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黑土农业区常量和微量元素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土常量元素组成表明黑土化学组成比较均匀,但Fe、Al在剖面中发生分异,有风化脱Si作用,黑土亚类间地球化学组成特征的差异与其分布区地势不同有关。对黑土中微量元素B、Cu、Fe、Mn、Mo和Zn的全量、有效态含量、它们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分布等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指出需要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增加黑土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以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黑土某些微量元素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根据吉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 ,对黑土中微量元素B、Cu、Fe、Mn、Mo和Zn的全量、有效态含量、它们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分布等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得出如下结论 :①吉林省黑土B、Mn、Mo、Zn的全量缺乏 ,Cu、Fe的全量略低 ;②黑土B、Cu、Zn的有效态含量缺乏 ,其中Zn严重缺乏 ;③黑土剖面中 ,B、Cu、Fe、Mn、Mo、Zn等微量元素全量与有效态含量分布相似 ,均以淋溶层最低 ,表层和淀积层较高 (Mo的全量除外 )。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剖面分布中淀积层层次较深 ,表层富集程度稍强 ;④黑土中B、Fe、Mn、Mo、Zn的有效态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B、Mo的有效态含量与 pH值呈显著正相关 ,而Cu、Fe、Mn、Zn的有效态含量则与pH值呈负相关 ;黑土B、Cu、Fe、Mn、Mo、Zn有效态含量与其全量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根据吉林省黑土中微量元素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分布的特点 ,需施用微量元素肥料 ,增加黑土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黄棕壤若干微量元素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湖北省黄棕壤上采集32个土样,研究了微量元素B、Mn、Fe、Cu、Zn和Mo的总含量、有效态含量、它们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分布等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所得结果如下:(1)湖北黄棕壤B、Mn、Fe、Cu的总含量较丰富,Zn的总含量中等,Mo的总含量缺乏;B、Cu、Zn、Mo的有效态含量较缺乏;(2)各微量元素总含量在黄棕壤剖面中的分布均以心土层中最高,而有效态含量均以表土层中最高;(3) Zn、Mo的有效态含量与总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B、Mo的有效态含量与黄棕壤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Fe、Zn有效态含量则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除Fe外其他微量元素的有效态含量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黑土区向来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稳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大范围的关于黑土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却很少,本文主要利用黑龙江省1:50万区域化探资料应用GIS分析了黑龙江省黑土区环境地球化学空间特征。研究得出:黑土区大部分微量元素的含量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某些重金属元素如Pb等出现多个高值,反映了污染范围广而分散的特点;某些植物必需微量元素如Zn、Mo显现出不足的趋势,这对本区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应当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植被覆盖、不同剖面层次贝壳沙样品的采集与分析,研究了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贝壳沙中微量元素Fe,Mn,Cu,Zn的含量及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贝壳沙中全Fe含量明显高于全国土壤中Fe的含量均值,而Mn,Cu,Zn 3种元素却远低于全国土壤中的含量.无论是表层样品还是剖面样品.微量元素含量均具有较大变异,且表层以下剖面样品4种元素含量高于表层样品含量.受植物生长的影响,有机枯落物较多的表层贝壳沙样品,其元素含量相应高于没有植被覆盖的表层样品.不同剖面样点自上而下,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规律并不一致,其全量与有效态含量的相关性大小也不一样.Mn,Cu两种元素全量和有效态含量之间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P<0.01),而Fe,Zn两种元素全量和有效态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却不显著,这可能是受元素种类与环境条件的双重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6.
研究旱作改水旱轮作对砂姜黑土中微量元素含量、有效性和赋存形态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砂姜黑土旱作改水旱轮作后,微量元素的总含量除Mo外,均呈贫化趋势且达显著水平;Cu、Fe、Mn和Mo的有效性明显提高,Zn的有效性降低,严重缺Zn可能限制作物产量提高;残留态、晶形铁态和碳酸盐态微量元素含量随旱作改水旱轮作时间的延续而降低,有机态和无定形铁态微量元素的含量则不断增加,代换态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与有效态微量元素相似,呈两极分化,Cu和Ni增加,而Zn和Mn降低.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分析研究了吉林中部不同亚类黑土中硼、钼的含量及垂直分布规律,分析了成土母质、成土过程、成土环境对各微量元素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土母质中全钼及有效钼含量均高于黄土母质,而黄土母质中全硼含量较高。全硼在草甸黑土中表现出很强的生物富集特征,其余各剖面表现出较明显的淋溶特征;有效硼表现出生物累积并且从上到下逐渐减小,与有机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全钼在草甸黑土、德惠典型黑土中有淋溶作用较弱的特点,在长春地区典型黑土中为表层富集,淋溶作用较强的特点;有效钼与全钼变化规律一致,白浆化黑土中有效钼的表层富集和淋溶程度最强。  相似文献   

