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建立5-烯醇式丙酮酸-3-磷酸合酶(CP4-EPSPs)蛋白的石英晶体微天平(QCM)传感检测方法,采用在金片表面修饰抗原所对应的单克隆抗体的方法,利用QCM技术,对CP4-EPSPs蛋白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达到500ng·mL-1,特异性好,重复性高,检测转基因玉米含量检出限为0.1%。该方法不足之处在于检测仪器不方便携带,在未来研究中考虑研发便携式QCM检测装置。  相似文献   

2.
地沟油是一种再生油,地沟油中引入了大量酸败、游离产物,含有大量的细菌毒素、过氧化脂质、苯并芘、烷类和黄曲霉素等致癌物质,以及重金属离子,致使地沟油的电导率是一般食用油的几倍或十几倍。长期摄入地沟油将导致人体发育障碍等。针对传统理化方法步骤复杂,不宜进行快速鉴别的问题,提出将电化学阻抗测量与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技术结合,研究利用压电生物传感器实现地沟油的快速鉴别。模拟地沟油物性特点筛选最佳鉴别条件,分析QCM谐振参数、阻抗参数的变化情况,建立地沟油鉴别模型,进行快速的地沟油鉴别。  相似文献   

3.
17β-雌二醇MIPs薄膜的制备及表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利用分子印迹技术(MIT)与固相微萃取、石英晶体微天平(QCM)联用技术探索聚合液在介质表面合成分子印迹聚合膜的方法,并对其识别特性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对固相微萃取头分子印迹聚合膜以TFMAA为功能单体,TRIM为交联剂聚合得到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薄膜对17β-雌二醇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和耐热效果.以20mmol/L T...  相似文献   

4.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物理光学原理的新型生化分析系统。近年来,因其具有无需标记、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实时和快速等优势而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临床诊断、转基因成分定性及定量检测、病毒鉴定、环境微生物检测、药物筛选及遗传分析等。它在不需要标记甚至无需纯化生物组分的天然条件下,将核酸探针作为识别因子修饰到传感器芯片表面上,并可实时监测一些特殊的分子互作信息。然而,基于SPR技术的核酸传感器鲜有系统性的报道,因此对有关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的形成及其作为核酸敏感检测手段的原理、应用及发展趋势等问题作了简要的介绍,旨在为生物传感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篇综述着重介绍基于金-硫醇反应的自组装单分子层(SAMS)技术在修饰材料表面中的应用,主要阐明金-硫醇自组装单分子层的基本原理、运用金-硫醇自组装单分子层研究蛋白吸附、生物识别、细胞粘附以及制备图案化和动力学表面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技术进行食品的快速检测,具有无需标记、前处理简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以及能实时、连续监测生物分子动态反应过程等特点.详细论述了SPR生物传感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农药残留、细菌、病毒、重金属和糖类的快速检测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沙门氏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在世界各地的食物中毒中,该菌引起的中毒事件数量位居前列。目前,基于抗原/抗体、核酸适配体、细胞等传感元件的生物传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沙门氏菌的定量检测中。其中,核酸适配体是一种短的核酸序列,具有特异性强、亲和力高、合成速度快、重现性好、修饰方便等优点。核酸适配体的这些优点可能会取代抗体,成为分析领域中的潜在识别探针。因此,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技术在沙门氏菌定量检测中具有独特优势。主要综述了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技术在沙门氏菌定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首先对沙门氏菌及其常用检测方法进行简单介绍,其次介绍沙门氏菌核酸适配体的SELEX筛选方法,重点对基于核酸适配体的比色、荧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电化学等生物传感技术在沙门氏菌定量检测中的应用进行详细论述,最后对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技术应用于沙门氏菌定量检测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生物传感器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具有快速、灵敏、低成本等优点,已成为农产(食)品质量快速检测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生物传感器的基本组成,以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为例介绍了生物传感器的具体工作原理,阐述了生物传感器的3个发展阶段.综述了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上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并对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EST (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指的是一组cDNA的部分序列,一般长度为150~500bp,是由大规模随机挑取的cDNA克隆测序得到的组织或细胞基因组的表达序列标签。一个EST代表生物某一时期的某种组织或细胞的一个表达基因。主要综述了EST技术的原理方法以及EST技术在构建遗传学图谱、分离与鉴定新基因、基因表达谱的研究、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和制备DNA芯片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如荧光漂白恢复(FRAP)、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荧光相关光谱(FCS)、表面质膜共振(SPR)等光学方法在生物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 was immobilized on multilayer films assembled by poly 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PDDA) and ι-carrageenan (IC) on silver-coated crystal electrode surfaces to detect the chlorpyrifos belonging to the organophosphates pesticide.Mass sensitive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QCM)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ChE concentration and pH of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on immobilized acetylcholinesterase.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 pH was 6.0 which was near isoelectric point (pI);enzyme concentration was 0.1 mg·mL -1;and the lowest concentration of chlorpyrifos that could be detected was 0.1 μg·L -1 .  相似文献   

