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探明不同油茶物种在热带气候区的适应性,在泰国清迈省开展引种种植试验并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越南油茶和高州油茶在泰国清迈的适应性最好,不同地点引种的平均保存率分别达92.5%和92.7%,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茶梨、宛田红花油茶、普通油茶的适应性居中,平均保存率分别为40.0%、66.7%和46.6%;广宁红花油茶、毛蕊红山茶、浙江红花油茶的适应性最差,不适于在热带地区种植。此外,在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拔高度是影响引种油茶树体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海拔高度引种的油茶成活率、株高、地径以及冠幅、分枝情况差异明显,引种海拔越高,普通油茶、广宁红花油茶、毛蕊红山茶和茶梨的成活率也升高,低海拔地区引种的普通油茶、宛田红花油茶、毛蕊红山茶和茶梨冠幅则相对较小。本研究结果为热带地区油茶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不同林地管理方式对油茶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油茶的种植经营水平,研究修剪、林下养鸡、对照(CK)3种林地管理方式对油茶林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幼林林下养鸡使油茶坐果率显著降低,坐果率比对照减少了9.1%,从而使产量大幅度降低;油茶林下养鸡能使林地土壤肥力提高,土壤有效氮含量、有效P和有效K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3.3、8.9、0.5 mg/kg;修剪能使油茶当年坐果率降低,比对照减少了4.5%,但保果率却大幅度提高,比对照增加了28.1%,产量比对照增加了0.28 kg/株。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油茶良种采穗圃最适栽培密度,为油茶生产提供优质穗芽。调查设6种栽植株行距、在同一坡向的上坡、中坡、下坡设立样区进行调查。调查不同栽植密度的株行距与油茶良种采穗圃植株的早期生长状况、单位面积的有效穗芽和平均产值的影响。在油茶良种采穗圃的早期生长过程中,以定植株行距为100 cm×300 cm的最优,其平均树高、基径生长分别为200 cm和5.83 cm,显著高于其他5种定植株行距;其次是100 cm×120 cm、100 cm×150 cm、100 cm×200 cm的3种定植株行距的平均树高分别197 cm、193 cm、197 cm,平均基径分别为4.43 cm、4.33 cm、3.97 cm。从保存率和产穗芽量、产值分析看:以定植株行距为45 cm×45 cm的最优,其保存率为93.73%,平均每公顷有效穗芽、产值分别为9.98×106个和5.00×105元,显著高于其他5种定植株行距;其次是100 cm×120 cm、100 cm×150 cm的2种栽培密度,其保存率分别为89.9%、89.4%,平均每公顷有效穗芽、产值分别为5.15×106个、2.57×105元和5.36×106个、2.68×105元。  相似文献   

4.
监测数据显示,在当前栽培管理条件下,贵州省锦屏县油茶人工林第5年开始有产量,第5~8年产量增长较快,但产量不高,且后期出现的结果大小年现象,限制了其产量的增长。为提高油茶人工林的产量,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通过分析当前基地栽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和推广普及适宜的综合化技术标准奠定基础,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何媛媛 《种子科技》2022,(5):112-114
油茶是十分常见的经济作物,无论是茶籽、茶饼,还是茶树,都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加强对油茶挂果林抚育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能够提升油茶产量和油茶挂果林的抚育质量.文章具体从油茶挂果林抚育管理、油茶病虫害的类型以及病虫害防治手段等方面展开分析,提出了油茶丰产造林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自2008年起对贵州省油茶重点分布区的铜仁、松桃、玉屏、黎平、锦屏、天柱、册亨、望谟等8个县开展油茶优树选择工作。按照优良单株的选择程序和标准,经过走访踏查、初选、复选、决选的选育程序,2009年初选优树52株,2011年最终决选6株,连续3年进行产量测定和含油率、抗病虫能力等指标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黔油1号在6株优树中表现较为突出,平均冠幅产量2.56kg/m2,鲜出籽率43.58%,干出籽率26.81%,种仁含油率48.3%,是高产、抗病的贵州本地油用油茶良种。  相似文献   

7.
为了系统研究野漆树轻型基质播种苗造林效果,在相同立地条件下,运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方法,对野漆树大田裸根苗和轻型基质苗进行造林对比试验,探讨2个类型苗木山地造林时,其造林保存率、林木生长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野漆树2个类型苗木山地造林时在保存率、树高、地茎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且差异显著。轻型基质苗造林保存率平均达94.83%,大田裸根苗造林保存率达90.56%。轻型基质新造幼林1年生树高平均值为208.79 cm,地茎平均值为30.2820 mm。大田裸根苗新造幼林1年生树高平均值为124.39 cm,地茎平均值为21.677 mm。试验表明,用野漆树轻型基质苗造林,造林后的早期生长和保存率都优于常规的大田裸根苗。可以大力推广野漆树轻型基质育苗技术,特别是在石漠化、荒漠化土壤上,应积极提倡和推广应用野漆树轻型基质苗造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亚美马褂木在中国北部地区生长适应性,选育出若干优良家系,推动亚美马褂木在中国北部地区的推广和应用,本实验以19个亚美马褂木家系和1个中国马褂木混合家系(对照)为材料,定植于山东中部地区,3 a后对其保存率和株高、米径等生长性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与中国马褂木相比,亚美马褂木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在抗寒能力方面,经2015和2016年2次寒潮,亚美马褂木各家系保存率最小为45.8%,最大为93.8%,平均保存率(81.6%)远高于中国马褂木(35.4%);亚美马褂木家系间株高、径粗等性状差异显著(p0.001);株高和米径家系间变异系数分别为5.59%~17.66%和9.78%~25.77%;根据生长量、家系内变异系数、保存率等综合指标,初步选出8、5、6、9四个生长快速,稳定性好,抗寒能力强的亚美马褂木家系,其株高分别达到6.20 m、6.14 m、5.95 m、5.89 m,米径分别达到8.2 cm、9.1 cm、8.5 cm、8.8 cm。  相似文献   

