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摘要:本实验从质粒pGEM-HA中扩增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构建转移载体pFastBacHT-HA并与E.coliDH10Bac中的Bacmid质粒重组,构建重组转座质粒rBacmid-HA。在脂质体介导下将rBacmid-HA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在sf9昆虫细胞中表达HA蛋白,通过SDS-PAGE、Western blot和血细胞吸附实验鉴定重组蛋白。结果显示重组HA蛋白分子量约为66kDa,该蛋白与AIV H5亚型鸡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与H7、H9亚型鸡血清不反应,转染重组杆状病毒后的细胞能吸附鸡的红血球,证明HA基因在sf9昆虫细胞中获得了正确表达,不仅具有型特异性,而且有良好的生物反应性。  相似文献   

2.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SNPV)ORF27编码区全长768bp,编码25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预计分子量29.5kD。PCR扩增获得该基因,克隆到融合表达载体pGEX-4t-2中,表达蛋白分子量55.5kD,表达量约占细菌总蛋白的9.2%。割胶透析法纯化融合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再把该基因插入到转移载体pFastBacHTb,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构建重组病毒;提取病毒基因组DNA,在Lipofectin介导下转染昆虫细胞Tn-5B1-4。表达蛋白分子量为32kD,表达量约占细胞总蛋白的2.9%。将ORF27在昆虫细胞中表达产物固定,免疫电镜法确定表达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的细胞质中。ORF27基因表达及在细胞内定位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摘要:将鸡(Gallus gallus)的γ-干扰素(interferon-γ, IFN-γ)基因亚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MelBacB的BamHⅠ位点上,构建真核转移载体pMelBacB-ChIFN-γ,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ChIFN-γ特异引物PCR鉴定和序列测定,证明目的基因正确克隆到载体的预期位点。将纯化的pMelBacB-ChIFN-γ质粒与杆状病毒DNA(Bac-N-BlueTM DNA)共转染sf9昆虫细胞,经3轮蓝斑筛选纯化,获得了重组杆状病毒rBaculovirus-ChIFN-γ。提取病毒DNA经ChIFN-γ特异引物和重组杆状病毒特异引物PCR鉴定,证明获得了纯化的重组杆状病毒,命名为rBaculovirus-ChIFN-γ。用该重组病毒接种sf9昆虫细胞,收获接种后不同时间的细胞进行SDS-PAGE,结果表明ChIFN-γ基因在昆虫细胞中获得了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19 kD。应用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的重组蛋白制备的兔抗ChIFN-γ多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抗原性。  相似文献   

4.
MBP-狂犬病毒NP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NP的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狂犬病毒核蛋白结构基因重组到原核表达质粒pMAL-C2X中,经IPTG诱导表达出的MBP-NP融合蛋白分子量约98kD;用支链淀粉琼脂糖凝胶亲和层析纯化得到电泳均一的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用因子Xa裂解后,经Q-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可将MBP与NP分开,得到了电泳均一、分子量约56kD的NP蛋白,经Western blot分析证实抗原性正确,为进一步利用NP蛋白制备抗体或单克隆抗体打下了基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将CCK33基因四串体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BCX上,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BCX-4CCK33。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经SDS-PAGE可检测到分子量约为53 kDa的融合蛋白,最高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08%,蛋白可溶性分析表明,融合蛋白主要是以可溶性形式表达。Western-blotting证实,可溶表达的融合蛋白与CCK-8阳性血清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将纯化的可溶性融合蛋白制成油乳剂疫苗,主动免疫蛋鸡,ELISA检测结果表明,该融合蛋白能在鸡体内引起免疫。用含CCK抗体的蛋黄粉饲喂82天龄肉猪,试验结果表明,在肉猪饲料中添加100g/t含CCK抗体蛋黄粉,试验期间平均日增重和采食量与阴性蛋黄粉组相比,分别提高6.64%和8%,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采用PCR方法扩增出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几丁质酶基因(chiA)编码区1.6kb全长片段,并将该片段分别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和杆状病毒Bac to Bac表达系统转移载体pFastBac中,分别在大肠杆菌(E. coli)BL21(DE3)和草地贪夜蛾细胞系Sf-9中进行了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在大肠杆菌和昆虫细胞中均有效表达了60kDa的蛋白。将表达产物饲喂5龄棉铃虫幼虫后取其围食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围食膜结构遭到破坏形成大量孔洞。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以上两种表达产物对Bt和NPV均具有增效作用。以AcMNPV ChiA在大肠杆菌和细胞系Sf-9中的表达产物分别与Bt Cry2Ac蛋白混合饲喂棉铃虫幼虫,增效率分别为33.4%和54.5%,其LT50较对照处理分别缩短了17.8h和20.6h;当AcMNPV ChiA在大肠杆菌和细胞系Sf-9中的表达产物分别与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bNPV)混合处理棉铃虫幼虫时,其LT50与对照比较分别缩短了16.6h和22.4h。  相似文献   

