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官能团多壁碳纳米管对镉离子(Cd2+)的吸附作用,揭示多壁碳纳米管影响镉细菌毒性的机制。  方法  通过批量吸附平衡实验研究不同官能团(羟基化、羧基化、氨基化、未经修饰)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Cd2+的吸附性能,通过细菌毒性实验评估不同官能团多壁碳纳米管和Cd2+对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的毒性效应。  结果  4种多壁碳纳米管对Cd2+的吸附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吸附性能与碳纳米管含氧量相关。多壁碳纳米管- Cd2+复合物细菌毒性低于游离Cd2+,随纳米管质量浓度增加(0~200 mg·L?1),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d2+复合物作用下细菌存活率从67%提高到81%。  结论  不同官能团多壁碳纳米管对Cd2+的吸附量与碳纳米管含氧量呈正相关;多壁碳纳米管-Cd2+复合物细菌毒性低于游离Cd2+,认为多壁碳纳米管可降低游离Cd2+的细菌毒性。图4表2参26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进行离体培养关键因子优化,以满足火焰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Firepower’的规模化生产。  方法  以火焰南天竹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对影响不定芽诱导、增殖生长和生根的基本培养基、6-苄基腺嘌呤(6-BA)和萘乙酸(NAA)不同质量浓度配比、白砂糖质量浓度及pH值等关键因子的研究,优化火焰南天竹茎段离体培养再生体系。  结果  WPM+0.50 mg·L-1 6-BA+0.10 mg·L-1 NAA为火焰南天竹不定芽诱导的理想培养基,不定芽诱导率为93.8%,且生长健壮;WPM+0.75 mg·L-1 6-BA+0.10 mg·L-1 NAA为不定芽增殖培养基,增殖倍数3.3,新芽鲜绿色、生长良好;1/2WPM+0.50 mg·L-1 NAA+白砂糖30.0 g·L-1(pH 6.0)为生根培养基,生根率达95.0%。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火焰南天竹的离体培养再生体系可为其大规模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采用暴露试验法,研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与重金属Cd2+单独及复合污染对鲫鱼鳃、肝脏、肌肉等部位的Cd蓄积及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Cd2+处理时,随着Cd2+浓度增加,鲫鱼鳃、肝脏、肌肉3部位的Cd蓄积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各组织蓄积量顺序为:肝脏鳃肌肉;在LAS与Cd2+复合处理条件下,Cd在这3组织中的分布仍符合以上规律,但鲫鱼各组织对Cd的蓄积量发生改变,其中0.4 mg·L-1Cd2+与5.0 mg·L-1LAS复合处理能极显著促进鲫鱼肝脏对Cd的蓄积(P0.01);2.0 mg·L-1Cd2+与不同浓度的LAS复合处理均能极显著促进鲫鱼肝脏、肌肉对Cd的蓄积(P0.01);另外,2.0 mg·L-1Cd2+与5.0 mg·L-1LAS复合处理能极显著促进鲫鱼鳃对Cd的蓄积(P0.01);其余各复合组与相应单一Cd2+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LAS与Cd2+单一及复合处理对鲫鱼鳃、肝脏、肌肉的SOD、CAT活性均有明显影响,其中鲫鱼肝脏SOD活性变化能更灵敏地反映污染物对鲫鱼的毒性程度.  相似文献   

4.
