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南昌市1995~2017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碳排放测算模型、VAR模型,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分析等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了南昌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格兰杰因果检验显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是碳排放的格兰杰原因,而脉冲响应分析则证实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初期对碳排放的影响不大,后续影响逐渐增加,待城市化发展成熟后对碳排放影响达到稳定的状态,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南昌市1995~2017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碳排放测算模型、VAR模型,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分析等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了南昌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格兰杰因果检验显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是碳排放的格兰杰原因,而脉冲响应分析则证实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初期对碳排放的影响不大,后续影响逐渐增加,待城市化发展成熟后对碳排放影响达到稳定的状态,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人口和城市化用地的增加,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张,其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以湖南省近年期建设用地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其建设用地数量、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目前全省建设用地的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平衡,其中包括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供应的不平衡,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灰色系统的湖北黄石市建设用地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用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建设用地的数量对城市整体经济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选取2004~2008年黄石市建设用地变更数据为基础,采用灰色系统预测方法对湖北省黄石市2010~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进行预测,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此种预测模型的适用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与分析——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中国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断发生变化。城市建设用地预测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健康、快速、集约化发展的保证,因此必须合理地确定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对我国的建设用地预测研究进展和用地预测模型做了介绍,并对兰州市建成区的用地现状进行了分析;依据兰州市建设用地的现状和资料的实际情况,选取灰色GM(1,1)模型和双因素模型对兰州市未来建设用地规模进行了预测与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6.
刘军  赵敏娟 《陕西农业科学》2010,56(4):152-153,156
建设用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建设用地的数量对城市整体经济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杨凌建设用地面临的问题出发,运用灰色预测系统,预测2015与2020年建设用地的合理规模,结果表明到2015年与2020年合理规模分别为4 040.1 hm2、4 930.98 hm2。  相似文献   

7.
建设用地需求预测改进思路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驱动因素,构建基于生产函数市场修正的建设用地需求预测模型,并以南通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南通市资本、人口等对土地资源的替代作用日益明显,土地呈现集约利用趋势,土地市场发育能有效减少土地过度性损失。研究结论:将制度变量引入建设用地需求预测模型,能更好的模拟和预测建设用地规模变化。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水平(GDP)、固定资产投资、人口规模等是建设用地规模拓展的重要驱动力。对重庆市1997年以来的建设用地规模扩展时空变化情况及扩展成因进行分析,以期为重庆市合理利用土地、协调建设用地增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杰  张磊  葛京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4045-14048
以石家庄市土地价格为例,利用SPSS软件对城市地价与用地规模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可能-满意度模型和"地价-用地规模"模型预测多因素约束条件下石家庄市2012年的城市合理用地规模,并对2个模型得到的结论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地价-用地规模"模型可科学预测城市合理用地规模。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的首要表现就是城市扩展现象.银川市作为西北地区东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时期,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迅速.本文以银川市为例,以城市统计资料、城市土地利用图为研究基础,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特征和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得出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过快、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空间结构及用地结构失衡等结论.  相似文献   

11.
基于MGM-Markov的城镇建设用地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建华  吴良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282-14284
根据城镇建设用地需求的特点,在预测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中引入多变量灰色马尔科夫模型(MGM—Marko),并用其对潜江市城镇坡用地需求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反应实际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情况,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在昌吉市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如火如荼进行的大背景下,通过对昌吉市建设用地进行分析,采用2000—2009年的建设用地数据,确立相关影响因子,建立了灰色系统GM(1,1)模型和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分别进行精度验证,综合两个模型的优点,预测出2015年和2020年的建设用地需求量,为昌吉市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城镇建设用地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我国现行城镇建设用地预测方法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将灰色系统理论引入城镇建设用地预测,并通过关联度来分析人口、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城镇建设用地的影响权重。通过城镇居住整体容积率的控制,提出了一种节约、集约型的建设用地预测模型,从而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河南省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概况,通过对区域城乡用地变化分析及造成城乡用地变化的人口迁移驱动机制和社会经济驱动机制的分析,用定量方法对未来城乡用地规模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5.
南昌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进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856-2858,2860
分析了1991~2002年南昌市耕地的转移方向及其与人口变化、农业经济发展、城镇化的关系,发现人均居住地的增长、农业结构调整(主要是退田还湖)以及城镇发展是南昌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
陈笑筑  王博  陈笑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970-15972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对毕节市规划基期和规划末期的城乡建设用地数据进行检验和处理,对比分析规划前后毕节市41个乡镇的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格局和演变特征。Getis-Ord Gi系数检验结果表明,毕节市东北部的城乡建设用地冷点区将逐渐消失,热点区的重心将逐步从中部区域转移到中东部区域;毕节市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城乡建设用地会愈发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将明显显现出来,符合当前毕节市发展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以长春市为例,根据2002—2012年统计数据,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和耕地变化特征,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增加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且呈现出建设用地规模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现行城镇建设用地预测中存在的问题,在预测潜江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中引入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和灰色GM(1,1)预测模型,用灰色GM(1,1)模型对城镇人口进行预测,并通过关联度综合分析各因素(人口、固定资产投资)对城镇建设用地的影响,结合建设用地控制系数进行再次调整,从而提出一种集约型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9.
魏蕾娜  郑林  张敬伟  贺小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63-11268
以南昌市区作为研究区域,采用1995、2005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以数理统计和定性结合的方式,分析了南昌市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结果表明,1995~2005年,南昌市区土地各类型间的转换程度很高,其中以耕地面积减少、城镇用地面积增大最为显著;相关分析揭示了驱动力机制,当南昌市区人文因素综合得分上升1分,南昌市区的耕地面积就减少0.0540k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