7.
抗对硫磷基因工程四价抗体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付凯  乔亚奇  王磊  兰丽平  潘家荣 《核农学报》2012,26(1):118-122,175
为提高抗对硫磷基因工程四价抗体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量,本研究利用克隆技术得到四价抗体基因sc-sa,将该融合基因连接至表达载体pTO-T7的Ω序列和T7启动子下游,构建成功的表达质粒导入大肠杆菌OrigamiB(DE3),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Ni亲和层析纯化蛋白,间接非竞争ELISA法测定该四价抗体的亲和力。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OrigamiB(DE3)中表达分子量约为46kDa的四价抗体,0.1mmol/L的IPTG在30℃条件下诱导原核表达,外源蛋白占菌体总蛋白含量近50%,纯化后可溶性蛋白纯度在90%以上,ELISA结果显示该抗体与对硫磷结合呈阳性,抗体效价在1∶1×106以上,亲和常数为6.84×108L/mol。与母源抗体和相应单链抗体相比,利用pTO-T7载体四价抗体在大肠杆菌OrigamiB(DE3) 中可实现高效表达,且抗体效价和亲和力均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戴俊 《土壤》2008,40(4):658-661
通过PCR扩增出中慢生型天山根瘤菌中群体感应调控蛋白MrtR的基因片段,克隆至表达载体pALEX中,从而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ALEX-mrtR.将pALEX-mrtR转化至大肠杆菌BL2/DE3菌株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表达出58 kD的GST-MnR融合蛋白.用纯化好的GST-MrtR制备多克隆抗体.经Westem blot检测,该血清可与目的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MrtR融合蛋白的成功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为进一步研究MrtR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实验成功地构建了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质粒pPICZA—Mn—sod,质粒线性化后通过电激法导入毕赤酵母GSl15,抗生素zeocin抗性梯度筛选得到高拷贝重组菌株。PCR鉴定及Mut^+表型分析表明,目标基因已经重组到宿主基因组染色体上;0.5%甲醇诱导表达后,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蛋白的相对分子量约为23kD,活性电泳出现明显活性条带;酶活性测定显示,重组菌株SOD活性比对照提高5倍左右;氯仿-乙醇(3:5/V:V)和KCN(5mmol/L)抑制反应进一步证明,所表达的SOD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C。来源于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M22的Mn—sod基因在毕赤酵母中得到正确表达。为研究该酶的生理功能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0.
MxA是由Ⅰ型干扰素诱导宿主细胞所产生的抗病毒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采用RT-PCR方法从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扩增MxA,将其克隆至载体pMD-T18中,筛选阳性克隆后回收目的片段,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质粒pGEX-6p-1,构建其重组表达质粒pGEX-MxA,以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鸡胚新城疫病毒增殖干扰实验和VSV-CEF微量细胞抑制实验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经RT-PCR扩增获得的MxA序列与GenBank报道的序列一致,SDS-PAGE和干扰实验证实重组质粒可以表达出相应分子量为45kD的蛋白,与GST-MxA融合蛋白分子量一致,影像分析系统分析显示表达的融合蛋白约占菌体蛋白的30%。  相似文献   

11.
采用PCR方法扩增出苜蓿银纹夜蛾(Autographa californica)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几丁质酶基因(chiA)编码区1.6kb全长片段,并将该片段分别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和杆状病毒BactoBac表达系统转移载体pFastBac中,分别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细胞系Sf-9中进行了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在大肠杆菌和昆虫细胞中均有效表达了60kD的蛋白。将表达产物饲喂5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后取其围食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围食膜结构遭到破坏形成大量孔洞。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以上两种表达产物对苏云金芽孢杆菌(Bt)和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均具有增效作用。以AcMNPVChiA在大肠杆菌和细胞系Sf-9中的表达产物分别与BtCry2Ac蛋白混合饲喂棉铃虫初孵幼虫,增效率分别为33.4%和54.5%,其LT50较对照处理分别缩短了17.8和20.6h;当AcMNPVChiA在大肠杆菌和细胞系Sf-9中的表达产物分别与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核型多角体病毒(MbNPV)混合处理棉铃虫初孵幼虫时,其LT50与对照比较分别缩短了16.6和22.4h。  相似文献   

