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从杭g×春5(中×中系统)子三代群体出发,以茧层量和茧丝长为指标,分别向茧层量大、茧层量小、茧丝长长、茧丝长短4个极端方向作选择.经连续4代选择后,各原种品系分别与杭8杂交,计算杂种优势率,比较歧化选择对各原种品系及其杂种优势的影响.结果认为:(1)在同一分离世代群体中,选择极端的表型,经连续4代,可以分离出具有不同经济性状的原种品系.(2)向茧层量大和茧丝长长的方向选择,全龄经过稍有延长的倾向,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产茧量、万蚕产茧层量、茧丝量、茧丝长、解舒丝长均增加,其他性状与小系和短系相比互有高低或相仿.(3)在本试验条件下,各原种品系的产卵量、不良卵和良卵率开差不大.(4)各原种品系与抗8组成的杂交种,主要经济性状的观测值与原种品系大体一致,即大系×杭8和长系×杭8的全龄经过稍长.茧层量、茧层率、万蚕产茧量、万蚕产茧层量、茧丝量、茧丝长均增加,其他性状与小系×杭8和短系×杭8相比,互有高低或相仿.(5)杂种优势多数性状均以小系×杭8为最大,大系×杭8最小,优势率绝对数的合计顺序为小系×杭8(323)>短系×杭8(274)>长系×杭8(248)>大系×杭8(241).(6)从原种品系及其杂种的主要经济性状来看,向茧层量大和茧丝长长的方向作选择.具有相似的结果.即均向高茧层、多丝量的方?  相似文献   

2.
吴钢  杨彪 《四川蚕业》2002,30(4):41-42
家蚕一代杂交种 ,通常是以日系×华系(正反 )杂交组合形式 (二元交 )繁育制成的 ,由于近年大量生产三元交、四元交杂交种 ,故又称家蚕普通种。其杂交优势 ,如茧形较大、茧丝长长、茧层率高、出丝率高等茧丝质经济性状方面的特点和抗逆性强、强健好养的生物学特点 ,能充分表达 ,从而为丝绸工业提供优质的原料茧。以华系为母体的普通斑纹的杂交种 ,即华系 (素蚕 )×日系 (普斑 )杂交组合形式 ,其杂交率可在饲育至 4龄第 3天后 ,通过斑纹的差异进行调查。但是 ,以日系 (普斑)×华系 (素蚕 )、华系 (素蚕 )×日系(素蚕 ) (正反交 )等组合形式的…  相似文献   

3.
以育成综合经济性状优于70年代推广的春用蚕品种为目标.采用杂交、回交、系统选育和活蛹缫丝等育种方法,经10余年的选择培育,育成了茧丝量高、茧丝质优的中系蚕品种苏花和日系蚕品种春晖.其一代杂交种经多次实验室鉴定、农村鉴定和试养以及全国蚕品种审定结果表明:强健好养,茧形大,茧层率26%,鲜毛茧出丝率接近20%,茧丝质优良,解舒率76%,净度94分.茧丝长超过1400米,茧丝纤度2.67旦,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小.  相似文献   

4.
茧丝量性状和生命力性状的综合选择方法是家蚕新品种选育的关键技术。采用杂交和系统分离为基本育种手段,结合春秋自然交替的培育环境,蛾区选择始终把生命力性状作为重要指标,同时兼顾茧丝质的选择,入选蛾区内严格精选全茧量和茧层量性状在平均值偏上的个体留种并控制茧层率,从而达到了茧丝量性状和生命力性状的综合选择目的。按以上方法育成2个优良中、日系统品种"芙菁"和"湘8H,"F1代杂交种经过春秋2次实验室初交测试表现为生命力强、茧丝质好、茧丝量和产茧量高,综合性状优良,从而克服了茧丝量与生命力难以兼顾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为了选择茧层高和其它性状优良的新品种,基于前期研究的基础,在2016-2017年春、秋蚕期共4次分别通过中×中、日×日及中×日正反交组合进行综合试验,选择目标亲本进行杂交组配,并以此类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采取常规饲养方法,开展比较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各种类型杂交组合的结茧率、虫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产茧量存在显著的差异,茧层率表现优良的杂交组合,选择为目标组合,其亲本组配的四元杂交种有多个杂交组合超过对照品种"菁松×碧月",可见,其亲本可通过进一步培育研究,可育成高茧层率品种。通过该试验的开展,有望育成综合性状将达到预期的指标——成虫蛹率较高、产茧量较高的高茧层率的蚕品种。  相似文献   

