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燕麦膳食纤维含量位居8种主要粮食作物之首,其中1/3为可溶性膳食纤维—β-葡聚糖。为了评价裸燕麦籽粒和燕麦主要产品中β-葡聚糖含量,试验采用改良双酶法对26个常见裸燕麦品种籽粒,11种市售燕麦片和7种来自不同厂家燕麦原粮和面粉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26个常见裸燕麦品种的籽粒中β-葡聚糖含量平均为4.68%,‘内莜6号’最高(8.30%),‘花早2号’最低(2.47%);11种燕麦片中β-葡聚糖含量平均为4.17%,MP9燕麦片最高(5.40%),MP5燕麦片最低(3.33%);对7个裸燕麦品种籽粒及其研磨成的面粉进行检测,从籽粒加工成面粉β-葡聚糖平均损失44.65%,神池燕麦损失最高,为59.10%,岢岚燕麦损失最低,为11.47%。通过对裸燕麦籽粒和燕麦主要产品β-葡聚糖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发现不同品种、产品中的β-葡聚糖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为燕麦产品选择及选育高营养品质的燕麦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选取3个不同种质来源的燕麦品种开展大田试验,在灌浆期对燕麦植株实施不同程度的遮雨处理(不遮(对照)、半遮和全遮),通过动态检测其旗叶叶片含水量的方式量化干旱胁迫与燕麦籽粒β-葡聚糖含量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坝莜1号燕麦籽粒总的β-葡聚糖含量和水溶性β-葡聚糖含量都在减少;品燕2号燕麦籽粒总的β-葡聚糖含量和水溶性β-葡聚糖含量则先增加后减少;白燕3号燕麦籽粒总的β-葡聚糖含量在减少,水溶性β-葡聚糖含量在增加。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环境因素对燕麦品质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也为燕麦种植的大田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坝莜8号是以皮、裸燕麦种间杂交育成的裸燕麦高代品系品2号为母本,以8711-40-3为父本,采用裸燕麦品种间有性杂交和系谱法选育培育而成的裸燕麦新品种,其高度聚合了皮、裸燕麦高产、高β-葡聚糖、低脂肪、低皮燕麦率的优良性状。加工出的面粉口感好,在乌盟作为注册品牌燕麦粉大量销售。该品种于2013年10月通过了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成果鉴定(20132743),现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青藏高原地区环境效应和基因型对青稞ß-葡聚糖的影响,选取分别在青海西宁、西藏拉萨、云南香格里拉、甘肃合作和四川马尔康5个地区种植的昆仑12 号、藏青25、阿青6 号、甘青5号和康青6 号5个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品种在不同环境效应下β-葡聚糖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稞籽粒β-葡聚糖含量同时受基因型和环境效应的影响,是基因型和环境效应互作的结果,不同品种在拉萨种植时青稞β-葡聚糖含量较其他地方高,甘5号β-葡聚糖含量(3.567%)在参试的5个青稞品种中最高。  相似文献   

5.
