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对断奶仔猪外周血白细胞、胸腺、脾脏和肠道淋巴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γ)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免疫应激是否影响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PPARγ mRNA的表达.选取12头健康的(21±1)d断奶仔猪,分成2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试验组注射100μg/kg BW的LPS,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于注射LPS后1.5和3h,采血分离血浆、白细胞;注射LPS后3h屠宰仔猪,取胸腺、脾脏和肠道淋巴结进行相关检测.结果表明:(1)LPS刺激后1.5和3h,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皮质醇含量均急剧上升(P<0.001);LPS刺激后3h,胰岛素含量显著下降(P<0.001),胰高血糖素含量显著上升(P<0.001).此外,LPS刺激也导致血液生化指标发生了显著变化.这表明LPS刺激导致机体处于急性免疫应激状态.(2)LPS刺激导致外周血白细胞(P<0.001)、胸腺(P<0.05)和肠道淋巴结(P<0.05)的PPARγ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表明免疫应激诱导了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中PPARγ mRNA的表达.提示PPARγ可能参与仔猪免疫应激的调控,可能成为缓解免疫应激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填饲、未填饲朗德鹅肝脏、皮下脂肪、腹脂和肌肉组织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谷丙转氨酶等6种血清生化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肝脏组织中,填饲组PPARγ 基因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中该基因的表达量(P〈0.01);肝脏组织PPARγ 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肝脏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腹脂PPARγ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肝脏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皮下脂肪PPARγ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肝脏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果表明肝脏、皮下脂肪、腹脂组织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与朗德鹅肥肝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冷应激对机体的影响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在冷应激中的作用,本试验选用30头军牧一号猪,并随机分成5组,包括常温对照组和4个冷应激组。常温组在(21±2)℃饲养,冷应激组的温度设置分别为:(-10±2)、(-5±2)、(0±2)、(5±2)℃。冷应激2h屠宰后分别采集猪腹腔脂肪、颈部皮下脂肪、胸部皮下脂肪、肝脏、心脏与肾脏组织样品提取总RNA与总蛋白。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PPARγ2mR-NA的表达量;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PARγ2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各温度组猪腹腔脂肪、颈部皮下脂肪、胸部皮下脂肪、肝脏、心脏PPARγ2mRNA及蛋白表达量总体上差异显著(P〈0.01),肾脏PPARγ2mRNA表达量总体显著升高,但其蛋白表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结果表明,PPARγ2对冷刺激非常敏感,它除了可以调节冷应激时的脂肪代谢平衡,还对心脏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是对肾脏的作用有限。本试验显示了冷应激中PPARγ2在脂肪代谢与能量代谢中作用,为研究冷应激对机体的影响及畜禽品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由断奶仔猪皮下脂肪分离血管基质细胞,增殖培养至80%融合时以10-6mol/L地塞米松处理48 h,同时设地塞米松拮抗剂RU486对照组。采用油红O染色提取法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相对定量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细胞perilipin,GR,C/EBPβ,PPARγmRNA表达。结果显示,地塞米松显著增加细胞甘油三酯含量(P0.05),添加RU486后这种作用显著降低(P0.05);地塞米松处理组细胞中perilipin,PPARγ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C/EBPβ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GR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提示:地塞米松能显著促进猪原代脂肪细胞的分化,这种作用可能通过上调perilipin mRNA表达而实现,其中PPARγ基因参与了调节。  相似文献   

5.