12.
WB9是我国分离自武夷山的对多种重要农业害虫具有高毒力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菌株,经PCR-RFLP鉴定含有cry2Ac基因。根据cry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WB9质粒为模板扩增cry2Ac全长基因,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克隆载体pMD18-T连接获得含有cry2Ac全长基因的重组质粒pMD2Ac并测序。该基因在GenBank上登录号为DQ361267,被Bt国际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cry2Ac4。通过亚克隆方法将cry2Ac4基因插入穿梭表达载体pHT315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HT2Ac,将其转化大肠杆菌SCS110和Bt无晶体突变株HD73 Cry-,得到的工程菌能正常表达70 kD蛋白,形成方形晶体。生物测定结果表明,cry2Ac4基因表达产物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幼虫具有显著的毒杀作用,但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和致倦库蚊(Culex fatlgans)幼虫基本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13.
摘要:斜纹夜蛾多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MNPV)bjdp (baculovirus J domain protein) 基因是杆状病毒基因组中唯一编码J 结构域蛋白的基因。利用PCR方法扩增得到此全长基因,将其克隆到5'端有6×His编码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pQE30上并转化E. coli M15[pREP4], 在IPTG诱导下表达了一个分子量为36 kD的融合蛋白。以纯化过的6×His-BJDP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得到该蛋白的抗血清。免疫印迹分析表明,该抗血清能与感染斜纹夜蛾多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细胞蛋白样品发生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
用PCR方法获得Streptomyces TE66 MalQ基因,将该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Trc-CKS中,对质粒所含外源片段双向测序,并经BLAST比较分析,发现其与GenBank中报道的Streptomyces coelicolor MalQ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7%。重组质粒转化E.coli Top 10F’,经IPTG诱导后以融合蛋白形式表达,SDS-PAGE电泳显示MalQ基因与CKS表达的融合蛋白在目标位置约106kDa处有明显条带。经薄层层析分析粗酶液酶处理的麦芽三糖溶液,证实粗酶液具有麦芽糖转糖基活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californicamulticapsid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Bac-to-Bac表达系统在粉蚊夜蛾(Trichoplusiani)TnHi5细胞中表达了GFP与Vip2A(c)酶活成分区域的融合蛋白(GV2融合蛋白),研究了该蛋白对昆虫细胞和病毒产生的影响。Bac-gfpDNA转染48h后部分TnHi5细胞已经检测到荧光,48 ̄120h出现荧光的细胞数目增加,最后70%左右的细胞都有较强的荧光。而Bac-gv2DNA转染后2 ̄5d仅有极少TnHi5细胞出现荧光且多呈零散分布,推测这可能是由于杆状病毒极晚期表达的GV2融合蛋白中的Vip2A对细胞骨架成分肌动蛋白进行ADP-核糖基化,从而影响了芽生型病毒粒子(BV)的正常产生或限制了BV在其它细胞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摘要:GP41是杆状病毒包埋型病毒粒子(Occlusion-derived virus,ODV)特有的糖蛋白,它介导芽殖型病毒粒子(Budded virus,BV)的核衣壳通过胞核。用PCR方法扩增得到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nucleopolyhedro virus,SpltMNPV)gp41基因, 并将其克隆至5′端有6×His编码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pQE30上,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M15[pREP4],在1 mmol/L异丙基-D-硫代半乳糖(IPTG)诱导下超量表达了与理论预测值相符的1个37.9 kD融合蛋白。以纯化的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特异的抗GP41抗体。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该抗体适合进一步分析SpltMNPV GP41蛋白。  相似文献   

17.
利用PCR技术扩增了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 , GPV)HG5/82株vp1基因5'端长662 bp的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8-T Simple载体后,转化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DH5α细胞。筛选阳性质粒,并通过BamHⅠ和Hind Ⅲ将外源基因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PROEXTMHTb,所得的阳性重组质粒经序列测定,证明外源片段正确插入到pPROEXTMHTb的预期位置。将转入外源基因的工程菌经0.6 mmol/L IPTG诱导,SDS-PAGE电泳表明, 外源基因表达,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32 kD。通过薄层扫描分析显示,融合蛋白表达量占工程菌菌体总蛋白的22.8%。经诱导后的工程菌用6 mol/L盐酸胍裂解,再经超声处理后离心,用镍离子亲和树脂对裂解产物的上清进行纯化。纯化所得的融合蛋白免疫白兔,制备了兔抗鹅细小病毒结构蛋白的抗血清。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抗血清与表达的融合蛋白及亲本病毒的VP1和VP2都具有反应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 AcMNPV)Bac-to-Bac表达系统在粉蚊夜蛾(Trichoplusia ni ) TnHi5细胞中表达了GFP与Vip2A(c) 酶活成分区域的融合蛋白(GV2融合蛋白),研究了该蛋白对昆虫细胞和病毒产生的影响。Bac-gfp DNA转染48 h后部分TnHi5细胞已经检测到荧光,48~120 h出现荧光的细胞数目增加,最后70%左右的细胞都有较强的荧光。而Bac-gv2 DNA转染后2~5 d仅有极少TnHi5细胞出现荧光且多呈零散分布,推测这可能是由于杆状病毒极晚期表达的GV2融合蛋白中的Vip2A对细胞骨架成分肌动蛋白进行ADP-核糖基化,从而影响了芽生型病毒粒子(BV)的正常产生或限制了BV在其它细胞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