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对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以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AHP)为基础,建立一套系统的湿地公园景观评价体系。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得出苏州市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评价结果,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指标0.822,湿地公园景观质量指标0.713,湿地公园社会文化价值指标0.818,湿地公园美学指标0.760,景观综合指数得分0.802,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表明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处于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科学评价水网地区湿地生态安全状况,为区域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水网地区湿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威胁,以苏州市吴江区为研究对象,运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赋予指标权重,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格网技术将部分指标进行空间量化,最终通过综合评价法对2012—2020年吴江区的湿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  结果  2012、2016、2020年吴江区湿地生态安全值分别为0.394 4、0.455 2和0.516 4,总体由低安全和中度安全向较高安全等级演变;各时期的高值区域集中于太湖沿岸、震泽片区、北麻漾片区、同里湖片区、三白荡片区以及元荡片区;基于DPSIRM模型分析,管理、影响、驱动力子系统安全值明显提升,压力子系统有所下降,状态、响应子系统呈先降低后升高的态势。  结论  研究时段内吴江区湿地生态安全值总体呈上升状态。今后湿地的生态保护应当注重对压力指标的调节,加强对生态安全等级较低区域的管控,并保持较高强度的管理措施。图8表1参31  相似文献   

3.
  目的  合理评价森林生态功能,为制定提升森林生态功能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以广东南雄观音岽自然保护区为例,选取与森林生态功能相关的19项指标,通过投影寻踪分类法构建森林生态功能评价体系。  结果  ① 保护区中"较优"等级森林占据明显优势,但保护区整体评级为"中"。②保护区森林结构整体较好,但竹林多,幼龄林较多,森林蓄积能力、自然度较弱。③19项评价指标中,郁闭度、枯枝落叶厚度、公顷株数、平均高、总覆盖度是极重要指标;坡位、自然度、海拔、龄组、土层厚度、森林群落结构、平均胸径、坡向是一般重要指标;公顷生物量、公顷蓄积量、树种结构、健康度、坡度、土壤类型是不重要指标。  结论  针对各个评价等级的森林,建议如下:①对"优"和"较优"等级森林进行监测与保护;"中"等级森林需寻找得分较差原因,对症保护,进行重点监测;"差"和"较差"等级森林进行封山抚育。②适当控制竹林的生长范围。③根据评价结果适当调整保护区功能。  相似文献   

4.
三门峡天鹅湖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城市绿地的一种常见形式,城市湿地公园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其植物景观质量进行评价研究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现状,从而更好地为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结构模型,利用该模型对三门峡天鹅湖城市湿地公园进行景观质量评价,结果表明,Ⅰ级(>13.5)植物群落景观4个;Ⅱ级(12~13.5)4个;Ⅲ级(10.5~12)9个;Ⅳ级(<10.5)1个。绝大多数样地位于前3级,说明该湿地公园植物景观整体质量较高,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江西省石城县域降雨径流和森林质量年代变化特征及规律,研究降雨-径流-森林之间的关系,为定量监测和科学评价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状况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石城县域1989?2018年的天然降雨、径流序列数据以及不同年代遥感影像图,采用小波分析、遥感监督解译及森林质量等级判定等方法。  结果  ①石城县域降雨径流随着年际变化表现出缓慢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不显著;②森林质量指数随着解析年份的增加整体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③森林质量提升具有显著滞洪作用;④建立石城县域小波模型,径流深与降雨量呈正相关,与森林质量指数呈负相关。  结论  森林质量的提升会加强森林涵养水源能力和森林滞洪作用。图4表5参27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湿地公园使用过程中城市生态保护和游客接待能力之间的关系,采用现场观察、访谈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合肥市滨湖湿地森林公园为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6项评价指标对其进行满意度评价并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对滨湖湿地公园的满意度由大到小分别为空气质量、管理与服务、游览路线规划、自然景观风貌、交通便捷度、园区设施。最后,结合使用后评价分析结果,从园区设施设计、交通体系规划、公园的管理维护、自然景观风貌的保护4个方面提出面向城市湿地公园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区冬季景观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树种冬季景观质量评价模型,筛选以提升冬季景观质量为主的优良绿化树种,为华北地区冬季景观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依据树木观赏器官(姿态、茎杆、果、叶、芽)的生物学特性,以《华北树木志》为主,结合《园林树木1600种》及相关文献,初选华北地区312种乔木、455种灌木树种,并进行分类整理;收集影响树种冬季景观质量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树种冬季景观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筛选出的优良乔木树种,位于第Ⅰ等级的常绿乔木3科7属12种,落叶乔木20科26属43种,其中新疆杨的观赏价值最高,相对综合指数为0.450 3%;第Ⅱ等级的常绿乔木4科10属15种,落叶乔木26科36属94种。优良灌木树种,第Ⅰ等级的常绿灌木8科10属23种,落叶灌木15科23属58种,其中红瑞木的观赏价值最高,相对综合指数为0.362 5%;第Ⅱ等级的常绿灌木5科6属8种,落叶灌木24科49属110种。  结论  筛选出的第Ⅰ等级、第Ⅱ等级的乔木、灌木树种可分别作为冬季景观质量提升的优、良绿化树种,华北各城市可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适宜树种,提升冬季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8.
唐铭  郭浩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015-1017,1035
湿地公园的建设作为湿地生态恢复的一种新兴模式和区域环境规划与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为人们所广泛关注。笔者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对兰州银滩湿地公园现状进行了评价,同时对湿地景观单元特征指数进行计算。景观类型分水域、林地、草地、沼泽、滩涂;斑块形状指数(S)分别为1.36、1.13、1.21、1.08、1.29;区域总体景观多样性指数(H)为1.03;区域总体景观破碎度为0.19。  相似文献   

