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四川省杂交水稻种子寄藏真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杂交水稻种子携带真菌种类、探讨种子健康状况,采用洗涤、吸水纸保湿培养等方法检测来源于四川省的22个杂交水稻种子样品.结果表明,杂交水稻种子平均夹带有3.65%的以稻粒黑粉病粒和稻曲病粒为主的病粒和菌核,每克种子真菌孢子负荷量平均达1.65×105个.吸水纸保湿培养法从22个样品获得1 698个真菌菌株,种子带菌率为15%~93%,平均带菌率为38.56%.这些真菌菌株分属于至少27个属,其中以Aspergillus(占总菌株的11.66%)、Tilletia horrida(10.54%)、Fusarium(9.36%)、Rhizoctonia solani(8.07%)、Penicillium(7.54%)、Alternaria(4.95%)、Rhizopus(4.59%)、Ustilaginoidea virens(4.18%)、Sclerotium(4.12%)、Mucor(3.36%)这10个属种为优势菌群,合计占总菌株数的68.37%.杂交水稻种子寄藏真菌类群具有多样性,没有发现新的水稻种子寄藏真菌.  相似文献   

2.
三种草花种子寄藏真菌检测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平皿培养方法分别对三种草花共计9个品种的种子样品进行了种子寄藏真菌检测和纯化、鉴定.结果表明,一串红两个品种的种子样品寄藏真菌带菌率最高,分别达到72.5%和54.0%,万寿菊三个品种的种子样品寄藏真菌带菌率分别为11.5%、13.0%和11.5%,矮牵牛四个品种的种子样品带菌率在17.0%~50.5%之间变化.三种草花种子寄藏真菌共有9种类型,根据其形态特征鉴定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A.tenuissina、A.tenuissima)、毛壳菌(Chaetomium sp.)、青霉属(Penicillium sp.),编号为B、C、G、H的四种分离物的分类地位待定.研究结果表明,链格孢菌是一串红、万寿菊和矮牵牛三种草花种子寄藏真菌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3.
西瓜果腐病种子带菌的PCR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顺华  郑晓鹰  李丽 《种子》2007,26(12):24-26,31
基于传统的PCR检测技术,研究了西瓜果腐病种子带菌的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磷酸缓冲液更适合于作为带菌种子的浸提液,PVPP可去除种子残留物,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使用本检测方法,摇培时间在2h以上时,其时间的长短不影响自然感染带菌种子的检测;能检测到的西瓜种子最低带菌率为1‰,即1000粒种子中存在1粒带菌的种子;而且能对自然感染的单粒种子进行检测,得到种子样品带菌率的数据。本研究所获得的检测方法简便实用,能有效应用于西瓜商品种子西瓜果腐病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人参种子带菌检测及杀菌剂消毒处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体平皿法对10个人参种子样品进行种子表面和种子内部寄藏真菌检测,并测定4种杀菌剂和2种种衣剂对种子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种子样品携带真菌类群主要有青霉属(Penicilium spp.)、镰刀菌属(Fusarium sp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丝核菌属(Rhizoctonia spp.)优势真菌以及少量的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 sp.)、木霉属(Tri-choderma spp.)、根霉属(Rhizopus spp.)和曲霉属(Aspergillus spp.)等劣势真菌。人参种子带菌率较高,种壳带菌率为48%~100%,种子内部带菌率为40%~100%,不同地点的种子外部带菌种类差异明显,种胚寄藏的优势真菌种类和分离频率与种壳的结果基本一致。氟硅唑、福美双、适乐时和15%噁.霜.福种衣剂用于处理人参种子具有较好的表面消毒效果,优于甲霜灵和噁霉灵。  相似文献   

