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KCl、尿素[CO(NH2)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诱导九孔鲍幼虫变态附着,分析同种化学物质的不同质量浓度以及不同的化学物质对变态附着的影响,并对他们的诱导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0.075 g/L的KCl和0.35 g/L 的EDTA-Na2的诱导作用最显著,而尿素的诱导效果较差,尿素诱导九孔鲍幼虫变态附着的最佳质量浓度是0.1 g/L.不同的诱导物及同一种诱导物在不同的质量浓度下对九孔鲍幼虫变态附着的诱导作用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葡萄牙牡蛎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包括亲贝促熟、饵料培养、幼虫和稚贝培育等过程。葡萄牙牡蛎受精卵卵径约60μm,在水温25.3℃、盐度26.5及p H8.2条件下受精卵经过16h左右发育为D形幼虫;幼虫经14~21 d培育进入变态附着期,幼虫培育过程投喂饵料为金藻、小球藻、角毛藻和骨条藻,稚贝加投扁藻;采用聚丙烯塑料片作为幼虫变态附着的附苗器。同时筛选出葡萄牙牡蛎受精卵孵化及幼虫生长的适宜环境条件,并进行了不同饵料投喂效果及不同附苗器的附苗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3.
李石磊  常亚青 《海鲜世界》2007,(6):37-38,36
单体牡蛎即游离的,不固着的牡蛎.目前单体牡蛎苗种培育主要有三种方法:1.使幼虫先固着后脱离固着基成为单体牡蛎;2.颗粒固着基产生单体牡蛎;3.化学药物诱导眼点幼虫变态不附着产生单体牡蛎苗.  相似文献   

4.
几种化学物质对西施舌幼虫附着和变态的诱导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如承 《水产学报》2006,30(5):597-602
采用添加不同化学诱导物的方法,研究了肾上腺素(EPI)、氨基丁酸(GABA)、L-多巴(L-DOPA)、Ca2+对西施舌眼点幼虫附着和变态的诱导作用,确定了化学诱导物 最佳诱导浓度。结果表明,EPI对西施舌附着和变态的诱导效果最为显著,当EPI浓度为10-4 mol·L-1时,附着率及变态率分别为88.3%及92.8%,同时成活率也高达98.14%;GABA亦有较好的诱导效果,当GABA浓度为10-5 mol·L-1,附着率及变态率分别为86.9%及87.6%;L-DOPA能诱导西施舌眼点幼虫变态,当L-DOPA浓度为10-6 mol·L-1时,变态率达73.3%,附着率达84.9%. Ca2+最适宜浓度为20 mmol·L-1时,附着率、变态率及成活率分别为86.1%、42.8%和87.4%。以上4种化合物最适宜浓度诱导作用时,西施舌幼虫的附着率和变态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还对Ca2+在西施舌大规模人工育苗中的诱导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涛  李琪 《水产学报》2018,42(11):1729-1736
为了得到壳型规则、大小均一的单体牡蛎,本研究采用肾上腺素对岩牡蛎单体苗种生产的诱导条件进行研究,阐明了岩牡蛎单体苗种的最适诱导浓度、诱导时间和诱导密度。结果显示,肾上腺素能显著诱导岩牡蛎幼虫的不固着变态,最适诱导浓度为5×10–5 mol/L,最适诱导时间为1 h,提高诱导浓度和延长诱导时间导致岩牡蛎幼虫的不固着变态率、稚贝壳高和存活率显著降低;肾上腺素对低于8个/mL幼虫密度的诱导效果差异不显著,但稚贝壳高和存活率在8个/mL的培育密度下显著低于0.5~4个/mL,研究表明利用肾上腺素诱导岩牡蛎单体时,可大批量处理眼点幼虫,但稚贝充气培养的最适培养密度应不高于4个/mL。  相似文献   

