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绒山羊7个微卫星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分析了7个微卫星基因座位OarAE101、OarJMP8、BM143、BM6506、BM1824、BM6438I、LSTS004在辽宁绒山羊4个家系中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标记中仅有4个微卫星位点(OarAE101、OarJMP8、BM143、BM6506)表现出了多态性。OarAE101位点多态信息含量最高,为0.727;BM143位点多态信息含量最低,为0.526。在所标记群体中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249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35;遗传杂合度均值为0.638。说明辽宁绒山羊品种内的遗传变异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遗传多样性丰富,选择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2.
研究分析了辽宁绒山羊3个经济性状的相关性.根据山羊遗传连锁图谱和相关资料,选用7个微卫星座位,对40只辽宁绒山羊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通过标记多态性与生产性状的最小二乘线性模型,进行分子标记与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座位中只有4个表现出了多态性.微卫星OarJMP8座位上AA、AD基因型个体羊绒纤维长度极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0.01),AD基因型个体产绒量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0.05);微卫星BM143座位上AC基因型个体羊绒纤维细度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0.05);微卫星OarAE101座位上AB基因型个体羊绒纤维长度和产绒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0.05);微卫星BM6506座位上从基因型个体产绒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个体(P<0.01).  相似文献   

3.
根据山羊遗传连锁图谱和相关资料,选用7个微卫星座位,对40只辽宁绒山羊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通过标记多态性与生产性状的最小二乘线性模型,进行分子标记与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座位中只有4个表现出了多态性.微卫星OarJMP8座位上AA、AD基因型个体羊绒纤维长度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个体(P<0.05),AD基因型个体产绒量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个体(P<0.05);微卫星BM143座位上AC基因型个体羊绒纤维细度显著低于其它基因型个体(P<0.05);微卫星OarAE101座位上AB基因型个体羊绒纤维长度和产绒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个体(P<0.05,P<0.01);微卫星BM6506座位上从基因型个体产绒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个体(P<0.01).  相似文献   

4.
绵羊微卫星标记与部分毛用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根据GenBank在绵羊1、6号染色体上选取了14个微卫星基因座,对被测绵羊群体所有的表型数据资料按基因型分组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得出结论:ILSTS004、OarAE101、OarJMP8和BM1434个微卫星标记可以对羊毛自然长度性状进行标记;BM1824,BM6438和BM6506可以对羊毛细度进行标记。在绵羊6号染色体上的OarAE101、BM143和OarJMP83个位点之间或附近存在控制羊毛自然长度的QTLs;在绵羊第1号染色体的BM1824,BM6438和BM6506区域可能存在控制羊毛细度的QTLs。  相似文献   

5.
9个微卫星基因座在太行黑山羊中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9个微卫星标记研究太行黑山羊的遗传多样性,为地方山羊品种的选种、选育及保种工作奠定基础。本研究选取位于绵羊第6号染色体上与高繁殖力主效基因FecX和FecB紧密连锁的7个微卫星基因座(TGLA68、OarAE101、BM1329、LSCV043、BM143、OarHH55、GC101)和第4号染色体上的微卫星基因座OarHH35及第8号染色体上的微卫星基因座BM1227,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太行黑山羊中的9个微卫星座位共检测到69个等位基因,平均为7.67个;9个微卫星基因座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81,每个微卫星基因座的PIC>0.5,9个微卫星基因座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杂合度分别为5.24、0.81。由此表明,9个微卫星标记均具有高度多态性,可用于太行黑山羊的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绒山羊八个微卫星位点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柴达木绒山羊为研究对象,对其8个微卫星位点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计算各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P)、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结果表明:8个微卫星位点在柴达木绒山羊均呈高度的多态性(PIC>0.5);位点LSCV 24基因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和多态信息含量都最高(H=0.796,N=6.916,PIC=0.766);位点BM 3413的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都最小(H=0.676,PIC=0.615);位点MAF-70的有效等位基因最小(N=0·7672)。因此,柴达木绒山羊群体中遗传背景复杂,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这8个微卫星位点也可用于柴达木绒山羊羊绒性状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安徽白山羊保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试验选取了具有较高多态性的7个微卫星标记,进行了安徽白山羊保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标记共检测到45个等位基因和54种基因型,以OarAE54等位基因和基因型数量最多,DRBP1等位基因和基因型数量最少,每个标记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43个;7个微卫星标记的多态信息含量和平均杂合度均高于0.85,显示为高度多态;OarAE54标记的群体遗传杂合度高达0.864。说明安徽白山羊保种群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8.
小尾寒羊产羔性状的微卫星标记研究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选用位于绵羊第6号染色体上与多胎基因(FecB)紧密连锁的微卫星OarAE101、BM1329、BM143和OarHH55以及位于第4号染色体上的OarHH35对小尾寒羊的产羔性状进行标记研究,结果发现5个微卫星基因座在小尾寒羊的PIC都达到了高度多态(PIC>0 5)水平。5个微卫星基因座标记小尾寒羊的产羔性状,以OarAE101效果最好,找到了6个显著标记;其次为BM1329,找到了4个显著标记;BM143和OarHH35分别找到了2个和3个显著标记;在OarHH55基因座上没有找到显著标记。以上所产生的15个显著标记中,与产羔数有极显著正相关(P<0 01)的标记有5个,其相关大小顺序依次为OarAE101的等位基因113bp、BM143的基因型118bp/106bp、OarHH35的等位基因139bp、OarAE101的等位基因103bp和OarAE101的基因型113bp/103bp;与产羔数呈显著正相关(P<0 05)的标记有2个,其相关大小顺序依次为OarHH35的基因型139bp/127bp、BM1329等位基因170bp;与产羔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 01)的标记有4个,其负相关强弱顺序依次为OarAE101基因型111bp/101bp、OarAE101的等位基因111bp、BM1329的等位基因168bp、OarAE101的等位基因101bp;与产羔数呈显著负相关(P<0 05)的标记有4个,其负相关强弱顺序依次为BM143等位基因116bp、BM1329的等位基因186bp、BM1329基因型186bp/168bp、Oa  相似文献   