5.
河西走廊玉米种子携带病原菌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19,(3)
为了明确甘肃省河西走廊玉米种子携带真菌的种群,探讨与种子病害的相关性,采取洗涤检测法和PDA平板法对河西走廊玉米制种基地随机采集的50个玉米品种进行种子携带真菌检测。结果表明,在供试品种上共分离得到10属真菌,分别为镰刀菌属(Fusarium)、根霉菌属(Rhizopus)、青霉属(Penicill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凸脐蠕孢属(Exserohilum)、平脐蠕孢属(Bipolaris)、黄曲霉(Aspergillus)、枝孢属(Cladosporium)、黑孢霉属(Nigrospora)、木霉菌属(Trichoderma);种子表面附着镰刀菌分离率最高,达67.74%,其次为根霉属、青霉属、链格孢属;种子内部寄藏的真菌以镰刀菌分离率最高,达61.11%,其次是链格孢属、凸脐蠕孢属;不同玉米品种之间种子表面孢子负荷量有较大差异,42%品种的孢子负荷量超过332.67个/粒,以浚单29、郑单958最高,达600个/粒;种子内部的总体带菌率和带镰刀菌率在品种间差异显著,48%品种的带菌率超过37.60%,以浚单29、豫玉22最高,分别达63.33%、60.00%。56%品种带镰刀菌率超过12.87%,以浚单29、豫玉22最高,为36.67%;种子外部和内部带菌与田间玉米苗期病害和穗腐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青蒿种子带菌检测及药剂消毒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飞  伍晓丽  李隆云 《种子》2008,27(1):23-25
采用平皿法对Q9等18个青蒿(Artemisia annua L.)种子样品进行了带菌检测,并研究了3种杀菌荆对青蒿带菌种子样品的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青蒿种子外部和内部携带的主要真菌类群为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和根霉属(Rhizopus)真菌,其中又以青霉属真菌占优势。在种子外部携带的真菌中,青霉属真菌的携带量在70%以上;在种子内部携带的真菌中,青霉属真菌的携带量在50%以上。白方甲托对各青蒿种子样品所携带的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7.
玉米生产品种种子带菌和镰孢菌毒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DA平板培养法、冷冻滤纸法对24份玉米生产品种进行了种子带菌检测,并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种子中3种镰孢菌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玉米种子主要携带镰孢菌(Fusarium),平均带菌率为32.9%,最低为2.8%,最高达到93.3%;其次为曲霉菌(Aspergillus)3.7%,青霉菌(Penicillium)2.4%,黑孢霉(Nigrospora)2.1%.种子带菌程度与制种地域无关,主要受到品种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种子中镰孢菌产生3种毒素水平与种子中镰孢菌的带菌率无对应关系,可能与单粒种子携带的镰孢菌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以198份黄淮海-华北-西南区市售大田玉米主栽品种种子样品为材料,从样品基本信息采集、质量检测、2013-2016年种子质量相关指标比较、种子市场一线调研等方面进行种子质量研究.结果表明,198份样品的包衣率为98.5%、包装率为87.4%、检测发芽率达国标率为100%,合格率为97.7%,包装样式有7种;马齿型、半马齿型、硬粒型和半硬粒型样品所占比例分别为27.8%、45.5%、8.6%和18.2%;173份样品(具有包装标识信息)的制种地主要集中在甘肃、新疆、山东和河北,其中甘肃占70.5%,标识发芽率、水分、净度、纯度、重量、粒数和粒型分别有7、4、2、3、9、22和25种,按粒包装样品比例为56.4%.从发芽率和合格率来看,2013-2016年三区玉米种子质量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平均田间出苗率呈不稳定变化趋势,特别是2016年略有下降,建议今后包装标识增加直接影响种子田间出苗潜力的活力指标,以更准确地把握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所用的美国海岸松(pinus contorta)种子样品,发芽率低(67%),发芽势也低(21%)。经查定,未能发芽的33%的种粒,几乎全为死亡种粒。用本文所述的IDS法。从样品中清除28%的种粒(主要是死亡种粒)后,经发芽测定,所余种子的发芽率提高到了96%。IDS法的基本原理是,培养几天(本文为15℃,3天),再行干燥,种子所吸水分的遗失速率随种子的生活力而不同。本试验中,死亡的松树种子干燥12小时,便失去了在培养过程中所吸收的全部水分;而有生活力的种子,在相同的条件下持有大量被吸收的水分。因此,干燥处理后便可用水浮选或用其它方法,将有生活力的种子同死亡种子分离开来。IDS法(I:培养,D.干燥,S:分离)不仅提高了这份美国海岸松种子的发芽率,还把发芽势从21%提高到了61%。IDS法的三个步骤,都能用x射线摄影法、切开法,以及所谓的沉降法迅速核查.  相似文献   

