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临床疗效。方法 75例产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药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组(研究组39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6例),疗程12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效率87.2%,对照组7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可改善抑郁情绪,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治疗脑卒后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 112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加用帕罗西汀)各56例.治疗前后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量表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组HAMD评分治疗后(4.8±1.6)较治疗前(21.4±4.1)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15.1±2.3)与治疗前(20.4±3.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SSS评分显著降低,BI评分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不仅对抑郁有明显效果,且可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家庭心理干预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首发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同时合并家庭心理治疗,共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定护理疗效或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4、8周,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HAMD评分较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两组WHOQOL-BREF量表总分及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因子上改善优于观察组(P0.05);两组TE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家庭心理干预对提高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80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帕罗西汀20m g/d晨服,共服药2个月;对照组则给予外观相同的安慰剂。治疗前、治疗后第2、4、8周末分别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 D)、Zung(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 S)评分,并分别评定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 D)、Zung(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 S)评分分别为(12.5±8.4)、(54.1±11.2)、(50.2±9.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5±4.3)、(61.8±17.2)、(54.2±1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P<0.01)。结论:帕罗西汀能较好地缓解焦虑情绪,是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百乐眠胶囊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抑郁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抑郁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西汀,观察组再加用百乐眠胶囊.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估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周失眠、抑郁状况,比较治疗后第8周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第4、8周,两组PSQI、SDS和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以观察组更显著(P<0.05或0.01).观察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百乐眠胶囊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抑郁性失眠症可有效改善抑郁与失眠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梅毒Ⅰ、Ⅱ期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6例梅毒Ⅰ、Ⅱ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前,2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观察组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辅助治疗梅毒Ⅰ、Ⅱ期患者精神障碍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将难治性强迫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帕罗西汀联合rTMS治疗)和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各34例,疗程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分别以Yale-Brown强迫量表(Yale-Boc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疗效与安全性。结果:1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6.48,P0.05),有效率分别为70.59%和94.12%;2治疗后第4、6、8周末的2组Yale-Bocs总分与治疗前比较降低(P0.05),但研究组在第3、6周末Yale-Bocs总分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32组不良反应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rTMS对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显著,起效快,优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温胆安神汤治疗伴失眠症状的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给予温胆安神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AMD、PSQI、HAMA及TE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温胆安神汤能够缓解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提高睡眠质量,远期疗效好,患者治疗依从性更高,可有效提高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2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予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对照组予文拉法辛片治疗,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估疗效,并采用抗抑郁药副反应评定量表(SERS)评定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P<0.0l);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治疗1周末与治疗4周末的HAMD评分下降明显(P<0.05),而在治疗6周末与治疗8周末HA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起效快,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组、帕罗西汀组、尼莫地平组),每组40例。3组均予脑卒中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予帕罗西汀和尼莫地平治疗;帕罗西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只予帕罗西汀治疗;尼莫地平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只予尼莫地平治疗。结果联合组抗抑郁疗效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帕罗西汀组和尼莫地平组,3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帕罗西汀组和尼莫地平组抗抑郁疗效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帕罗西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两单药联合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PSQI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73.34%),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辅助治疗能较好改善失眠症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枳术宽中胶囊对合并焦虑抑郁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CNAG)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合并焦虑抑郁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和枳术宽中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与对照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枳术宽中胶囊可有效改善CNAG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胃肠功及焦虑、抑郁情绪,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改良电抽搐(MECT)联合舍曲林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入组8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MECT联合舍曲林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舍曲林治疗,总疗程均为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效果,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的外周血BDNF水平.结果 治疗3、4周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下降,BDNF水平则明显升高前,且以研究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研究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Hc=15.681,P<0.01),两组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患者的血BDNF水平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0.304,P<0.05).结论 MECT合并舍曲林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效果明显,可降低患者的HAMD评分以及增高血BDNF水平;BDNF水平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BDNF可作为抗抑郁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黛力新联合心理行为干预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合并焦虑抑郁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及常规组各50例,均给予常规控压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黛力新口服并联合心理行为干预,比较2组治疗前后24 h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压晨峰(MBPS)变化;使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状态变化;并对比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干预后干预组24 h SBP、DBP及MBPS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常规组干预前后24 h SBP、DBP及MBP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并低于同期常规组(P0.05);常规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WHOQOL-BREF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且高于同期常规组(P0.05);常规组干预前后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黛力新联合心理行为干预,可提高降压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盐酸帕罗西汀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方法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按病情分别给予抗凝、溶栓、脱水、利尿、降压、降血糖及营养脑神经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服盐酸帕罗西汀,每日20mg,每天1次。两组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后1月、3月进行HAMD抑郁量表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的康复、抗抑郁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的康复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帕罗西汀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安全有效,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评价精神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关系以及抗抑郁治疗对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的疗效。方法:分别对FD患者40例及健康人40例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宗氏自我评定抑郁量表(SDS)评分,FD患者以抗抑郁药帕罗西丁治疗,疗程6周,治疗后再进行上述量表评分。结果:经HAMD和SDS评分比较发现,FD患者的精神评分与正常人之间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1),FD患者接受帕罗西丁治疗6周后,治疗前后评分对比发现有明显改善。结论:FD患者存在精神异常因素,抗抑郁药物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对于常规治疗不理想的FD患者,应及时对其进行心理评价,以便早期发现并治疗这类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实施心理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166例产妇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观察组从围产期开始实施心理干预,至产后1个月,对照组予一般护理干预。两组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抑郁评分及抑郁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的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且以观察组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0%vs 16.9%,P〈0.05)。结论早期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产妇心理健康水平,直接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抑郁剂的应用对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量化评定,总分>17分的脑卒中患者76例,分为氟西汀组(2 6例,2 0 mg/ d)、阿米替林组(2 5例,2 5~15 0 mg/ d)和空白对照组(2 5例) ,治疗6周及12周后用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及副反应量表(TESS)作评定。结果:氟西汀组及阿米替林组治疗6周及12周后HAMD总分及MESSS总分均显著下降(P<0 .0 1) ,且两组间差异无显著(P>0 .0 5 ) ,而两组与空白对照组均差异有显著(P<0 .0 1) ;氟西汀组TESS总分明显低于阿米替林组,差异显著(P<0 .0 5 )。氟西汀与阿米替林疗效相近,但不良反应以氟西汀为低。结论:抗抑郁治疗能有效地控制脑卒中后抑郁症,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更安全;抗抑郁治疗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丁螺环酮对女性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性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抑郁症合并性功能障碍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抗抑郁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丁螺环酮,均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检测患者的抑郁症状,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问卷调查性功能情况,Olson婚姻质量问卷调查婚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调查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HAMD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婚姻质量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且以观察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 丁螺环酮不仅能显著改善女性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且也能够改善患者的性功能障碍,提高婚姻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CC-MD-Ⅲ诊断标准的65例老年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研究组,n=33例)与西酞普兰治疗组(对照组,n=32例),疗程共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患者临床疗效。以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结果 62例完成了研究,研究组31例,对照组31例。在治疗第1周末、第2周末组间比较,艾司西酞普兰组HAMD评分均较西酞普兰组下降显著(P<0.05);治疗6周后,研究组的HAMD分值为(9.33±3.23),对照组HAMD分值为(9.86±3.15);研究组有效率为87.1%,对照组有效率为83.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TE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与西酞普兰疗效相当,耐受性好,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