为完善百合种球繁殖技术体系,对亚洲百合Strawberry and Cream花器官进行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分化能力不同,由强到弱依次为花瓣,花丝和花柱;花瓣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0mg·L-1TDZ+0.1mg·L-1NAA,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mg·L-12.4-D+0.5mg·L-1KT;花丝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mg·L-1TDZ+0.5mg·L-1NAA,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mol·L-12.4-D+1.5mg·L-1KT;不定芽扩繁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mg·L-1BA+0.1mg·L-1NAA。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汞、镉和铬对明亮发光杆菌的生物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 )T3变种作为毒性测试物种,测定了重金属Hg2+、Cd2+和Cr6+的单一毒性;采用二次二因子回归通用旋转组合实验设计,研究了Hg2+Cd2+、Hg2+Cr6+和Cd2+Cr6+ 3种二元重金属混合物的联合毒性作用和主因子作用,建立了3个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与单一重金属Hg2+、Cd2+与Cr6+相比,它们的二元混合物对明亮发光杆菌生物毒性的效应和强度完全不同;单一重金属Hg2+、Cd2+与 Cr6+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毒性有显著的正效应,毒性从大至小依次为Hg2+、Cd2+、Cr6+,对明亮发光杆菌的EC50分别为0.044、6.05 mg·L-1和30.65 mg· L-1;3种二元重金属混合物对发光细菌的联合毒性作用也不同,总体上,Hg2+与Cd2+、Cd2+与Cr6+为加和作用,而Hg2+与Cr6+以拮抗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  磁性凝胶微球是新型吸附剂,其高效去除污染物的功能和重复利用性能受到热切关注,因此制备1种新型的磁性凝胶球极有必要。  方法  将离子共沉淀法制备的磁性粒子(MNP)用作载体进行硅烷化反应以合成具有氨基末端的磁性纳米颗粒(AM)。静电作用将海藻酸钠(SA)包覆在磁性颗粒表面,制备了1种富含氨基、羟基和羧基多官能团的新型磁性复合凝胶球(SA@AM)。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EM/TEM)、振动样品磁力计(VSM)表征产物,并开展产物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研究。  结果  成功制备的目标功能复合凝胶球(SA@AM)呈顺磁性磁铁矿晶型,SA@AM凝胶球的尺寸为1.5~2.0 mm;MNP、AM、SA@AM的磁化值分别为13.8、13.4和6.85 A·m2·kg?1。吸附实验显示:SA@AM对重金属铅离子(Pb2+)表现出高效吸附能力,对Pb2+的最大吸附量为105.82 mg·g?1,吸附机理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重复吸附-解吸实验表明:SA@AM对Pb2+的去除率≥76%。  结论  新型海藻酸钠磁性复合凝胶球对重金属Pb2+有着优异的吸附能力,同时磁性凝胶球有着良好的再生性能。图10表1参25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水体中Hg2+、Cd2+急性污染对鱼体肝脏金属硫蛋白(MT)的胁迫效应,筛选其适宜的生物标志物,通过Hg2+(0.5、1、10μg·L-1)、Cd2+(5、10、100μg·L-1)单一、混合暴露96 h半静水实验,采用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3、12、24、48、96 h时紫红笛鲷肝组织MT的含量。结果表明,96 h内紫红笛鲷肝脏中MT含量变化为:(1)单一暴露下,汞浓度组(0.5、1、10μg·L-1Hg2+)受诱导率分别为17.9%、43.7%、51.8%;镉浓度组(5、10、100μg·L-1Cd2+)受诱导率分别为4.3%、54.7%、84.9%。(2)Hg2+-Cd2+混合暴露下,Hg1Cd(0.5μg·L-1Hg2++10μg·L-1Cd2+)、Hg2Cd(1μg·L-1Hg2++10μg·L-1Cd2+)、Hg3Cd(10μg·L-1Hg2++10μg·L-1Cd2+)三个浓度组对鱼肝脏MT的诱导率均值依次为22.8%、26.3%、51.7%;Cd1Hg(5μg·L-1 Cd2++1μg·L-1 Hg2+)、Cd2Hg(10μg·L-1 Cd2++1μg·L-1Hg2+)、Cd3Hg(100μg·L-1Cd2++1μg·L-1Hg2+)的平均诱导率分别为30.1%、26.4%、58.3%。单一、混合暴露下皆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和剂量-效应关系,汞、镉离子污染物浓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都导致鱼体肝脏MT含量显著增加;混合暴露浓度组的诱导率总体上低于单一暴露下的诱导率,反映出Hg2+-Cd2+混合状态下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
闽楠微扦插繁育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以闽楠Phoebe bournei近成熟胚为外植体,采用多种方法建立闽楠微扦插繁殖体系。  方法   探究不同子叶切除强度对胚褐化的影响,以及抗褐化剂和吲哚丁酸(IBA)对近成熟胚萌发和无菌苗微扦插生根的影响。  结果   闽楠近成熟胚褐化的主要部位为子叶,子叶切除后胚可以萌发但不能正常生长,添加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对抑制子叶褐化有明显效果且不影响胚的萌发。近成熟胚萌发最佳培养基为1/2MS+0.2 mg·L-1 IBA+2 g·L-1 PVP,萌发率最高可达89.71%。无菌苗微扦插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1.5 mg·L-1 IBA+2 g·L-1PVP,顶芽生根率为100%,平均生根数为3.86条,平均根长1.56 cm;侧芽生根率为60.27%,平均生根数为1.55条,平均根长0.85 cm。筛选出的3号株系的繁殖系数达24.40。  