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某些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可致仔猪黄痢病,危害养猪业。猪源性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有两种致病因子,其一为肠毒素,其二为粘附因子(即纤毛抗原)。后者有K_(88)、K_(66)、987P和F_(41)四个血清型,但以K_(88)纤毛抗原产生菌居多。现已知道K_(88)基因和肠毒素基  相似文献   

2.
大肠艾希氏杆菌987p菌株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前言肠病原性E.Colj的987p纤毛抗原是促使细菌在仔猪肠道中定居的纤毛群之一,它与K_(88)、K_(99)抗原一样,是一种不耐热的表面抗原,并证明是一种粘着因子,能使E.Coli菌在仔猪粘膜表面上粘着定居,随之细菌产生肠毒素而引起仔猪腹泻发病。Nagy等于1976年报告了缺乏K_(88)抗原的肠病  相似文献   

3.
病原性 E.coli K_(88)抗原的发现(Φrs-kov,1961)大大地推动了大肠杆菌病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 K_(88)抗原的多种特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已查明:凡具有 K_(88)抗原的 E.coli 株均能吸附在小肠粘膜的绒毛上,并产生两种肠毒素,即热稳定肠毒素(ST)和热敏肠毒素(LT)而导致仔猪发生腹泻。因此,检测病原性 E.coli的 K_(88)抗原无疑对流行病学的调查和免疫学的防治研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转化法:将带有K_99纤毛抗原的重组质粒PHK_99分别转化到具有K_88纤毛抗原的产肠毒素菌株B_6(O_149K_91K_(68)ac)“和不具K_88抗原的产肠毒素菌株(O_14K_85),获得了35株抗氨苄青霉素的转化子。在这35个转化子中,有32个能同时表达K_(88)、K_(99)两种纤毛抗原,有3株能表达K_(99)纤毛抗原。这些转化子仍具有产肠毒素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肠病原性大肠杆菌是仔猪黄痢和白痢的病因之一。1980年我们通过肠毒素测定,业已证实致病性大肠杆菌在我省猪群中的存在。本文报道大肠杆菌中具有K_(88)、K_(99)的O_9、O_6、O_(149)菌株,是我省仔猪黄痢和白痢的主要致病菌群。  相似文献   

6.
用血清学方法检测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不耐热性肠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能产生直接侵害寄主肠粘膜细胞而引起腹泻的毒素——肠毒素。肠毒素有耐热性(ST)与不耐热性(LT)两种。测定肠毒素是鉴定大肠杆菌致病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用动物(兔或猪)作肠扎结试验测定肠毒素,但不能区分ST与LT。测定ST,常用乳鼠胃内接种试验。测定LT的方法则较多,如兔回肠扎结试验,乳兔由口接种试验,家兔或豚鼠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皮肤试验,小鼠Y-1肾上腺细胞或中国地鼠卵细胞培养等。已为许多作者证实有效,但均需用活体动物或适当的传代细胞,比较烦琐。最近Evans等报  相似文献   

7.
预防幼畜大肠杆菌性腹泻双价基因工程菌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引起新生幼畜(仔猪、犊牛、羔羊等)腹泻在国内外都很普遍,是导致幼畜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ETEC具有两类致病因子:一种为肠毒素,即不耐热性肠毒素(LT)和耐热性肠毒素(ST)。另一种为粘着素(定居因子),已知的粘着素抗原有K88、K99、987P、F41和F42等。ETEC借助这些粘着素定居于肠道粘膜的上皮细胞上,在那里大量繁殖,并产生大量肠毒素,导致幼畜发病。据国内统计资料表明,幼畜大肠杆菌性腹泻在腹泻中的比例,猪为35%,牛为26%,羊为17%,其死亡率在10~30%左右,流行面广,死亡率高,即便幸免于死的幼畜亦常生长滞缓,难以育肥,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对家畜饲养业危害甚大。加上近几年抗药菌株大量增加,致使治  相似文献   

8.
肠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E.co1i)的粘附因子K_(99)抗原,是一种易热蛋白质,从形态上看是一种纤毛结构,这种纤毛可以粘附于小肠上皮细胞,使细菌在小肠中聚集产生肠毒素而致病。这种纤毛的致病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兽医研究方面,现已发现猪的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带有K_(88)、K_(99)和987P三种纤毛抗原,在引起新生仔猪腹泻  相似文献   

9.
致病性大肠杆菌能产生一种或多种肠毒素,称为毒素型大肠杆菌(ETEC)。ETEC是导致人畜腹泻的主要致病菌,借助于所产生的菌毛抗原黏附于动物小肠粘膜定居并产生作用于肠壁的外毒素称为肠毒素。主要有两类肠毒素:一类是不耐热性肠毒素,即热敏感性肠毒素(LT);另一类是耐热性肠毒素,即热稳定性肠毒素(ST)。仔猪的黄、白痢,牦牛的腹泻症及人的旅游者腹泻病通常是由毒素型  相似文献   

10.
<正> 肠毒原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l,简称(ETEC)是一类主要引起幼畜和婴幼儿腹泻的致病菌。现在的研究表明,ETEC的致病作用主要是由细菌外周的菌毛(又称粘附素)和肠毒素引起的。这些特异性的菌毛如K_(88)、K_(99)、CFAI、CFA Ⅱ等可使细菌定居于相应宿主的小肠,从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  相似文献   

