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4 毫秒
1.
思茅松景洪大渡岗居群的核型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思茅松主产区的思茅居群为参照,对景洪大渡岗居群的核形态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为:(1)二者的间期核构形都为复杂染色中心型,前期染色体属于中间型,核型公式均为K(2n)=24=24m,核型不对称性都属于1A型;(2)二者在次缢痕数目及其分布上有明显差异。思茅居群仅有1对染色体具有次缢痕,位于第3对染色体上臂上,景洪大渡岗居群有4对染色体具有次缢痕,分别位于第1、3、6对染色体短臂和第2对染色体长  相似文献   

2.
思茅松不同居群的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思茅松[Pinuskesiyavar.langbianensis(A.Chev.)Gausen]4个不同居群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不同居群的染色体核型相似,核型公式均为K(2n)=24=24m,核型不对称性都属于1A型,染色体次缢痕的数目和位置一致(No.3长臂上);4个不同居群仅在染色体长度比、着丝点端化值等指标上存在差异。与其他非裸子植物相比,思茅松在染色体上较为保守。  相似文献   

3.
浙江楠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染色体常规制片法,结合显微摄影技术对浙江楠染色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浙江楠染色体数为2n=24,核型公式是2n=24=18m+6 sm,全组染色体总长度为58.11 μm,长臂总长34.69μm,核型不对称系数(AS.K %)为59.70%,核型属于Stebbins核型分类中的"2B"类型.  相似文献   

4.
对芍药属Paeonia牡丹组(Sect.Moutan)9个野生种15个居群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研究发现,野生牡丹组的染色体数目均为10。除前人发现的2n=2x=10=6m+2sm+2st、2n=2x=10=8m+2st和2n=2x=10=8m+2sm三类核型公式外,还观察到了核型公式2n=2x=10=4m+4sm+2st及2n=2x=10=4m+6st;核型类别除“2A”型外,还有“2B”“3A”类型。在紫斑牡丹临洮居群中观测到了罗伯逊易位,在紫牡丹安南居群中观察到31.25%的细胞具染色体断片,在第一至第五对染色体上均观察到了程度不同的变异及杂合性,表现在长度及臂比值上。  相似文献   

