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甜菜四倍体品系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倍体品系选育是甜菜多倍体育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1994~1996年用秋水仙碱诱变出四倍体稳定系42个,经2001~2003年小区鉴定,选育出高产品系3个,高糖品系8个,为甜菜多倍体育种创造了宝贵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2.
四倍体品系选育是甜菜多倍体育种的中心环节。近年来,由于甜408、334等四倍体优良品系选育成功,培育出了诸如甜研301、甜研302、协作二号等优良甜菜多倍体品种,为了丰富四倍体品系材料,使多倍体育种有新的突破,几年来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依据多项指标在优良系内进行了较广泛的选择,形成了优良品系系列。为了从解剖、生理角度对这些品系作进一步测试,检验生理选择的效果,我们于1991年对几个四倍体系列进行了几项形态及解剖生理指标的测试,并与经济性状的关系作了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甜菜四倍体的选育是多倍体甜菜育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所采用的选育方法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材料的选育进度与质量。一般来讲,获得甜菜四倍体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秋水仙碱溶液处理二倍体材料。大量研究表明,被处理的二倍体亲本的特性如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支配着四倍体品系的产质量性状。因此,选择特性优良的二倍体材料作为处理亲本是极为重要的。一般最普遍而又简便易行的方法是使用秋水仙碱溶液浸泡甜菜种子。而选育四倍体最关键的技术则为处理种子在播种出苗后的叶绿体检定与染色体检定等一系列措施。只有这些技术措施妥当合理,才能够顺利地获得稳定的四倍体材料。  相似文献   

4.
甜菜南繁加速世代繁殖中若干问题探讨王华忠(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黑龙江呼兰150501)在甜菜育种过程中,为了加快某些材料的选育进度,如四倍体早代材料的鉴定与稳定,某些外观性状(胚性、育性、红绿下胚轴等)的鉴别等等,我国北方的甜菜育种者们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甜菜品种的遗传基础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我国不是甜菜起源地,育种年限至今也仅有40年左右。我国甜菜育种是在引种、鉴定、选择利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了解我国甜菜品种的遗传组成,骨干品系的遗传基础及变化趋势,对我国甜菜育种和生产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我国甜菜品种选育的回顾从我国应用第一批...  相似文献   

6.
在甜菜育种史上,自从发现秋水仙素有独特作用以后,甜菜育种工作者便开始了诱变二倍体甜菜为四倍体甜菜来培育多倍体甜菜品种。据国内外试验证明,以普通四倍体甜菜为母本的杂交多倍体品种,杂交率仅在60%左右,产糖量一般超过系选品种的15~20%。如果将四倍体甜菜选育成雄性不育系,杂交率可达到100%,那么单位面积产糖量就会提高到另一个新水平.然而,选育四倍体不育系比选育二倍体不育系有着较多的困难。四倍体甜菜本身存在着结实率低的弊病,选育不育系其父本需要多代自交,甜菜是异花授粉自交不亲合性很强的作物,四倍体甜菜强制自交以后,结实率有明显的下降,种子发芽率有明显的降低,而且连续多代自交其不亲合现象就越发严重,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引种在我国甜菜生产和育种上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认为今后甜菜引种的方向,是加强多粒种类型二、四倍体资源、单粒型品系尤其是雄性不育以及抗抽苔品质、红甜菜和野生甜菜资源的引入。  相似文献   

8.
四倍体糖甜菜是由二倍体品系诱导产生的,属于同源多倍体。四倍体丰富了B.Vulgaris的遗传贮备,因而具备许多优良的生物学特征。甜菜生产中,广泛采用了高产,高含糖的三倍体品系,都是经杂交(2n×4n)而获得的。近年来,许多育种家试图通过远缘杂交,将野生种的优良性状(如抗线虫基因)引入糖甜菜栽培种中,业已取得了不少成就。在这方面,四倍体糖甜菜是必不可少的中间桥梁。  相似文献   

9.
我国甜菜育种的主要方法、存在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总结了我国甜菜育种中品系的选育方法以及品种的育成模式,指出如今我国甜菜育种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甜菜育种所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甜菜种植200多年的生产过程中,甜菜经济性状的提高、品质性状的改善以及抗逆性的增强等,无疑育种选择起了重要作用。然而,以往甜菜的选育工作,尽管对选育指标做过较多的探索和研究,但品种类型的划分和入选与否,仍然主要根据甜莱收获后的根重和含糖率的差异。所以,开辟新的选育途径、通过新的选择标准,特别是生理指标,来进行系统程序的选择、组合、鉴定,从而培育出丰产、高糖、抗逆性较强的新品种,是目前甜菜育种工作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对于加快育种进程、进一步较大幅度地提高甜菜生产性能,促进甜菜制糖业生产的发展,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为应用轮回选择法改良已有的四倍体甜菜品系,获得了一轮轮回群体,表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试验中应用了种株腋芽培养技术,各系号的基因型均得到了一定数量腋芽培养的母根。  相似文献   