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闽楠良种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去除水中芘-镉复合污染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考察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对芘的降解及对镉(Cd)的吸附,并初步探讨了其修复芘、Cd单一污染和复合污染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芘浓度的升高,S.maltophilia对芘的降解率先上升后下降,在浓度为2mg· L-1时,降解率最高,经4d达到65.74%.复合污染情况下,低浓度Cd(浓度小于0.5 mg· L-1)对菌降解芘没有显著的影响,当Cd浓度为5、10 mg·L-1时,则会抑制S.maltophilia降解芘,且不利于Cd的去除.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S.maltophilia在各污染体系中基本能保持完整形态,芘、Cd复合污染体系对菌体毒性作用最强,可导致菌体表面凹陷,少量菌体出现胀破现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随时间延长以及降解/吸附,芘-Cd会对S.maltophilia细胞表面基团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重金属镉(Cd)对黑杨派无性系生物量及镉离子含量的影响,探讨无性系对Cd胁迫的响应机制,为治理日渐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方法  对黑杨派的5个无性系进行沙培试验,分别测定其生长量、不同器官生物量及Cd2+ 含量,评价不同无性系抗Cd胁迫的能力。  结果  随着Cd2+ 质量浓度增加,胁迫后苗高与地径均呈下降趋势,各无性系苗高性状较地径对Cd胁迫更为敏感;胁迫后叶片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通过对不同无性系叶片生物量均值分析发现,无性系I-107、L-35、中菏1号排在前3位,除15 mg/L Cd2+ 质量浓度外,在其他质量浓度胁迫下差异均达显著水平。随着Cd2+ 质量浓度增加,不同无性系茎生物量与根生物量变化趋势一致,整体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对不同质量浓度Cd2+ 胁迫下茎与根生物量的均值进行分析,发现无性系I-107、鲁林9号、L-35的茎生物量排在前3位,I-107、鲁林16号、L-35的根生物量排在前3位。各无性系茎中Cd2+ 含量随Cd2+ 质量浓度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无性系I-107较对照增长率最大,其次为鲁林9号。在最高质量浓度胁迫下,鲁林9号的茎中Cd2+ 含量较其他无性系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无性系叶片和根中Cd2+ 含量随质量浓度增加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在最高质量浓度胁迫下,无性系I-107、中菏1号、鲁林9号中叶片Cd2+ 含量较对照增长率排在前3位。无性系中菏1号、I-107、L-35中根Cd2+ 含量较对照增长率排在前3位。总生物量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总Cd2+ 含量呈先升高再降低再升高的趋势。  结论  利用主成分分析对5个无性系生长量、生物量及Cd2+ 含量进行综合评价,发现无性系I-107、鲁林9号和L-35的抗重金属Cd能力较强,可为重金属Cd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提供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11.
在水温16~23℃、盐度30、pH8.0的环境条件下,采用静水试验法测定硫酸铜(CuSO4.5H2O)、硫酸锌(ZnSO4.7H2O)、氯化镉(CdCl2)和硝酸铅[Pb(NO3)2]4种重金属盐对泥东风螺Babylonia lutosa幼螺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对泥东风螺幼螺24、48、72和96h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CuSO4.5H2O分别为2.596、1.037、0.690和0.400 mg.L-1;ZnSO4.7H2O分别为16.384、4.738、3.225和2.721mg.L-1;CdCl2分别为17.286、7.340、3.799和2.361 mg.L-1;Pb(NO3)2分别为650.640、410.595、262.342和141.525mg.L-1。CuSO4.5H2O、ZnSO4.7H2O、CdCl2和Pb(NO3)24种重金属盐对泥东风螺幼螺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0.040、0.272、0.236和14.153mg.L-1;Cu2+、Zn2+、Cd2+和Pb2+、4种重金属离子对泥东风螺幼螺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10、0.062、0.148和8.501mg.L-1,其毒性大小为Cu2+>Zn2+>Cd2+>Pb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准确了解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农田土壤中镉(Cd)污染来源并制定修复对策。  方法  2017?2019年,以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典型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当地的投入品和农作物,连续3 a监测重金属Cd的输入和输出量。  结果  2017?2019年,研究区肥料与大气沉降是Cd的主要农业污染来源,占比分别为49.78%和40.16%、50.20%和39.14%、34.04%和48.09%;投入品每年Cd的总输入量分别占土壤Cd总量的0.18%、0.17%和0.14%。水稻Oryza sativa、油菜Brassica napus与茶Camellia sinensis的Cd年总输出量分别为2 820.00、2 706.00和2 629.50 mg·hm?2·a?1,年平均输出量为2 718.50 mg·hm?2·a?1,年平均输出量总体较为平稳。2017?2019年间Cd年输入量和输出量均逐年降低,但Cd年输出量均大于Cd年输入量,其原因可能是Cd在植物中出现了富集。  结论  该地区Cd的农业污染来源主要为肥料和大气沉降,环境及农投品整体属于清洁水平,但大气沉降量有上升的趋势,因此需对该区域继续实施长期监测;植物的年输出量均大于投入品的输入量,因此需避免秸秆直接还田,并及时修复当地受污染的土壤以及种植的植物。图1表5参25  相似文献   

13.