10.
标样种子是室内种子纯度检验的实物标准,一份良好的(形态特征典型一致、生活力强)标样如果得不到妥善保存,将会导致标样失真、生活力降低,进而为种子纯度检验带来困难. 标样种子的贮前选择及处理根据不同作物品种的特点,选择具有本品种植物学特征、遗传性状典型一致、籽粒饱满、健康完熟及生活力强的干燥种子作为标样,然后对标样种子进行清选,除去杂质、不完善粒及带毒带菌种子,并通过人工低温(40℃以下)干燥或自然风干,把标样种子的含水量控制在安全含水量以内,从而延长其贮藏寿命.贮藏方法有:  相似文献   

11.
鉴于2002年我市小麦种子赤霉病病粒、带菌粒偏多及初收获时休眠重,采取常规方法进行室内发芽试验难以真实反映种子的内在质量和准确的发芽结果,对种子收购带来困难,为此,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如2%立克秀、H2O2、浸种灵浸种、低温冷冻、药剂拌种等)进行试验,结果得出以2%立克秀可湿性粉剂拌种效果最佳,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黄瓜种子带菌检测及杀菌剂消毒处理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扬  王燕  张文华  潘骏  吴学宏 《种子》2007,26(1):11-14
采用离体平皿法对10个品种的黄瓜种子进行带菌检测,并测定5种杀菌剂和1种种衣剂对种子的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为青霉属(Pen icilliumspp.)、根霉属(Rhizopusspp.)、曲霉属(Aspergillusspp.)、枝孢属(C ladosporiumspp.)、交链孢属(Alternariaspp.)和镰孢霉属(Fusariumspp.);种子内部寄藏的真菌主要为根霉属、曲霉属、枝孢属和镰孢霉属;不同品种的种子表面携带真菌种类差异较大,而种子内部寄藏的真菌种类差异不明显;种壳带菌率一般高于种仁带菌率。15%噁.霜.福悬浮种衣剂、适乐时和福美双对种子的消毒效果优于甲霜灵、多菌灵、噁霉灵等供试药剂。  相似文献   

13.
以2015年从我国黄淮海、华北、西南三区收集到的206份市售大田常规玉米品种种子为材料,统计分析其销售方式、包装方式、包衣情况、包装袋标识等信息,测定其发芽势、发芽率、合格率等指标,并比较2013-2015年三区市售种子质量.结果表明,2015年的206份样品中,袋装的比例为96.1%,粒装的比例为31.5%,包衣的比例为97.6%;标识纯度、净度、水分、发芽率、粒数、重量和粒型的分别有3、2、4、7、20、9、21种.检测发芽率达到国标发芽率(85%)的比例为98.5%,合格率为94.7%.与2013、2014年相比,2015年三区玉米种子质量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王艳芬  杜义英 《种子科技》2003,21(6):355-356
棉花种子的质量检测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检验结果是否准确与检测手段、仪器设备、检验员的业务素质等有直接关系。现对棉花种子质量检测的关键技术简述如下,以供大家参考。1健籽率健籽率是经净度测定后的净种子样品中除去嫩子、小子、瘦子等成熟度差的棉籽,留下的健全种子占样品总粒数的百分数。健籽率可对种子发芽率进行快速估测。1.1样品的制备从试验样品中随机数取100粒种子,将种子纵切为两半。1.2鉴定标准根据剖面的形态、颜色及内外种皮颜色,将种子分为三类:①健籽:种仁饱满,剖面白色或黄绿色,色泽新鲜。外种皮因品种而异,颜色从深…  相似文献   

