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强冷应激对阿勒泰羊、阿勒泰和萨福克杂交羊、阿勒泰断尾羊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和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mRNA表达量、屠宰性能及血脂指标的影响,本实验设置常温组(15~20℃)与冷应激组(-25^-30℃),每组每个品种3只,选择体况相近、体重(34±4)kg的6月龄羔羊,12 d后采取血液及不同部位脂肪组织。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FAS和LPL基因mRNA含量变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查羔羊血脂指标,同时测定其屠宰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常温组,冷应激后LPL mRNA在阿勒泰羔羊与杂交种羔羊胸部脂肪中的表达量均增高,而在断尾羊中呈下降趋势;肩胛间脂肪和腹股沟脂肪中3种羔羊的LPL mRNA的表达量都呈升高趋势。冷应激后阿勒泰羊与杂交羊胸部脂肪FAS含量升高,而断尾羊的表达下降;3种羊冷应激后肩胛间脂肪和腹股沟脂肪中FAS mRNA的表达都呈升高趋势。冷应激前后肩胛间脂肪和腹股沟脂肪中LPL表达量高于FAS。冷应激后阿勒泰羊与杂交羊总胆固醇含量显著增高,断尾羊则显著降低,冷应激后阿勒泰羊与断尾羊甘油三酯含量升高,杂交羊降低,3种羊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升高。3种羊冷应激后宰前活重、胴体重、脂肪重、肌肉重、骨重、肉骨比、屠宰率、净肉率、背膘厚、GR值、眼肌面积均有所下降,皮重增高,脏器变化不明显。此结果表明寒冷环境下,机体为了抵御寒冷,需要动员更多的脂肪组织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冷应激对3种绵羊不同部位脂肪沉积与代谢有一定影响,且不同品系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冷应激对机体的影响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在冷应激中的作用,本试验选用30头军牧一号猪,并随机分成5组,包括常温对照组和4个冷应激组。常温组在(21±2)℃饲养,冷应激组的温度设置分别为:(-10±2)、(-5±2)、(0±2)、(5±2)℃。冷应激2h屠宰后分别采集猪腹腔脂肪、颈部皮下脂肪、胸部皮下脂肪、肝脏、心脏与肾脏组织样品提取总RNA与总蛋白。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PPARγ2mR-NA的表达量;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PARγ2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各温度组猪腹腔脂肪、颈部皮下脂肪、胸部皮下脂肪、肝脏、心脏PPARγ2mRNA及蛋白表达量总体上差异显著(P〈0.01),肾脏PPARγ2mRNA表达量总体显著升高,但其蛋白表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结果表明,PPARγ2对冷刺激非常敏感,它除了可以调节冷应激时的脂肪代谢平衡,还对心脏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是对肾脏的作用有限。本试验显示了冷应激中PPARγ2在脂肪代谢与能量代谢中作用,为研究冷应激对机体的影响及畜禽品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冷应激对阿勒泰羊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分别采集冷应激前与冷应激后阿勒泰羊6个部位的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织中LPL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不同部位中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阿勒泰羊LPL mRNA表达量在冷应激后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其中颈部肌间脂肪和尾部脂肪冷应激后表达量最高.表明阿勒泰羊在低温下脂肪组织的动员能力较强,使机体产热增加,以抵抗冷应激.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慢性冷应激对断尾阿勒泰羔羊IL-1(白细胞介素1)、IL-6(白细胞介素6)、IL-12(白细胞介素12)和IFNγ(γ-干扰素)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设置常温对照组(10~20℃)、温度一(-20~-10℃)和温度二(-30~-20℃),每组3只羔羊,分别在4、12、24 d后采集外周血液白细胞和脾脏组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IL-1、IL-6、IL-12和IFNγmRNA含量变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冷应激后IL-6、IL-12 mRNA的表达量在外周血液白细胞和脾脏中上升。IL-1、IFNγm RNA的表达量在脾脏中上升,在-30~-20℃下外周血液白细胞中上升。说明断尾阿勒泰羔羊在寒冷环境下,体内细胞因子含量总体出现上升趋势,冷应激会造成断尾阿勒泰羔羊机体内出现炎症等损伤。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氨氮胁迫下饥饿与复投喂对黄颡鱼脂质代谢的影响,将360尾黄颡鱼幼鱼[初始体重为(14.95±0.03)g]随机分配到12个养殖桶中,每桶30尾。对照组人工饱食投喂42 d,试验组饥饿14 d后恢复投喂28 d。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被暴露到总氨氮浓度为0(低氨氮处理,正常养殖环境)和5.70 mg/L(高氨氮处理,氨氮胁迫)的水体中,每组分配3桶试验鱼。