水稻和杂草稻对镉胁迫反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水培实验,研究不同浓度Cd2+胁迫对水稻和杂草稻植株的生长、色素含量、抗氧化酶的活性、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以及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Cd2+胁迫条件下,水稻和杂草稻植株地上部分外观伤害随着Cd2+浓度的升高而加重。(2)水稻和杂草稻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含量均表现为Cd2+胁迫浓度<0.5 mg.L-1时升高,Cd2+胁迫浓度>0.5 mg.L-1时降低的现象;水稻和杂草稻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也都表现出Cd2+胁迫浓度<0.5 mg.L-1时降低,然后升高,最后在Cd2+胁迫浓度>1 mg.L-1时降低的现象。(3)水稻的SOD、POD、CAT活性表现出在Cd2+浓度<1 mg.L-1时升高,在Cd2+浓度>1 mg.L-1时降低的现象;杂草稻的SOD、CAT活性表现出在Cd2+浓度<2 mg.L-1时升高,在Cd2+浓度>2 mg.L-1时降低的现象,杂草稻的POD活性表现出随着Cd2+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的现象;抗氧化酶活性随着Cd2+浓度升高的变化幅度是水稻>杂草稻。(4)Cd2+胁迫使水稻和杂草稻的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以及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且增加幅度是水稻>杂草稻,说明水稻产生了较严重的膜脂过氧化。总之,对于Cd2+胁迫,在敏感性上水稻>杂草稻,在抗性上杂草稻>水稻。  相似文献   

14.
模拟氮沉降和磷添加对杉木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模拟氮沉降和磷添加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土壤呼吸的影响,对调控杉木林土壤碳循环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10年生杉木林为研究对象,共设置9个处理水平[对照(ck)、低氮(N30:30 kg·hm?2·a?1)、高氮(N60:60 kg·hm?2·a?1)、低磷(P20:20 mg·kg?1)、高磷(P40:40 mg·kg?1)、低氮低磷(N30+P20)、低氮高磷(N30+P40)、高氮低磷(N60+P20)、高氮高磷(N60+P40)],探讨了大气氮沉降和磷添加对杉木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结果  施加氮磷没有改变杉木林土壤呼吸的季节性变化。单独施氮促进了杉木林土壤呼吸作用,高氮水平(N60)对土壤呼吸的促进最显著(P<0.05);单独施磷促进了杉木林土壤呼吸作用,高磷水平(P40)对土壤呼吸的促进最显著(P<0.05);氮磷复合作用下低氮高磷(N30+P40)对杉木林土壤呼吸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P<0.05)。相关分析发现: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低氮低磷水平下(N30+P20)土壤温度敏感性系数(Q10)高于对照。  结论  氮沉降和磷添加均对杉木林土壤呼吸有促进作用,氮磷复合作用下对杉木林土壤呼吸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其中高氮低磷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图1表2参46  相似文献   

15.
连香树是连香树科连香树属、第三纪古热带的孑遗植物,为我国珍稀濒危二级保护树种,具有极高的科研、经济及观赏价值。试验对连香树无菌体系的建立及植株再生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连香树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方法为0.1%升汞消毒12min;(2)芽增殖最佳培养基:MS+6-BA 1.0mg.L-1+NAA 0.5mg.L-1+GA32.0mg.L-1+蔗糖30g.L-1+琼脂7.0g.L-1,pH 6.0;(3)愈伤诱导的最佳培养基:MS+6-BA 0.1mg.L-1+2,4-D 2.0mg.L-1+蔗糖30g.L-1+琼脂7.0g.L-1,pH 6.0;(4)生根培养基:1/2MS+IBA 1.0mg.L-1+6-BA 0.1mg.L-1+蔗糖20g.L-1+琼脂6.8g.L-1,pH 6.0。  相似文献   

16.
锌对粳稻幼苗镉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采用水培实验,研究了镉胁迫下粳稻幼苗的生长发育特征及镉和锌的吸收转运特性。结果表明,施加1.2 mmol·L~(-1)及1.4mmol·L~(-1)锌能显著增加根尖数目和根系及地上部的生物量,并使根系中的镉积累量分别下降86.4%和97.5%,地上部镉积累量分别下降62.6%和73.3%。根系和地上部的镉主要分布在细胞壁(F1)和胞液(F3)中,细胞器(F2)中的镉含量很少,只占根系镉总量的5.4%和地上部镉总量的9.4%。锌降低了各亚细胞组分中镉的含量,提高了镉在F3中的分配比例。当锌使根系F3中的镉浓度降低到12.8 mg·kg~(-1)FW以下时,镉从根系F3中向地上部转运的比率显著增加,但转运量只有2.7μmol·L~(-1)Cd~(2+)(无锌添加)处理组的26.9%~4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