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临床症状病兔精神萎顿,饮食减少或废绝,体温升高到40℃以上,病危时呼吸急促、抽搐、倒地而死,30小时内死亡70多只。2剖检变化支气管、肺出血,肺有出血斑点,大小不一,有的呈片状出血;肺切面有大量泡沫状暗红色血液;鼻腔、喉头、器官黏膜等处可见瘀血或弥漫性出血,并有泡沫状血色分泌物;肝变性肿大,呈淡黄、土黄色,有的肝脏瘀血呈紫红色,并有出血斑点;肾脏瘀血,呈暗红色并肿大;消化道主要是胃黏膜脱落,小肠膜充血和出血;膀胱积尿。3实验室检查3.1无菌采集病死兔的肝脏和肺,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未见到细菌。3.2无菌采集病死兔的肝脏和肺,接种…  相似文献   

2.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呈暴发性流行。主要病变为气管和肺的出血,并伴以其他组织器官瘀血、肿大和出血。本病于1986年、1988年的春季曾在我区两次暴发流行,发病率为62.8%、88.9%,致死率均在95%以上。现将该病的流行简况及防制经过简述如下: 1 流行简况 春季,某兔场兔急性死亡85只,笔者对12只死兔的心血涂片,肝、脾、肺抹片进行了染色镜检,均未发现细菌。同时无菌采取肝、脾、肺、肾等病料分别接种于厌氧肉  相似文献   

3.
自去年秋冬以来,我站接诊的兔病中,有许多急性死亡的病例,剖检以气管、肝、肾出血为主,经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兔病毒性出血症,同群兔紧急接种7d后病情得到控制。兔病毒性出血症又称兔瘟,是兔的一种具有高度致死性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各器官瘀血、出血、水肿,实质器官变性、坏死和弥慢性血管内凝血等。1病原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该病毒可凝集人的O型红细胞,病毒存在于病兔所有的器官、组织、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以肝、脾、肺、肾及血液含量最高。含毒病料如肝保存于-8~20℃冰箱中560d和室内…  相似文献   

4.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脏器水肿、瘀血及出血性变化为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药防治种兔霉草中毒性死胎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介绍龙华种兔场2000只法国ELCO种兔.因喂发霉牧草而发生全群性的死胎和流产。对死胎、死兔、病兔进行剖检所见:肝呈黄棕色肿大(俗称黄肝病);质地坚实.胆细十大.肾呈黄褐色.胃肠粘膜周鹤有瘀血和出血。肺瘀血水肿.有红色和黄色肝变。子宫有纤维性化脓性炎。皮肤有肉芽肿。在饲草中发现黄色、灰褐色、红褐色的粉尘和霉变的板结块。其粉尘滴加生理盐水制成压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镰状、扫帚状、棒状的菌体.初步确诊为霉草中毒。刍b立15天的中药防治和更换新日粮.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遏制了死胎.使兔群生产步入了良性循环。2…  相似文献   

6.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致死性的传染病,俗称兔瘟。目前,除西藏和台湾等地未见公开报道外,其他省区均有发生。其典型病变为全身各实质器官出血、水肿、瘀血,尤以肺、肝、脾、肾最为严重,这些在大体剖检和组织病理学方面已做的比较详细。徐福南、佘锐萍、贺宏斌、Cha Soo Lee、Valicek L等对宿主细胞结构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俗称"兔瘟",或称兔出血症,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特征为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脏器水肿,瘀血及出血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兔病毒性出血症又名兔出血性肺炎、兔出血症和兔瘟。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所致的兔的一种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和以全身实质器官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其临床特点是骤然发病,呼吸急促,急性猝死。病变特点是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其他实质脏器瘀血及出血。  相似文献   

9.
1.1免病毒性出血症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免瘟,又称出血性肺炎或兔坏死性肝炎,是家兔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脏器水肿、瘀血及出血性病变为特征,兔群一旦感染就会迅速发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  相似文献   

10.
<正>兔病毒性出血症又称兔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是一种急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疾病,病兔以喉头、气管、肺出血,肝、脾、胃瘀血、肿大及有点状出血为特点。兔巴氏杆菌病亦称兔出血性败血症,病兔临床上有中耳炎、鼻炎、肺炎、生殖器官炎症以及全身性败血症等不同表现。兔瘟并发巴氏杆菌病会在兔群中急速传播,引发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11.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兔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引发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脏器水肿、瘀血及出血性变化.此病呈爆发性流行,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给养兔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本地区獭兔的饲养量较大,根据临床观察,兔瘟与大肠杆菌合并感染的病例较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自去年秋冬以来,我站接诊的兔病中,有许多急性死亡的病例,剖检以气管、肝、肾出血为主,经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兔病毒性出血症,同群兔紧急接种7d后病情得到控制。兔病毒性出血症又称兔瘟,是兔的一种具有高度致死性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各器官瘀血、出血、水肿,实质器官变性、坏死和弥  相似文献   

