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大葱田不同时期杂草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二甲戊灵等7种除草剂及混剂对大葱田不同时期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大葱的安全性,以期为大葱田筛选高效、安全的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除草剂。结果表明,大葱移栽期、杂草苗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二甲戊灵单剂对禾本科杂草有较好防效,最高达到100%,但对阔叶杂草防效差;乙草胺单剂和精异丙甲草胺单剂对总草的防效均较低,介于36.39%~40.75%;二甲戊灵与乙氧氟草醚、辛酰溴苯腈混配均可以有效地防除杂草,其中二甲戊灵与乙氧氟草醚低剂量混配效果最佳,对总草的防效为68.28%,大葱的生长促进率为9.59%、增产率为11.81%。大葱生长期、杂草3~5叶期喷雾,精喹禾灵和乙氧氟草醚低剂量混配、精喹禾灵+辛酰溴苯腈+乙氧氟草醚三元复配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防除效果最好,对总草的防效分别为74.74%、76.52%,前期虽对大葱有轻微药害,但不影响后期产量,大葱的生长促进率分别为1.29%、7.92%,大葱的增产率分别为88.96%、70.42%;精喹禾灵单剂、精喹禾灵和辛酰溴苯腈混配防除阔叶杂草效果较差,精喹禾灵和灭草松混配对除马泡瓜外的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都有一定的防效,这几种处理对总草的防效均低于40%。杂草苗前,推荐使用330 g/L二甲戊灵EC 2 250 m L/hm2+24%乙氧氟草醚EC 300 m L/hm2混配;杂草3~5叶期,推荐使用10%精喹禾灵EC 675 m L/hm2+24%乙氧氟草醚EC 900 m L/hm2、10%精喹禾灵EC 675 m L/hm2+30%辛酰溴苯腈EC 1 200 m L/hm2+24%乙氧氟草醚EC 750 m L/hm2混配,可以安全、有效地防除大葱田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制备30%乙氧氟草醚.乙草胺水乳剂产品的方法。[方法]以乙氧氟草醚、乙草胺、乳化剂、溶剂、抗冻剂、消泡剂等为主要原料,对30%乙氧氟草醚.乙草胺水乳剂的制备方法及配方中各组分的最佳含量进行了研究,并对该水乳剂各项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评价。[结果]30%乙氧氟草醚.乙草胺水乳剂各组分的最佳配比为:5.0%乙氧氟草醚,25.0%乙草胺,15.0%200#溶剂油,5.2%S-80乳化剂,2.8%602#乳化剂,4.0%乙二醇,0.3%消泡剂,自来水补足100%。经测试,所得制剂外观、分散性、乳液稳定性、热储析水率及分解率等均符合水乳剂标准。[结论]30%乙氧氟草醚.乙草胺水乳剂加工工艺较简单,性能稳定,质量可靠,且毒性低,贮运及使用安全,与环境相容性好,成本较低,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两种除草剂对甘薯田杂草防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90%乙草胺乳油和24%乙氧氟草醚乳油除草剂进行甘薯田杂草防效和产量比较试验。小区面积20 m2,3次重复。设乙草胺50 ml/667m2、100 ml/667m2、200 ml/667m2、300 ml/667m2、乙氧氟草醚50 ml/667m2、100 ml/667m2、150 ml/667m2、空白对照等8个处理。结果表明:90%乙草胺乳油最适宜施用药量为200 ml/667m2,24%乙氧氟草醚乳油最适宜施用药量为100 ml/667m2,可有效防除甘薯田禾本科的狗尾草、马唐和部分阔叶杂草,最高防效可达90%以上,甘薯产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25.3%和28.1%,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试验测定结果表明 :在 PSA培养基上 ,1 0种除草剂中 ,乙氧氟草醚、恶草灵、恶庚草烷能极显著地抑制稻瘟病菌菌丝的生长 ,其 IC5 0 分别为 2 1 .93、3 0 .0 8、57.2 4 mg/kg。苯达松、金秋、二氯喹啉酸和异丙甲草胺与对照差异不明显 ;50 mg/kg浓度的恶庚草烷、丁草胺、金秋、乙氧氟草醚能明显地抑制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 ;在 1 0~ 1 0 0 mg/kg浓度下 ,恶庚草烷、乙氧氟草醚、金秋、丁草胺和异丙甲草胺能明显抑制稻瘟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 ,其余与对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乙氧氟草醚、乙草胺和盖草能在苗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乙氧氟草醚、乙草胺和盖草能在森林苗圃中的应用效果,进行马尾松Pinusmassoniana、火力楠Micheliamacclurei和乳源木莲Manglietiayuyuanensis苗圃化学除草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乙氧氟草醚和乙草胺在苗圃播种后芽前期使用和苗期使用乙氧氟草醚、乙草胺和盖草能除草率达90%以上,持效期45~63d,同时对种子发芽出苗和苗木生长安全。采用20%乙氧氟草醚、90%乙草胺和10 8%盖草能,使用剂量为0 105mL·m-2进行化学除草,比人工除草减少除草用工59 1%~66 7%,降低除草成本46 8%~62 9%。表3参4  相似文献   

6.