15.
王乃江  周玲  徐钊 《种子》2012,31(7):78-82
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了文冠果(Xanthocerassorbifolia)播种育苗方式、播种时间、种子大小3个因素对苗高、地径、根长、地上生物量、根重和大于2mm根数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半干旱地区文冠果大田播种育苗方法。结果表明,文冠果种子大小差异很大,按粒径将文冠果种子分为大粒种子(1.35~1.60 cm)、中粒种子(1.08~1.34 cm)和小粒种子(0.81~1.07 cm)3个等级;不同等级的文冠果种子千粒重差异显著;中粒种子在混合种子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育苗方式、播种时间、种子大小对幼苗质量有显著影响。文冠果大田播种育苗最好选取中粒种子,采用低床育苗,陕西关中地区播种育苗适宜时间为1月15日。研究结果对指导、规范文冠果播种育苗,提高文冠果苗木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苇  王勇  张春祥 《种子》2016,(9):91-93
为明确不同黄瓜品种种子携带真菌的种类及其带菌率差异,采用洗涤法和PDA平板法对12个黄瓜栽培品种进行种子外部和内部带菌检测.结果表明,供试种子外部带菌量差异较大,分离真菌的种类主要为青霉(Penicillium spp.)、曲霉(Aspergillus spp.)、木霉(Trichoderma spp.)、根霉(Rhizopus spp.)等腐生菌及镰刀菌(Fusarium spp.)、链格孢(Alternaria spp.)、蛭孢(Cladosporium spp.)等疑似病原真菌.种子内部寄藏真菌较少,疑似病原菌检出率显著降低,其中携带的镰刀菌分离频率最高,种壳内表皮的带菌率显著高于种胚.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减轻玉米种传真菌病害的发生,需探索合理的种子处理方法以降低带菌率。以‘郑58’为试材,用PDA平板培养和滤纸发芽试验方法,测得不同温度处理后种子内藏真菌带菌率和发芽指标的数据。结果表明,30℃~50℃处理的种子均能带菌,带菌率在3.3%~23.3%之间,且随温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而下降,真菌种类也随之减少。40℃和45℃(10~20 min)处理的种子带菌率为10%~13.5%,显著低于对照(P<0.05),45℃(30 min)和50℃处理的种子带菌率最低,为3.3%~6.7%。不同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30℃无影响,35℃和40℃(10~20 min)明显提高了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P<0.05),40℃(30 min)使发芽率下降,45℃~50℃显著降低了各发芽指标(P<0.05)。40℃处理10~20 min,能有效降低种子内藏真菌带菌率33.5%~50.0%,促进种子发芽,可用于播前种子处理。  相似文献   

18.
立克秀拌种对小麦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今年我市小麦种子赤霉病病粒及带菌粒偏多及初收获时休眠重,采取常规方法进行室内发芽试验难以真实反映种子的内在质量和准确的发芽结果,对种子收购带来困难,为此,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如H_2O_2、浸种灵浸种,低温冷冻,药剂拌种等)进行试验,结果得出以2%立克秀可湿性粉剂拌种效果最佳,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田平芳  张志铭  谭天伟 《种子》2004,23(10):32-34
以河北省广泛栽培的6个赤豆品种为材料,进行种子带菌分析.利用洗涤检验法和琼脂平板法获得种子表面带菌21个属,其中数量较大的是: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链格孢属(Alternaria)、镰刀菌属(Fusariun)、茎点霉属(Phoma)和枝孢属(Cladosporium).利用吸水纸法分离出种内寄藏真菌22个种隶属于18个属,还有一个未定名种.其中细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蜡叶枝霉(Cladosporium herbarum),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半裸大孢变种(Fusarium semitectum var.majus)和微紫青霉(Penicillium janthinellum)的分离频率最高.同时还确定了各种菌在种子内部的定殖部位.  相似文献   

20.
一、籽粒形态鉴别法每一个玉米品种(系)其籽粒形态都有其特征。根据种子外表性状,如籽粒大小、形状、稃色、胚形等可将本品种(系)和异品种(系)的种子区分开。其方法是:以净度测定之后的种子为检验样品,随机数取试样2份各500粒,分别用肉眼或放大镜逐粒观察。如丹玉13号一代种为大粒型,稃色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