9.
以2013-2016年3轮贵州省马铃薯区试六盘水试点38个马铃薯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在相关性分析中,株高与单株块茎质量、平均单薯质量和大中薯率、单株块茎数与单株块茎质量、单株块茎质量与平均单薯质量和大中薯率、平均单薯质量与大中薯率之间均极显著正相关,而主茎数与平均单薯质量和大中薯率之间均极显著负相关;生育期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而单株块茎数与平均单薯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其他性状间呈正相关或负相关,且未达显著水平;产量与株高、单株块茎质量、平均单薯质量和大中薯率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关联度分析中,鲜薯产量与各农艺性状之间的关联度依次为:单株块茎质量大中薯率平均单薯质量株高单株块茎数出苗率生育期主茎数。单株块茎质量、大中薯率、单薯质量和株高这4个主要性状与产量性状关联度较高,关联系数均大于0.7571,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马铃薯在高产栽培和新品种选育方面,选择主茎数和株高适中、单株质量大、平均单薯质量大和大中薯率高的品种(系)是马铃薯获得高产和选育高产品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对不同密度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中单909为材料,在玉米9展叶时期叶面喷施100mg/L ALA,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在大田条件下研究ALA对不同密度春玉米群体(45 000、75 000、105 000株/hm 2)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ALA处理下,玉米45 000和75 000株/hm 2密度群体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9.7%和4.9%,75 000株/hm 2密度群体千粒重和收获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3.7%和4.3%,花后叶面积指数平均增加6.8%,SPAD值比对照分别平均增加2.5%,净光合速率平均比对照高15.7%。综上所述,ALA处理改善了大田玉米的群体结构,延缓了叶片衰老进程,提高了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进而提高了玉米单产水平,因此可作为东北春玉米高产稳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油茶林地土壤养分特征与种仁品质性状关系,以浙江省不同油茶栽培区7个试验点的‘长林’系列良种林分为对象,分析了林地土壤养分特征以及种仁含油率、脂肪酸组分和角鲨烯、维生素E、谷甾醇等活性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浙江省不同油茶栽培区林地土壤养分特征差异较大,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异系数在32.66%~142.26%之间,土壤有机质和水解性氮含量间、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间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有机肥和磷钾肥平衡应用是提升油茶林地土壤营养供给能力的重要措施。此外,土壤氮磷比与油茶种仁含油率、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多不饱和脂肪酸、角鲨烯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氮磷比是影响品质性状形成的重要因子,比值在7.60~26.92之间,有利于促进油茶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本研究可为油茶林地土壤高效营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综述大别山区油茶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山区油茶产业发展具有资源环境好、产业体系相对完整、绿色发展成效突出、发展空间大等有利条件,并从投入产出效益、加工、产品市场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1)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农业收益,(2)延长产业链、推进一体化发展,(3)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加工技术,(4)实施品牌经营、提高市场占有率,(5)拓展农业功能、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期望这些建议能够助力山区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山区创新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鄂东大别山区油茶优良种质资源,对位于鄂东大别山区黄冈市红安县、麻城市、蕲春县的28株油茶实生单株进行调查,测定分析不同单株的冠幅产量、单果重、果纵径、果横径、果形指数、鲜出籽率、干出籽率、种仁含油率以及脂肪酸成分等性状指标,选取冠幅产量、单果重、干出籽率、种仁含油率、油酸、亚油酸等12个主要经济性状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合油茶品种选育技术的相关标准筛选出HQ-3、MF-46和QY-105 3个油茶实生单株,其平均隶属度分别为0.82693、0.80718和0.80524,高于其他单株。通过模糊综合评价筛选出的3个油茶优良单株4年平均冠幅产量、鲜出籽率、种仁含油率、油酸、亚油酸含量等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油茶优良品种选育技术》的要求,宜作为优良单株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油茶为中国特有油料植物,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国内外学者在油茶对胁迫因子响应机制上开展了大量研究,文章总结了近年来油茶胁迫因子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胁迫因子对油茶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油茶自身也可对胁迫因子产生协同响应以缓解不利影响,且不同油茶品种间的抗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建议未来油茶胁迫因子的研究可着眼于:油茶不同发育阶段的差异、不同地区油茶品种间的抗性差异、多因子协同耦合机制及模拟不同因子间的变动趋势、油茶胁迫因子调控基因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合嫁接杜鹃红山茶的优良油茶砧木及最佳砧穗组合,同时研究各指标与嫁接亲和力的关系,以广西栽培面积广泛的普通油茶、高州油茶、广宁红花油茶、‘岑软2号’和‘岑软3号’5种油茶为砧木,以杜鹃红山茶为接穗开展芽苗砧嫁接试验。结果显示,嫁接成活率由高到低排序为高州油茶(83.33%)>‘岑软3号’(79.44%)>‘岑软2号’(70.00%)>普通油茶(63.33%)>广宁红花油茶(50.00%);各组合间穗砧直径比接近于1,同步生长性较好。对各指标综合进行隶属函数分析,嫁接苗生长指标由高到低排序为高州油茶>广宁红花油茶>‘岑软3号’>普通油茶>‘岑软2号’。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砧木嫁接苗成活率与新梢生长量、根系生长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综上,5种供试油茶与杜鹃红山茶均具有一定的亲和性,其中高州油茶与杜鹃红山茶砧穗亲和性最佳。  相似文献   