结果显示:饥饿14 d后,高氨氮处理黄颡鱼肝脏中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脂肪酸合酶(FAS)活性以及6PG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FAS、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低氨氮处理(P<0.05),而肝脏中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PT)、脂蛋白脂酶(LPL)活性以及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和LPL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则显著高于低氨氮处理(P<0.05);在氨氮胁迫或正常养殖环境下,饥饿14 d后,试验组黄颡鱼肝脏中6PGD、FAS活性以及6PGD、G6PD、FAS、SREBP-1和PPARγ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CPT、LPL活性以及PPARα、CPT1和LPL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投喂28 d后,高氨氮处理黄颡鱼肝脏中6PGD、FAS活性以及6PGD、G6PD、FAS和PPARα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低氨氮处理(P<0.05),而肝脏中CPT、LPL活性以及CPT1和LPL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则显著高于低氨氮组(P<0.05);在氨氮胁迫或正常养殖环境下,恢复投喂28 d后,试验组黄颡鱼肝脏中6PGD活性以及6PGD和G6PD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肝脏中LPL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在氨氮胁迫下,试验组黄颡鱼肝脏中FAS、SREBP-1和PPARγ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LPL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可知,氨氮胁迫和饥饿胁迫均会促进黄颡鱼的脂质分解代谢,并抑制脂质合成代谢;氨氮胁迫下饥饿后复投喂能够恢复黄颡鱼的脂质代谢稳态。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锌对獭兔脂肪沉积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3月龄獭兔1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40、80和120 mg/kg锌(硫酸锌形式)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9 d。结果显示:1)随着饲粮中锌添加水平的升高,生长獭兔肩胛脂肪沉积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肾周脂肪沉积量呈现降低的趋势(P=0.095 3)。2)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锌对肩胛脂肪和肾周脂肪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脂肪酸转运蛋白(FATP)以及肾周脂肪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mRNA相对表达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20 mg/kg锌显著提高了肩胛脂肪和肾周脂肪中肉碱脂酰转移酶1(CPT1)、激素敏感脂酶(HSL)以及肩胛脂肪中FABP mRNA相对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了肩胛脂肪和肾周脂肪中LPL mRNA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120 mg/kg锌(硫酸锌形式)上调了生长獭兔脂质分解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加了脂肪分解和脂肪酸氧化进程,从而使脂肪沉积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旨在探究FAM134B、PPARγ、FAS和HSL基因在绵羊肌肉发育过程中的组织表达规律及其与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的关系,以期为研究绵羊IMF沉积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试验选取2、4、5、6和12月龄敖汉细毛羊公羊各5只,屠宰,采集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测定其IMF含量,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PARγ、FAM134B、FAS和HSL基因在肌肉不同发育时期的mRNA表达量,并对基因表达量之间及表达量与IMF含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5月龄时,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的IMF含量均随着月龄的增加而增加;而5~12月龄时则基本保持不变;同月龄背最长肌IMF含量极显著高于股二头肌(P0.01)。(2)背最长肌中FAM134B表达量呈上升-下降趋势,6月龄最高(P0.01);股二头肌中FAM134B表达量呈先上升后稳定趋势。FAS基因在两部位肌肉中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PPARγ基因在两部位肌肉中表达量均呈下降-上升趋势。HSL基因在两部位肌肉中表达量均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同月龄目的基因表达量在两部位肌肉中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3)关联分析显示,两部位肌肉中FAM134B与FAS表达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PARγ、HSL表达量呈不同程度负相关。背最长肌中,FAM134B、FAS表达量与IMF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P0.01,P0.05),PPARγ表达量与IMF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股二头肌中,FAM134B表达量与IMF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FAM134B、FAS可能会促进IMF的沉积,而PPARγ、HSL对IMF的沉积可能具有抑制作用;FAM134B可能通过刺激脂肪合成基因的表达,而抑制脂肪分解基因的表达来调控IMF的含量。结果可为进一步解析相关基因的功能和调控IMF沉积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用30头"军牧1号"猪,随机分成5组,包括常温对照组和4个冷应激组。常温组在21 ℃±2 ℃饲养,冷应激组的温度设置分别为:-10 ℃±2 ℃、-5 ℃±2 ℃、0 ℃±2 ℃、5 ℃±2 ℃。