6.
天然彩色茧因其柔和的色彩和特殊用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实验对几种天然彩色茧蚕品种及其杂交组合的发育经过、茧质、丝质成绩及其茧丝色素固定效果等方面的进行了调查,通过与实用品种苏5×苏6(正反交)作了对比发现,多数彩色茧蚕品种及其杂交组合的饲育经过比对照短、茧丝量、茧层率、茧丝长等茧丝质性状都低于对照,但也有个别彩色茧品种的茧丝质接近对照;而彩色茧品种的茧丝纤度低于对照,各彩色品种茧丝纤度曲线特征有一定差异;黄色茧丝(如A4、A6)的颜色较绿色茧丝容易固定。为应用推广有色茧蚕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关于夏秋蚕品种选育中若干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关于亲本选择:早秋蚕品种选育中,中、日系的育种亲本,都以含有不同程度的体质强健的多化性血统为好。应以“三齐”,好养作为重要指标,中、日系双方都以含有一定程度的中系多化性血统为好。 2、关于培育环境条件的运用:在夏秋蚕品种选育中,除选择好亲本外,对杂交后代采用高温定向选择能提高体质;虽然全茧量、茧层量有下降趋势,但对茧层率影响不大。同时,抗高温与抗NPV、CPV、FV、抗变湿之间成正相关。 3、关于选择方法:同一育种材料,其后代如量往较高的方向选,则表现为龄期经过长、体质弱、解舒、净度差;反之,则表现为龄期经过短、体质强、解舒、净度优。一代杂交种的对交品种中、日系双方以一方量较高、经过稍长、丝质尚好,另一方的量稍低、经过短、丝质优为好,其一代杂交种表现为较强的杂种优势,各项经济性状表现也较好。 实验证明:龄期经过与抗高温,抗CPV、FV、化蛹率之间都是成负相关,即龄期经过较短,体质较强,而全茧量、茧层量稍有下降。 4、关于解舒、净度的改进提高,解舒的遗传力较小,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一般在不良的簇中环境条件下有利于选择。在选用体质强、净度差的多化性品种作为育种材料时,只要合理的选择丝质优良的二化性品种与之杂交,有可能克服净度不良的缺点。同时,对交的中、日系双方  相似文献   

8.
家蚕对CPV抗病性和茧质的选择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培养既抗病而茧丝质又优良的品种,以D9、抗11、苏12为材料,对亲本、F1、回交种及F2的抗病性与茧质加以调查,得到以下结果:1.对CPV的抵抗性因品种而有显著的差异,F1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双亲平均值,回交强的亲本Br1发病率接近F1,回交弱的亲本Bs1发病率低于双亲平均值,但不论是F1、Br1、Bs1、抗病力都表现了倾父现象。茧质成绩杂种后代比双亲平均值都有所提高。2.抗病力、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4个性状中以抗病力的优势指数最大,显性程度以全茧量最优。3.F1及回交强健亲本的Br1、回交多丝量品种的Bs1,其抗病力与茧质都呈现负相关,但是,均未达到显著的程度。4.个体称量表明,接种区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比对照区的偏差幅度大,而且绝对值多数偏小,但也能选到少数象对照区一样的标准茧。然而强健性品种不完全符合这个规律,一般和对照区接近或互有上下.5.选育材料(杭11×D9)×杭11经过连续两年四代的添毒筛选,发病率在逐渐下降,而茧质成绩在逐渐提高,选择效应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9.
家蚕数量性状遗传距离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估算了15个家蚕品种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并用遗传距离作聚类分析,计算了十项数量性状的杂种优势率与遗传距离的相关性。初步认为:(1)应用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在类群间选配杂交组合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2)遗传距离与全茧量、万蚕产茧量、茧层量、万蚕产茧层量、虫蛹率的杂种优势有高度的正相关,与茧丝长、茧丝量的杂种优势率也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茧层率、茧丝纤度、净度的杂种优势率几乎没有相关关系;(3)遗传距离可以作为预测某些数量性状杂种优势的一个参数。  相似文献   