9.
微卫星标记BM143在4个山羊品种中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经筛选的微卫星引物BM143,对4个山羊品种的BM143基因座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大小在100~123bp范围内,分析检测了各山羊品种该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结果表明,该微卫星标记BM143在4个山羊品种中的遗传多态性可以用于山羊遗传多态性的评估,为山羊品种的保存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闽南黄牛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8个微卫星标记在所检测的闽南黄牛群体中都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在4个群体8个微卫星座位共有58个等位基因,每个微卫星标记平均检测到7.2个等位基因(3~11);8个微卫星标记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471,各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差并不显著;全部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2930;各群体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37。此表明闽南黄牛在微卫星位点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根据奈氏标准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不大。  相似文献   

11.
微卫星标记OarAE101和BM143在4个山羊品种中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选择与Booroola羊高繁殖力主效基因Fec^B紧密连锁的2个微卫星标记OarAE101和BM143,分析其在湘东黑山羊、南江黄羊、贵州黑山羊、波尔山羊中的多态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微卫星标记OarAE101在4个山羊品种中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0、8、6和8,BM143在4个山羊品种中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0、8、6和8,OarAE101/BM143在湘东黑山羊、南江黄羊、贵州黑山羊、波尔山羊中的多态信息含量值分别为0.8742/0.8052,0.7969/0.8093,0.7564/0.7462和0.7964/0.7340。湘东黑山羊OarAE101基因型为107bp/111bp基因型所对应的产羔数最小二乘均值最高(4.0头/胎),纯合基因型109bp/109bp、107bp/107bp、119bp/119bp、111bp/111bp和125bp/125bp所对应的产羔数最小二乘平均值较高,分别为2.67、2.5、2.4、2.33和2.25只/胎,故等位基因107、109、111、119和125bp对湘东黑山羊产羔数具有正效应。湘东黑山羊BM143基因型为100bp/106bp和106bp/112bp所对应的产羔数最小二乘平均值达3只/胎,BM143等位基因104、106和110bp与湘东黑山羊产羔数有显著正效应。  相似文献   

12.
微卫星标记与绵羊部分毛用性状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绵羊1、6号染色体上选取BM6506、BM1824等5个微卫星基因座对待测绵羊群体部分毛用性状的表型数据资料按基因型分组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OarJMP8可对羊毛自然长度性状进行标记;BM6438和BM6506可对羊毛细度进行标记;在绵羊6号染色体上的OarJMP8附近存在控制羊毛自然长度的QTLs;在绵羊第1号染色体的BM6438和BM6506区域存在控制羊毛细度的QTLs。  相似文献   

13.
贵州马4个微卫星位点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4个微卫星标记对20匹贵州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微卫星位点上存在遗传多态性,各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5.2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45,平均杂合度0.825.表明贵州马保持了较为纯净的原始基因库.  相似文献   