8.
东北黑土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及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北典型黑土区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不同粒级有机无机复合体、矿物颗粒和有机碳含量,探讨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土壤对有机碳的复合机制。结果表明:东北黑土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主要以细砂粒复合体为主,黏、粉粒复合体次之,其含量均随剖面发生层向下呈减少趋势,南北区域上,也呈降低趋势。有机碳在各级复合体中及土壤中的含量均随着复合体的粒径增大而减少。各级复合体有机碳在土壤中均呈随剖面发生层向下由A层呈指数函数下降,在区域上,因东北黑土剖面有机碳含量及南北温度差异有机无机复合体含量曲线随区域差异有所不同。同时也说明东北黑土黏粒仍有较大的碳库容量。从其组成和组分间的相关分析,黏粒是形成和增加粉粒复合体的基础,从而利于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和改善土壤团聚结构。  相似文献   

9.
湖南张家界典型植烟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张家界山地植烟区域土壤的成土环境及地球化学元素的丰缺状况和迁移富集规律,为烟区优质特色烟叶的生产和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集23个长期耕种的典型植烟土壤剖面样品,测定分析了25种地球化学元素(氧化物)的含量,并对土壤的风化发育状况和元素(氧化物)的迁移富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张家界烟区主要成土母质如石灰岩、板页岩、紫色砂页岩风化物均受到了较强的风化作用,化学风化指数(CIA)介于73.19~88.03之间,总体上土壤具有Ca、Na贫乏而Fe、Al相对富集的化学组成特征。其中紫色砂页岩风化物发育形成的紫色土的风化作用较强,土壤的淋溶作用较强;石灰岩风化物发育形成的土壤富铝化程度较低。黄壤、水稻土、紫色土中地球化学元素多数表现出一定的富集特征,大量有益营养元素的富集对于提高烟叶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土壤剖面淋溶层中元素(氧化物)P、B、Se、Mn、Zn、Cu、Ni、Y、Sc、La、Fe2O3、SiO2的含量均高于中国或世界土壤元素(氧化物)中值(均值),而N、S、Cl、Mo、Co、Sr、Br、I、CaO、MgO、K2O、Na2O、Al2O3的含量偏低,其中元素(氧化物)N、P、S、Mo、Se、Mn、Zn、Br、I、CaO、MgO在土壤剖面中的含量变化较大。通过对元素(氧化物)富集系数的聚类分析,将元素(氧化物)分为3类:呈较强富集特征的元素N、P、S、Se;呈较强迁移特征的元素(氧化物)Br、I、Mn、CaO;变化较稳定的其他元素。微量元素B、Zn、Cu和稀土元素Y、Sc、La含量较丰富且变化相对稳定,表明除了常量元素N、P、S以外,微量元素Se、B、Zn、Cu和稀土元素Y、Sc、La可能是影响张家界烟区烤烟品质的重要特征元素。  相似文献   