冷应激2 h屠宰后采集腹腔脂肪、颈部皮下脂肪、胸部皮下脂肪和肝脏组织样品,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3,SOCS3)的mRNA的表达量,初步探讨冷应激对猪脂肪及肝脏组织中SOCS3 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冷应激猪SOCS3在腹腔脂肪、颈部皮下脂肪、胸部皮下脂肪和肝脏组织中,随着温度的降低,表达量逐渐升高,且总体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SOCS3受到冷应激的影响,在不同脂肪组织部位发生了变化,可能参加了脂肪细胞因子的调控,从而改变脂肪组织分布及脂肪代谢平衡,为研究冷应激对机体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奠定了试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PPARγ和FAS基因在白洗猪及其杂交一代(苏太猪与白洗猪的杂交一代,SBF1代)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本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PPARγ基因和FAS基因mRNA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8个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PPARγ和FAS基因在白洗猪和SBF1代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PPARγ基因在白洗猪和SBF1代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且白洗猪的皮下脂肪组织表达量显著高于SBF1代猪;FAS在2个猪种皮下脂肪组织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且SBF1代猪的皮下脂肪组织表达量显著高于白洗猪。结果提示,PPARγ与FAS基因可能在白洗猪和SBF1代猪的脂肪沉积中发挥重要作用,推测在白洗猪中PPARγ基因对其脂肪沉积作用更大,在SBF1代猪中FAS作用更显著,可为白洗猪种质资源利用与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旨在研究日粮能量和蛋白水平对滩羊脂肪组织中PPARγ和FABP4mRNA表达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滩羊112只,公母各半,随机分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7只羊。参考肉羊饲养标准NY/T(816-2004),根据生长阶段(22~28、29~35、36~40kg)以目标增重设计标准日粮,每阶段设置0.84×标准(I组)、0.96×标准(II组)、1.08×标准(III组)和1.20×标准(IV组)4个营养水平日粮,分别饲喂4组试验滩羊。于每阶段末每个重复屠宰1只试验羊,取尾部脂肪、肾周脂肪和皮下脂肪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PARγ和FABP4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尾部脂肪组织,在22~28和36~40kg阶段末,II组PPARγ和FABP4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29~35kg阶段末,II组FABP4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IV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肾周脂肪组织,在3个不同阶段末,II组PPARγ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IV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III组(P0.05)。在22~28kg阶段末,II组和III组FABP4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29~35kg阶段末,II组FABP4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IV组(P0.05);在36~40kg阶段,I组和II组FABP4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皮下脂肪组织,在3个阶段末,各组PPARγ和FABP4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日粮能量和蛋白水平对滩羊深层脂肪组织(肾周脂肪)中PPARγ和FABP4mRNA表达的影响大于浅层脂肪组织(皮下脂肪),对尾部脂肪组织中PPARγ和FABP4mRNA的表达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是一种骨骼肌生长发育的负调控因子.试验以不同生长阶段的阿勒泰羊羔羊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肌肉和脂肪组织中MSTN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该基因在不同月龄阿勒泰羊羔羊肌肉和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阿勒泰羊0~6月龄羔羊MSTN mRNA在肌肉和脂肪组织中均有表达.4月龄羔羊MSTN mRNA表达量在肌肉中最高,0~4月龄的表达量逐渐上升,4~6月龄逐渐下降.6月龄羔羊脂肪中的MSTN mRNA表达量最高.不同月龄阶段阿勒泰羊羔羊肌肉和脂肪MSTN mRNA表达量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产肉性能等指标,这对进一步理解MSTN基因的调控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牛PPARγ基因对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6,(1):101-107