选取不同产区目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燕麦品种,在全国燕麦主产区的11个省,布置15个试点进行统一种植管理,收获后对籽实的蛋白质、粗脂肪、淀粉、β-葡聚糖、燕麦生物碱(avenanthramides,简称AVEs)等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变化10.68%±1.35%~16.65%±0.81%,其中宁夏地区最高,西藏最低;脂肪含量变化从5.15%±1.06%到7.54%±1.51%,云南最高,宁夏最低;淀粉含量变化60.70%±1.62%~67.84%±2.09%,西藏最高,吉林最低;β-葡聚糖含量变化3.67%±0.42%~4.48%±0.33%,新疆含量最高,西藏最低;AVEs含量变化58.67±20.25 mg/g~535.83±133.64 mg/g。环境因素和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蛋白质和β-葡聚糖含量与经纬度呈显著正相关,但是与高度呈显著负相关;淀粉和脂肪含量与经纬度呈负相关,与高度却呈显著正相关;β-葡聚糖含量与降水量呈负相关;AVEs含量与纬度呈负相关,与经度和降水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黑龙江省适宜种植营养品质优良的燕麦品种,以来源9个产地的64份燕麦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燕麦籽粒的11个营养成分,通过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PCA得分制图,对燕麦籽粒营养成分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锌、铜、钙、β-葡聚糖、粗淀粉和黄酮含量可作为评价本地燕麦籽粒营养品质的核心指标;据此综合评价确定在研究的64份燕麦品种中营养品质较好的皮燕麦品种为加拿大引进的XY-2019-1和Canada黑,美国引进的V.S.2832,及河北省的张燕8号和张燕7号,甘肃省的定燕2号,黑龙江省的农家燕麦;营养品质较好的裸燕麦品种为美国引进的74-N-28,河北省的坝莜1号,山西省的Yy11-18;不同来源地燕麦籽粒营养品质优劣顺序为黑龙江、甘肃、澳大利亚、山西、美国、河北、内蒙古、吉林、加拿大。本研究结果可为黑龙江地区燕麦籽粒营养品质加工及特异种质资源利用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选取适宜河南省豫中地区种植的25个燕麦品种,分析了燕麦籽粒中β-葡聚糖、蛋白质、常量元素磷、钾、钙及微量元素铁、锰、铜、锌含量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燕麦品种间籽粒中β-葡聚糖、蛋白质及矿质元素含量均存在差异,其中钙含量的差异最大,变异系数为26.96%;钾、蛋白质及β-葡聚糖含量相对较稳定,变异系数依次为7.56%、9.53%、11.97%;磷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居中。β-葡聚糖与蛋白质及矿质元素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但锌与蛋白质、锰、铁、铜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铁与锰、铜含量也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锌与蛋白质及铁含量可同时提高,在燕麦农业生产中应注重锌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宜黑龙江西部地区种植的裸燕麦和皮燕麦品种,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引进的21个裸燕麦品种和5个皮燕麦品种的生育期、株高、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等14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裸燕麦品种有同燕2号、Yy11-18、坝莜14号等,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皮燕麦品种有定燕2号、张燕7号。本研究结果可为黑龙江西部地区乃至东北地区燕麦引种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燕麦籽粒的营养品质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适宜河南省豫中地区种植的25个燕麦品种,分析了燕麦籽粒中β-葡聚糖、蛋白质、常量元素磷、钾、钙及微量元素铁、锰、铜、锌含量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燕麦品种间籽粒中β-葡聚糖、蛋白质及矿质元素含量均存在差异,其中钙含量的差异最大,变异系数为26.96%;钾、蛋白质及β-葡聚糖含量相对较稳定,变异系数依次为7.56%、9.53%、11.97%;磷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居中。β-葡聚糖与蛋白质及矿质元素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但锌与蛋白质、锰、铁、铜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铁与锰、铜含量也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锌与蛋白质及铁含量可同时提高,在燕麦农业生产中应注重锌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蛋白质含量的地域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铃薯参试品种在西北地区不同生态条件下的蛋白质含量变化进行测定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6个品种平均蛋白质含量为2.32%,陇薯3号最高(2.69%),青97-1-38最低(2.05%);7个地点平均蛋白质含量为2.32%,甘肃定西最高(2.68%),青海海南州最低(1.86%).鄂95P3-3和青97-1-38这两个品种的回归系数<1,是稳定性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燕麦育成品种的品质与产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21个裸燕麦品种(河北省17个、其他省区4个)和7个皮燕麦品种(河北省6个、甘肃省1个)为试验材料,在张家口坝上进行种植,对其生长性状、籽实产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纤维素含量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裸燕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油酸含量和亚油酸含量较皮燕麦高,籽实产量和总膳食纤维含量显著〈皮燕麦品种。裸燕麦品种坝莜6号、花早2号、宁莜1号、蒙燕833-1-1、坝莜8号具有高蛋白、高脂肪特性;而皮燕麦品种坝燕4号、坝燕6号、冀张燕3号具有低脂肪、低蛋白、高籽实产量特性。综合表现较好的燕麦品种有坝莜6号、花早2号、宁莜1号、坝莜8号、坝莜12号、坝莜5号、冀张莜6号和H44。  相似文献   

12.
