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鸭日粮的氮有70%以上随粪便排出,鸭粪有很大的肥用价值.新鲜的鸭粪必须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改变其理化性状,才能提高肥效,改善卫生条件.  相似文献   

2.
广州地区禽类隐孢子虫病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饱和蔗糖浮卵法,对广州地区5个鸡场,5个鸭场和3个鹅场的隐孢子虫自然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882份鸡的粪样中隐孢子虫卵囊阳性者有124份,其阳性率为74.1%,1004份鸭的粪样中阳性者273份,其阳性率为27.2%,571份鹅的粪样中阳性者为71份,其阳性率为12.4%,根据卵囊形态和大小,卵囊鉴定为贝氏隐孢子虫。  相似文献   

3.
链球菌种类多,有鸟链球菌、粪链球菌、兽疫链球菌等,在鸭场环境中常可检测到。近年来,鸭链球菌病的发生呈明显上升趋势。链球菌病可通过口腔、空气、伤口传播。在生产实践中,既有原发性的链球菌病,也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里默氏杆菌等的并发感染或继发感染。鸭链球菌病偶见于雏鸭,多发于3周龄-4周龄的中鸭,  相似文献   

4.
殷广德 《农家致富》2006,(22):34-34
家禽粪的性质如何?怎样施用?答:家禽粪主要指鸡、鸭、鹅等家禽的排泄物,家禽的排泄量不多,但禽粪含水分少、养分浓度高。鸡和鸭以虫、鱼、谷、草等为食,而且饮水少,因此鸡、鸭粪中有机物和氮、磷的含量比家畜和鹅粪高。禽粪中的氮素以尿酸态为主,作物不能直接吸收。施用新鲜禽粪还能招来地下害虫.所以禽粪必须经过腐熟后施用才好。禽粪积存一般是将干细土或碎秸秆均匀铺在地面.定期清扫积存。禽粪养分浓度高,容易腐熟并产生高温,造成氨的挥发损失,应选择阴凉干燥处堆积存放,加入其他材料混合制成堆肥或厩肥后,施用效果较好。腐熟的家禽粪是一种优质速效的有机肥,常常作为蔬菜或经济作物的追肥,不仅能提高产量,而且能改善品质。家禽粪中的氮素对当季作物的肥效相当于氮素化肥的50%.且有明显的后效。  相似文献   

5.
王运能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0):121-122
通过开展无害化鸭粪培育鲢鳙亲鱼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根据季节、天气、水温、水质等变化因素,在春季培育和产后培育中,采用3~5d为周期性投施无害化鸭粪追肥培育鲢鳙鱼亲鱼,其性腺发育正常,怀卵量较饲喂商品精料无差异,较常规堆积方法处理的鸭粪培育的怀卵量增加1万~2万粒/kg。  相似文献   

6.
稻鸭共育是一项以水田为基础、以水稻为中心、家鸭放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种养模式。通过稻田放养雏鸭,让其在稻株间自由地觅食杂草、昆虫等,使鸭子可以少喂饲料,鸭粪成为稻田有机肥料,同时鸭子不断搅浑水面,起到增加土表氧气、促进水稻发根分蘖的作用,形成稻鸭互相依存,共同生长发育。最终获得无公害稻米和鸭肉食品,实现稻鸭双丰收、双增值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丁忠新 《福建农业》2012,(12):26-27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氏杆菌病,俗称新鸭病或鸭败血症,原名鸭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鸭、火鸡和其他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该病的临诊表现特点是,病禽困倦、缩颈,眼与鼻孔有分泌物,排绿色稀粪,到后期出现神经症状如转圈、抽搐。其病理变化主要特点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以及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目前,鸭传染性浆膜炎在我国各省养鸭区域均有发  相似文献   

8.
曹伟  王晓雪  贾斌  陈龙  钟成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495-9498,9634
[目的]探讨鸭粪作为活性炭制备原料的资源化利用可行性.[方法]以鸭粪为原料,采用氢氧化钾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以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为评价指标,研究鸭粪活性炭制备过程中固液比、活化剂浓度、活化时间、活化温度等因素对活性炭产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鸭粪活性炭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固液比为1∶2.5、KOH浓度为40%、活化时间为45 min、活化温度为800℃,其活性炭产率、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分别为32.3%、388 mg/g和53 ml/g.在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添加25%的锯木屑,能明显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鸭粪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新型环保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鸭是水禽,鸭的粪尿约有40%进入水体。1只成年鸭每年排粪尿约50公斤,其中排入水体的占20公斤。一个养鸭大县如果有300万只鸭,年排粪尿15万吨,就有6万吨进入河流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也引起鸭疫病的屡屡传播。可以用尼龙隔离网解决这一难题。其作法是:用  相似文献   

10.
商品肉鸭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四川某商品肉鸭场病鸭中分离到链球菌,通过细菌形态和培养特性观察、生理生化鉴定、药敏实验、动物感染实验,确诊为粪链球菌引起的鸭链球菌病。  相似文献   

