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用两个突变体杂交,并用200Gy60Coγ射线辐照处理杂交干种子,经9个世代定向选择,于1995年育成了中矮秆、大穗、粒重、品质优良的小麦新品系95-γ728。该品系2003年10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西辐十二号。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其产量表现。  相似文献   

2.
矮秆、丰产、迟熟的晚粳稻品种“秀水27”经辐射诱变处理后,获得了比“秀水27”早熟6—11天的早熟突变新品系9份,株高显著降低的特矮秆突变品系5份,蛋白质含量比亲本高6%以上的突变品系8份。还选到千粒重增加,每穗粒数增多的突变新品系。经抗性接种鉴定,多数突变品系保持了原品种的抗性,还有少数突变品系的抗性比原品种提高,有的品系不仅保持了原品种的矮秆抗倒,较抗稻瘟病,米质较优的特征和特性,而且生育期缩短,每穗粒数增多,提高了丰产水平,很有可能成为直接应用于生产的突变新品种。此外,还产生了一大批具有某些优良性状的育种材料可用作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3.
辐射和生物技术相结合进行大豆育种(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 1 991年开始 ,利用60 Coγ射线对 30个中国大豆品种进行处理 ,通过南繁北育 1 0代的个体选育 ,已育成 30余个大豆辐射品系。其中中作 96 5、中作 96 2、中作973、中作M1 5和中作M1 7产量性状表现较好。同时对大豆品质进行了筛选 ,含油量超过 2 2 %的有 3份。其中中作 397 2含油量达 2 3 52 % ,348 4粗蛋白含量在47 6 7% ;对 30个大豆品系分析了再生能力和研究了对农杆菌的敏感性 ,发现黑农35、黑农 37、Throne和中作 97再生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4.
辐射诱变育成早杂恢复系温恢49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60 Coγ射线处理测 49干种子 ,经M8代筛选而成早杂籼型恢复系 -温恢 49辐。该恢复系株型好 ,穗蘖较强 ,恢复力、配合力、抗瘟性好 ,米质较优 ,花药大 ,花粉量足 ,制种较容易 ,与不育系早红突A配组育成早优 49辐 ,并于 1 998年 5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甘肃天水近年育成品系中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布情况,选用与Yr5和Yr10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对38份冬小麦品系进行抗条锈病基因检测。结果表明,38份品系中,有15份品系检测到Yr5基因,有1份品系检测到Yr10基因,分别占被检测品系的39.5%和2.6%;品系0817-4同时检测到Yr5和Yr10基因,由于两基因对目前流行小种有较好的抗性,建议品系0817-4可在甘肃天水小麦抗条锈病育种中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6.
用60 Coγ射线照射开花期盆栽小麦 ,结果表明 ,小麦籽粒性状变异明显 ,对改良豫麦 5 7的籽粒品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讨论了该方法的应用要点和育成新品系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李忠杰 《核农学报》2000,14(4):200-205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受照射的中 5DNA(小偃麦异源 8倍体 ,抗大麦黄矮病 )导入到受体小麦新克旱 9,在D3~D5 代获得了稳定的 5 4个品系。对其籽粒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进行电泳出现 3种变异类型 :第 1种类型为新谱带的出现或原有谱带的丢失 ;第 2种类型为供体谱带的出现 ;第 3种类型为谱带强度 (深或浅 )发生变化。根据农艺性状和籽粒贮藏蛋白电泳结果 ,精选 2 0份进行毒蚜接种 ,鉴定大麦黄矮病抗性 ,其中有 7个品系中抗黄矮病 ;1个品系 (97K1 0 77)高抗黄矮病。可初步认为供体中 5的抗大麦黄矮病基因已转化成功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采用常规杂交方法与核辐射诱变相结合的育种途径,培育成大穗、大粒型小麦新品种西辐十三号(97-γ254)。该品种穗粒数44.6粒,穗重2.09g,千粒重43.3g。2004年10月该品种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同时对育成突破性的新品种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张书标  马洪丽  黄荣华  章清杞 《核农学报》2007,21(3):209-211,241
采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技术,首次育成了1个籼稻直立穗突变体。该突变体穗型直立,与亲本品种9311的弯曲穗型显著不同。与9311相比,该突变体的株高显著下降,穗粒数减少、穗子缩短、剑叶变短、谷粒变宽变短,但千粒重没有发生变化。遗传分析表明,直立穗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单基因控制。利用该突变体与培矮64S组配的杂种与原杂交稻品种之间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碳酸盐及甲硫氨酸对抗盐碱水稻根系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献  孙宇哲  杨丹  苍晶  刘会  郝再彬 《核农学报》2006,20(5):429-432
以12个黑龙江省主要栽培的具有不同抗盐碱性水稻品种和7个碳酸盐抗性突变体品系的种子为材料,分别用0.02%甲硫氨酸或0.2%碳酸钠进行处理,并以0.5%琼脂培养基为对照培养,10d后调查种子根的长度、侧根数量等。结果表明,7个突变体材料经甲硫氨酸和碳酸钠处理后,侧根数和种子根长均比对照有明显的减少;而原品种没有显示出差异。突变体材料吸收碳酸盐量明显减少,抗性得到了提高。12个栽培品种材料经甲硫氨酸处理后,侧根数较对照有明显的减少;大多数种子的根长较对照无明显变化,少数种子根长较对照发生正向式负向变化。经碳酸钠处理后,侧根数和种子根长均明显变少和变短。因此经甲硫氨酸和碳酸钠处理10d后的侧根数和根长的负向极显著变化可成为衡量水稻抗盐碱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