14.
陇东绒山羊微卫星DNA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9个微卫星座位,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CR扩增产物,对120只陇东绒山羊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对其群体遗传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陇东绒山羊在9个微卫星座位中共检测到90个等位基因,其中微卫星座位LSCV24等位基因数最多,为14个;BMS1248多态信息含量最高,PIC为0.88;DB6座位多态信息含量最低,PIC为0.79。在所标记群体中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7.69±1.65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84±0.03;遗传杂合度均值为0.86±0.03,均高于国内外部分研究结果。说明陇东绒山羊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群体遗传变异程度高,育种潜力大。  相似文献   

15.
利用6个微卫星标记,采用PCR扩增,对200只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羊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统计了各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遗传杂合度(H)、有效等位基因数(E)和基因纯合率(Rh)等遗传指标。结果表明:除BMS772(PIC=0.2571)为中度多态外,其余微卫星位点均为高度多态;群体的平均PIC、H、E、Rh分别为0.5446、0.5684、2.5695和0.6165,此品种绵羊基因多态性和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而基因纯合率相对较高;只有BM6506位点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5个微卫星位点BL1038、BM757、BM4621、OarFCB304、OarFCB48在豫西脂尾羊群体中的多态性,试验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其多态性。结果表明:在豫西脂尾羊群体中共发现5个微卫星位点有60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Ne)在6.010 3~10.846 8之间,平均Ne为8.430 3,OarFCB48的Ne最高为10.846 8;5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杂合度(H)为0.876 7,OarF-CB48的H最高为0.907 8。微卫星位点OarFCB48的多态信息含量(PIC)最高为0.902 1,BM757的PIC最低为0.817 5,平均PIC为0.866 5。说明豫西脂尾羊群体属于PIC较高的遗传群体。  相似文献   

17.
利用位于绵羊不同染色体的9个微卫星标记对新疆紫泥泉国家二级种羊场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A品系、B品系绵羊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统计了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A品系、B品系绵羊在9个位点的平均杂合度(H)、有效等位基因数(E)、9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PIC)和位点平物多态信息含量(PIC)以及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A品系、B品系绵羊基因座频率的抽样估计等遗传指标。研究表明:9个微卫星位点在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A品系、B品系中均存在遗传多态性,其中5个与产毛性状相关的位点可作为区分A、B品系的依据(5个位点为BM6438、ILSTS004、BM143、BM6516、BM1824);通过分析各品系的遗传结构和特性,如等位基因频率等,对中国美利奴绵羊的选育提高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利用29个微卫星标记,对云南4个地方绵羊品种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统计了各品种的等位基因频率,计算了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29个微卫星位点除BM1206为中度多态,BM315为低度多态外,其余位点均为高度多态,各绵羊品种PIC值都在0.8左右,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马鹿微卫星遗传多样性与产茸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7个微卫星遗传标记,采用PCR扩增,12%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anguinetti银染法显色,对新疆塔里木马鹿亚种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统计各群体的等位基因组成、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E)和平均基因纯合率(Rh),根据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利用分子进化遗传分析软件(MEGA),采用邻结法(NJ)重建系统发生树。根据等位基因频率,利用PHYLIP(3.6)分析软件,采用最大似然法(ML)构建系统发生树,应用自举检验(bootstrap test)估计系统树中节点的自引导值(bootstrap value),并进行了系统发生分析。同时对部分马鹿群体个体基因型与产茸量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位点在3个塔里木马鹿中的多态信息含量除BMS2508和Celjp0023没有多态性,以及BM5004为中度多态外,其他4个微卫星均为高度多态,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3个塔里木马鹿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分析。所有马鹿群体的平均PIC为(0.5196)、h(0.5552)和E(2.45),其基因多态性和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塔里木马鹿35团群体与沙雅群体的血缘关系及遗传距离近于阿拉尔群体,3个塔里木马鹿群体的系统发育关系基本符合其地理分布和育成史。微卫星位点BM4208的166bp/185bp基因型和微卫星BM888的208bp/208bp基因型可以对塔里木马鹿35团群体高产茸量进行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20.
利用8个微卫星位点对甘肃高山细毛羊肉毛兼用品系进行遗传检测,计算了等位基因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群体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结果表明,位点BM3501的有效等位基因数、群体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都最高(Ne=7.30,H=0.866,PIC=0.848);位点BM3413的有效等位基因数、群体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都最低(Ne=2.33,H=0.573,PIC=0.478);8个微卫星位点在甘肃高山细毛羊肉毛兼用品系中多态性丰富,除位点BM3413表现为中度多态外,其余位点均表现为高度多态。因此,甘肃高山细毛羊肉毛兼用品系遗传杂合度较高,遗传多样性丰富,选择余地较大;8个微卫星位点可用于甘肃高山细毛羊肉毛兼用品系遗传多样性评估,并可用于对其羊毛性状和肉用性状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