6.
杨智鹏  于红  于瑞海  孔令锋  李琪 《水产学报》2016,40(9):1472-1478
为实现脉红螺苗种的规模化生产,本实验通过对脉红螺幼虫培育、采苗、稚螺培育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探索了脉红螺苗种繁育过程中幼虫附着变态率低和饵料转换难的问题。结果显示:脉红螺浮游幼虫前期(0~12 d)生长较快,壳高平均日增长21.8μm;中期(13~18 d)生长较慢,壳高平均日增长3μm;后期(19~30 d)生长加快,壳高平均日增长46.8μm。用取自沉淀池中的新鲜海水对脉红螺浮游幼虫进行附着变态诱导,诱导第1天脉红螺浮游幼虫开始出现附着变态,第4天时,附着变态活动基本结束,附着变态率为40%。为变态后的稚螺投喂刚附着的长牡蛎和魁蚶稚贝,第1~8天,稚螺壳高平均日增长65.6μm;第9天开始,稚螺生长速度加快;第9~12天,稚螺壳高平均日增长136.4μm;第13~16天,稚螺壳高平均日增长307.3μm;第17~20天,稚螺壳高平均日增长445.8μm。研究表明,用取自沉淀池中的新鲜海水诱导脉红螺浮游幼虫的附着变态效果好,刚附着的长牡蛎稚贝和魁蚶稚贝可以作为脉红螺稚螺培育阶段的适宜饵料。  相似文献   

7.
僧帽牡蛎幼体附着和变态的诱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柯才焕 《水产学报》2000,24(3):229-234
采用外加人工化学物质检验对僧帽牡蛎眼点幼体的附着和变态诱导活性,结果表明去甲肾上腺素、野上腺素和L-多巴可有效诱导幼体不固着变态.在药物持续作用下,肾上腺素的最佳诱导浓度为10-5mol@L-1(变态率67.4%),去甲肾上腺素的最佳诱导浓度为5×10-5mol@L-1(变态率52.2%),L-多巴的最佳诱导浓度为10-5mol@L-1(变态率43.0%),而对照组变态率为0.幼体大多在药物作用12~24h之间完成变态.三种药物诱导的变态个体中有85%以上是不固着变态.比较多种附着基和EPI的变态诱导活性,显示同种贝壳的活性较肾上腺素还高.去甲肾上腺素诱导幼体变态效应对低盐海水有较强耐受能力,而对高盐海水适应性差.  相似文献   

8.
石狮深沪湾是福建省最主要的葡萄牙牡蛎采苗和养殖区之一,海区天然蛎苗资源十分丰富.每年3月份,牡蛎进入繁殖期,通过观察其性腺成熟度及精卵排放情况,拖网采集海区水样、镜检牡蛎幼虫发育阶段及数量的变化,掌握眼点幼虫变态附着高峰期,科学指导养殖户及时投放附苗器采集蛎苗.2010-2012年度,共开展11次人工采苗工作,其中2010年5月18日、2011年5月4日、2012年5月3日拖网镜检的壳顶期幼虫和眼点幼虫分别为258个/m3和114个/m3、218个/m3和74个/m3、56个/m3和236个/m3,并于近期形成附苗高峰.综合各年度镜检结果和海区附苗情况,初步推断深沪湾天然蛎苗附着高峰期在5月5日-25日期间,即每年农历立夏前后.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浓度的5-羟色胺(5-HT)溶液诱导刺参幼虫附着变态,处理不同时间后,计算附着变态率。结果表明:使用浓度为0.001、0.01、0.1和1mmol/L的5-HT溶液诱导刺参幼虫12和24小时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刺参幼虫附着变态率。以浓度为0.1mmol/L的5-HT溶液诱导刺参幼虫24小时效果最好,附着变态率提高12.8%。  相似文献   

10.
1996年8~9月间在室内用8种化学诱导物对泥蚶变态前期幼虫进行附着变态诱导实验。结果表明,8种药物对泥蚶幼虫的变态均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其中,3-HT、EPI和NE对幼虫变态的诱导作用极显著,有效浓度范围较广;KCl和Ala的诱导作用较显著,有效浓度范围较窄;而Try、CABA和Ach只有某些浓度组的诱导效果明显,诱导效率对浓度的信赖性较强。从诱导物浓度来看,10-4mol/L的Ala、GABA和10-5mol/L的EPI诱导效果最好,与对照组相比,变态率均提高12%以上。不同处理时间试验表明,处理时间的长短与幼虫的变态率无一致的相关性关系,因药而异;总的来看,处理时间不超过8h的诱导效果较好,时间过长诱导率降低(GABA除外)。其中,用10-5mol/L的Ala处理1~4h或10-5mol/L的EPI处理4h效果最好,与对照组相比,变态率均提高25%以上。8种药物中,只有Try表现出对幼虫明显的毒性影响,Try的浓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幼虫的死亡率越高,用10-4mol/L的Try处理幼虫3h,死亡率达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