11.
稻鸭共育了技术,是日本水稻专家古野隆雄的研究成果。该技术是以水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通过在稻田放养雏鸭,让其在稻株间自由觅食杂草、昆虫,鸭子可以少吃饲料,粪尿成为水稻肥料,使水稻少施农药化肥,成为稻鸭互相依存,共同生长发育的复合生态农业,最终生产出无公害稻米和鸭肉产品,达到高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4种畜禽粪中磷的形态与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规模化养殖场产生的畜禽粪便中磷的生物有效性.[方法]对采自杭州市规模化养殖场的牛粪、猪粪、鸭粪和鸡粪等4种畜禽粪的12个样品中磷进行化学形态分析.[结果]磷素含量大小一般是猪粪>鸡粪>鸭粪>牛粪;畜禽粪中磷主要以可提取态形式存在,无机态比例较高.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中磷的水溶性和生物有效性均高于3种无机磷肥,说明畜禽粪中的磷有较高的生物有效性和流失风险.[结论]在利用畜禽粪改良土壤时,应根据其磷素含量和有效性高低,控制施用量,防止磷素在农田土壤中过量积累和产生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3.
鸭瘫脚,比较普遍的原因是拉稀引起。拉稀不但使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大减,更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丢失。对于这类瘫脚鸭,一定要早发现。在鸭群行进时,往往落在最后,行步艰难。逮住后检查肛门外有无稀粪痕迹,或挤捏泄殖腔,是否有稀粪泻出。瘫脚鸭要隔离。  相似文献   

14.
鸭巴氏杆菌病也称鸭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鸭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死亡快,排绿色水样稀粪,肝脏上布满细小的灰白色坏死灶。  相似文献   

15.
一、发病情况 一鸭场饲养53日龄山麻鸭300羽,2004年5月11日晨养鸭户在喂料时,发现7个料槽中有部分鸭料剩余,没引起重视,投料后即去整理工具,准备去购运饲料。中午去喂料时发现有2羽麻鸭死亡在地,至傍晚天快黑时又发现6羽麻鸭死亡,细看鸭群中有几羽麻鸭甩头摇颈,有3羽麻鸭行走无力,少许跛行。5月12日晨发现有16羽麻鸭死亡,鸭舍内地面见有黄白稀粪。养鸭户意识到该群鸭可能染上疫病,就近求诊。  相似文献   

16.
江苏里下河地区鸭鱼共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江苏里下河地区半放养情况下鸭鱼共生比例关系。[方法]通过鸭鱼共养试验测定鸭日排粪量和鱼塘中鸭粪的施肥量,并观测正常养鸭情况下河塘水质情况和鱼的生长情况。[结果]每只鸭每天排出153g新鲜粪。鸭粪中干物质含量为44.83%,全氮含量为1.67%,全磷含量为0.92%,全钾含量为1.62%。采用鸭鱼共养模式可以提高江苏里下河地区养殖的综合效益。[结论]鸭鱼共养模式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鱼鸭混养增产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鸭混养能够充分利用水体资源,降低饲养成本,使鱼增产15%,鸭成活率提高5%。同时,鸭群在水面游玩、翻腾,增加水中的溶氧,鸭粪及残饵直接投喂养鱼。鸭还能吞食水中敌害生物和病死鱼种苗,减轻病害的发生与蔓延。  相似文献   

18.
王芳 《农家致富》2004,(16):40-40
鸭在水中活动能避暑降温,吃掉水中的青蛙、蝌蚪、水生昆虫等对鱼类有害的生物:鱼能利用鸭粪、残饵等鸭生产出的废弃物,从而使水质清新、环境良好.消除养殖的不利因素。鱼鸭混养主要应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通过测定鱼腥草株高、分枝数和鲜重,分析了5种肥料对鱼腥草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鱼腥草在种植初期生长较慢,施用有机肥有利于增加鱼腥草生长后期的株高和分枝数,其中以鸭粪和猪粪的作用最明显。施用有机肥对鱼腥草有增产作用,以中等施肥水平鸭粪的鱼腥草产量最高。增施有机肥量对鱼腥草地下部的增产作用高于化肥和常规肥。在鱼腥草人工栽培中,鱼腥草施肥宜选择鸭粪为主,与其它有机肥(人粪尿、猪粪)配合施用,并在植株生长前期和后期辅以少量速效化肥。在施肥水平上,人粪尿、猪粪、鸭粪、施用量依次以108000kg/hm2,54000kg/hm2,4500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20.
四种生态养殖模式效益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是鸭生态养殖模式。采用离地网上饲养技术,对鸭排泄物定期冲洗,进入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后鸭粪达到二级排放标准;或采用沉箱式防污网技术,使养鸭水域与河道隔离。对养鸭水域用光合菌、枯草杆菌等复合净化水质,养殖螺蛳等净化生物,使封闭水域内水质符合绍兴鸭的养殖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