16.
坡度对油茶林土壤氮磷钾含量与剖面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阐明坡度和土壤深度对油茶林土壤氮(N)、磷(P)、钾(K)和有效NPK的影响及其分布特征,采集不同坡度(0°、18°、43°)和剖面深度(0~60 cm)土壤,分析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个坡度土壤NPK全量分别为0.60~1.13、0.62~0.65、27.53~32.27 g/kg,速效NPK分别为89.81~145.00、3.05~8.52、104.06~196.30 mg/kg。多重比较分析表明,不同坡度的油茶林地土壤NPK全量和速效量差异显著(P<0.05),除全钾外,不同坡度0~60 cm的土层NPK全量和速效量剖面分布趋势类似。随着坡度的增大和土壤深度的加深,NPK肥力逐渐减弱,分布具有表聚性。土壤肥力状况表现为坡度越高,NPK养分普遍偏低;随着剖面深度加深,土壤肥力逐渐降低,30 cm以下剖面土壤肥力低。相关性分析表明,NPK全量和有效量呈显著正相关。0°—18°坡面适宜种植油茶树,43°坡及以上坡度的土壤肥力低,不适宜种植油茶树。该研究结果对贵州山区油茶选育栽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宜不同辣木材料花粉的离体萌发培养基,本研究以辣木花粉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氯化钙、蔗糖及硼酸浓度对辣木花粉萌发的影响,并观测不同辣木材料的花粉萌发率。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辣木花粉萌发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蔗糖>氯化钙>硼酸,蔗糖和氯化钙浓度对辣木花粉萌发率的影响显著,而硼酸浓度影响不显著;辣木花粉在175 g/L蔗糖,400 mg/L氯化钙,150 mg/L硼酸的培养基中,花粉平均萌发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对不同辣木材料的花粉萌发率进行测定,发现美国种源的辣木花粉活力较高,肯尼亚种源的花粉活力较低。本研究结果可为辣木杂交育种的父本选择提供参考,提高人工杂交授粉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严格管控类耕地特定农作物重金属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格管控类耕地是指土壤重金属(镉、汞、砷、铅、铬)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中风险管制值的耕地.本文对严格管控类耕地种植可食用农作物的重金属安全性进行了评估,旨在为严格管控类耕地种植结构调整以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提供参考.现有的研究表明,严格管控类耕地种植油料作物,如油菜、花...  相似文献   

19.
辣木(Moringa oleifera)是一种具有独特经济价值的热带落叶乔木,主产于我国云南。辣木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叶中蛋白质含量在25%以上,可作为动物良好的植物蛋白来源;辣木中同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在促进繁殖器官发育、调节生殖激素分泌、改善抗氧化水平上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辣木的丰富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近年来在动物饲料与功能食品开发上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对辣木的营养水平进行了查阅,并就其对动物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对动物繁殖功能相关疾病的治疗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开发新型饲料资源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水陆交错带优良造林材料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对光照环境的响应规律,选择水岸不同光照生境分布的芦苇种群为对象,测定分析光照强度对芦苇生长、生物量积累及光合能力的影响规律。本试验在野外原位观测全光照和林冠遮荫条件下芦苇株高、地径、叶片SPAD值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基础上,采用全株收获法进行不同器官生物量的室内测定。结果表明:(1)林冠遮荫条件下,芦苇株高、叶片生物量和茎生物量比全光照条件下分别高30.95%,56.08%和84.37%;芦苇株高与地径和茎干重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分别为0.692、0.875。(2)种光照条件下的芦苇叶片的SPAD值存在显著差异;林冠遮荫条件下,芦苇叶片SPAD值大于全光照条件下25.98%。(3)林冠遮荫条件下显著促进了芦苇叶绿素荧光参数Fm与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的值,分别高达34.14%、10.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