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22篇
  3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依据FAO56作物需水量指南提供的作物系数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内蒙古河套灌区磴口试验站小麦套种覆膜玉米、小麦套种未覆膜玉米、小麦套种油料向日葵3种套种模式下的综合单、双值作物系数。结果表明,3种套种模式下的作物在全生育期内均可迎来2次综合需水高峰;共生阶段的作物系数,单值方法高于双值方法的计算结果,而单一作物独立生长阶段,双值方法高于单值方法的计算结果;无论单值计算还是双值计算的套种作物田间综合ET,当单一作物处于独立生长期时差别不大,而2种作物共同生育阶段的差别较大;将3种作物在套种模式下的生育阶段划分的更加详细并分别命名,为套种模式下作物蒸散量提供更准确的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河套灌区主要粮油作物系数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FAO-56作物需水量指南推荐的作物系数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内蒙古河套灌区磴口试验站小麦、玉米(覆膜与未覆膜)、油料向日葵3种作物的单、双值作物系数。结果表明,磴口试验站单值作物系数较双值作物系数值计算的ET值偏低,双值作物系数计算的ET值与实测结果更为接近,验证了双值作物系数在河套灌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河套灌区盐渍化土壤玉米水氮耦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求适用于盐渍化地区的节水、施肥优化模式,采用大田试验,以玉米为研究对象,选取了轻度和中度两种盐分土壤,设置了10种不同水、氮处理,建立不同盐分土壤玉米产量与灌水量及施氮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不同盐分土壤水、氮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轻度和中度盐分土壤条件下,灌水和施氮对玉米均有增产效应,水、氮交互作用为正效应,水分的作用大于施氮的作用。通过边际效应分析可知,轻度和中度盐分土壤施氮肥的增产速率没有明显差异,轻度盐分土壤灌水的增产效率明显高于中度盐分土壤。轻度和中度盐分土壤玉米最高产量分别为13 581 kg·hm-2和11 115 kg·hm-2,对应的水、氮配比均为灌水编码为0.77(全生育期灌水量2 250 m3·hm-2),施氮编码为0.69(总施氮量225 kg·hm-2)。通过模型寻优,得到轻度和中度盐分土壤种植玉米的最佳水、氮配比方案均为全生育期灌水量为1 900.95~2 389.08m3·hm-2,总施氮量为174.04~240.7 kg·hm-2。优化方案的水、氮用量分别比当地灌水量(2 925 m3·hm-2)节水18.2%~35%, 施氮量(325 kg·hm-2)节肥26.0%~46.4%。优化范围包含了轻度和中度盐分的最高产量水、氮用量,产量与当地产量基本一致,符合当地灌水施肥要求。但从维持目前玉米产量和长期盐碱地改良的角度看,建议中度盐化土壤应选取水、氮优化范围中中等偏上灌水量和中等偏下的施肥量,以便于从根本上降低土壤盐分背景值,便于长期产量的提高;轻度盐分土壤选取优化范围适中的水、氮用量。  相似文献   
4.
干旱沙化牧区土壤保水、保肥性差,不利于紫花苜蓿生长,而SAP、PAM等化学调控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特性,并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因此,通过开展SAP、PAM不同施用量、不同施用方式对干旱沙化牧区紫花苜蓿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以寻求促进紫花苜蓿生长、增产的最佳方案。结果表明:SAP、PAM复配提高了0~20 cm土层体积含水率,为紫花苜蓿提供了良好的水分环境,促进了紫花苜蓿的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分别提高19.93%和35.67%。在不考虑投入成本等因素前提下,45 kg/hm~2的SAP复配30 kg/hm~2的PAM对于促进紫花苜蓿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盐分条件下水氮对向日葵影响及其产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盐渍化地区水肥利用效率,在内蒙古河套灌区沙濠渠试验站利用盆栽试验,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以土壤含水量、施氮肥量、土壤EC值为因子,对水氮盐耦合效应展开了试验研究,并构建了水氮盐产量模型,结果表明:水氮盐最优组合方案为土壤水分为相对田间持水率58.4%~78.03%,施氮量392.25~414.75kg/hm2,土壤EC值0.25~0.45ms/cm。  相似文献   
6.
盐渍化土壤向日葵水-肥耦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主要作物油料向日葵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田间试验,采用312-D最优饱和试验设计方案,随机排列,2次重复,以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不同盐分水平下的回归模型,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盐渍化地区土壤中水肥因子的影响效应轻度盐渍化土壤依次为水分、磷、氮,中度盐渍化土壤依次为水分、氮、磷。最佳水肥配比范围轻度灌水量为1 581~2 116 m3/hm2,中度灌水量为1 088~1 549 m3/hm2,氮为225 kg/hm2,磷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7.
河套灌区套种粮油作物耗水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0年河套灌区磴口项目区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套种玉米与小麦套种油葵2种立体种植模式下,生育期内作物日平均蒸发蒸腾量分别为:小麦4.31 mm、覆膜玉米4.43 mm、不覆膜玉米4.39 mm、油葵3.42 mm.根据田间波文比系统监测数据,通过多种方法确定项目区ET.比较,FAO-56推荐Penman-Mo...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小麦化肥利用效率以及减少土壤环境污染,以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2个灌溉方式(滴灌和畦灌),3个施肥处理,施肥量分别为高产施氮肥量的100%、80%、60%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不同灌溉方式下小麦氮素、农药分布以及对产量、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NO_(3)^(-)-N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滴灌条件下土壤NO_(3)^(-)-N含量整体小于畦灌。随生育期的推移,土壤中NO_(3)^(-)-N含量减少。滴灌方式下可减少农药向深层渗漏,较畦灌土壤0~100 cm苯磺隆残留量可降低48.32%,但不利于土壤中二甲四氯钠农药的分解。不同灌溉条件下,小麦产量株高、千粒重及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相较于畦灌,滴灌促进了植株茎叶干物质输出率和干物质转化率,提高了小麦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较畦灌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平均增加7.09%、41.56%、57.58%。因此,滴灌条件下最佳施肥量为1500 kg/hm^(2)。  相似文献   
9.
依据田间试验,以西藏高寒作物燕麦、青稞为对象,对于高寒牧区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确定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燕麦水分函数模型为Stewart模型,水分敏感程度顺序为:拔节~抽穗、分蘖~拔节、抽穗~刈割、出苗~分蘖;青稞水分生产函数模型为Jensen模型,水分敏感程度顺序为:分蘖~拔节、拔节~抽穗、抽穗~刈割、出苗~分蘖。为西藏高寒地区制定灌溉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膜下滴灌小麦在河套灌区的适用性及根系分布特征,在河套地区开展了常规畦灌小麦与膜下滴灌小麦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小麦在整个生育期内的保墒作用明显,且其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在主要的浸润层0~30 cm均优于CK;种植模式不同时,1膜5行的种植模式的根系指标数值在各个土层内平均大于1膜6行5.9%;灌水水平不同时,充分灌溉促进了0~30 cm土层中的根系生长,而轻度水分亏缺有利于深层土壤中根系的生长.膜下滴灌小麦各处理的产量、作物水分生产率与灌溉水分生产率显著高于CK,产量较CK分别提高了19.6%,14.6%,19.5%,14.7%,作物水分生产率较CK分别提高了28.2%,27.3%,29.6%,27.3%,灌溉水分生产率分别提高了37.1%,40.7%,42%,41.8%.1膜5行的充分灌溉处理不仅促进了根系的生长,同时为产量、作物水分生产率、灌溉水分生产率最优,是兼顾高产与提高作物水分生产率的优良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