5.
杉木地理种源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杉木地理种源对杉木核型的影响,将20个杉木产区的种子在25℃条件下发芽,当根生长到5厘米时,用8-羟基喹啉预处理,压片观察。杉木染色体是22条,在5个种源内发现了1—2个B-染色体。杉木核型具有多态型,这种多态型表现在随体的形状、位置及上述两个方面特征的杂合性。随体形状有大随体、小随体、复和随体、线形随体和T-随体。随体不仅稳定地位于一对染色体上,而且变动在第一对和第五对染色体上。多数情况下随体位于短臂上,有时在长臂上也出现随体。多变量分析表明:四川德昌的核型是一个独特的类型,基因飘移并不明显,其余19个地区虽然地理分布广泛,但是有较为一致的核型,经纬度对随体的变异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以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雄性成虫精巢为实验材料,采用醋酸洋红压片法观察了长足大竹象染色体的数目、形态等,并对其染色体核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足大竹象染色体数目2n=22,其中常染色体10对,性染色体1对,均为中部/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NF=22;性别决定机制为Xyp型,核型公式为2n=22=16m+4sm+Xyp;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比大于4∶1,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百分比为0.1,故长足大竹象的染色体核型为2C型,未观察到次级缢痕及随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波斯菊9个品种的核型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压片法,以波斯菊的9个品种为研究材料进行其核型分析与比较,旨在为波斯菊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良种培育提供细胞学依据。结果表明:(1)供试波斯菊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染色体数目稳定,未见异常染色体,染色体类型中含有m、sm和st 3个类型;(2)波斯菊的核型类型有1A和2A型,其矮秆均为1A型,高秆均为2A型;(3)最长与最短染色体比值范围为1.36-1.80,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占染色体总数的百分比范围是0%-25%,矮秆的2个品种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占染色体总数的百分比均为0;(4)核型不对称系数范围为58.44%-65.46%,核型的不对称程度较高,推测波斯菊的进化程度较为进化,其中‘喜悦'最原始,‘梦之蓝'最为进化;(5)不同品种波斯菊的核型公式有所差异,说明不同品种之间具有染色体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山茶属金花茶组植物的核型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该组植物的核型特征为:染色体数目2n=30,染色体属于中等大小染色体,染色体组主要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随体数目为0—1对。核型属于“2A”、“1B”和“2B”类型,为对称性较强的核型类型。本文还研究了四种金花茶的核型。弄岗金花茶2n=30=26m(2SAT)+4sm;陇瑞金花茶2n=30=26m(2SAT)+4sm;武鸣金花茶2n=30=26m+4sm;凹脉金花茶2n=30=20m+10sm(2SAT)。其中陇瑞、弄岗和武鸣金花茶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大叶女贞染色体制片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叶女贞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和改良火焰干燥法,对影响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取材部位、取材时间、预处理、解离、染色等条件进行研究,并对大叶女贞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上午9:00-10:00取材,0.02%秋水仙素处理大叶女贞根尖6h,1mol/L HCl解离15min或省略低渗过程、37℃酶解120min-130min,醋酸洋红或卡宝品红染色15min,改良火焰干燥法制片,效果最好。大叶女贞的细胞染色体数为2n=46,主要由中部、近中部和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第1、2对染色体长臂具随体,核型公式为2n=2x=46=38m+4sm+4st,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0.17%,核型按分类标准属于"2C"型。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秦岭野生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和野生蕙兰(Cymbidium faberi)的染色体形态及核型。研究结果表明,秦岭野生春兰和蕙兰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0,属于二倍体植物。秦岭野生春兰核型公式为2n=24m+10sm+4st+2t,染色体着丝点主要在中部和近中部区域,核型属于2B型,不对称系数为62.40%;秦岭野生蕙兰核型公式为2n=30m+8sm+2st,染色体着丝点主要在中部,核型属于2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58%。结合形态学特征和现有的核型文献资料,认为春兰和蕙兰染色体核型具有极度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1.
杜仲Eucommia ulmoides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萌发种子的根尖为材料,对兰州地区引种的杜仲进行了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杜仲染色体较小,数目均为34条,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杜仲体细胞染色体核型有2类,第1类为2n=34=20m(2SAT)+10sm+4st,第2类为2n=34=20m(2SAT)+12sm+2st,在2类核型中均见到了随体染色体,随体均位于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的短臂上。2类核型中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分别小于2,臂比值大于2:1的染色体的比例在1%~50%之间,按照stebbins的核型分类标准应属2A核型,与前人的核型分析结果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湖北林业科技》2015,(5):11-13
为实现区域条件与育种目标的高效组合,将湖南马尾松划分为长衡盆地、南岭北坡地区、雪峰山区、武陵山区四个育种区,并对各区育种目标进行规划。为构建马尾松二代育种群体,提出在一代育种群体优良子代中选择马尾松二代优树的标准和方法,并构建湖南省马尾松二代育种群体。二代育种群体遗传参数分析表明:二代优株树高、胸径、材积遗传力分别为32%,24%,26%,优树性状高度遗传。  相似文献   

13.
对山楠(Phoebe chinensisChun)进行了染色体计数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山楠染色体数目为2n=24,染色体基数为x=12,核型公式为2n=2x=24=14 m+10 sm。核型属于Stebbins核型分类中的“2B”类型。  相似文献   

14.
Intr0ducti0nKupicllal1asll1adearevisiol1ofFlciaL.i11tI1ettorldsincel976.Sect.Hcillai11cludcsaboutfiftcensPCcics.Tllel1losttaxaintl1issectionbelOI1gtoAsiansPCcics,wllichdistfibuteinSibcriainRussia,N0rtl1east,NortI1andWestofChina,Mongolia,Japa11andKorca,sucI1asVamoena,VamurensisandV.laI,onicaetc..Tl1rcetaxaal110ngtl1en1,VpiSghrlnis,V'hIm0It)ruInal1dVmpIicamainIydistributeinEuroPe.Vsyh,aIic0aIsodistributesintI1eNortl1ofAsia.Climmosol11enul11bersandkaryotyPes0fAsial1scct.Vicilla…  相似文献   

