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一种漂浮式太阳能光伏泵站,该泵站利用漂浮系统将太阳能光伏组件场地建设在水面上,通过专用控制系统控制水泵机组和太阳能发电系统,可根据太阳能光照条件和蓄水池水位情况实现自动启停,具有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发电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等优点,为破解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农业灌溉存在的水资源浪费、耗电量大的问题,建立了基于光伏发电技术的智能灌溉系统,主要由水泵、无线传感网络、光伏发电装置和中央控制中心组成。系统通过DV-Hop算法对需灌溉区域进行定位,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方法确定光伏电池板的最大功率。灌溉系统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光伏发电装置可为该智能灌溉系统提供稳定的能量,且灌溉系统运行稳定,能够及时响应环境变化,针对农田实施灌溉。  相似文献   

3.
《农村电工》2013,(8):48
光伏发电技术编辑同志:请问什么是光伏发电技术?(辽宁省营口市严宽)严宽同志:光伏发电技术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可视化程度高的simcape太阳能光伏电池仿真模型,用于分析太阳能垃圾桶的光伏发电特性。在模型中,为了提高模型精确度,采用了单二极管的非线性电流模型,并考虑了光电热耦合效应。研究表明I—V和P—V特性与实际测试相符,标况下的最大功率误差小于1%。为了使得光伏电池工作在最佳功率下,通过thin-plate样条插值法拟合了最佳功率点曲面。以贵阳某时段日照数据为例,仿真得出了变日照条件下的功率特性曲线,结果表明选取的光伏电池符合太阳能垃圾桶的正常功率需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常规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太阳能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光伏水泵凭借其特殊优势在农业灌溉、荒山绿化、山区提水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本文对比现有的光伏水泵系统设计,提出一种采用变步长扰动观察法跟踪太阳能最大功率点,并采用ds PIC30F2010为控制核心的小功率光伏水泵系统设计,经测试,该系统成本低、工作稳定、效率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李云风 《南方农机》2021,(8):112-113
光伏滴灌技术是一种依托于现代化技术的农业灌溉技术,它对于猕猴桃避雨栽培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光伏设施的工作原理为依靠钢架来构建起大棚,同时在其中设置太阳能组件,从而吸收太阳能并以此进行能量转化。该设施不但可以确保大棚内的猕猴桃在生长过程中拥有足够的光照,还可以为大棚内各种用电设施的运行提供能源保障,依靠太阳能所转化的电能运行滴灌系统,以此完成科学灌溉,最终实现猕猴桃产量的进一步增长。本文对猕猴桃避雨生存环境下的光伏滴灌技术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了其优缺点以及经济价值,希望可以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1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收集到的光能转化为电能,供用户使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光伏组件)、逆变器、配电箱、电缆等部件组成。其中,太阳能电池板是核心。一般常用的太阳能电池板有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和薄膜电池等。按照连接方式,光伏发电又可分为离网发电系统与并网发电系统两大类。离网发电系统发出的电能仅供用户自用;并网发电系统就是将太阳能发出的电通  相似文献   

8.
对光伏水泵系统中光伏组件功率与水泵功率之间的配比做了研究,提出一种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配置方案,得出安装光伏组件功率与水泵功率之比为147%~173%,并对该结果进行了实际验证,其验证结果与理论计算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边远地区市政供电网建设落后、稻田依靠电力灌溉困难的问题,采用光伏发电技术和传感器物联网模糊控制技术,设计了水稻自动灌溉系统。太阳能电池板驱动灌溉水泵,实现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直流电能转化为交流电能、交流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能量转化过程;建立了太阳光照强度模型和水泵工作效率模型,推导出太阳能光强和水泵灌溉排水量之间的关系。采用物联网系统采集不同地点的土壤湿度数据,通过模糊控制系统实现水稻田土壤湿度的自动控制。模糊控制系统输入为土壤湿度、最适宜土壤湿度差值及差值变化率,输出为水泵开机时间。以5月5日为样本,测试太阳能驱动模型可靠性,结果表明:误差在14%以下,且一天中土壤湿度一直处于最适宜土壤湿度和最适宜土壤湿度下限之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日有效发电量的跟踪和数据采集显示,太阳能电池组件在冬季的有效发电时段是9:00-14:00。通过实际测量得到,在沈阳地区冬至日太阳能系统与遮挡物水平安装距离和遮挡物高度的比例系数为2.93,按此比例安装的太阳能系统,可保证在峰值日照时间5h内不受任何遮挡。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如何与设施农业相结合,并以北京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共建的光伏低碳温室项目为例,详细论述了光伏低碳温室的结构设计。光伏低碳温室将太阳能应用与设施建造完美结合,是具有双重功效的创新型新能源生产工厂,它综合利用太阳能,实现了新能源热电联产,是现代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西北现代生态灌区建设理论与技术保障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灌区是我国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石。然而西北地区独特的气候、地貌及社会经济状况导致了灌区生产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难以满足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通过系统分析西北灌溉农业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过度开发、土壤盐碱化严重、生态环境功能低下等方面的问题,阐述了西北现代生态灌区的内涵与特征,并基于农业生产“功能水分”来源,将西北灌区划分成了灌溉依赖型灌区、灌溉主导型灌区、灌溉补充型灌区和灌溉提质型灌区4类。以灌区农业生产系统、物能输配系统、生态环境系统为建设对象,提出了灌区生态服务功能优化配置、灌区农田物能调控和灌区生态系统安全评估三大核心理论,构建了灌区系统控污与景观价值提升技术、灌排系统管控技术、作物生境要素综合调控技术三大关键技术,从而形成了西北现代生态灌区理论与技术保障体系,为我国西北灌溉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中国节水灌溉装备与技术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灌排设施、灌排管理体制和投资政策3个方面,回顾了中国灌溉排水70 a以来所取得的成就.随着灌溉面积增大,灌排设施极大提高了中国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能力;灌排管理体制发生巨大变化,由农民集体管理为主转化为骨干工程国家事业单位管理为主,促进了灌排工程快速发展和良性运行;投资政策有效地服务了水利基本建设.