11.
在仔猪腹泻中,约有40%由肠毒素原性大肠杆菌引起。肠毒素原性大肠杆菌产生二种致病因子,即肠毒素(LT、ST)和纤毛粘着素(纤毛抗原)。与仔猪腹泻有关的大肠杆菌纤毛粘着素主要有 K_(88)、K_(99)和987P,F_(41)较少见,且往往与 K_(99)在同一菌株上表达。由于仔猪腹腹泻病因的复杂性,给该病的防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们在先  相似文献   

12.
K_(88)K_(99)双价基因工程菌,是一株人工构建的无肠毒素基因、丧失了病原性但仍保留产生 K_(88)、K_(99)两种保护性抗原基因的菌株,它具有优良的免疫原性和相当良好的安全性、稳定性,具备用于制备无毒活菌苗的良好条件。因此,我们在研究菌苗的工艺路  相似文献   

13.
大肠杆菌K_(88)质粒及肠毒素质粒接合转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血清群大肠杆菌的K_(88)质粒、发酵棉子糖(Raf~+)及肠毒素质粒的接合转移频率,由于菌株不同,其转移频率也不同,而且K_(88)~+总是伴随Raf~+发生转移。肠毒素质粒虽然也具有可传递性,但机率显著低于K_(88)~+和Raf~+。肠毒素质粒在接合过程中的不活跃性和低接合率,不仅有利于通过接合消除毒力因子(质粒),也相对的提高了K_(88)和K_(99)基因工程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检测了分离自新生仔猪,羔羊和幼兔腹泻病料的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的产毒能力和菌毛抗原血清型。结果,猪源E.coli 30株,产耐热性肠毒素(STa)的占46.67%;羊源E.coli 5株,产STa的占60%:免源E.ooli 3株,没测出STa。上述38株E.coli的毒素制剂均可引起仓鼠成纤维细胞肥大.变圆、多核和胞浆内颗粒物质增多等毒性效应。30株猪源E.coli与K_(88)、K_(99)、987P和F_(41)因子血清间的阳性率分别为20%、50%、20%和10%;羊源E.coli有一株为K_(99),其余株均与K_(88)、K_(99)、987P和F_(41)因子血清呈阴性。  相似文献   

15.
仔猪黄痢是带有肠上皮细胞吸着素和能生产肠毒素(Ent)的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一种下痢病。近几年来,通过对肠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的发病机制和免疫学的深入研究,国内外已开始应用 K_(88)疫苗免疫怀孕母猪,使初生仔猪通过初乳获得母源抗体而得到对黄痢的被动免疫。  相似文献   

16.
肠毒性大肠杆菌是引起新生犊牛发生腹泻的几种病原菌之一。虽然大肠杆菌是幼犊肠道的正常菌群,但肠毒性大肠杆菌是一类特殊的亚群,具有一定的毒性并能引起腹泻,最重要的特性是能大量聚集于小肠和具有产生肠毒素的能力。大肠杆菌通过附着于粘膜表面而聚集于小肠的现象,是由K_(99)抗原的菌毛附着因子所引起。  相似文献   

17.
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引起新生幼畜(仔猪、犊牛、羔羊)腹泻在国内外都很普遍,是导致幼畜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ETEC的致病环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肠毒素,有不耐热性肠毒素(LT)和耐热性肠毒素(ST),可促使肠腔积液,引起腹泻;二是粘着素(定居因子).粘着素抗原是细菌细胞膜上长出的菌毛状结构,它们是由蛋白亚单位经装配而成,不同的菌株产生不同的粘着素抗  相似文献   

18.
致病性大肠杆菌产生一种或多种肠毒素称为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 ETEC).ETEC是引起幼畜腹泻的重要病原菌。ETEC能借助于所产生的菌毛抗原粘附于动物小肠黏膜。定居并产生作用于肠壁的外毒素,称为肠毒素。主要有两类肠毒素:一类是不耐热性肠毒素即热敏感肠  相似文献   

19.
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可分为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道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和肠道出血性大肠杆菌四大类。其中ETEC是引起幼畜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它的致病性取决于ETEC在宿主小肠上皮细胞上定居的能力和产生肠毒素的能力,两者缺一不可。ETEC定居于小肠上皮细胞能力是因为具有定居因子或称为粘着素,现已发现的动物源性粘着素主要为K_(99),K_(88),F_(41),987P。另外,ETEC还能  相似文献   

20.
仔猪黄痢、白痢是危害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列。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是仔猪黄痢、白痢的病原。ETEC菌体细胞对仔猪小肠刷状缘上皮细胞的粘附是其致病的先决条件,其粘附作用系由特殊菌毛介导,菌体表面的特殊菌毛即粘附素(adhesin)与寄主小肠上皮细胞的受体结合,细菌才能定居繁殖,继而产生肠毒素引起仔猪下痢。从仔猪下痢病料中分离鉴定的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的粘附素主要有K_(88)、K_(99)、987P及F_(41)等四种类型。国内不少猪场应用大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