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曲霉菌病是多种禽类均能感染的一种霉菌性疾病 ,幼雏易感 ,常呈急性暴发 ,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我县城镇某肉鸭养殖场饲养樱桃谷肉鸭 2 860羽 ,因使用发霉的垫草育雏 ,造成肉鸭暴发性发生曲霉菌病 ,死亡 93 2羽 ,发病率 1 0 0 % ,死亡率 3 2 .6%。1 发病情况该场 2 0 0 0年 2月 2 8日 ,从昆山市某孵坊购回樱桃谷肉苗鸭 2 860羽。育雏室为塑料大棚 ,使用扬州美利小鸭料 ,垫草为新购进稻草。育雏第 8天出现病鸭 ,1 0日龄转群至大棚网架饲养 ,鸭群发病死亡显著增多。转群第 1天死亡 3 0多羽 ,第 2天死亡 40多羽 ,第 3天死亡 1 60多羽 ,第 …  相似文献   

2.
1发病简况 某县某养鹅专业户共饲养1 800羽雏鹅,在4-5日龄时,曾有部分雏鹅发病、死亡,后经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病情得到控制,但仍有部分雏鹅精神不振,体质衰弱。在13日龄之后的5 d内,先后共有186羽雏鹅发病,发病率达10.33%,先后共死亡148羽雏鹅,致死率高达79.5%。  相似文献   

3.
1999年12月,长沙市捞刀河镇某农养户饲养的北京肉鸭发生了一起以腹泻、脚软、斜颈为特征的疾病。该病发生快、死亡率高,经我们综合诊断,确诊为鸭里默氏菌病。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该农养户采取分批进鸭,混合放养的方式饲养,每批160羽,且每批间隔7-10d。到12月14日我们到现场调查时有存栏鸭四批:第一批30多日龄,已死亡56羽,死亡率35%;第二批25日龄,已死亡28羽,死亡率17.5%;第三批18日龄,已死亡51羽,死亡率31.9%;第四批6日龄,与前三批分开饲养,尚未见发病。前三批均在13~15日龄时开始发病,死亡以15~30日…  相似文献   

4.
发病情况某养鸡场2008年6月中旬购进1000羽海兰商品蛋鸡,采用地面平养,垫料育雏,喂全价颗粒饲料。该鸡群在18日龄时,曾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饮水免疫。饲养至41日龄时突发疫情.并很快波及整个鸡群。发病后1~2d共死亡13羽.第3天死亡48羽,第4~6天死亡133羽,第7~10天死亡59羽。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2月20日,在我县兽医站禽病门诊部收治了一例肉鸭曲霉菌病的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经过我县养殖户刘某在2010年2月10日购进樱桃谷肉鸭苗4 000羽,5d后陆续发生以呼吸困难为主的疾病,先后使用过多种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均无疗效。至9日龄时已死亡110余只。  相似文献   

6.
某鸡场户购进AA商品代苗鸡2200羽,29日龄时发病并导致大批死亡,经综合诊断为曲霉菌病并发大肠杆菌病,现报道如下。 发病情况:雏鸡购进后至27日龄均按常规方法在网架上饲养,28日龄转为铺垫料平地饲养,由于垫料潮湿、霉变,鸡群于29日龄突然发病,发病期间曾使用过卡那霉素、红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均无疗效,至31日龄共死亡118羽,并逐日增多,5天内累计死亡645羽。  相似文献   

7.
2007年1月下旬,我县李某饲养的14日龄雏鸭突然发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2007年1月,肉鸭养殖户吴某购进苗鸭2000  相似文献   

8.
1 发病情况 2004年3月,建湖县某肉鸭饲养场连续几批肉鸭发生大批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万余元.3月8日其中一批肉鸭,计5 000羽,从10日龄起,第一天死亡210羽,连续3天死亡425羽,死亡率达28.5%;另一批8 000羽,从28日龄起,连续3天死亡1 400羽,死亡率达17.5%.鸭群在1日龄时曾皮下肌注鸡胚化肝炎弱毒疫苗1 ml,发病期间给鸭群使用庆大霉素饮水.  相似文献   

9.
2011年8月1日下午,我县肉鸭养殖户徐某饲养的2000余只60日龄的肉鸭突发疾病,最快的死亡速度从出现发病症状到死亡不到1h,,并且病鸭数量不断增多。焦急地来我站求诊。求诊时肉鸭已经死亡200多只,因为病情严重,笔者立即跟随该养殖户前往现场进行诊治。  相似文献   

10.
选择400只1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0只。试验组于14日龄断喙,对照组正常饲养,观察肉鸭在饲养过程中啄羽情况,测量试验鸭增重、科肉比、死亡率等指标。结果表明,肉鸭断喙能有效防止啄羽,提高生产性能,减少死亡率,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只多增重173g(P<0.05),死亡率降低4%,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2005年6~7月在吉安市郊区发生2起烟叶水引起鸭中毒的病例,此类病例报道较少,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2005年6月25~28日,某养鸭户饲养的5000羽30日龄樱桃谷鸭突然出现大批量死亡现象。第1d死亡1000余羽,第2d、第3d分别死亡700~800余羽,第4d死亡300余羽,第5d起基本不再  相似文献   