取郏县红牛第6和第7肋骨间肌间脂肪组织为试验材料,分离并培养原代前体脂肪细胞。在诱导分化牛前体脂肪细胞过程中,添加终浓度为1μmol/L的吡格列酮对脂肪细胞进行药物干预,上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ions actirated receptorγ,PPARγ)基因的表达后,通过MTT检测牛前体脂肪的增殖;油红O提取比色法检测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滴的分泌;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PPARγ基因表达上调后其他参与脂肪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吡格列酮药物干预后,PPARγ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0.01);PPARγ基因的表达上调后,牛脂肪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分化能力增强;脂肪分化相关基因C/EBPA、SREBP11、FABPA、PLIN1、LPL和IGFBP2的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GATA2和FAS基因的表达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结果表明:PPARγ基因的表达可显著影响脂肪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可能与肉牛脂肪沉积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青贮桑叶对陕北白绒山羊脂肪组织(皮下脂肪、尾部脂肪、肾周脂肪)、肝脏、肌肉组织中PPARγ、ADIPOQ、aP2mRNA表达的影响。选取8~9月龄体重相近体况基本一致的陕北白绒山羊羯羊4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含青贮桑叶为0%(Ⅰ组),10%(Ⅱ组),15%(Ⅲ组),20%(IV组)的日粮,试验期70d,其中预试期10d,正试期60d;饲养试验结束后屠宰,取皮下脂肪、尾部脂肪、肾周脂肪、肝脏、背最长肌组织进行RT-PCR,检测上述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如下,PPARγ、ADIPOQ、aP2 mRNA在陕北白绒山羊不同组织部位均有表达,PPARγ、aP2mRNA在皮下脂肪组织表达量显著高于所检测的其他组织(P0.05),ADIPOQ mRNA在脂肪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肝脏和肌肉组织(P0.05)。在皮下脂肪组织和肝脏,PPARγ、ADIPOQ、aP2mRNA的表达量I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桑叶对其他组织部位PPARγ、ADIPOQ、aP2mRNA的表达量的影响不一致。结果表明,饲喂青贮桑叶能显著影响陕北白绒山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青贮桑叶可以作为潜在的具有降脂功效的饲料补充料添加到山羊饲料中以调节脂肪沉积改善肉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PPARα和PPARγ基因在不同脂尾型绵羊脂肪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以探讨这2个基因与绵羊脂肪代谢的关系。本研究以2个具有显著尾型差异的绵羊品种(广灵大尾羊和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研究PPARα和PPARγ基因在2、4、6、8、10和12月龄个体的7种脂肪组织(大网膜、小网膜、尾部脂肪、皮下脂肪、肠系膜、肾周脂肪、腹膜后脂肪)中的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PPARα和PPARγ在各脂肪组织中都有表达。总体而言,浅层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低于深层脂肪组织。作为主效应,品种和月龄基本不影响2个基因的mRNA表达。尽管性别对PPARα的表达无显著影响,但在广灵大尾羊母羊中PPARγ的低表达导致性别本身及其与品种的互作达显著水平。鉴于组织间和年龄间的表达差异,这2个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空间性,但时间性不明显。尽管二者在调节脂肪代谢方面的功能相反,但是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威宁牛、思南牛、关岭牛和黎平牛不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差异。以这4个贵州地方品种黄牛为试验动物,提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脂肪和背最长肌组织的总RNA,设计PPARγ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引物,以牛GAPDH基因为内参,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PARγ基因在4个品种不同组织中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PPARγ基因在4个品种黄牛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脂肪和背最长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且差异极显著(P0.01),在脾脏和肺脏中也有较高表达,而在肾脏、肝脏、心脏和背最长肌中表达量较低;不同品种PPARγ基因的表达在部分组织中存在差异。研究表明,PPARγ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可能与其在不同组织中的功能有关,而品种对于PPARγ基因的表达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饲喂沙棘嫩枝叶对绵羊FAS、HSL、LPL和Leptin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选择60只体重相近健康的6月龄阿勒泰羊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SJZY-1、SJZY-2和SJZY-3)分别用沙棘嫩枝叶替代2.5%、5.0%和7.5%的麦秸。在试验期第56d从股二头肌肌肉和肌内脂肪、皮下脂肪、尾部脂肪和腹部脂肪的同一部位取3个重复样本,检测绵羊部分脂代谢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与Con相比,试验组腹部脂肪的FAS mRNA、HSL mRNA呈依次降低;SJZY-3尾部脂肪的FAS mRNA和HSL mRNA均增加(P0.01),SJZY-3的LPL mRNA增加(P0.05);试验组皮下脂肪的FAS mRNA增加(P0.05),SJZY-2和SJZY-3的LPL mRNA降低(P0.01);SJZY-3肌内脂肪的FAS mRNA增加(P0.05),HSL mRNA降低(P0.05)。试验组的肌肉FAS mRNA和HSL mRNA增加(P0.01),LPL mRNA增加(P0.05)。