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浙江省农业面源污染的库兹涅茨曲线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995-2010年浙江省农业面源污染指标及经济增长数据,采用EKC模型,验证浙江省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倒U型”关系,并深入考察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演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来说,浙江省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浙江省农业面源污染已经进入转折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污染物排放量将会呈下降趋势.然而,由于EKC只是对环境质量将来可能走势的一种描述,并不是预测,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诸如计量模型过于简单、数据指标不全面等问题,因而不可盲目相信EKC假说;环境质量的改善不会随经济的增长而自动发生,浙江省的农业环境保护仍然面临着经济快速增长,环境质量改善和环境风险防范三重压力,仍需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治理力度,可从经济环境政策、农民素质、技术进步等方面入手来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农村面源污染现状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态环境面源污染控制与保护已成为区域农业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分析了甘肃省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估算出了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讨论了农村面源污染与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条件和经济基础的关系.并基于面源污染的特点,提出了甘肃省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借鉴了清单分析的方法,通过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四个方面,即农田化肥、畜禽养殖、农田固体废弃物、农村生活,来估算农村生产和生活过程中COD、TN、TP三种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而得到农业面源污染等标排放量,从而量化农业面源污染的程度,为治理农村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疆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估算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掌握新疆农业面源污染特征,以种植业和规模化养殖业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疆地区2005—2014年的农业统计资料,结合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采用源强系数法,估算了该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0年间,新疆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该区域农业面源排放总量达到13.9万t,种植业源和养殖业源分别占44.78%和55.22%;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氮(TN)是该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分别占污染物总量的49.2%和47%;牛和旱田分别是COD和TN的最大贡献源。新疆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主要集中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喀什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和阿克苏地区。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借鉴了清单分析的方法,通过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四个方面,即农田化肥、畜禽养殖、农田固体废弃物、农村生活,来估算农村生产和生活过程中COD、TN、TP三种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而得到农业面源污染等标排放量,从而量化农业面源污染的程度,为治理农村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了解河北省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特征,采用清单分析法、等标污染负荷法分析了2020年河北省11个行政区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3种污染物的排放量,并建立4个污染账户从畜禽养殖、农业种植、水产养殖和农村生活排污4个污染源计算农业面源污染等标污染负荷,绘制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畜禽养殖排放量为79.779万t,农业种植排放量为0.681万t,水产养殖排放量为4 914.116万t,农村生活排污排放量为113.919万t。2020年河北省农业面源3种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COD 4 201.815万t,总氮797.998万t,总磷108.681万t,总排放量为5 108.495万t。3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由大到小依次为TN>TP>COD,按照污染账户划分为水产养殖>农村生活排污>畜禽养殖>农业种植。经计算可得,唐山市的等标污染负荷最高,承德市的等标污染负荷最低。经过系统聚类分析将行政区划分为重度污染、中度污染和轻度污染三类。河北省整体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较为严重,主要问题地区集中在中部与东部。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研究三峡库区(重庆段)农村面源污染物全氮(TN)、全磷(TP)、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排放量与其驱动因素与的作用关系,在重庆市库区21个区县级尺度上,用主成分分析法从19个原始指标中提取了4个主成分,并用传统线性回归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空间自回归模型分析污染物和驱动因素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农业生产生活强度、土地利用类型及水土流失因子对三峡库区腹地外围和腹地沿江地区的农村面源污染影响较大,农资使用与畜禽养殖、农村社会环境因子对三峡库区的库中地区影响较大,三峡库区库尾都市核心区受4个主成分因子影响作用较小.2)污染物COD,BOD5主要受到驱动因素农业生产活动强度、农资使用和水土流失的影响.污染物COD,BOD5排放量受本区域驱动因素的影响要大于邻近区域的驱动因素.3)污染物TP,TN主要受到驱动因素农业生产活动强度、畜禽养殖与农资使用的影响,污染物TN的排放量还受到土壤侵蚀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污染物TP,TN的排放量受邻近区域扩散因素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源强解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清单分析、等标排放量、内梅罗综合水质指数评价等方法,对长三角典型区域苏州市的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地区分布和污染风险进行了解析。