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针菇属低温型食用菌 ,很适合在北方地区栽培 ,华北地区有充足廉价的适合金针菇栽培的培养料 ,而半地下式菇棚栽培金针菇更是造价低廉 ,温度、湿度、通风和散射光易于控制 ,是一种操作简单、投资少、效益高、适合单个农户家庭的栽培方式。1 栽培菌种与栽培季节的选择 在华北地区各地可根据当地习惯选用适宜的菌种 ,如杂交 19号、金针菇高产 70 7等菌种。栽培季节可有以下两种方案 :①发菌期安排在9月中下旬到 10月上旬 ,出菇期在 11月下旬到 12月上旬。②接种发菌期在 12月初到 1月上旬 ,出菇期在第二年的 2月到 3月份。2 菇棚的建造 …  相似文献   

2.
金针菇—昆研F908号的选育研究和应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研F908是一个较耐高温和食味甚佳的金针菇新品种。今年4月通过省级验收鉴定,专家们一致同意是重大开发研究成果,是对发展金针菇的一项重大贡献。该品种在全国13个省和云南20余个菇场大面积种植,一致认  相似文献   

3.
熟料瓶、袋栽金针菇在我国已有大面积推广,但用发酵料栽培金针菇在国内还很少见。笔者多年的实践表明,用发酵料箱式栽培金针菇,具有成本低、周期短、管理方便、出菇率较高等优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本文主要介绍其技术要点。 (一)场地选择及季节安排 选通风较好的房子做栽培室,在菇房里撒少量石灰粉和喷0.5%的敌敌畏杀菌驱虫。栽培季节,根据当地气温,在适宜的头潮出菇期向前推移35~45天。通过试验和资料介绍,我地区金针菇适宜的播种期为9月下旬到12月中旬,苏北地区以10月中上旬最为适宜,苏南地区可适当推迟。 (二)品种的选择 通过对引进的一些菌株的菌丝生长、栽培特性、经济性状等方面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杂交19号和三明1号产量高品质好。其特点是:菌丝灰白色,生长快,粉孢子少,抗逆性强,出菇整齐,菇盖不易开伞,色泽较浅等特点。 (三)材料的准备 箱栽金针菇的培养料可选用以下配方;①棉子壳95%,石膏1%,糖1.5%,尿素0.5%,石灰2%;②棉子壳77%,麸皮或米糠20%,石膏1%,石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企业新品种更新换代的问题,进行白色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新品种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三个白色金针菇新品种(闽金1号、F0303、F0306)与企业当家品种F913产量、质量上没有差异,其中F0303、F0306比F913提早出菇5~7d。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金针菇生产发展迅速,许多单位引进我所选育的三明一号和日本信浓二号等菌株。三明一号菌株出菇快,栽培周期短,产量高,菇形圆整,菌柄较粗壮、抗病力强。经多年栽培,产质量稳定,但菌盖肉薄,较易开伞,菌柄基部也易褐变,制罐产品色泽较深。而日本信浓二号菌株菇体洁白,菌盖内卷,肉厚,开伞慢,较适合制罐,但出菇慢,栽培周期长,抗病力差,产量低,生物效率仅25~60%。为了选育出更优良的金针菇栽培菌株,笔者从1983年开始以这两个菌株为杂交亲本,进行杂交育种研究,获得了一批杂交菌株,其中19号菌株经四年的栽培结果表明,是  相似文献   

6.
为了获得适合工厂化栽培的浅黄色金针菇菌株,以黄色金针菇"新苏6"和白色金针菇"金杂15"为亲本进行两两配对单孢杂交。对获得13个生长快、抗病强的双核体杂交菌株进行工厂化出菇筛选。结果其中8个杂交菌株子实体为浅黄色,5个杂交菌株子实体为黄色;杂交菌株产量与"吐水"量大体呈负相关;筛选到产量高、颜色浅黄、抗性强、"吐水"少的适合工厂化栽培的菌株F1、F17和F9,产量分别达到296 g/瓶、278 g/瓶和271 g/瓶。试验为浅黄色金针菇进一步的杂交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2021,(4)
为筛选适宜浙江省开化县自然季节栽培的金针菇黄色菌株,进行了9个金针菇菌株比较试验。试验结果,川金631号、开试2、931、F8四个菌株的子实体商品性状较好,产量高,生物转化率在130%以上,可以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8.
以引进的8个金针菇品种为试材,综合比较了各品种的母种菌丝体生长速度、出菇性状以及产量及生物学转化率,以筛选出适合白银地区栽培的金针菇优新品种。结果表明:黄色品种"SD-2"、"苏金6号"和白色品种"玉雪22"、"金白1号",产量高、出菇整齐、柄长盖小、不易开伞,产量高,采用玉米芯为主料进行栽培的生物学转化率分别为81%、79%、61%、60%,适宜在白银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9.
杏鲍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美英 《食用菌》2006,28(5):66-68
杏鲍菇与金针菇一样,也是属于原基发生快的品种。在我国杏鲍菇的栽培方法有两种:一是自然季节栽培;二是与金针菇一样,利用周年工厂化的生产工艺栽培杏鲍菇。5.1自然季节栽培5.1.1栽培季节杏鲍菇出菇适宜温度为10~18℃,低于10℃和高于18℃都难于形成子实体。南方地区一般安排在9~10月份接种,11月份开始栽培;北方地区可根据当地的具体温度安排好栽培季节,以秋末初冬与春末夏初栽培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晋江市栽培金针菇比较早,从70年代开始试生产,到现在单产不断提高,合格菇每袋产量从50g左右到近500g,生物效率从20%提高到140%~180%。产量的提高,除了合理的配方、优良的菌种外,其技术关键在于出菇管理。 笔者在晋江市供销社食用菌试验场栽培的金针菇,采用杂交19号金针菇菌株(原三明1号),收到了优质、高产、稳产的最好效果。现将两个技术关键介绍如下: (一)开袋要领 袋式栽培金针菇的开袋,国内外的许多菇场都是沿袭催蕾的开袋方法,即未见子实体有的甚至未现蕾就把袋开掉,让菌丝在空气的刺激下扭结。这样生长出的菇体数少,菌柄粗老,侧生枝多,外观不雅,产量不高,质量差,而且料面水分散失快,会延长出菇周期。 笔者经过多年的摸索,改用再生的开袋方法,即待  相似文献   