13.
兔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疫病主要有:兔瘟(兔出血症)、巴氏杆菌病、波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魏氏梭菌病、球虫病、疥癣病等,综合症有腹泻病,传染性鼻炎。现将其分别作一简要介绍。1兔瘟(兔出血症)1.1症状:本病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病,以冬春季发病率为最高,主要危害青年兔和成年兔,幼兔也时有发生。急性病例往往突然死亡,死前哀叫,划动四肢,有时鼻腔流出带血泡沫,体温升高至41℃以上。病变以实质脏器出血瘀血为主要特症,肺严重瘀血伴有点状、豆状大小的鲜红色出血点;脾脏稍肿大、呈蓝紫…  相似文献   

14.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俗称“兔瘟”,或称兔出血症,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特征为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脏器水肿、瘀血及出血性变化。本病干1984年在我国江苏省的江阴县首次被发现,随后迅速蔓延至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  相似文献   

15.
1流行特点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家兔烈性传染病。其病理变化的特征是肺、肝等实质器官出血和坏死。该病毒侵害机体后最早出现病理变化的是肝脏,其他依次为脾、肺、脑及脊髓等组织。兔感染4个小时后,肝窦内细胞开始肿胀,肝细胞颗粒变性,血管内有透明栓塞。青壮年兔和成年兔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但哺乳仔兔不发病。病毒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外伤、肌肉、静脉、腹腔、鼻内、口腔及眼结膜等多种途径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16.
泊头市区的一规模养兔场,一个月前从外地新购入300只塞北兔(1月龄),最近发病,死亡50余只。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结合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兔瘟和兔魏氏梭菌混合感染。1临床症状急性发病的没有明显症状即死亡,大多数发生于夜间。有的死前突然倒地、抽搐、尖叫而死,少数病兔鼻孔流出鲜血,有的体质瘦弱、拉稀、粪便恶臭。2剖检变化肺严重出血,切开肺,血水流出;气管充满出血性泡沫,鼻腔、气管和喉黏膜弥漫性充血、出血;左心房严重扩张,心脏表面血管充血、瘀血,心包膜点状出血;肝脏肿大质脆、脾肿大、肾皮质点状出血,小肠黏膜出血,肠内有…  相似文献   

17.
1发病情况 遂宁市红福养兔场在2010年2月25日上午喂草时,一只1.5千克左右的兔子突然倒地抽搐,迅速死亡。业主当即进行了解剖,发现有肺充血、出血,肝肿大、瘀血等症状,疑为兔瘟,随即用山东某厂生产的兔瘟单苗对全群每兔接种1毫升,并紧急带兔消毒和用杆菌清(主要成分:喹乙醇)对水全群饮用,  相似文献   

18.
观察兔烧伤合并海水浸泡后,皮肤、心、肝、脾、肺、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为兔烧伤合并海水浸泡后的早期救治提供依据。新西兰兔20只,制作烧伤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浸泡组(n=10)和对照组(不经海水浸泡组,n=10)。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兔烧伤合并海水浸泡后,皮肤、心、肝、脾、肺、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并用HPIAS-1000病理分析系统对肝细胞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兔烧伤合并海水浸泡后,皮肤、心、肝、脾、肺、肾组织病理学变化明显比对照组严重,肝细胞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免烧伤合并海水浸泡后重要器官的病理变化有其自身特点,比其单纯烧伤后的病理变化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19.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又称兔出血性肺炎,是由免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器官水肿、瘀血及出血性变化为特征。该病是一种高死亡率的疾病,在生产中常常给养兔业造成重大的损失。为了及时而准确地诊治该病,现将某场的兔病毒性出血症的诊治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常福俊 《北方牧业》2004,(13):18-18
兔病毒性出血痛俗称免瘟,是家兔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肚传染病。以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脏器水肿、瘀血及出血性病变为特征。兔群一旦传染本病就会迅速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常全群覆灭,使养兔业蒙受巨大损失。本病主要感染3月龄以上的成年兔,膘情越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