研究结果发现,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年排放COD 171 268.2 t,氨氮6 510.5 t、总氮21 839.3t,总磷3 335.7 t,属于典型的生产与生活复合型污染。面源污染物来源多元化,发现畜禽养殖业是COD 和总磷排放的重要来源,而氨氮和总氮主要来自农村生活源。按照地区来说,太仓市COD和总磷排放量居首,而苏州市区是氨氮和总氮的最主要排放地区。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综合水质指数均值为2.6,在中等污染水平,其中苏州市区和昆山市为轻污染,张家港市为中等污染,而常熟市和太仓市均属于严重污染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强度与地方农林经济并未有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沱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特征解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为了准确把握沱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探明其首要污染源和关键污染物,对沱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特征进行分析,旨在为开展流域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历史资料宏观统计方法对沱江流域25个县(市、区)2012年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进行初步宏观统计分析,运用排污系数法估算污染物排放量,污染评价与源解析采用等标负荷法,通过聚类分析划分污染类型。【结果】沱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绝对排放(流失)总量分别为52.56×104、4.10×104和0.55×104 t,表现出COD较多、TN和TP相对较少的特征,各流段与流域特征保持一致。流域中游各污染物绝对排放量较高,上游其次,下游最少。其中仁寿县各污染物绝对排放量为全流域最高,同时简阳市、雁江区和安岳县各污染物绝对排放量也较高,均位于流域中游。通过等标负荷评价发现全流域污染物等标排放总量为79 468.23 m3,其中TN等标排放量最高(34 151.65 m3),占流域等标排放总量的42.98%,TP和COD相对较少,TP仅占流域等标排放总量的28.98%,流域各流段污染物等标排放量也表现为TN>TP、COD,且流域不同县(市、区)等标排污系数也均以TN最高。全流域各污染源中畜禽养殖业源等标排放总量最高(44 898.96 m3),占流域等标排放总量的56.50%,农村生活源等标排放总量仅次于畜禽养殖业源,水产养殖业源等标排放总量最低(1 311.91 m3),流域各流段也以畜禽养殖业源等标排放量最高;沱江流域中游污染物等标排放量最高(56 095.43 m3),上、下游等标排放量分别为12 817.43、10 555.37 m3,中游与上、下游差异较大,其中位于流域中游的仁寿县各污染物等标排放量最高(11 309.51 m3),位于下游的自流井区与之相反。基于等标负荷评价及聚类分析结果确定沱江流域主要有畜禽养殖业源严重污染型、畜禽养殖业源主导型、畜禽养殖业源-农村生活源复合主导型和农村生活源主导型4种污染类型。【结论】畜禽养殖业源是沱江流域首要污染来源,总氮为首要污染物。沱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属于生产生活复合污染型,流域中游农业面源污染程度最严重,是沱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重点防治区域。  相似文献   

10.
丹江口库区湖北水源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综合调查的方法,对丹江口库区湖北水源区31个乡镇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进行调查,用产污系数法、排污系数法测算区域内各类农业污染源产生与排放污染物的总量,并引入等标污染负荷法分析和评价该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结果表明,在该区域内,农业面源主要污染物TN、TP和COD的产生量分别为2 066.93、240.93和16 540.18 t,排放量分别为1 432.28、161.83和4 546.65 t;种植业源为该区域农业面源的主要污染源,其等标污染负荷占所有农业面源等标污染总负荷(1 196.78 t PO43-)的57.79%,水产养殖业源、农村生活源和畜禽养殖业源所占比例分别为14.91%、14.25%和13.05%;TN、TP为该区域农业面源的主要污染物,其等标污染负荷分别占所有农业面源等标污染总负荷的50.26%和41.38%,COD只占8.36%;种植业源的TN和TP等标污染负荷量分别占所有农业面源等标污染负荷总量的36.08%和21.71%,是区域内水体富营养化风险的主要构成因子,也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Rice, wheat and maize are the main staple food crops to ensure the food security in China with diversified climate condition, cropping system and environmental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across provinces. Spatial variation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farmers' field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farmers' yield given the inputs level and reduce the yield gap. The study is based on a large-scale farm household survey which covered 1 218 rice farmers, 3 566 wheat farmers and 2 111 maize farmers in the main producing area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ice farmers are with very high technical efficiency level, nearly 0.9 on average, with little room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inputs. Similar results have been found in wheat and maize farmers' fields, although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levels are lower than that of rice farmers while still at a high level with obvious variation across regions. Farmers with higher yield level also achieve better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most locations. Both local environmental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significantly affect farmers'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the context of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roved and new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need to be prioritized and facilitated to improve cereal yield at farm level.  相似文献   

12.
