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几种药剂对柑桔溃疡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防治柑桔溃疡病的最佳药剂及有效的使用浓度,在海南省琼中县营根镇南丰绿橙产区开展了3种药剂不同浓度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克菌康1000倍+柔水通3000倍对溃疡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达98.88%;其次是77%多宁600倍+柔水通3000倍对溃疡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进行77%硫酸铜钙WP防治柑橘溃疡病的药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对柑橘溃疡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用400、500倍液防治柑橘溃疡病,第3次药前对果的防效达79.92%-85.65%,对叶的防效达80.74%-86.07%;第3次药后15d对果的防效达80.06%~86.59%,对叶的防效达81.48%~86.87%...  相似文献   

3.
经分离培养和接种试验,证明枸杞流胶病病原菌为头孢霉属微生物。试验结果,初发病斑用64%杀毒矾和50%多菌灵10倍液皮外涂药,防治效果为83.34%和82.64%;溃疡病斑用刮去病皮并涂10%双效灵原液,防治效果为73.35%。  相似文献   

4.
靠山对细胞经起的柑桔溃疡病有良好的预防效果,田间试验表明,56%靠山500倍液,在柑桔溃疡病发病初期喷施,每隔4-7天喷1次,连喷3次,防治效果达85.5%,比77%的可杀得600倍液的效果81.0%略优。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防治柑桔溃疡病的最佳药剂及有效的使用浓度,在湖南辰溪县部分脐橙产区开展了5种药剂的田间防治试验,从4月16日开始第1次喷药,到9月9日止总共喷药6次。结果表明:77%可杀得WP对溃疡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达100%;其次是25%代森锌-铜WP;56%靠山微颗粒剂对溃疡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樟树溃疡病菌侵入樟树的途径,找出有效防治办法,进行了樟树溃疡病病菌入侵途径及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樟树溃疡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樟树,并以针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达90%~100%.70%甲基托布津、40%多菌灵可抑制菌丝生长.70%代森锰锌2000倍液和波尔多液可抑制孢子萌发,且效果好.伤口涂抹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40%多菌灵1000倍液次之.  相似文献   

7.
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64%杀毒矾、5%退菌特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枸杞(Lycium barbarum L.)流胶病菌的抑制效果依次为100%、100%和99.49%;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倍药液,于初发病斑皮外涂药,防治杞流胶病的效果依次为83.34%和82.64%;对溃疡病斑刮去病皮并涂10%双效灵原液,防治效果为73.55%。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外生菌根真菌的发酵条件,并进行杨树溃疡病的田间防治试验。以红绒盖牛肝菌[ Xerocomus chrysenteron (Bull.: Fr.) Quél]为实验材料,分析不同的接种量、溶解氧及pH值对其液体发酵的影响,发酵产物并用于杨树溃疡病的田间防治。结果表明:接种量7.2%,发酵中后期溶解氧浓度不低于33%,培养基pH保持5.5左右时可有效提高红绒盖牛肝菌菌丝生物量,且缩短了发酵周期;灌根法研究红绒盖牛肝菌对杨树溃疡病的田间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可达到54.5%。该实验所得出的红绒盖牛肝菌发酵条件和野外防治数据可为今后该菌株田间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亚磷酸钾对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效果,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3%亚磷酸钾水剂300倍对猕猴桃溃疡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海沃德品种的防治效果达到82.3%,对高感品种翠香的防治效果达65.9%。不同施药时间试验结果对比后发现,气温稳定低于15℃以下,此时正值猕猴桃溃疡病侵染发展的最佳时期,进行喷药防治,效果提高。  相似文献   

10.
药效试验表明,铜铵合剂对柑橘溃疡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对锦橙夏秋梢溃疡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5. 92%和90. 45% ,且使用安全,原料简单,配制方便,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1.
张存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83-11883
[目的]为寻找能防治葡萄透羽蛾幼虫并保护葡萄枝条不被剪除的有效农药。[方法]通过枝条注药和干基注药两种方法,研究了DDVP、乐果、增效水胺硫磷和甲氰菊酯对葡萄透羽蛾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枝条注药5d后,DDVP、乐果、增效水胺硫磷、甲氰菊酯对葡萄透羽蛾幼虫的杀虫率分别为85.5%、80.1%、70.8%、68.0%;干基注入克螨隆乳油2倍液,杀虫率达100%。通过向虫体直接喷洒增效水胺硫磷、甲氰菊酯,然后放入枝条中,3d后死亡率达94.2%。[结论]DDVP和乐果可作为防治葡萄透羽蛾的枝条注射用药,克螨隆可作为防治葡萄透羽蛾的干基注射用药,增效水胺硫磷、甲氰菊酯可作为在幼虫孵化期(5月上旬)的喷雾用药。  相似文献   