15.
以城市庭院绿地栽培的樟子松为材料,观察分析球花发育和传粉等开花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2013年的气候条件下,群体花期持续10 d,单株传粉变动于5~8 d之间,平均为6.2 d。在不同植株中,雄球花花序大小和着生的小孢子叶球数量有明显的差别,1、2、3号树的雄花序平均长度和平均着生小孢子叶球数量分别为3.2 cm和68枚、2.8 cm和52枚、2.4 cm和44枚。小孢子叶球膨大显露、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群体撒粉初期、群体撒粉结束期4个阶段≥10℃有效积温分别为68℃、141℃、278℃和367℃。  相似文献   

16.
七子花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按胸径将浙江省天台山天然七子花划分为大树、中树、小树和幼树 4个大小级种群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 4个大小级种群共 4 5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通过 12种随机引物扩增共检测到 6 4个可重复的位点 ,4个大小级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高低为大树 >中树 >小树 >幼树。Shannon信息指数估计七子花 4个大小级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低为大树 >中树 >小树 >幼树 ,大小级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 5 4 4 1% ,大小级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 4 5 5 9% ,表明不同大小级种群内、大小级种群间个体均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 ,但大小级种群内的遗传分化比大小级种群间高。Nei指数估计的七子花不同大小级种群的基因多样性的高低与Shannon指数估计的一致 ,大小级种群内的遗传分化高于大小级种群间 ,大小级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为 0 3939。不同大小级种群间的遗传相似度以大树与中树最高 ,大树与幼树最低。聚类分析显示大树与中树先聚成一组 ,小树与幼树再聚成一组 ,最后 2组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荚(艹迷)属(Viburnum)全世界约有250种,分布于亚洲、欧洲、南美洲和北美洲。我国约有74种,南北均有分布。荚(艹迷)组(Sect.odontotinus)的荚(艹迷)(V.dilatatum Thunb.)广布于陕、豫、冀三省的南部及长江以南诸省(区),但以华东地区为常见;直角荚(艹迷)(V.foetidum Wallvar.rectangulatum(Graebn.)Rehd.)分布于滇、川、甘、陕、黔、桂、湘、鄂、赣、台等省(区);宜昌荚(艹迷)(V.ichangense(Hance)Rehd.)分布在鲁、豫、苏、浙、闽、赣、  相似文献   

18.
福建柏变异类型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兆丰  周东雄 《林业科学》1995,31(3):215-219,T001
论述了产于福建中部地区的福建柏的核型分化,四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为2n-22,但它们之间的核型组成不同,发现具园柱状树冠的变异类型具有4个随体染色体,而具宽塔状树冠的普通类型则仅具2个随体染色体,作者推测福建柏树冠和育性的变异可能与核型的改变相关,同时指出该新变异类型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对该新的遗传资源应加以保护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ISSR是一种特异性较强、稳定性较高的分子标记方法。本研究采用ISSR-PCR技术,检测了红松(PinuskoraiensisSieb.etZucc)在伊春市汤旺河高峰林场、长白山二道白河、黑河胜山林场和俄罗斯海参崴市郊的四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15个引物的扩增结果表明:红松群体的多态位点比率是60.70%,平均每个引物3.6个多态位点,多样性水平在松科植物中是较高的;红松分布中心区的遗传多样性要高于边界区;和大多数木本植物一致,红松群体的基因多样性主要来自种群内部,占总基因多样性的73%;红松四个种群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无正相关性。根据研究结果推测,天然红松分布区逐渐缩小的原因不是由于遗传多样性水平过低引起的,而是由于人类的破坏作用,再加上火灾和风倒等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