不同,影响棉花生长的关键盐度也有所差别.各棉田的警度随着生育期的进行有逐渐减轻的趋势.0.6 dS/m以下的土壤盐度在各生育期都不会对棉花生长造成较大危害,2.8 dS/m以上的土壤盐度在前期更易对棉花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到吐絮期2.8 dS/m左右的盐度已不能对棉田造成较大危害.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棉花水分利用率和培育抗旱高产品种,以补偿生长存在显著差异的6个棉花品系为材料进行蕾期不浇水干旱胁迫处理,以正常浇水为对照。胁迫期间调查各品系形态学指标,记录生育期,吐絮期计算补偿生长效应,统计单株铃数。结果表明:蕾期干旱胁迫缩短棉花生育期,降低株高、茎粗和纤维长度,提高叶片SPAD值。经相关性分析,棉花补偿生长效应与单株铃数和生育期成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1和-0.90,与单铃重成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1,说明品系补偿生长效应越强,其生育期越短,单株铃数越少,单铃重越低。  相似文献   

15.
陆地棉杂交组合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个具有抗虫基因的陆地棉材料作母本,6个不同类型的非抗虫棉材料作父本,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Ⅱ设计)组配30个杂交组合。分析杂交组合F1代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及相关性。结果表明,棉花5个品质性状中除伸长率外,其他都有不同程度的正向杂种优势;5个品质性状母本间、父本间一般配合力效应大多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母本中以D17、中41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最好;父本中以百农527、HN68一般配合力效应最好,F1表现与双亲一般配合力及总配合力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生育时期棉花叶片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为深入研究棉花对绿盲蝽的抗性机制及绿盲蝽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方法】以田间初步筛选出的27个对绿盲蝽有不同程度抗性的棉花品种(系)为材料,通过网室抗性鉴定和室内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测定分析,系统研究不同棉花品种(系)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及棉花叶片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结果】供试的27个棉花品种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总体偏低,多数品种抗性不明显或没有抗性。供试的大多数棉花品种叶片纤维素含量在苗期最高,其次是花铃期和蕾期;棉花花铃期叶片纤维素含量随着棉花对绿盲蝽的抗性的增强而显著升高,而苗期和蕾期棉花叶片中纤维素含量对绿盲蝽抗性没有显著的影响。木质素含量在苗期、蕾期和花铃期差异不显著(P>0.05);棉花苗期、蕾期和花铃期叶片中木质素含量对其绿盲蝽抗性没有显著的影响。【结论】棉花对绿盲蝽的抗性与花铃期叶片纤维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苗期、蕾期叶片中纤维素含量及苗期、蕾期、花铃期叶片中木质素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高金梅  汪孝清  黄永平  耿显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170-1170,1199
江汉平原是我国主要产棉区,但在梅雨期间,因降水集中,强度大,极易对棉花造成涝渍灾害。2003年梅雨量达411mm,较历年同期偏多5成,导致全市皮棉大面积减产。通过对中棉所29与国抗36品种的气候生态适应性试验,着重对2个品种在梅雨期涝渍危害后的恢复状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中棉所29在梅雨期涝渍的气候条件下,比国抗36有着明显的增产优势,该品种适宜在江汉平原种植。通过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抗避灾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