12.
刘丽 《农学学报》2015,5(5):73-75
为了解两种防冻液的使用效果,测定了不同浓度的两种防冻液处理的胎里红枣树枝条分别在﹣16℃、﹣21℃、﹣26℃的低温条件下处理12h的电解质渗出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标典化工生产的防冻液处理的枝条在-21℃时电解质渗出率<50%,而对照则>50%,说明该防冻液具有一定的防冻效果,能使处理过的胎里红枣枝条比没处理的枝条所耐受的临界低温降低4~5℃;而自制防冻液处理的枝条电解质渗出率和对照之间无明显差别,说明其起不到防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留树处理期间脐橙炭疽病菌的潜伏侵染与越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实施留树保鲜技术处理后脐橙炭疽病菌的潜伏侵染规律,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定期采集采摘对照和留树保鲜处理脐橙植株(7~8年生纽贺尔脐橙)的果实、叶片、枝条、病残体和园内土壤,进行炭疽病菌的越冬状况调查和侵染源检测。结果显示,留树保鲜期间,炭疽病菌能在脐橙果实、叶片、枝条、病残体和园内土壤中越冬。主成分分析表明,第一因子主要由健康果实、枝条及叶片决定,可解释炭疽病菌量的73.868%,第二因子主要由健康枝条、土壤决定,贡献率为26.131%。炭疽病菌的越冬场所中,健康枝条的菌量与健康果实、叶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病残体、土壤呈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认为,留树保鲜处理的脐橙炭疽病菌越冬场所以地上部位的枝条、果实、叶片为主,活病枝、健康枝是该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来源。相对于采摘对照,果实留树贮藏期间及果实采摘后,炭疽病菌均呈现增加趋势,应加强炭疽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柠檬红锈藻病(Cephaleuros parasicas Karst)是造成柠檬树未老先衰,柠檬减产的一种枝干病害,在云南省柠檬产区发生普遍,且为害较重。通过不同龄期柠檬植株和枝干对红锈藻病的抗病性调查,结果表明:红锈藻病在柠檬植株定植2~5年发病,以定植3~4年发病最重,发病率均为100%,病情指数分别为72.20%和84.27%;柠檬枝干2~5年生均发病,发病率为100%,以2、3年生枝干病情指数最高,分别为82.56%和87.68%;定植1年植株和1年生枝干均不发病。9种杀菌剂的大田筛选试验表明:75%百菌清和46%氢氧化铜的防治效果较好,施药后2 d的防效分别为56.79%和48.47%,施药后5 d的防效分别为100%和75.19%。但46%氢氧化铜等铜制剂与其他杀菌剂、杀虫剂混合使用时易造成柠檬幼果药害。  相似文献   

15.
赤霉素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树体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进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962-1096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树体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3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2个赤霉素浓度(10、20mg/kg)对红地球葡萄全树进行喷洒,以清水处理作对照,测量红地球葡萄的粒径、单果重等形态学指标和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树体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用20mg/kg赤霉素浓度处理的红地球葡萄树体较对照生长旺盛;用10mg/kg赤霉素浓度处理的红地球葡萄树体的单株产量、叶面积、粒重和粒径均较对照差异显著,分别比对照增加18.92%、13.08%、24.51%和9.44%。[结论]红地球葡萄树体的单株产量与结果枝,叶面积与营养枝、枝条总数、茎粗均呈正相关,营养枝与主茎粗、节间距呈负相关;红地球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赤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笋用竹丛枝病又称雀巢病、扫帚病、竹疯病。该病发生普遍而严重, 当前已成为发展笋用竹生产的一大障碍。研究结果表明:在3 月底到4 月中旬或9 月, 清除林中病枝, 集中林外烧毁, 防治效果达92 %;清除病枝后喷洒50 %多菌灵500 倍液或25 %三唑酮500 倍液,防治效果分别可达99 %和97 %;仅喷洒50 %多菌灵500 倍液或25 %三唑酮500 倍液, 每周1次, 连续3 次, 防治效果均达100 %。表3 参6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春石斛提前开花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春石斛的花期调控试验结果表明,不经低温诱导、10月份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春石斛杂交种在春节前开花,但最高节开花率仅为21.5%;结合外界低温,11月份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春石斛野生种大苞鞘石斛提前20 d开花,节开花率达50%,且花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在渭北生态区进行苹果绵蚜防控工作,于2009年秋至2010年春开展其越冬状况调查。在试验园内选取苹果绵蚜发生较重的果树,定株调查,10d调查1次,分别观察记录取样部位、各虫龄虫量、被寄生数量。结果表明,苹果绵蚜在渭北地区11月中旬进入越冬,次年3月中旬开始迁移活动,主要集中在根部越冬,树干略次之,枝条处最少。苹果绵蚜以2龄若虫越冬为主,平均比例达65%左右;1龄和3龄若虫所占比例较少,各约占13%和17%;4龄若虫极少,只占4%左右;成虫不能越冬。对管理状况不同果园,越冬虫口基数没有明显差异,树干处越冬虫较易被寄生蜂寄生,枝条次之,根部最低。标准化管理果园苹果绵蚜被日光蜂寄生的寄生率高于普通管理果园30%左右,被寄生率达75%以上。可见,加强果园标准化管理有利于利用天敌防控苹果绵蚜。  相似文献   

19.
矮生杉木的解剖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揭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矮生的原因,以矮生杉木和正常杉木为材料,对其生长特性、枝条和叶片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矮生杉木在枝条年生长量方面极显著低于正常杉木,其中矮生杉木主干、主枝年伸长量均值分别为25.54和24.59cm.正常杉木相应均值分别为89.61和57.52cm;在枝皮率方面.矮生杉木和正常杉木的均值分别为76.50%和37.70%,差异极显著;在管胞平均面积方面,矮生杉木(241.9016μm^2)极显著小于正常杉木(308.8946μm^2)。然而,矮生杉木的平均管胞密度(3375个·mm^-2)却极显著高于正常杉木(2456个·mm^-2);矮生杉木的枝条单位长度的叶片数量(主干为14片.cm^-1,主枝为10片.cm^-2)极显著多于正常杉木(主干和主枝均为7片·cm^-1);但两者在栅海比(衡量植物生长势的一个指标)方面无明显差异。图2表3参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