10.
对黄土中埋藏古土壤的研究有过许多报道[2,5,8].但对黄土风化过程中元素的变化讨论则不多.笔者是在近年来对陕西洛川黄土剖面工作的基础上,讨论了不同类型古土壤中元素的含量与分布,古土壤剖面中元素的变化.并将古土壤的化学组成与黄土母质进行比较,进而论述了在古气候变迁的影响下,黄土剖面中元素迁移、积聚的地球化学特征.这对探讨黄土的堆积环境和生物气候条件的演变,以及地层划分等均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欧阳洮  骆国保  龚高实  周建国 《土壤》1988,20(5):232-238,254
本文着重研究了桂林地区石灰性水稻土的化学组成特征和微量元素的供给状况。研究表明,石灰性水稻土的钙、镁含量较高,且多集聚于剖面的上部;速效性磷、钾偏低;微量元素硼、锌、钼的供应不足;除钼以外,有效态硼、锌、铁等的含量均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香港土壤研究Ⅴ.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香港地区缺乏对土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本研究采集了该地区46个代表性土壤剖面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分析了15种稀土元素的总量,并根据土壤剖面的发育情况分层表述.研究结果表明:香港土壤的稀土元素的总量低于全国的平均含量,在剖面分布上由表层往底层逐渐增加.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土壤中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有明显的轻稀土相对富集现象.Ce的富集现象在火成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中较为突出,而Eu的亏缺现象在花岗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中尤为显著.成土母岩、土壤矿质元素和基本性质以及地形和植被等都会显著影响香港土壤稀土元素的含量和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刘国华  杨林章  夏立忠  李运东  马力 《土壤》2011,43(4):600-604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三峡库区福罗斯特脐橙(Citrus.sinensis)体内营养元素(N、P、K、Ca、Mg、Zn、Mn、Cu、Fe)的分布特征及其农业地球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大量元素中,树干(枝)Ca含量最高,花器官中K含量最高,根系与叶片中大量元素含量分布基本相同,大量元素在脐橙中的含量分配与土壤中的分配基本一致,均为脐橙强烈摄取元素;微量元素Zn、Mn、Cu为中等摄取元素,Fe为极微弱摄取元素,土壤背景为营养元素的主要控制因素。叶、花、根为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较为富集的器官,而树干、果实对各营养元素的富集程度较弱。该地区土壤具有缺N、少P、富K的特点,因此需合理调整有机、无机肥的比例,提高土壤N、P的供应量。  相似文献   

14.
应用岩石薄片鉴定、X射线粉晶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和ICP-MS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热带季风型气候条件下老挝Attapeu省Antoun地区二叠纪花岗闪长岩上发育的砖红土型风化壳矿物组成、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风化产物呈酸性,风化壳表土上形成薄层硅质壳层,表土中石英含量最高、铁氧化物含量低和高岭石含量低,符合典型的灰化土特征。随着风化作用加强,Fe2O3、TiO2和Al2O3出现富集,K2O、Na2O、CaO和MgO出现淋失。石英出现富集原因可能是雨季降水冲刷和酸性水淋溶掉高岭石等黏土矿物,而旱季SiO2含量上升至地表富集形成硅质薄壳缘故。剖面稀土元素分布型式为轻稀土富集型,∑REE在风化壳中部达到最高值318 mg kg-1,剖面上Ce和Eu均呈正异常-负异常-正异常变化趋势,∑REE最高值出现在Ce和Eu负异常和(Fe2+/Fe3+)较高层位,∑REE与Fe2O3显著正相关。REE富集与铁铝氧化物和黏土矿物吸附有关,也与相对还原的酸性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5.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土壤中的硒含量受基岩的控制,研究土壤中硒的分布情况,对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开阳地区红粘土剖面的结构、颜色、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研究,提出红粘土层可划分为两层:底部为暗紫褐色粘土,含有很高的Se元素及其它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顶部为紫红色粘土-灰黄色粘土,Se元素以及其它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含量较低。基岩是红粘土剖面中硒元素的物质来源,其是土壤中硒含量的主要控制因素,另外,Fe含量、pH值、有机质也是微量元素包括硒元素、稀土元素富集的重要的控制因素,硒元素在铁质层和红粘土底部超常富集,这两层中硒含量分别是中国土壤硒平均含量的14.35倍和34.78倍。  相似文献   