营养代谢、氧化剂等各种内外环境因素都可能破坏机体氧化还原平衡,引发氧化应激,影响脂肪细胞功能及代谢;PPARγΔ5是PPARγ mRNA前体选择性剪接产物,可能调控脂肪细胞分化。本研究通过分离培养猪前体脂肪细胞,用H2O2处理构建氧化应激细胞模型,采用油红O染色提取法检测细胞分化,实时荧光PCR检测成脂分化相关基因和PPARγΔ5 mRNA表达,研究氧化应激对猪脂肪细胞分化及PPARγ选择性剪接的影响。结果表明,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显著抑制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P<0.05),极显著下调C/EBPα和PPARγ及其下游生脂基因FABP4和SCD的表达(P<0.01),极显著上调Txnip和LPL表达(P<0.01)。此外,H2O2处理极显著降低剪接因子SRSF1及PPARγΔ5表达(P<0.01)。综上所述,氧化应激可通过抑制转录因子C/EBPα和PPARγ表达及促进Txnip表达减弱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并抑制PPARγ基因选择性剪...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青贮桑叶对陕北白绒山羊脂肪组织(皮下脂肪、尾部脂肪、肾周脂肪)、肝脏、肌肉组织中PPARγ、ADIPOQ、aP2mRNA表达的影响。选取8~9月龄体重相近体况基本一致的陕北白绒山羊羯羊4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含青贮桑叶为0%(Ⅰ组),10%(Ⅱ组),15%(Ⅲ组),20%(IV组)的日粮,试验期70d,其中预试期10d,正试期60d;饲养试验结束后屠宰,取皮下脂肪、尾部脂肪、肾周脂肪、肝脏、背最长肌组织进行RT-PCR,检测上述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如下,PPARγ、ADIPOQ、aP2 mRNA在陕北白绒山羊不同组织部位均有表达,PPARγ、aP2mRNA在皮下脂肪组织表达量显著高于所检测的其他组织(P0.05),ADIPOQ mRNA在脂肪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肝脏和肌肉组织(P0.05)。在皮下脂肪组织和肝脏,PPARγ、ADIPOQ、aP2mRNA的表达量I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桑叶对其他组织部位PPARγ、ADIPOQ、aP2mRNA的表达量的影响不一致。结果表明,饲喂青贮桑叶能显著影响陕北白绒山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青贮桑叶可以作为潜在的具有降脂功效的饲料补充料添加到山羊饲料中以调节脂肪沉积改善肉品质。  相似文献   

7.
为了验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选择性抑制剂T0070907对鸡PPARγ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不同浓度T0070907对鸡成纤维细胞(DF-1细胞)中PPARγ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T0070907浓度的增加,鸡PPARγ基因的表达量逐渐升高,并且在T0070907浓度为5μmol/L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利用western blot检测了T0070907对PPAR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5μmol/L的T0070907对DF-1细胞中PPARγ2蛋白的表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检测了不同浓度T0070907对PPRE报告基因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T0070907浓度的增加,DF-1细胞中PPRE报告基因活性逐渐增强,并且在T0070907浓度为0.5μmol/L时该报告基因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当T0070907浓度为2μmol/L、5μmol/L时,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检测了T0070907和罗格列酮(Rosi)对PPRE报告基因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单独添加T0070907或Rosi均可显著增强PPRE报告基因活性(p<0.05),同时,添加T0070907并不能降低Rosi对PPRE报告基因活性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作为PPARγ抑制剂的T0070907对鸡PPARγ基因的mRNA的转录水平、蛋白表达及其蛋白活性均具有促进作用,推测与哺乳动物不同,鸡PPARγ可能具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调控机制。本研究结果对完善PPARγ抑制剂在生理学及药理学上的研究、为PPARγ功能研究选择准确的拮抗剂、预防和治疗炎症相关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威宁牛、思南牛、关岭牛和黎平牛不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差异。以这4个贵州地方品种黄牛为试验动物,提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脂肪和背最长肌组织的总RNA,设计PPARγ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引物,以牛GAPDH基因为内参,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PARγ基因在4个品种不同组织中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PPARγ基因在4个品种黄牛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脂肪和背最长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且差异极显著(P0.01),在脾脏和肺脏中也有较高表达,而在肾脏、肝脏、心脏和背最长肌中表达量较低;不同品种PPARγ基因的表达在部分组织中存在差异。研究表明,PPARγ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可能与其在不同组织中的功能有关,而品种对于PPARγ基因的表达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冷应激对断尾阿勒泰羔羊FAS、LPL、SCD和PPARγmRNA表达量的影响。