裸燕麦麸皮的营养组成分析及β-葡聚糖的提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我国裸燕麦麸皮的营养特点并进行燕麦麸β葡聚糖的提取, 为燕麦麸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测定了两种燕麦麸的粗脂肪、粗蛋白、氨基酸、膳食纤维、β- 葡聚糖等主要营养组分, 用碱法提取了燕麦麸总β- 葡聚糖, 用热水提取了燕麦麸水溶性β- 葡聚糖。裸燕麦麸皮具有丰富的营养, 具有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定新疆引进3个燕麦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筛选出适合新疆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的燕麦新品种,为燕麦在新疆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引进裸燕麦品种为试材,2007~2008年在新疆奇台、沙湾、塔城、昭苏县同时鉴定,测定其籽粒、干草产量、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籽粒品质等。【结果】花晚6号平均籽粒产量为217.61 kg/667 m2,比对照增产26.3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干草产量为837.06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4.6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坝莜3号籽粒产量为213.22 kg/667 m2,比对照增产23.7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干草产量为777.57 kg/667 m2,比对照增产6.49%,增产不显著;白燕2号籽粒产量为198.22 kg/667 m2,增产不显著,干草产量为640.63 kg/667 m2,比对照减产12.26%,减产达极显著水平。【结论】白燕2号、花晚6号、坝莜3号均可在新疆奇台、沙湾、塔城、昭苏种植。白燕2号为早熟、优质的裸燕麦品种。花晚6号为中熟、高产、粮草兼用型裸燕麦品种。坝莜3号为中熟裸燕麦品种,可作为新疆裸燕麦的储备品种。  相似文献   

14.
品种与密肥措施对元麦籽粒产量及其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制作"冷蒸"元麦原料种植,进行了品种筛选和氮肥运筹与播种量试验。结果表明:根据穗层相对整齐、灌浆速度较快、抗倒性较强、籽粒产量和β-葡聚糖含量要高的要求,筛选出了苏裸麦2号、通麦6号、苏裸麦1号等为优先选用品种;氮肥运筹和播种量试验处理中,其籽粒产量介于4988.70~5990.55 kg/hm~2、β-葡聚糖含量介于3.31%~3.77%之间。3种氮肥运筹方式的主处理对籽粒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对籽粒β-葡聚糖含量影响显著。随着播种量上升单位面积的籽粒产量增加,但播种量增加至210 kg/hm~2时产量下降。播种量对籽粒β-葡聚糖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综合籽粒产量和β-葡聚糖含量,增强植株抗倒性、青穗早采摘等要求,制作"冷蒸"的元麦种植,以播种量150~180 kg/hm~2,基苗肥中N占比60%~70%、拔节孕穗肥N占比30%~40%为宜。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青稞籽粒中宏量营养素与β-葡聚糖之间的关系,并揭示加工方式对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遴选品质优异的青稞品种用于功能食品的开发,对日喀则市来源的13份青稞品种进行炒制、蒸煮、焙烤和发芽处理。结果表明,β-葡聚糖含量仅与膳食纤维含量显著相关(P<0.01),与脂肪、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均无显著相关关系;炒制和焙烤均可显著增加青稞籽粒全粉中β-葡聚糖含量(P<0.05),其中焙烤带来的增益效应更强,与未加工处理相比增幅达到14.97%。鉴于品种和烹饪方式两个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为实现β-葡聚糖的富集,宜选择棕色品种"喜拉22"进行焙烤处理。  相似文献   

16.