9.
  目的  长江上游石漠化地区影响着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在国家大力推行石漠化综合防治下,石漠化形势有明显缓解,但目前缺乏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无法实时、定量地进行生态评价。  方法  以长江上游典型石漠化地区云南省会泽县2002、2010、2018年Landsat 5、Landsat 7、Landsat 8卫星影像数据为基础,划分研究区石漠化等级,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法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与分析。  结果  ① 2002—2018年,会泽县石漠化状况整体明显改善,石漠化面积减少583.33 km2。②石漠化与生态环境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2 为0.688~0.873),表明RSEI法评价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效果较好。③ 2002、2010、2018年研究区遥感生态指数均值分别为0.458、0.490、0.488,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表现为中等水平,16 a间生态环境质量优化面积占全县面积的27.42%,生态变差的地区面积占15.09%。④干度指标对遥感生态指数的贡献度不断增加,第一主成分载荷值由?0.029变为?0.622,是制约会泽县生态环境质量优化的重要因素。  结论  2002—2018年,会泽县石漠化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呈中等水平,干度是制约生态环境质量优化的重要因素。今后应着重石漠化严重地区的保护。表8参28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蛾类的种类及其动态规律,筛选出反映湿地状况和动态的指示性昆虫,于2011年7—10月和2012年6—11月采用灯诱法监测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蛾类种群,并分析了蛾类群落的种—多度曲线、多样性指数、个体数、物种丰富度、均匀度与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蛾类已知27科385种,以夜蛾科、草螟科和尺蛾科的种类为多。蛾类群落种—多度关系符合生态位优先占领模型,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不相一致,而与物种丰富度一致。研究明确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蛾类种类较少,且群落不稳定,即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蛾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不稳定,并提出了合理保护和利用湿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松嫩平原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从20世纪中期至今,由于人为干扰加剧,松嫩平原湿地面积大幅萎缩、湿地功能退化、水质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此外,已设立的各级、各类型自然保护地在管理体制上的局限以及在地理空间上的割裂,也产生了生境孤岛化、破碎化等问题.因此,松嫩平原亟需设立国家公园来整合优化区域内各类自...  相似文献   

12.
周建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18-11821
根据国内外众多已建成湿地公园的成功经验,探讨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对城市湿地的开发与保护和拓展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意义,从生态规划设计的角度,分析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目标、原则,从规划分区、地形改造、水系规划、道路系统、种植设计、建筑设施等方面论述湿地公园生态规划的内容和方法,形成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城市化进程加剧了城市绿地的破碎化,严重威胁了城市鸟类多样性,河流生态廊道在鸟类栖息地保护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各类群鸟类多样性受多尺度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针对不同类群的城市生态廊道鸟类栖息地格局优化与栖息地营造亟待理论研究的支撑。本文在分析北京温榆河生态廊道春季鸟类物种构成特征的基础上,对景观格局、栖息地斑块和微栖息地3个尺度下的环境因子对各类群鸟类物种构成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以期深入了解影响鸟类栖息地选择的环境因素,为城市鸟类多样性保护和城市河流生态廊道栖息地建设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19年春季对温榆河生态廊道内部鸟类物种构成和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实地调研,并对流域栖息地类型进行目视解译和格局分析,通过冗余分析法(RDA)对鸟类物种构成特征与多尺度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50 ~ 200 m内的景观格局环境因子对廊道内鸟类总体物种构成解释度最高。鸣禽类群物种构成与微栖息地内的乔木均匀度、小范围内的水体、湿地面积以及较大范围内的草地、落叶林地相关指数相关;陆禽类群物种构成与耕地和灌丛相关;游禽和涉禽类群物种构成与较小范围内的水体面积、湿地面积相关;猛禽与湿地水体相关性强。相同生态类群下不同居留型鸟类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存在差异。多数鸟类的多度与100 m范围内湿地面积、湿地最大斑块占比和湿地结合度以及2 000 m范围内水体分离度等指数正相关。  结论  不同类群鸟类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存在差异,但水体和湿地相关指数对河流生态廊道内各生态类群鸟类均有影响。在未来的城市生态廊道建设中,建议考虑不同类群鸟类的栖息地偏好,注重廊道内部湿地水体格局的优化,针对目标物种开展鸟类栖息地营造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服务建筑设施是公园开展游憩服务、科教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我国公园设计规范对公园内的建筑设施有着严格的指标控制.本文意图全景式地分析北京公园服务建筑设施的类型、数量分布和空间分布指征,总结规律,发现问题,以期对我国公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城市更新中公共空间和设施的优化布局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北京市309个主要公园...  相似文献   

