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华北地区西瓜/棉花间作群体为研究对象,于间作共生期内西瓜不同生育阶段设置不同灌水下限,分析了不同水分下限对西瓜/棉花间作水分生产效率及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西瓜/棉花间作具有显著的间作优势,其中,西瓜膨大期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70%(PD70处理)时,保证了西瓜产量较高的同时显著提高了棉花籽棉产量,PD70处理水分生产效率虽低于单作西瓜处理,但高于其他间作处理和单作棉花处理,该处理总产出值亦较其他处理偏高。间作各处理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其中,PD70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该地区西瓜/棉花间作系统在共生期西瓜膨大期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70%有利于间作系统的协调生长,可以达到节水高产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设施番茄是兰州高原夏菜主要栽培模式,其传统灌溉方式是垄作沟灌,灌水量大产量效益低。采用垄膜沟灌和膜下滴灌方式,可在减少灌水量的情况下,达到提高番茄产量、品质、水分生产效率、节水节肥及增产增效目的。试验采取新型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选用不同品种研究其不同节水模式与其产量和品质的相关性,为指导当地番茄生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膜下滴灌小麦在河套灌区的适用性及根系分布特征,在河套地区开展了常规畦灌小麦与膜下滴灌小麦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小麦在整个生育期内的保墒作用明显,且其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在主要的浸润层0~30 cm均优于CK;种植模式不同时,1膜5行的种植模式的根系指标数值在各个土层内平均大于1膜6行5.9%;灌水水平不同时,充分灌溉促进了0~30 cm土层中的根系生长,而轻度水分亏缺有利于深层土壤中根系的生长.膜下滴灌小麦各处理的产量、作物水分生产率与灌溉水分生产率显著高于CK,产量较CK分别提高了19.6%,14.6%,19.5%,14.7%,作物水分生产率较CK分别提高了28.2%,27.3%,29.6%,27.3%,灌溉水分生产率分别提高了37.1%,40.7%,42%,41.8%.1膜5行的充分灌溉处理不仅促进了根系的生长,同时为产量、作物水分生产率、灌溉水分生产率最优,是兼顾高产与提高作物水分生产率的优良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扶埂开沟膜下灌对番茄的影响,以温室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方法,通过扶埂开沟膜下灌与常规沟灌以及在各个生育期的调亏灌溉对比,研究不同沟灌对温室番茄的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扶埂开沟膜下灌较传统沟灌节水效果显著,每生产1 kg番茄省水0.005 88 m3,水分利用效率达到31.679 kg/m3,较沟灌显著提高19.64%;扶埂开沟膜下灌灌溉方式下,番茄苗期亏水灌溉时灌溉水利用效率达峰值,与适宜水分灌溉相比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26.69%,番茄节水灌溉的有效时期是苗期;综合分析发现,最佳沟灌灌溉制度为:扶埂开沟膜下灌+苗期调亏,及在扶埂开沟膜下灌模式下苗期灌水1次+开花坐果期4次+结果后期5次,每次灌水定额为40 mm。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滴灌条件下棉花优质高效灌溉指标,在新疆石河子研究了地下滴灌(SSDI)和膜下滴灌(SDI)条件下不同灌水控制下限对棉花耗水量、品质以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滴灌模式,棉花蕾期耗水量随灌水控制下限的提高而增加,花铃期水分胁迫处理的棉花阶段耗水量普遍低于对照处理;蕾期适度水分胁迫(灌水控制下限为60% FC)花铃期充分供水(灌水控制下限为75% FC)处理(SDI-7和SSDI-7)有利于籽棉产量的提高,与对照处理相比,籽棉产量提高了14.48%(SDI-7)和11.60%(SSDI-7);水分处理对棉花衣分、棉纤维整齐度的影响不明显,蕾期和花铃期水分胁迫对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的影响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重而加剧,蕾期适度水分胁迫(灌水控制下限为60% FC)有利于棉纤维断裂比强度的提高.相同水分处理,地下滴灌棉花产量和灌溉水利用率均高于膜下滴灌棉花.与对照处理相比,蕾期和花铃期灌水控制下限分别为60% FC和75% FC,灌水定额为30 mm处理在节约灌溉水的同时提高了籽棉产量并改善了棉纤维品质,可作为石河子垦区滴灌棉花适宜的灌水指标.  相似文献   

6.