12.
<正>1发病经过养殖户刘某在2010年2月10日购进樱桃谷肉鸭苗4000羽,5d后陆续发生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先后使用过多种抗生素和磺胺类药治疗均无效。至9日龄时已死亡110余只。  相似文献   

13.
发病情况某养鸡场2008年6月中旬购进1000羽海兰商品蛋鸡,采用地面平养,垫料育雏,喂全价颗粒饲料.该鸡群在18日龄时,曾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饮水免疫.饲养至41日龄时突发疫情,并很快波及整个鸡群.发病后1~2d共死亡13羽,第3天死亡48羽,第4~6天死亡133羽,第7~10天死亡59羽.这次疫情的最终发病率高达70%之多,死亡率达24%左右.发病后,虽曾用一般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进行抢救性治疗,但未能控制疫情的发展和蔓延,经济损失较为惨重.  相似文献   

14.
来安县张山乡某个体养殖户饲养的2 000余羽樱桃谷肉鸭,一直饲喂添加含喹乙醇的大力杀星散的全价饲料,鸭群于24日龄发病。经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查及结合病史诊断为肉鸭喹乙醇中毒.现将该病的诊疗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03年5月,黄岩某养鸡专业户饲养的1200羽温岭草鸡,于10~15日龄先后发病440羽,发病率36.7%,死亡150羽,死亡率34.1%.曾用青霉素饮水、土霉素及恩诺沙星混饲,未见明显效果.就诊时日发病数达90羽,日死亡50羽.  相似文献   

16.
1发病简况 我市某肉鸡养殖专业户2011年2月中旬饲养商品肉鸡3000羽,全部为外调鸡苗。至1月龄时,鸡群生产良好,成活率高达97.8%。10日龄首免鸡新城疫疫苗,32日龄二免。鸡群在二免后第2日开始发病,并陆续出现死亡,至3月15日,病鸡共约1000羽,约占1/3,先后死亡近200羽,病死率约达25%。  相似文献   

17.
改性坡缕石对肉鸭日粮中黄曲霉毒B1的去毒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体外和体内试验研究了改性坡缕石对肉鸭日粮中黄曲霉毒素B1的去毒作用.体外试验表明与坡缕石相比,改性坡缕石对黄曲霉毒素B1的吸附率更强.480羽1日龄樱桃谷商品代肉鸭,按饲养试验要求随机分为4组1)对照组为基础日粮;2)基础日粮+0.25%改性坡缕石;3)霉变玉米50%代替基础日粮中的玉米,使黄曲霉毒素B1前期为50μg/kg,后期为55μg/kg;4)第3组日粮+0.25%改性坡缕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25%改性坡缕石对肉鸭生长性能、组织和血清黄曲霉毒素B1含量、内脏器官相对质量、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然而,霉变玉米使肉鸭生长性能显著降低,使胸肌、肝脏、肾脏、血清黄曲霉毒素B1含量以及肝脏率、肾脏率、胰脏率、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淀粉酶水平显著提高;使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酸水平显著降低.联合饲喂霉变玉米/改性坡缕石可使肉鸭生长性能、组织器官和血清黄曲霉毒素B1含量、内脏器官相对质量、血清生化指标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上述结果提示,改性坡缕石对肉鸭日粮中黄曲霉毒素B1具有较好的去毒作用.  相似文献   

18.
蛋雏鸡新城疫与禽霍乱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发病情况 江苏省滨海县东坎镇养殖户刘某饲养了1 200羽蛋鸡,粗放管理,于68日龄陆续发病,以为是大肠杆菌感染,但使用药物治疗后没有明显的效果.发病第3 d出现死亡,于是前来求诊.  相似文献   

19.
1发病情况2011年3月13日,市中区孟庄镇里筲村张某饲养的2 500羽商品代樱桃谷肉鸭1日龄时皮下接种病毒性肝炎疫苗,至19日龄时有71只鸭突然发病,死亡43只。次日凌晨,又发病247只,未经治疗,当天死亡102只,2天共发病约318只,发病  相似文献   

20.
杨舍镇某养鸭户饲养肉鸭3000羽,16日龄(元月25日)开始发病。病鸭精神萎顿,不愿走动,缩颈,共济失调。18日龄陆续发生死亡,到我们出诊时(元月28日)已死亡320羽。该养户用环丙沙星治疗未有明显效果,由于当时正值我国部分地区禽流感流行之际,该养户担心自己的肉鸭暴发了禽流感,遂请求出诊。经过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传染性浆膜炎。经过药物治疗病情得到控制,病程约13天,共死亡肉鸭1261羽,死亡率高达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