15.
论三门峡天鹅湖国家级湿地公园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蓓 《现代农业科学》2009,(3):134-135,154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成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湿地资源开发的有效方式,在认真分析三门峡天鹅湖国家级湿地公园所具有的各种资源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制度化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和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三门峡天鹅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6.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具有其特殊性。以重庆迎风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在调查湿地公园植物资源的基础上,按照湿地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设计原则,对湿地公园不同区域植物配置模式与景观营造进行了探索与分析,以期为重庆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和植物群落构建以及景观营造提供科学合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浙江省森林公园在省域尺度上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旅游发展模式。  方法  以浙江省128个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森林公园空间分布特征、均衡态势和分布密度,结合定性分析,探讨浙江省森林公园的发展历程与旅游发展模式。  结果  ①浙江省森林公园总体空间分布特征为随机型,其中舟山市、台州市、衢州市为均匀型分布,宁波市、绍兴市为随机—离散型分布,温州市、丽水市、湖州市、杭州市、金华市为随机型分布。②核密度结果显示:浙江省森林公园的疏密分布呈现3个梯次,东北部为第1梯次,中部和南部为第2梯次,西部为第3梯次。③浙江省森林公园的建设发展分为探索起步期(1982—1992年)、快速增长期(1993—2001年)、规范建设期(2002—2010年)、内涵提升期(2011—2017年)和全面发展期(2018年至今)5个阶段。④旅游开发分为城郊休闲型、景观游赏型、生态度假型、森林运动型和生态教育型等5种模式。  结论  在多重因素制约下,浙江省森林公园在各地级市间分布不均,发展模式各异。今后浙江省森林公园的建设和旅游发展,要在充分利用森林资源条件的基础上,积极对接森林旅游消费需求,优化空间布局结构;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市场服务能力;创建特色旅游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图2表2参23  相似文献   

18.
【目的】快速的城市化建设导致全球变暖、游憩空间缺失等一系列生态及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地处城市边缘地区的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进行基于碳汇和游憩服务协同提升的郊野公园环空间布局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研究基于RS与GIS技术,首先利用CASA模型计算区域提供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用以表征区域内生态空间可提供的碳汇量的时空分布趋势;其次,应用核密度分析模型与邻域分析探究区域综合游憩功能的时空分布强弱,利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帮助识别潜在游憩廊道;最后,应用CA-Marcov复合模型预测2023年区域生态空间格局变化趋势,全面支撑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环的优化选址。【结果】综合不同区域所提供的碳汇服务及游憩潜力的差异,结合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现状生态空间分布情况以及2023年生态空间格局演变模拟结果,共筛选出59处以碳汇和游憩服务协同发展为导向的郊野公园拟建用地范围。【结论】协同提升碳汇与游憩两类功能的郊野公园选址方法具有一定的空间定量化研究优势,相关评价结果可为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环的空间布局优化和其他生态空间建设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浙江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环湖绿道1期为例,从环境、经济、社会等3个方面对其景观绩效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客观反映绿道建设的综合效益。  方法  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环境绩效评价采用生态学及经济学方法,经济绩效评价采用市场价值法,社会绩效评价采用使用后评价和问卷调查等方法。  结果  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环湖绿道1期环境绩效的经济价值约398.44万元·a?1,其中调节气温和涵养水源的价值占比较大,分别为74%、18%。经济绩效方面,节约建设成本价值突出,约90.08万元,绿道建成后不仅提供了新的工作岗位,拉动了旅游业发展,还对附近房产价值提升有积极影响。社会绩效方面,绿道的建设提升了城市形象,体现了杭州市临安区的历史文化,提升了人们的户外活动参与度,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大多数人因自然环境优美而来到绿道。超过半数受访者表示对可持续设计有更深的了解。  结论  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评价滨水绿道景观绩效的综合价值,可以客观、清晰地呈现绿道建设的综合效益。表9参35  相似文献   

20.
从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环境和湿地景观3个方面综合评价了宣威市月牙湖湿地公园。结果表明,宣威市月牙湖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湿地环境质量良好,湿地景观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