12.
结合酶底物法检测粪大肠菌群的相关研究,运用酶底物在线监测系统对上海市某河段进行检测,用标准方法-多管发酵法进行同步检测,讨论在线酶底物法在地表水中检测粪大肠菌群的适用性。结果表明,2种方法的测定数据显著相关,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对于多管发酵法,在线酶底物法特异性强,检测时间短,自动进样,自动检测,二次污染少,可以实现地表水、饮用水等重要水源地的实时监测需求,对地表水的污染程度监控和卫生学质量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该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它以快速、灵敏、高特异性和安全性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近年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番茄的各研究领域不断深入,大大提高了番茄的病害检测能力、特异基因的表达水平和转基因的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4.
生态治理模式下生猪养殖业污水智慧监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污水排放监管存在的取证难度大、实时性低等问题,为了提高污水监管部门的监管效率,提高企业应急反应能力,提出了适用于生态治理模式的生猪养殖业污水处理的智慧监管策略、监管模型以及Ecological数学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生猪养殖业污水生态治理方式,通过对监管策略工作原理的分析,提出采用多种传感器监听与收集各节点的实时数据,并通过Ecological数学分析方法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预测。以Ecological方法为基础,分析并实现了生态治理模式下生猪养殖业污水处理的智慧监管模型,提出了模型的数据监管流程和具体算法,从而可以对生态治理模式下生猪养殖业污水违规排放进行实时判断。将该策略应用于指导生猪养殖业污水监测预警平台的构建,有效解决了生猪养殖污水排放实时监管问题,提高了污水排放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Grain separation loss monitoring system in combine harvester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ased on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results obtained with an axial threshing test-rig with tangential feeding,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s of separated grain in axial and radial directions of threshing rotor were buil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in separation loss and grain separation flux in an area under the concave, an indirect grain separation loss monitoring method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Piezo-electric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 film was selected as sensitive material to design a grain flux sensor. While grain and material-other-than-grain (MOG) separated in the monitoring area impact on piezo-electric PVDF films, different electric charges are generated. After signal progressing with a charge amplifier, frequency discrimination and wave shaping, the number of grain can be counted by a microcontroller (MCU) and the grain separation loss of combine harvester can be measured in real-time.Field tes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easurement errors of grain separation loss recorded by the monitoring system relative to the loss checked manually were less than 12%.  相似文献   

16.
Recent developments in ion-scattering spectrometry have led to a surface crystallography that is sensitive to all elements, including hydrogen. Time-of-flight techniques for the detection of atoms scattered and recoiled from surfaces in simple collision sequences, together with calculations of shadowing and blocking cones, can be used to make direct measurements of interatomic spacings and adsorption sites within an accuracy of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实现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中实时性应用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温室实时监测系统设计方案。[方法]根据温室系统中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的应用特点,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温室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并针对WSN中低功耗自适应集簇分层型协议(Low-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LEACH)存在的负载均衡策略不完备性及系统高实时性要求提出了一种实时阈值路由算法(Real-time Threshold Routing Algorithm,RTRA)。[结果]通过MATLAB对RTRA的网络生存期和网络时延性能测试发现,在相同测试环境中,RTRA较LEACH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节点能量,延长了网络生存期,该算法能够满足农作物温室系统对实时性和节能性的要求。[结论]该试验设计的智能温室监测系统满足了实时性需求,为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研究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氧化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碳质纳米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化学性质稳定、分散性高、比表面积大、丰富的含氧官能团等优良特性,是纳米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在航空航天、医药、新能源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应用广阔。近年来,氧化石墨烯在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氧化石墨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包括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种子萌发、枝叶生长、根系生长)、提高农作物抗逆性能、产量和品质、开发具有缓控释功能的氧化石墨烯基肥料,实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降低环境风险的功效;作为农药载体及增效剂用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达到缓控释放、高效利用的目的 ; 探讨氧化石墨烯作为吸附剂或降解细菌固定剂来修复受污染土壤的效果,为污染土壤修复提供新技术、新方法;介绍了氧化石墨烯作为高灵敏度的湿度传感器,可实现土壤墒情实时监测和无损监测植物生长状况;最后探讨了氧化石墨烯在农业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目前,氧化石墨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仍处于初期阶段,尚不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条件。随着氧化石墨烯在农业领域的研究深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有望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的变革、实现资源高效利用、降低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危害,为推进绿色低碳农业的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