16.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海拔梯度上的土壤发生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柏松  黄成敏  唐亚 《土壤》2008,40(6):980-985
了解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土壤发生特征对区域植被恢复有着指导意义,为此选择不同海拔梯度上7个典型土壤剖面进行土壤发生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受区域成土环境影响,土壤化学风化和成土作用弱;土壤质地较粗,土壤机械组成以粉砂为主,黏化作用不强。土壤全Fe含量和Fe游离度一般<50g/kg和<30%;交换性盐基组成在土壤剖面中无明显分异。随海拔升高,土壤黏粉比、全Fe含量、Fe游离度增加。土壤表土有机碳同位素δ13C值随海拔升高偏负,反映区域植被类型由低海拔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C4型灌丛植被向高海拔凉润气候条件下C3型针阔叶林自然过渡。基于干旱河谷地区土壤特征,其植被恢复应以提高土壤质量为基础,并应遵循海拔梯度上自然植被分布特征进行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  相似文献   

17.
黑土区土壤剖面水分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007年5-9月作物生长季内农Ikt黑土土壤剖面水分含量的监测,分析了黑土区土壤剖面水分分布特征,季节性动态变化和变异系数.结果表明,在观测期内农田黑土水分在剖面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再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土壤剖面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的波浪式,这与降雨量的季节性分布和作物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在观测期内没有发现激变层,土壤水分变异系数的最大值出现于0-10 cm,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变异系数呈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土壤通报》2019,(5):1016-1025
探究现代气候环境下古沉积地层上土壤发生学特征,对丰富古土壤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以成都"褐色黏土"发育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土壤样本,测定其粒度组成、磁化率、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理化性质,探讨了晚更新世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的粒度组成、粒径分布特征与其下伏母质一致,现代气候环境下成土作用对颗粒改造不明显,不同土壤剖面间粒度特征存在的差异是母质沉积时期环境差异决定的;成都"褐色黏土"磁化率较低,而其上发育的土壤磁化率相对较高,表明现代成土环境对磁化率有增大作用;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都"褐色黏土"具有较强的风化强度,表生环境对母质CIA值及稀土元素分馏特征影响不明显,但硅铝铁率和微量元素Sr、Ba对现代环境具有较强的响应。  相似文献   

19.
二百方子沼泽湿地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国平  刘景双 《土壤学报》2002,39(6):810-821
选取霍林河下游二百方子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 ,采用重力沉积芯采样钻钻孔采样与剖面切割采样相结合的方法 ,采集了 8个沉积柱芯及剖面 ,对沉积物重金属元素Cu、Zn、Cr、Ni、Co、Pb、Fe、Mn及pH、总有机碳 (TOC)、全氮 (TN)在剖面中的分布进行高分辨率研究。结果显示 ,剖面上部沉积物表层沉积序列内已明显富集了Fe、Mn、Zn等重金属 ,并与TOC含量呈显著相关。与此相反 ,大多数沉积柱芯下层的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并接近地球化学天然背景水平。研究表明 ,高分辨率取样易找出元素间相关性。越靠近河流 ,淹没频率越高 ,沼泽湿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20.
铜锌镍锰赋存形态的土体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逐步连续分级法研究了砂姜黑土中铜锌镍锰的化学形态在土壤剖面中的变化特征以及耕作措施等对其的影响力,结果表明,砂姜黑土中换态,有机态和无定形铁结合态铜锌镍锰的相对含量随剖面深度增加而降低,氧化锰态和残留态则随剖面加深而提高;碳酸盐结合态因元素种类的耕种方式而异,抑或增加抑或降低;晶形氧化铁态可以分类两类,铜镍变化不很明显,锌锰随剖面深度增加而增加,旱耕熟化尤其是水旱轮作后,土壤中铜锌镍锰由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