环境保护投资与工业污染控制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定性分析基础上,通过建立模型研究了环境保护投资与4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环境保护投资与污染物排放量呈负相关,且环境保护投资与废水排放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最高(r=-0.9759),与SO2排放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低(r=-0.6543),即投资在废水防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在SO2防治方面效果不佳。进一步分析表明,“三同时”投资(新建项目预防污染投资)对各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显著性大于老污染源治理投资,说明“三同时”投资发挥了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延边农业经济虽然自1997年开始出现总量持续增长,但农民收入却发生徘徊不前的异常现象。根据对延边农业1997~2001年间的运行所做的宏观评价,本研究认为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迟缓、农业收入结构不合理、农村总费用持续增长、地区间农村发展差异大等是延边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2010年陕西省佳县红枣种植区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年龄段农民的从业偏好、个体特征与家庭种枣特征及环境特征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年龄是决定农民从业偏好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与所在区位、性别、健康程度、受教育程度、红枣种植投入产出比等变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是否是户主、是否愿意更换新品种、实际外出务工天数、对枣树管理用工及技术复杂程度的认知、红枣种植规模、红枣价格、农资价格、裂果发生程度、有无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技术指导等变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解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湖北省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物类型复杂,来源不明,底数不清,导致防控措施不力。采用综合调查法对4个库区县(区)2007年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进行调查,运用排污系数法测算污染物负荷量,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评价与源解析。结果显示,湖北省三峡库区2007年农业面源TN、TP和COD的排放/流失总量分别为2918.08、346.22、12461.10t.a-1;主要污染物是TN和TP,其等标污染负荷量分别为5836.16、3462.20m3.a-1,两者等标污染负荷比和为91.80%;库区内主要农业污染源是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其等标污染负荷比分别为56.08%和34.37%,而农村生活污染源只有7.99%;4个县(区)污染负荷的比重为夷陵区>巴东县>秭归县>兴山县。因此,针对湖北省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策略:防控的污染物主要是TN和TP,防控的重点源为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防控的重点区域为夷陵区。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农业自然灾害与减灾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营  徐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450-1451,1454
概述了陕西省主要农业自然灾害,分析了灾害的成因,并提出了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东江流域不同地类非点源污染排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区进行野外径流场试验,研究自然降雨过程中不同地类常规污染物与典型重金属的非点源污染排放特征。结果表明,农业用地水质较差,是流域内的主要非点源,但公路重金属污染物也不容忽视。庭院、公路和菜地地表径流污染物浓度与径流量相关性显著,而水田与林地则相关性差,主要是由同一小区二次降雨间隔差别大与地面特性引起的。庭院SS与COD发生显著初期冲刷现象,TN、TP与重金属(Cu、Pb、Zn及As)初期冲刷不显著,公路、菜地、水田、林地,则大部分指标都发生了明显的初期冲刷现象,同时部分场次降雨中也会出现二次冲刷的现象。不同污染物的初期冲刷现象显著程度规律为SSCODPbTNZnTPCuAs,常规污染物的初期效应比重金属显著,重金属的初期效应更易受到用地类型的影响;对比不同用地类型,则农用地更易发生初期冲刷现象,但公路径流中重金属污染物也存在显著初期冲刷现象。降雨量、降雨强度及二次降雨间隔是影响初期冲刷现象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18.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对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玉米作为我 国粮食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作物之一,生产优质的玉米是农业生产当中的主要目标,并且也是整体行业 实际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农林复合系统作为可持续的农业系统,对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以川中丘陵区为例,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对比分析了农户对农林复合系统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林复合种植模式的示范推广明显增加了农户对农林复合系统的认知和了解,提高了农户对农林系统的意愿,但仍然有一定比例的农户表示不愿意采用。此外,所有调查农户的环境保护的意识仍然不高。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农户对农林复合系统的认知、与外界的交流学习、经济收入状况、受教育程度以及耕地面积是决定农户决策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加强对宣传教育和示范力度,提高农户的环保意识;加大对农户的扶持力度;提高经济产品销售通道。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全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坚持科教兴农,以科技为动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