银燕1号是以美国引进的燕麦新品种STARK为基础材料,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裸燕麦新品种。在2009—2012年多点区域试验中,4 a 24点(次)折合平均产量2 518.5 kg/hm2,较对照品种定莜2号平均增产12.2%;比对照品种会宁莜麦平均增产48.4%。该品种生育期89~112 d,株高85~120 cm,千粒重19.6~21.8 g。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93.5 g/kg、粗脂肪(干基)88.9 g/kg、粗淀粉(干基)622.9 g/kg、β葡聚糖51.4 g/kg。适宜在白银市干旱、半干旱雨养地区及生态相似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7.
《山西农业科学》2019,(4):690-694
燕麦β-葡聚糖具有独特的生理功效,对β-葡聚糖开展研究可促进燕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综述了燕麦β-葡聚糖结构、国内外不同燕麦资源β-葡聚糖含量差异,对比分析了检测燕麦β-葡聚糖含量的不同方法,提出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燕麦β-葡聚糖对加快燕麦品质育种进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围绕制作"冷蒸"元麦原料种植,进行了品种筛选和氮肥运筹与播种量试验。结果表明:根据穗层相对整齐、灌浆速度较快、抗倒性较强、籽粒产量和β-葡聚糖含量要高的要求,筛选出了苏裸麦2号、通麦6号、苏裸麦1号等为优先选用品种;氮肥运筹和播种量试验处理中,其籽粒产量介于4988.705990.55 kg/hm5990.55 kg/hm2、β-葡聚糖含量介于3.31%2、β-葡聚糖含量介于3.31%3.77%之间。3种氮肥运筹方式的主处理对籽粒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对籽粒β-葡聚糖含量影响显著。随着播种量上升单位面积的籽粒产量增加,但播种量增加至210 kg/hm3.77%之间。3种氮肥运筹方式的主处理对籽粒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对籽粒β-葡聚糖含量影响显著。随着播种量上升单位面积的籽粒产量增加,但播种量增加至210 kg/hm2时产量下降。播种量对籽粒β-葡聚糖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综合籽粒产量和β-葡聚糖含量,增强植株抗倒性、青穗早采摘等要求,制作"冷蒸"的元麦种植,以播种量1502时产量下降。播种量对籽粒β-葡聚糖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综合籽粒产量和β-葡聚糖含量,增强植株抗倒性、青穗早采摘等要求,制作"冷蒸"的元麦种植,以播种量150180 kg/hm180 kg/hm2,基苗肥中N占比60%2,基苗肥中N占比60%70%、拔节孕穗肥N占比30%70%、拔节孕穗肥N占比30%40%为宜。  相似文献   

19.
利用核不育燕麦新种质选育新品种品燕2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裸燕麦新品种品燕2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燕麦课题组以CAMS-6核不育材料作母本、裸燕麦品五作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生育期为95~100 d,属中熟品种,株高110~120 cm,千粒质量24 g左右,籽粒粗蛋白含量18.9%,粗脂肪含量8.3%;抗旱性强,丰产性好,品质优,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麦β-葡聚糖含量的品种和环境变异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析了来自全国不同地区和澳大利亚及加拿大的一些大麦基因型的β-葡聚糖含量,并在我国冬大麦区设置8个试验点,分析10个大麦品种在各点种植两年的β-葡聚糖含量。结果表明,我国西藏和新疆大麦的β-葡聚糖含量总体水平较高,特别是西藏具有高达8%以上的基因型,适合用于保健食品或药物的开发。我国冬麦区目前栽培的大麦品种的β-葡聚糖含量与澳大利亚及加拿大的啤用大麦类似,部分品种在杭州种植后β-葡聚糖含量明显降低,平均值显著低于原产地种子。10个大麦品种在8个试点种植,β-葡聚糖含量在品种间、地区间以及年度间均存在着显著差异。两年平均,秀麦3号和港啤1号分别为β-葡聚糖含量最高和最低的品种,泰安和杭州是β-葡聚糖含量最高和最低的试点。AMMI模型分析表明,品种与环境之间的互作效应两年试验均达极显著水平,且这种互作效应因品种而异,启示出特定地区合理选用品种在改变大麦β-葡聚糖含量上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