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灵菇高出菇率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灵侧耳又名白灵菇 ,由于近年来市场价格较高吸引了不少食用菌栽培者 ,但是不少栽培过白灵菇的栽培者反映 ,种白灵菇不赚钱。不赚钱主要原因是白灵菇出菇率低 ,不能保证每个栽培袋都能出菇。在多年野外菇棚和工厂化可调温菇房内栽培白灵菇的生产实践中 ,我们也碰到过类似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摸索了一套白灵菇高出菇率栽培技术 ,不仅使每个栽培袋都能出菇 ,且出菇快、整齐 ,朵形好 ,产量高。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选用不需要经过冰冻刺激就能出菇的菌株我们用过的白灵菇菌株可以分为二类 :一类菌株在生理成熟后一定…  相似文献   

2.
白灵菇驯化栽培历史较短,生产中多种出菇方式并存,栽培经济效益差别很大。为此,笔者就近几年当地白灵菇生产中常用的6种出菇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以筛选出适于我市出菇管理方式,提高白灵菇栽培的经济效益。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茅盛浩 《食用菌》2004,26(3):34-35
白灵侧耳又名白灵菇,由于近年来市场价格较高吸引了不少食用菌栽培者。但是不少栽培过白灵菇的栽培者反映。种白灵菇不赚钱。不赚钱主要原因是白灵菇出菇率低.不能保证每个栽培袋都能出菇。在多年野外菇棚和工厂化可调温菇房内栽培白灵菇的生产实践中,我们也碰到过类似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摸索了一套白灵菇高出菇率栽培  相似文献   

4.
白灵菇有“天山神菇”.“西天灵芝菇”的美称.是近年来开发的珍稀食用菌。白灵菇食味鲜美,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市场前景广阔。我地区属寒温带气候,白灵菇栽培出菇季节在6月初至7月初,此时正是其它地区停产或低产季节.故极有开发前景。我市2002年从黑龙江大学引进菌株.经过4年的栽培实践.取得了较为成熟的栽培经验.现将其栽培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志轩 《北方园艺》2010,(11):189-190
由于白灵菇具有独特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日光温室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可谓产销两旺.近年来针对本地区白灵菇栽培过程中污染率高,出菇率低,出菇晚,产量低,菇型差等问题,进行了日光温室白灵菇菌袋中间环割单排墙式覆土双向出菇栽培实践,提高了出菇率,改善了产品品质,生物转化率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现就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周玉林  赵秋菊  魏蕾 《蔬菜》2000,(7):18-18
白灵菇又名白阿魏侧耳,学名PleutotuseryngiiVar.nebrodensis,是近年来人工驯化的珍稀食用菌。它以其洁白亮丽、菌肉肥厚、口感好、营养丰富等特点,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从而得以不菲的价格出现在消费者面前。现将其生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栽培原料及菇房的处理1.菇房处理栽培白灵菇所用菇房一般用蔬菜保护地设施,如日光温室、大棚等,种菇前最好能揭膜晒棚2周,料进棚前再用药剂熏蒸1次,一般房屋需整理粉刷后才可作为白灵菇出菇场所。并在料进入前药剂处理1次。2栽培原料处理栽培原料一般选用当年新鲜、无霉变棉籽壳,对有结块的棉…  相似文献   

7.
白灵菇不同发育阶段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白灵菇栽培历史较短,对白灵菇生物学特性研究还不够全面,栽培技术不够成熟,导致白灵菇生产成本高、产量低、周期长、畸形菇多,极大地影响了工厂化生产企业及农户种植白灵菇积极性,制约了白灵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积温在白灵菇栽培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入手,研究积温在白灵菇不同发育阶段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灵菇菌丝体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至生理成熟所需活动积温6.175℃/g,有效积温4.850℃/g;催蕾所需活动积温1.1925℃/g,有效积温0.6175℃/g;菇蕾发育至成熟的子实体所需活动积温1.325℃/g,有效积温0.925℃/g。旨在为从事白灵菇栽培的工厂化企业及农户提高栽培技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地试种白灵菇后发现,白灵菇出菇时间和产量难以把握,不是天冷价高无菇就是天热有菇价贱,种植收益并不高的问题。我们于2003、2004年的秋春两季,进行了不同接种日期的24个配方重复试验,在认真观察白灵菇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将其栽培技术要点归纳总结如下,以供广大种菇户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白灵菇2号”为试材,研究了4种不同出菇方式对白灵2潮出菇期和出菇率、子实体性状和产量及其商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出菇方式对2潮白灵菇出菇早晚、子实体出菇率、商品性能及产量等均有较大的影响.综合分析表明,脱袋地埋覆土和双排墙式覆土方式是较理想的2潮菇出菇方式.  相似文献   

