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掌握奶牛乳房炎的发生规律,通过对河南省中牟县某奶牛场随机抽样500头奶牛的乳房炎检测,获得临床型和隐性型乳房炎的一系列相关数据,并对奶牛乳房炎的发生与胎次、月份、泌乳时期、分娩头数、乳区、日产奶量等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各胎次之间奶牛乳房炎发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胎次与总阳性率、临床阳性率、隐性阳性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6 8(P0.01)、0.928 8(P0.01)、0.663 8(P0.05);各月份之间奶牛乳房炎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而临床型与隐性型间差异极显著(P0.01),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2 6(P0.01);随着泌乳时期延长奶牛乳房炎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且二者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各月份的分娩头数与临床型、隐性型乳房炎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8 6(P0.01)、0.862 6(P0.01);4个乳区乳房炎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前后乳区间、左右乳区间也差异不显著(P0.05);日产奶量4个水平之间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日产奶量与总阳性率、临床阳性率、隐性阳性率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1 9、-0.910 4、-0.946 5,三者均极显著(P0.01)。本研究结果可为有效防治奶牛乳房炎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乳房炎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收集了西安某奶牛场的620头荷斯坦奶牛完整记录的全年报告中体细胞数据、生产性能和兽医记录,对比分析不同体细胞数对奶牛胎次奶量﹑日产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床乳房炎极显著降低奶牛305d奶量,而在泌乳盛期患病的牛305d奶量减低可达32.5%。隐性乳房炎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随患病程度加重而增大。平均体细胞数20万/mL,胎次奶量就会显著较少,而体细胞数50万/mL,胎次奶量极显著降低。奶牛泌乳盛期患隐性乳房炎比泌乳中后期患隐性乳房炎对产奶量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对贵阳市清镇、乌当区、花溪区和开阳县的4个规模化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共检测了284头泌乳奶牛的1 136个乳区.结果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头发病率和乳区发病率分别为53.8%、26.1%.数据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与胎次、年龄有很大关系.不同胎次和年龄的泌乳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进行常态化的乳房炎检查和实验室检验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随时监控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为促进奶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某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规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危害远远高于临床型乳房炎,为了解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因素和发病规律,本研究以陕西省某牛场2014—2018年的奶牛群体改良(DHI)数据为主,对该奶牛场各年不同月份的奶牛体细胞评分、不同月份的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不同胎次的奶牛、不同泌乳天数分组的奶牛和不同日产奶量分组的奶牛发病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和秋季是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高发季节;不同胎次的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差异极显著(P0.01),胎次和发病率呈正相关关系;不同泌乳天数分组的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差异不显著(P0.05),奶牛泌乳天数在1~44,45~99 d的发病率最高,305 d以上的发病率较高;不同日产奶量分组的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差异不显著(P0.05),日产奶量与发病率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我场奶牛患隐性乳房炎在牛群中所占的比例情况,于今年4月份对全场未患临床型乳房炎的1159头泌乳奶牛,应用亚临床乳房炎快速诊断剂(BMT)方法进行了隐性乳房炎检测。并对其年龄、胎次、泌乳量、泌乳天数、患病乳区、季节气候等因素与隐性乳房炎的关系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其具体检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探讨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五个大型奶牛场的5080头泌乳荷斯坦牛为试验材料,从年龄、胎次、日泌乳量、乳区等方面对其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并随机选取50头患隐性乳房炎的病料,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表明,试验牛群中8.5%的荷斯坦牛为临床性乳房炎阳性,45%的荷斯坦牛为隐性乳房炎阳性;并且,随着年龄、胎次、日泌乳量的不断增加,荷斯坦牛患乳房炎的几率增加;左侧乳区发病率高于右侧乳区;后侧乳区高于前侧乳区;隐性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加强日常卫生管理是减少乳房炎发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吉林地区4个奶牛场的878头奶牛进行乳房炎试验调查,调查发现,这些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35.99%,引起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同时笔者对发病率与乳区、泌乳阶段、年龄、胎次等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乳区间发病率差异不显著;各泌乳阶段的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随着奶牛年龄的增加而有所上升(P<0.01);不同胎次组间发病率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8.
旨在研究乳房炎及病原菌组成对中国荷斯坦牛测定日泌乳性能及体细胞数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于2009年9月对江苏某奶牛场140头成年中国荷斯坦泌乳牛进行乳房炎检测和DHI测定,同时对隐性乳房炎阳性乳区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分析了不同乳房炎类型和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组成对测定日泌乳性能和乳中SCC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牛场临床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和正常奶牛比例分别为10.00%、51.10%和37.90%,其中隐性乳房炎以大肠杆菌和链球菌混合感染最多(19头,占26.00%),其次为链球菌单独感染(17头,占23.30%).由1种细菌单独感染的比例为26头(占36.11%),2种或2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为44头(占61.11%).乳房炎类型对测定日产奶量、乳糖含量、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4个指标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临床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奶牛日产奶量和乳糖含量极显著低于正常奶,同时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极显著高于正常奶,而临床乳房炎奶和隐性乳房炎奶在所有检测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但临床乳房炎奶比隐性乳房炎奶体细胞数高出约100万·mL-1.不同病原菌组成类型对乳中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对其它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混合感染奶牛测定日产奶量极显著低于单独感染奶牛(P<0.01),同时乳中体细胞数显著高于单独感染奶牛(P<0.01).乳房炎类型对乳中SCC的变化趋势有显著影响(P<0.01),正常奶牛维持较低SCC的能力较强,隐性乳房炎奶牛在下一泌乳月体细胞增加的可能性较大.不同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组成类型对乳中SCC的变化无显著影响.奶牛生产中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危害性也最大,不同病原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隐性乳房炎对测定日产奶量和乳中体细胞数影响最大.该结果为奶牛场采取合理措施,降低隐性乳房炎发生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河南清丰县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为今后该地区防控本病提供科学参考,选取该地区3 个规模化养殖场和2 个散养户共320 头泌乳牛,采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快速诊断法(CMT)检测。结果表明,该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头发病率为46.5%,规模化养殖场和散养户的发病率分别为45.3%(129/285)和57.1%(20/35),差异显著(P <0.05)。且发病率随奶牛胎次的增加而升高,5 胎次以上达78.6%;随日产奶量的增加而降低,日产奶量≤15 kg的奶牛发病率为70.1%,>30 kg的发病率为13.8%,差异极显著(P <0.01)。  相似文献   

10.
采用SMT法对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奶牛场泌乳母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结果显示,该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为38.79%(313/807),乳区阳性率为19.35%(606/3132)。阳性牛的分布在不同牛舍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3胎以上奶牛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隐性乳房炎发生率在不同乳区间有显著差异,左侧乳区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右侧乳区(P〈0.01)。同时,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与牛床位置、泌乳生理状态也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