12.
甜菜航天诱变SP3代育种材料不同时期同工酶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王华忠 《中国糖料》2011,(1):31-33,35
以我国第一颗航天育种卫星"实践八号"搭载的5份二倍体、四倍体和单粒种甜菜衍生的SP3代及其对照为试验材料,测定其二年生材料盛花期、抽薹期的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同工酶谱.结果表明:(1)甜菜航天诱变SP3代二年生材料在盛花期、抽薹期的EST、POD同工酶谱分析中,各个品系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航天诱变材料...  相似文献   

13.
甜菜维管束环的研究,归根结底,是要应用于甜菜育种实践,于是一个新的问题便向我们提了出来,在选择的压力下,甜菜的维管束环及环群中个体消长情况,即甜菜维管束环的选择效应如何?经过了选择实践,结果报导如下。材料与方法本试验用形态较一致,遗传性稳定的660—9—5、71—943—71和71—747—42三个品系。C_0代为传统选择法所获得的集团种子。C_1代的种子来自C_0代高环个体繁殖的集团种子。C_2代种子来自C_1代高环个体的集团种子。供试的品系,分别于81、83和85三年随机种在附近农家的地里,管理同一般甜菜。收获后将所得甜菜尽数收回,供室内检测维管束环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缩短甜菜多倍体育种年限,加速繁殖四倍体早代育种材料,尽快地选育出优良的多倍体品种提供生产应用,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我国土地辽阔、南北气温相差较大的有利条件,进行了南繁培育母根的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一九七五至一九七八连续四年,我们在湖北省武汉市(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场)进行了甜菜四倍体的南繁工作,南繁的材料绝大部分为需要加速镜检提  相似文献   

15.
甜菜创新材料的配合力分析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胚珠诱变创新的4个四倍体品系与"七五"期间创新的5个雄性不育系材料,采用4×5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20个杂交组合,研究供试材料经济性状的配合力.试验结果显示,吉75-28ms、吉75-27ms产量性状和舍糖率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较高,是理想的育种亲本,可在今后甜菜育种中重点利用.  相似文献   

16.
花生亲和种远缘杂交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三倍体、六倍体、同源四倍体、双二倍体、四倍体五条途径,利用与花生栽培种杂交亲和的花生属花生区组中的野生种进行花生属远缘杂交育种研究.从贺粤1号×A.correntina的三倍体自然加倍后代中选育了花生新品种桂花20,桂花22;从含有四倍体野生种A.monticola的组合后代中选育出花生优良品系桂花26.研究结果表明,用常规育种技术可以利用野生种改良花生推广品种,但杂种后代不易稳定,选择效率低,不易选育出优良花生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甜菜共药与胚珠的培养,后代遗传学分析,优良品系与优势组合选育及产质量鉴定等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一些有价值的高糖,抗病甜菜优良品系及优势组合,其中,组合88-30经1991 ̄1992年2点次异地鉴定结果;块根产量与对照相仿,含糖率比对照提高1.4度,产糖量较对照增加11.5%,进一步肯定了甜菜未授粉胚珠,花药培养技术在甜菜育种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在选育多倍体甜菜的全过程中,从选择稳定的四倍体亲本类型到测定杂种组成成份,都必须应用细胞学方法快速而准确地测定甜菜植株的倍数性。即使多倍体品种育成之后,在良种繁育和生产过程中,也离不开倍数性的测定。在奥地利和波兰,国家立法规定,在普通多倍体品种中三倍体和四倍体数量不得低于60%;有的要求更严格,主张仅是三倍体类型所占比例为60%以上。因此,不仅育种研究单位,而且在原种站和采种站,都应该掌握测定甜菜倍数性的细胞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青稞新品种选育异地加代繁殖中,用同一育种目标对杂交后代选择时,极易偏离目标。近年来,我们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对主要性状的变异进行了试验研究,基本确定了相应的异地选择标准。因此,提高了选择效果,缩短育种年限,为“十五”贮备了一批优良品系和大量的杂交后代材料。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甜菜三倍体杂交种在生产上已显示出较强优势,适应性强,有较大的增产增糖潜力。因此,对其亲本二、四倍体的选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甜菜科研的深入发展,对二、四倍体甜菜研究也愈深、愈广,其差异性亦趋明显,但尚无系统性。本文就二、四倍体之间的差异略以综述,旨在对三倍体亲本,尤其是四倍体的选育、杂种优势利用等诸方面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