10.
桑蚕主要数量性状间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蚕育种工作中,需要对作为育种目标的许多数量性状进行选择,由于性状间相关关系的存在,对某项或某些数量性状选择时,往往会导致其它数量性状的相应变化。因此了解和掌握桑蚕数量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对提高育种工作的选择效果是极为重要的。沈敦辉早在1928年就研究了茧丝长、茧丝量、茧丝纤度间的相关关系;以后孙本忠等(1936)调查了5龄起蚕体重与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间,茧层量与茧层率、茧丝量、茧丝长间,缫折与茧层量、茧丝量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家蚕耐氟性遗传与茧丝质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耐氟遗传,据本试验遗传参数估测结果,其相对耐氟优势(P.R)为5.56,P.R值为正值,故为显性遗传,由正向显性微效多基因控制.不同世代耐氟性方差分析结果存在极显著差异,F1代耐氟性强弱排列为F1>P1、P2>F2>BC1(各回交形式).相关分析结果,耐氟性与茧质性状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均为正相关,耐氟性与全茧量达极显著水平,耐氟性与茧层量达显著水平,但耐氟性与茧层率未达显著水平.耐氟性与茧丝质性状相关分析结果,耐氟性与解舒、纤度呈负相关,并达显著水平,耐氟性与茧丝长、茧丝量呈正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家蚕饲料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两个日系品种(秋星.54改)和两个中系品种(C_(20)、中夏)以及按不完全双列杂交制成8个杂交组(正反交),在五龄起蚕饲养,以茧层转换率及近似消化率为指标,对原种及杂种一代的饲料效率进行了研究,同时,试验还对消化量,食下量、消化率、茧层转换率四个性状的势能比值进行测定,得到如下结论:在原种之间,近似消化率和茧层转换率的变异大于杂交种;(2)近似消化率和茧层转化率的变异趋势是不相同的,在杂交种中,消化率高的,其茧层转换率也高,而原种则相反;(3)对于消化量和近似消化率,所有杂交种的PR值内负,要育成消化量和近似消化率高的品种,只有通过选择优良亲本来实现;(4)对于食下量和茧层转换率,所有杂交种的PR值为正,因些要提高茧层转换率,可通过选择优良亲本和利用杂种优势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家蚕品种间不受精卵率差异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与一些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现为:家蚕不受精卵率与其他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及其密切程度因原种和杂交种稍有差异.总体表现为:与发育经过、全茧量、茧层量、单蛾产卵数呈负相关,与不受精卵数呈显著正相关;原种和杂交原种表现与幼虫生命率、虫蛹率呈正相关;杂交种表现与幼虫生命率、虫蛹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雌雄茧丝性状差异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家蚕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L×P杂交种作为材料,调查了雌雄性别之间茧丝若干经济性状的差异性。结果全茧量雌比雄重0.347g,茧层量雌比雄重0.044g,茧层率雌比雄低2.38个百分点。茧丝纤度雄比雌细0.197dtex,干茧出丝率雄比雌高出1.99个百分点,茧丝长雄比雌长38.36m。雌雄茧丝质性状虽有差异,但在显著水平а=0.05下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何毅  司马杨虎 《蚕业科学》1991,17(4):200-207
根据长江流域夏秋季的气候特点,采用杂交、回交、系统分离、活蛹缫丝和多代高温多湿环境定向培育等育种方法,分别育成了中系蚕品种“浒花”和日系蚕品种“秋星”。两者都具有抗性强、丝量高、茧丝质优以及繁育容易等特点。其一代杂交种经多次实验室鉴定、农村生产鉴定、试养以及全国蚕品种审定结果表明:该新品种体质强健、孵化、眠起、老熟齐一,茧丝量高,茧层率22%;鲜毛茧出丝率15—16%,茧丝品质优良、解舒率74%,净度93分,茧丝纤度2.53/D,茧丝长超1000m。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用4个三元杂交种、2个二元杂交种和2个原种为实验材料,4龄起蚕开始饲养,以茧层转换率、近似消化率、丝长、丝量、干茧出丝率等为指标,分别对原种、二元杂交种、三元杂交种间的饲料效率进行比较研究,同时还对食下量、食下率近似消化量、近似消化率、茧层转换率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得出以下结论:①二元杂交种的食下率、近似消化率高于三元杂交种,而三元杂交种又高于原种;②对于茧层转换率,三元杂交种高于二元杂交种,二元杂交种与原种之间差异不显著;③对于丝长、丝量,三元杂交种略高于二元杂交种,二元杂交种高于原种.因此,要提高茧层转换率,可以通过选择优良亲本利用杂种优势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限性黄茧种主要经济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限性黄茧种与现行实用白茧种互配成杂交原种再配制成四元杂交种,调查其虫蛹率、全茧量、万头产茧量等14个主要经济性状均已达到现行实用生产品种的水平,为实现限性黄茧种实用化,开创雌雄茧分缫,提高茧丝质量,开发茧丝绸新产品提供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现行春用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杂交原种的生命率、产卵量表现及性状变异。研究表明:杂交原种的虫蛹统一生命率在春期和秋期分别比原种高10.08%和9.99%;产卵量比原种增加18%,良卵数增加22%;全茧量、茧层量、茧幅整齐率等性状的变异系数四元杂种比二元杂种稍大,但开差不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系统选择、杂交改良等方法。对解舒、净度、强伸力、茧丝长等家蚕主要丝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解舒、净度、茧丝长系统选择与杂交改良是有效的;对解舒率和茧丝长进行严格综合系统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解舒率与茧丝长的负相关关系;系统选择法所建立的解舒好系与解舒差系能稳定遗传;解舒率与强力、伸长度成正相关,但相关程度很低,一代杂种的强力高于原种。  相似文献   

20.
夏秋用家蚕品种9·芙×7·湘、洞·庭×碧·波在我国蚕茧生产上大面积饲养已有10多年。近期调查2对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表明,与品种审定时相比,9.芙×7.湘的全茧量、茧层量、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一粒茧丝量、茧丝长和茧丝纤度以及洞·庭×碧·波的全茧量、茧丝长、茧丝纤度等主要经济性状退化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同一品种来自不同繁育地的样本间,其性状成绩差异较大,9·芙×7·湘的万蚕茧层量、解舒率、茧丝纤度以及洞·庭×碧·波的全茧量、茧层量、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一粒茧丝量、茧丝长、解舒丝长等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超过10%。两对品种相比较,洞·庭×碧·波经过10年的繁育,除茧丝洁净外,其它各项经济性状仍优于9·芙×7·湘。建议各地原种繁育单位通过品种亲本(原种)的异地品系杂交或异地繁育继代的方法,取长补短,维持品种的优良经济性状。此外,9·芙×7·湘的原种繁育还应在选留茧丝品质优良蛾区的基础上,注重对产卵性状和饲养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