10.
白灵菇是一种兼具较高食用和药用价值的珍稀食用菌,结合灌南县生产现状,笔者对白灵菇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菌、接种、养菌、出菇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生产环节进行系统研究,探索出白灵菇工厂化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华南地区白灵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庆生 《食用菌》2003,25(5):37-37,39
白灵菇是近年来开发出的珍稀食用菌。由于白灵菇商品性好 ,菇质优 ,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都较高 ,且食味鲜美 ,市场前景广阔 ,是今后几年很有发展前途的蕈菌种类。白灵菇目前在北方地区栽培较多 ,而在华南地区的栽培量还不很大。我所从 1999年开始从全国各地引进不同的菌株类型 ,经过 3年的栽培比较试验 ,取得了较为成熟的栽培经验 ,现将其关键技术介绍如下。1 栽培季节 白灵菇属中低温型菌类 ,自然条件下只能在冬季栽培出菇 ,最适宜出菇温度在 15~ 2 0℃ ,在华南地区适宜出菇的季节较短。因此 ,栽培季节的安排非常重要。根据我所三年来的…  相似文献   

12.
五种不同出菇方式对白灵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五种不同形式的出菇方式对白灵菇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对白灵菇的出菇早晚有较大影响,白灵菇的菇形、色泽、大小等外观表现不同处理间差异明显,不同处理间产量差别相差1倍以上.  相似文献   

13.
董吉中 《食用菌》2004,26(4):37
白灵菇做为一种高档珍稀食用菌,在我国发展势头很快,可是栽培失败者很多,高产而不高效者也不少。现把本人栽培白灵菇一点经验介绍给大家,希望同行能从中受益,初试者能少走弯路。1 后熟培养 白灵菇菌丝长满袋后不能立即出菇,需要经过5 0~6 0天的生理成熟才能出菇。这个阶段应  相似文献   

14.
白灵菇又称白阿魏菇,是刺芹侧耳的白色变种。其菇体肥大洁白,营养丰富,味鲜美,口感特佳。由于白灵菇自身独特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利用塑料大棚栽培面积不断扩大,销路一直看好。现将近年来总结出的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五种不同出菇地白灵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五种不同形式的出菇方式对白灵菇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对白灵菇的出菇早晚有较大影响,白灵菇的菇形、色泽、大小等外观表现不同处理间差异明显,不同处理间产量差别相差1倍以上。  相似文献   

16.
利用湿冷技术对民房进行改造,作为白灵菇等低温食用菌的出菇场所,进行反季节白灵菇出菇试验研究,取得很好的效果。可以省去加湿设备,利用自行开发的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环境监测系统,能很好地设定、监测白灵菇出菇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参数,试验产出了高品质的手掌形白灵菇,其外型美观、颜色洁白、肉质细嫩、口感好。  相似文献   

17.
当前鸡腿菇多为熟料袋栽 ,用料多为棉子壳、作物秸秆等。今年我场推广栽培了 4,0 0 0 ,0 0 0棒白灵菇 ,采菇结束后产生大量的白灵菇菌糠。为了摸索适合本地生料畦栽鸡腿菇技术 ,充分利用栽培白灵菇产生的菌糠 ,特进行了本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菌株 C12 0 2菌株 ,引自中国农科院。自行由一级种转扩至三种 ,母种用 PDA(加富 )培养基 ,原种用棉子壳培养基 ,三级种培养料主要为发酵稻草及棉子壳 ,8月 2 5日接三级种。1.2 供试配方 主料为白灵菇栽培出菇后废弃的菌糠 ,由于春季出菇后菌糠丢弃于垃圾坑内 ,日晒雨淋 ,菌糠全部感染绿…  相似文献   

18.
白灵菇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灵菇又名“白阿魏蘑”,是一种品质极优的食用菌品种,其子实体洁白如玉,菌盖肥大,质地细嫩,食之脆嫩爽口且营养丰富,具有独特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近年来,我国北方许多地区利用棉籽皮在新建和改造的日光温室中栽培白灵菇,经济效益较好。但在一些新种植基地,栽培发菌和出菇过程中常遇到污染率高、发菌慢、不出菇、出菇晚、出菇率低、菇形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白灵侧耳(Plerotus nebrodensis)商品名白灵菇,栽培技术要求较高,在出菇阶段要求比较严格的温湿度条件和其他相适应的气象因子。有条件的单位,可建造智能化的人工控温的工厂化栽培菇房,人为控制各项气象因子,使之适宜白灵侧耳的生长发育,周年生产,周年出菇。但在不能控温的自然温室菇房条件  相似文献   

20.
高温白灵菇天山619菌株选育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温白灵菇天山619菌株,是我所于2002年6月19日采集于我区阿魏滩上的野生白灵菇,驯化后该菌株最大的优点是无需低温刺激即可出菇,出菇温度范围为8—30℃,最适宜温度为23-26℃。有效地延伸了栽培白灵菇的季节,对提高栽培者的经济效益,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