选取"张杂谷5号"作为试验材料,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希尼套海嘎查,设置了膜下滴灌、覆膜微喷灌、覆膜沟灌和露地沟灌4种灌水方式,灌溉定额均为3 750m3/hm2,并以露地沟灌作为对照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的灌水方式对干旱地区覆膜谷子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谷子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穗长、穗质量和籽粒质量与覆膜微喷灌、覆膜沟灌和露地沟灌相比均有提高,产量为5 956.95kg/hm2,比覆膜微喷灌、覆膜沟灌和露地沟灌分别增产25.2%、27.1%和29.5%,增产显著,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分别高23.4%、24.7%和28.9%,灌溉水分生产效率分别高25.2%、27.2%和29.3%,增加显著。膜下滴灌为当地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对干旱地区谷子的种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不同灌溉方式下冬小麦耗水规律及产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传统平作畦灌和垄作沟灌对冬小麦耗水规律、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平作相比,垄作冬小麦降雨利用率提高11.08%~13.19%;同一水分处理,垄作沟灌冬小麦日耗水量明显小于传统平作;2种灌溉方式下,拔节-抽穗期和返青-拔节期耗水量最多,约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50%;日耗水量在抽穗-灌浆期达到峰值;随灌水次数和灌溉量增加,各处理下耗水量显著增加,产量和水分生产率先增加后减少;垄作种植模式节水40%,增产392~776 kg/hm2,水分生产率以灌3水处理下最大(2.08 kg/m3).  相似文献   

8.
南疆无膜滴灌棉花灌溉制度对土壤水分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小区试验,探究南疆地区无膜滴灌不同灌水定额对土壤水分、棉花生长和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3个无膜滴灌灌水定额(I_1、I_2和I_3),即36、45和54 mm,并以膜下滴灌I_4(36 mm)作为对照。【结果】无膜滴灌棉花茎粗和株高随灌水定额的增加而增加,但I_4处理对提高棉花茎粗和株高更显著。无膜滴灌棉花土壤含水率在0~60 cm剖面上随灌水定额的增加整体表现为增大趋势,而膜下滴灌处理的土壤水分波动要小于无膜滴灌处理。无膜滴灌棉花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籽棉产量显著增加,I_3处理的籽棉产量可达7 195.48 kg/hm~2,较膜下滴灌增加了19.54%,且棉花品质最好,但膜下滴灌的灌溉水利用高效率最高。【结论】从棉花生长、产量品质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综合分析,无膜滴灌灌水定额为54 mm时,棉花生长及产量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9.
盐碱地大棚番茄膜下滴灌节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灌水方式对盐碱地大棚番茄生长状况、土壤水盐状况、耗水量、产量及灌水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番茄为试材,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和沟灌都会影响土壤表层0~30 cm内的土壤电导率,除了膜下滴灌20~30 cm土层,其他的均低于土壤初始电导率。与沟灌相比,膜下滴灌可以提高番茄的株高和叶片数,促进番茄生长发育;其耗水量减少56.2%。与沟灌相比,膜下滴灌可节水64.2%,增加产量5.5 t/hm2,膜下滴灌的灌水利用效率是其2.8倍。综上所述,膜下滴灌可以增加番茄产量并且显著降低用水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且不会造成土壤盐分的大量累积,可以在盐碱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膜下滴灌和地下滴灌条件下玉米耗水、生长和产量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地下滴灌与膜下滴灌对玉米的影响,以膜下滴灌为对照,开展了地下滴灌3种灌水量(膜下滴灌灌水量的70%、85%和100%)下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滴灌玉米耗水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灌水量相同条件下,膜下滴灌较地下滴灌多耗水2.63%。地下滴灌玉米在抽雄开花期日均耗水达到最大,平均为4.10mm/d,膜下滴灌玉米在拔节期达到最大,为5.08mm/d。膜下滴灌玉米株高和茎粗分别在抽雄开花期之前和拔节期之前显著大于地下滴灌处理,进入灌浆期后株高、茎粗与地下滴灌相差不大;地下滴灌能够显著促进玉米根系的生长。相同灌水量条件下,地下滴灌吸水根长较膜下滴灌增加了18.13%,但地下滴灌3种灌水量对玉米株高、茎粗及根系影响不显著。灌水方式及地下滴灌灌水量均对产量影响显著。膜下滴灌较地下滴灌平均增产12.59%。从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综合分析,地下滴灌适宜灌水量为膜下滴灌的85%,水分生产效率可达2.92kg/hm~2,产量达到11 154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