设置常温对照组(10~20℃),温度Ⅰ(-20~-10℃)和温度Ⅱ(-30~-20℃),每组3只羔羊,分别在4、12、24 d后采取不同部位脂肪组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FAS、LPL、SCD和PPARγmRNA含量变化情况进行检测;用ELISA法测定部分血脂指标及部分血液激素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冷应激后FAS、LPL mRNA的表达量在腹股沟脂肪中上升,在温度Ⅱ的肩胛间脂肪中上升,温度Ⅰ中下降。SCD mRNA的表达量在颈部脂肪中下降,肩胛间和腹股沟脂肪中上升。PPARγmRNA的表达量在颈部脂肪和腹股沟脂肪中上升,肩胛间脂肪中下降;血液中TG、T-CHO、LDL-C和HDL-C大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GC、LEP大体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INS在不同温度下变化趋势不相同。说明了羔羊在寒冷环境下,需要消耗部分脂肪组织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而在不同温度下不同部位脂肪消耗速率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PPARα和PPARγ基因在不同脂尾型绵羊脂肪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以探讨这2个基因与绵羊脂肪代谢的关系。本研究以2个具有显著尾型差异的绵羊品种(广灵大尾羊和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研究PPARα和PPARγ基因在2、4、6、8、10和12月龄个体的7种脂肪组织(大网膜、小网膜、尾部脂肪、皮下脂肪、肠系膜、肾周脂肪、腹膜后脂肪)中的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PPARα和PPARγ在各脂肪组织中都有表达。总体而言,浅层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低于深层脂肪组织。作为主效应,品种和月龄基本不影响2个基因的mRNA表达。尽管性别对PPARα的表达无显著影响,但在广灵大尾羊母羊中PPARγ的低表达导致性别本身及其与品种的互作达显著水平。鉴于组织间和年龄间的表达差异,这2个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空间性,但时间性不明显。尽管二者在调节脂肪代谢方面的功能相反,但是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系统筛选对贵州地方猪脂肪沉积具有影响的相关酶基因,本实验以雄性野猪和雌性柯乐猪的F1代杂交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qRT-PCR方法检测猪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组织PPARγ、LPL、ACC、ATGL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并通过Pearson方法分析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组织4个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胴体及肉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组织中相对表达量最高的为ACC和PPARγ基因。关联分析得出,背最长肌组织中LPL与PPARγ、ACC基因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皮下脂肪组织中PPARγ与ACC基因间呈显著正相关;在野柯F1代猪背最长肌组织中PPARγ、LPL基因表达量均与肌肉水分呈显著负相关;在皮下脂肪组织中LPL基因表达量与皮厚间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可进一步印证脂肪沉积相关酶基因LPL在柯乐猪×野猪F1代脂肪沉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仔猪延髓组织中色氨酸羟化酶2(TPH-2)基因mRNA表达水平,以β-actin为内标,分析相对表达量及其与驱赶应激的关系。通过探讨和优化PCR体系中退火温度、Mg2+浓度和循环次数等参数,建立了检测延髓组织中色氨酸羟化酶-2基因mRNA表达的半定量RT-PCR体系。通过分析色氨酸羟化酶-2 PCR产物与β-actin PCR产物电泳后的灰度比值,可知驱赶应激对TPH-2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成功筛选出防治鸭传染性浆膜炎效果较好的中药组方P基础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21日龄雏鸭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IFN-γ和IL-6 mRNA的表达水平,研究该组方对鸭只免疫器官的影响。结果表明,P1组(预防组)鸭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y组(阳性对照组)与K组(健康对照组)(P0.05;P0.01),P2组(治疗组)鸭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极显著高于K组(P0.01);P1组极显著提高鸭外周血淋巴细胞IFN-γ mRNA的表达量(P0.01);P2组显著提高IFN-γ mRNA的表达量(P0.05);P1组、P2组IL-6 mRNA的表达量有升高的趋势(P0.1)。说明组方P能促进机体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分泌IFN-γ及IL-6,提高机体抗病力和免疫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4.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PPARs)属Ⅱ型核受体超家族成员,PPARs的α、β和γ三种亚型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反应的调节。近年来关于PPARs与炎症反应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PPARγ的分布情况及其配体对炎症的调节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PPARγ对畜牧生产中广泛存在的免疫应激可能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GenBank鸡β-actin、IFN-γ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克隆获得β-actin和IFN-γ基因,采用β-actin为内参的半定量方法检测IFN-γ mRNA在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免疫前后不同时间的表达情况,以探讨IFN-γ的表达动态与柔嫩艾美耳球虫免疫的关系。结果显示,IFN-γ在两次免疫期间的表达量整体上呈现双峰模式,首免后第7天达到一个高峰,二免后第7天达到另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6.