但目前中国依旧存在灌溉用水利用率较低、水肥一体化灌溉农田占比较低和灌溉系统信息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与高质量的农业生产发展还有很大的距离.结合国家粮食与生态保障的战略需求,分别从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装备与技术和喷滴灌、管道输水灌溉和泵站改造方面,提出了中国节水灌溉装备与技术的未来机遇和挑战.为了促进中国节水灌溉行业发展,加强灌排装备的理论研究和自主创新,发展高效、节能和环保的技术和产品,提高产业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建设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光伏发电作为太阳能利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转型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对新能源的重视和扶持,光伏应用市场逐渐增大。但是可用于从事光伏发电的荒山荒地越来越少,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光伏农业开创性地将光伏产品与农业种植结合,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近年来光伏设施园艺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着诸多争议和问题。综述了国内外光伏温室发展建造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光伏温室的构造特点、光伏板类型、室内光热环境特征及经济效益等,探讨了光伏设施园艺产业优势与不足,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对光伏设施园艺产业的正确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林 《农机化研究》2022,44(1):227-232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灌溉系统的精准化水平,结合具有强大传感识别与智能嵌入特点的物联网技术,针对灌溉系统的精准控制展开研究.规划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灌溉系统架构,搭建精准控制模型,以多传感器融合理念为主线,进行系统硬件选型与软件设计,并展开精准控制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灌溉系统的多功能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精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大田无人农场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人农场是智慧农业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建设农业强国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探索。无人农场以数据、知识和智能装备为核心要素,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全过程生产所需的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及个性化服务一体化。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大田无人农场的概念与总体技术架构,讨论了信息感知与智能决策、精准作业系统与装备、自动驾驶、无人化农机装备以及无人农场管控平台等五项大田无人农场的关键技术与装备,深入分析了发展中国大田无人农场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以吉林省公主岭市玉米无人农场为例介绍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玉米全程无人化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最后,展望了无人农场在解决全球农业生产面临的“无人种田”等共性问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了中国发展无人农场存在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中国发展无人农场的战略目标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袁虹  刘萍 《农业工程》2020,10(6):41-45
稻渔共作模式是一种继承传统农业中遵循自然协调、绿色生态的农业发展理念并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指导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该模式具有稳粮、促渔、增收、提质、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等多种生态系统功能,但缺乏稻田生态理论研究及新的生态管理技术,且基础设施不足,与种养技术匹配设施缺乏。工程设施技术属于稻渔共作模式配套技术,决定稻渔共作模式的发展潜力。目前工程设备设施在稻渔共作模式中的应用普及程度低,尚未开发出与稻渔共作模式特点相匹配的专用设备。结合稻渔共作模式的发展历史和水平,对配套工程设施技术的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滴灌施肥智能化控制技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未来优质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趋势。为此,通过市场调研,采用PLC控制技术,进行了自动化灌溉施肥系统的设计开发;通过性能测试,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将PLC技术引入到灌溉施肥控制系统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聂鹏程  董涛  吴迪  何勇 《农业工程》2017,7(5):25-30
要发展智慧农业,实现高产、优质、安全地可持续发展,必须借助科学的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技术建立农业生产、加工和流通的规范化管理体系。该文以农业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分别介绍了农业物联网在车载式监控系统、基于CFD冷链车厢温度监控现代物流、设施农业、果园种植业和水产养殖方面的相关应用推广。应用效果表明:物联网技术可有效降低农业生产资源的消耗,并能够有效降低和合理应用水、肥和药。农业物联网技术对精细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显著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及很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太阳能应用于节水灌溉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在农业中得到利用,基于太阳能的灌溉技术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基于太阳能供能的节水灌溉技术更是受到较大关注。高效、节能、低碳与环保是开展现代农业的前提与基础,是开展节水灌溉与太阳能技术相互结合的保证。围绕着国内外太阳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现状等研究情况进行了阐述,指出了现有太阳能节水灌溉系统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发展太阳能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开发研制相应的人工智能—太阳能自动节水灌溉系统装置,并在实践中得到较好的应用是现阶段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