结果提示,沙棘嫩枝叶对绵羊的脂代谢基因mRNA表达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冷应激对脂肪代谢的影响,本试验分别在-15~-10 ℃、-10~-5 ℃、-5~0 ℃、15~18 ℃温度条件下采取猪颈部、背部皮下和内脏系膜脂肪组织,通过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脂联素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随着冷应激强度的逐渐加大,在颈部、背部皮下、内脏系膜Adiponectin mRNA的表达量逐渐降低,差异显著(P<0.05);内脏系膜中AdipoR 1和AdipoR 2 mRNA表达量先逐渐升高后恢复正常,且差异极显著(P<0.01);背部皮下AdipoR 2 mRNA表达量先逐渐降低后恢复正常,差异极显著(P<0.01),AdipoR 1 mRNA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颈部皮下AdipoR 2 mRNA的表达量先逐渐升高后恢复正常,差异极显著(P<0.01),AdipoR 1 mRNA的表达量先升高后恢复正常,而后又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脂联素及其受体参与冷应激过程,它们可能与冷应激条件下脂肪组织的重新分布有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体外培养1日龄猪皮下前体脂肪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小窝蛋白-1(Caveolin-1,CAV1)过表达载体pEGFP-N1-CAV1及CAV1的干扰片段siRNA-CAV1分别转染猪皮下前体脂肪细胞,采用RT-PCR定量分析转染后24、48、72、96h的CAV1mRNA表达量以及转染后72h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其后又进行了CAV1过表达或干扰且诱导分化后甘油三脂含量以及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测定。结果显示,过表达CAV1基因上调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PPARγ、C/EBPβ、AP2、GPDH的表达量,干扰CAV1基因下调C/EBPβ、PPARγ、AP2、LPL、VLDLR的表达量;诱导分化后干扰组C/EBPβ、LPL、VLDLR的表达量仍显著降低,而甘油三脂含量检测结果说明过表达CAV1基因能促进脂肪细胞分化,提示CAV1可能通过C/EBPβ、LPL、VLDLR等基因影响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形式亚麻油对肉羊生产性能、肉品质、肉中脂肪酸含量及脂代谢关键调节因子和脂代谢相关酶mRNA表达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日龄((100±10)d)和体重((27±2.17)kg)相近的健康杜泊(♂)×小尾寒羊(♀)杂交F2代公羔24只,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试验处理CON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LO、L、LOM组为试验组,分别添加含油量为4%的亚麻油、亚麻籽、亚麻油微胶囊脂末。饲养试验过程记录肉羊体重、干物质采食量等生产性能指标,屠宰后测定肌肉pH、剪切力等肉品质指标,采用烘干法、凯氏定氮法、索氏提取法、高温灰化法分别测定肉中干物质、蛋白质、脂肪及灰分的含量,并利用气相色谱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法分别测定肉中脂肪酸含量和脂代谢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1)亚麻油不同添加形式对肉羊平均日增重有影响,LO组日增重显著低于CON、LOM和L组(P0.05),添加油脂组肌肉脂肪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但其他营养成分并无显著变化(P0.05)。与CON组相比,LOM组显著降低了肌肉剪切力,提高了肌肉嫩度(P0.05),但亚麻油的不同添加形式对肌肉的pH、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失水率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2)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了肌肉中ALA、CLA和AA的含量,显著改善了n-6/n-3的比例(P0.05),LOM组CLA含量较CON组、LO组、L组显著提高375%、171%和58%,L及LOM组比CON组n-3PUFA显著提高151%、178%(P0.05);3)日粮添加不同形式的亚麻油对脂代谢关键调节因子PPARγ、SREBP1mRNA表达量有影响显著,LO、LOM和L组与CON组相比分别上调PPARγmRNA表达量53%、68%及36%,对SREBP1mRNA表达量下调47%、49%、53%(P0.05);试验组对脂代谢相关酶中FAS、SCD基因的表达量有抑制作用,LOM组SCD表达量显著高于L组(P0.05),并且显著上调LPL基因mRNA的表达量,是CON组的2.7倍(P0.05),但对ACC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富含亚麻油物质有利于PUFA沉积,并能够促进PPARγ、LPL基因表达,抑制SREBP1、SCD和FAS基因表达,亚麻油微胶囊脂末能够通过提高肌肉中PUFA,尤其是CLA含量,改善肉品质,增加肌肉嫩度,较亚麻油及亚麻籽可更好的提高舍饲羊肌肉中的PUFA含量。  相似文献   

20.
九龙牦牛PPARγ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普通牛(Bos taru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成年九龙牦牛(Bos grunniens)脂肪组织总RNA,经RT-PCR扩增获得了PPARγ基因序列(GenBank登陆号:GU061328),其中cDNA的ORF为1 428 bp,编码475个氨基酸,与普通牛PPARγ氨基酸的同源性达99%,有2个氨基酸发生突变。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九龙牦牛PPARγ基因的mRNA表达特性。结果表明:在脂肪、背最长肌、心、肝、肾、脾和肺脏中均检测到PPARγ基因的表达,并且在脂肪组织中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在肝脏和脾脏中亦有较高表达。PPARγ基因在背最长肌中的表达5.5岁九龙牦牛显著高于0.5、3.5岁和9岁以上,其表达与背最长肌的肌内脂肪含量未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