11.
金针菇杂交新品种‘金针菇G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珍  尚晓冬  谭琦 《园艺学报》2011,38(8):1621-1622
 以金针菇品种‘F3’和‘FM’为亲本,利用担孢子分离技术,采用多孢自交和单核菌丝配对方法进行杂交,通过多年栽培试验,从230个杂交组合中筛选获得金针菇新品种‘金针菇G1’。该品种改良了‘F3’颜色浅黄,菌盖伞形,产量较低和‘FM’生育期长,抗性差的不足,推广过程中表现出菇形好,生育期短,产量高,易管理,适应性广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2.
北方贮梨冷库金针菇两头出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针菇在自然气候条件下,集中安排在冬春寒冷季节栽培出菇,鲜菇货源充裕销售困难,价格低。利用冷库的低温环境,在高温季节出菇供应市场,一方面,此时鲜菇价格高,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可使大量闲置贮梨冷库得以重新利用。然而,冷库栽培金针菇,不是顺季袋栽技术的简单移置,技术难度很大,涉及从设施改造、配方拌料到出菇管理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代料栽培猴头菇发展较快,但在东北地区常因发菌期过长错过最佳出菇期,或出菇期遇高温、干旱天气,严重影响菇的产量和质量。本文介绍我们连续三年栽培猴头菇的经验体会。 1选用优良菌株 根据东北地区气候特点,我们筛选出了几个耐寒性强、适应性好的当家品种,如兴猴1号、球大1号。 2选适宜栽培季节 根据当地冬季低温时间长、夏季温度偏高的特点,以春、秋两季栽培为宜。春季于4月中旬接种,5月下旬气温适宜出菇;秋季在8月初接种,9月初温、湿度均适宜出菇,产量高质量好。 3栽培料处理及灭菌 主要采用经粉碎的玉米芯(黄  相似文献   

14.
辽白金针菇2号菌株选育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金针菇1号菌株和韩白金针菇菌株为亲本,采用单孢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金针菇杂交2号新菌株。金针菇2号菌株子实体纯白色,菇蕾数多,菌柄粗细均匀,菌盖圆正且小,产量非常高,平均生物学效率达到150.2%。  相似文献   

15.
<正>河北灵寿县是我国太行山东缘-燕山食用菌优势区金针菇主产县,产业辐射带动正定、平山、行唐、唐县等县,栽培模式是半地下菇棚层架式两端出菇。依据金针菇的生物学特性和产区气候条件,最适头潮产菇季节应在12月初,但为了避免与其它农艺设施生产菇和工厂菇同时上市,提高效益,产菇季节一再提前,由当年11月上旬逐渐提至10月中旬。开始几年,栽培季节提前后,虽然产量降低了,但由于产品占领了市场空挡,售价高,效益并不  相似文献   

16.
栽培金针菇的培养料因养分耗尽,弃掉实在可惜,用其来栽培毛木耳,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一)原料准备 出过三期金针菇的培养料,继续出菇效益不高,此时可将无污染无霉变的料挑出并将袋两端的菇毛清理干净,破碎晒干。 (二)栽培季节 5月初至10月初是毛木耳适宜的生长期,金针菇生长后期一般在4月上中旬,正是毛木耳菌袋的适宜制作期。  相似文献   

17.
柴慈桐  梁建功 《北方园艺》2011,(23):154-156
对12个金针菇菌株在玉米芯粉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势、疏密度和生长速度进行了比较研究,从中筛选优势菌株,并对筛选的优势菌株的菌丝满袋期、原基分化期、采收期和子实体产量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F212”、“金杂19”、“玉雪1号”、“F45”、“金V1”、“158”6个菌株表现较好,初步选定该6个菌株作为后续试验菌株;通过该6个金针菇菌株的玉米芯栽培筛选试验,“F212”和“玉雪1号”为适宜玉米芯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山东省的养蚕业又逐渐发展起来,产生了大量的桑枝及蚕沙,为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笔者进行了用桑枝粉和蚕沙栽培金针菇的试验,并获得成功。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1 准备原料 将夏伐或秋伐的桑条晒干,蚕沙也要及时收集、晒干,贮藏备用。金针菇属低温型菇类,秋末、初冬、初春均可栽培,当日平均气温在15~25℃时可接种,适宜的品种有杂交19、Fv908等。2 栽培场地①室内栽培:可利用闲置的房屋、蚕棚等进行栽培,在温度适宜的季节,室内用石灰抹白消毒后备用。②室外栽培:挖宽4m、长12~15m的沟,将挖出的土放在地沟四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介绍了适宜白银地区利用玉米芯栽培金针菇的栽培季节、栽培场所、栽培料的堆制接种、出菇管理等方面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于海萍  魏生龙 《食用菌》2004,26(2):33-33
金针菇又名益智菇是食用菌家族中深受市场欢迎的珍品,目前,全国各省市都有栽培,其低温(10~15℃)出菇的生物学特性对生产实践意义重大。它在高温(20℃以上)条件下,不易形成子实体,且病虫为害严重,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低;温度过低(5℃以下)子实体发育慢,品质虽好,产量很低,栽培效益不高,为了满足高温(7~9月)和低温(1~3月)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