旨在研究日粮能量和蛋白水平对滩羊脂肪组织中PPARγ和FABP4mRNA表达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滩羊112只,公母各半,随机分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7只羊。参考肉羊饲养标准NY/T(816-2004),根据生长阶段(22~28、29~35、36~40kg)以目标增重设计标准日粮,每阶段设置0.84×标准(I组)、0.96×标准(II组)、1.08×标准(III组)和1.20×标准(IV组)4个营养水平日粮,分别饲喂4组试验滩羊。于每阶段末每个重复屠宰1只试验羊,取尾部脂肪、肾周脂肪和皮下脂肪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PARγ和FABP4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尾部脂肪组织,在22~28和36~40kg阶段末,II组PPARγ和FABP4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29~35kg阶段末,II组FABP4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IV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肾周脂肪组织,在3个不同阶段末,II组PPARγ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IV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III组(P0.05)。在22~28kg阶段末,II组和III组FABP4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29~35kg阶段末,II组FABP4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IV组(P0.05);在36~40kg阶段,I组和II组FABP4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皮下脂肪组织,在3个阶段末,各组PPARγ和FABP4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日粮能量和蛋白水平对滩羊深层脂肪组织(肾周脂肪)中PPARγ和FABP4mRNA表达的影响大于浅层脂肪组织(皮下脂肪),对尾部脂肪组织中PPARγ和FABP4mRNA的表达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日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对断奶仔猪小肠黏膜消化酶及免疫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随机选择26日龄断奶仔猪60头,分为3组(即对照组、酿酒酵母组及抗生素组)进行试验,测定肠道黏膜的消化酶基因[碱性磷酸酶(ALP)、氨肽酶N(APN))]和免疫功能基因(TLR-2、IL-8和TNF-α)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酿酒酵母能够极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十二指肠免疫基因TLR-2 mRNA表达水平(P0.01);与抗生素组相比,酿酒酵母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消化酶基因ALP和十二指肠免疫基因TLR-2、IL-8、TNF-α以及回肠免疫基因TNF-α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提高(P0.01)。说明酿酒酵母能抑制仔猪断奶应激引起的肠道上皮细胞免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讨槲皮素对爱拔益加(AA)肉鸡脂肪细胞内分泌因子水平的影响。取10日龄AA肉仔鸡腹部脂肪,采用机械破碎和酶消化相结合的方法分离脂肪细胞,并采用油红O染色和细胞中甘油三酯(TG)含量检测的方法鉴定所分离的细胞。将脂肪细胞随机分5组(每组6个重复),空白组为基础培养液,溶剂对照组在基础培养液中添加2‰二甲基亚砜,试验组分别添加10、20、40mg/L槲皮素,于24、48、72h收集细胞及培养液,利用酶法测定TG含量,放射性免疫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脂联素(ADP)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含量,实时定量PCR法测定PPARγ基因mRNA表达。结果表明:1)对所取脂肪组织进行分离提纯后,显微镜下可见悬浮细胞存在。贴壁后细胞内存在可被油红O染成鲜红色的液滴,同时TG检测显示细胞中存在TG,由此鉴定所取细胞为脂肪细胞。2)基础培养液中添加10、20、40μg/mL槲皮素后,与空白组相比,脂肪细胞TG含量显著降低(P<0.05);脂肪细胞中TNFα和ADP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存在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脂肪细胞PPARγ基因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受到抑制(P<0.05),其中对mRNA表达的影响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而蛋白含量的变化规律不明显。综上所述,槲皮素可通过调节脂肪细胞内分泌因子TNFα、ADP和PPARγ的生成水平来降低脂肪细胞TG含量。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免疫应激对仔猪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应激基因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信号通路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12头杜×长×大仔猪,分成2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试验组注射100μg/kg体重的脂多糖(LPS)建立免疫应激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于注射LPS或生理盐水4 h后屠宰,取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HPA轴应激基因和NOD信号通路关键基因在HPA轴中的mRNA 表达水平。结果表明:LPS导致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垂体黑素皮质激素肽和肾上腺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mRNA 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LPS导致HPA轴中NOD信号通路关键基因NOD1、NOD2、受体互作蛋白2和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 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LPS促进了HPA轴应激基因和NOD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对猪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小管形成的影响,并探讨PPARγ在猪体外血管生成中的作用。设置PPARγ激动剂组(5、10、15、20μmol/L罗格列酮)、抑制剂组(5、10、15、20μmol/L T0070907)及对照组,通过iCelligence细胞功能分析、划痕试验和Matrigel基质胶三维培养,构建猪体外血管生成的模型,模拟猪体内血管生成的环境,分别对猪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小管形成能力进行测定,同时根据NCBI已有的相关序列,应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PPARγ基因特异性引物,利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PAR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对PPARγ的体外作用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5、10μmol/L罗格列酮能促进猪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小管形成,T0070907的抑制效果在试验浓度区间内(5~15μmol/L)随浓度升高而加强,较高浓度(20μmol/L)的两种药物均由于药物毒性的影响对细胞活动产生干扰。此外,5~20μmol/L罗格列酮和5~20μmol/L T0070907能分别提高和降低PPAR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且浓度趋势与增殖、迁移、小管形成的试验结果一致。综上所述,通过激活PPARγ可以对猪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及小管形成产生促进效果,提示其在猪体外血管生成中具有积极作用,可为研究PPARγ对猪胎盘血管发生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