乙氧氟草醚在大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乙氧氟草醚在大蒜和土壤中的残留和降解情况,以评价大蒜生产中乙氧氟草醚残留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以及所得产品的食用安全性。样品经丙酮/乙酸乙酯提取,微波加热处理,弗罗里硅土柱净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结果显示,乙氧氟草醚在0.01~1.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0,在大蒜及其植株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5.2%~104.1%,相对标准偏差为1.8%~9.6%。在大蒜植株中残留量太低,以致消解现象不明显;土壤中消解明显,半衰期为15.4~18.6天,药后42天消解90%以上。使用30%乙氧氟草醚·扑草净可湿性粉剂按照900 g a.i./hm2和1 350 g a.i./hm2用药量分别土壤喷雾,不同收获期的蒜薹及大蒜样品中乙氧氟草醚的残留量均小于检出限0.01 mg/kg,低于日本和以色列规定的最高残留限量0.05 mg/kg。综上所述,使用30%乙氧氟草醚·扑草净可湿性粉剂防治大蒜田间杂草,按450~900 g a.i./hm2于大蒜播种后发芽前土壤喷雾处理一次,所收获产品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用24.0%乙氧氟草醚乳油,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及这2种药剂的混合共3种处理对红花檵木容器苗进行杂草除治试验,结果表明:喷施24%乙氧氟草醚乳油20 mL/667 m2后,第30天的株防效为90.3%、鲜质量防效为87.8%;第40天的株防效为91.7%、鲜质量防效为91.6%,均明显好于另外2种药剂处理的除草效果,且对苗木较为安全,基本上能达到除治杂草的目的,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验证和评价乙氧氟草醚与莠灭净的复配制剂乙氧氟草醚·莠灭净(38%悬浮剂)对苹果园一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最佳使用剂量及其对苹果树的安全性,进行了不同剂量的乙氧氟草醚·莠灭净(38%悬浮剂)对苹果园一年生杂草茎叶喷雾试验。结果表明,乙氧氟草醚·莠灭净(38%悬浮剂)885 g/hm2、1 140 g/hm2、1 425 g/hm2三处理药后14 d的株防效分别为68.97%、87.36%、96.55%;药后28 d的株防效分别为71.74%、88.04%、97.83%;药后45 d的株防效分别为69.29%、87.86%、96.43%,鲜重防效分别为70.03%、89.54%、96.88%。结论显示,用乙氧氟草醚·莠灭净(38%悬浮剂)防除苹果园一年生杂草,对苹果树安全,最佳用药量为1 140~1 425 g/hm2。  相似文献   

9.
乙氧氟草醚商品名为果尔(GOAL),通用名为Oxyfluorfen.化学名称为2-氯-1-(3-乙氧基-硝基苯氧基)-4-(三氟甲基)苯.美国罗门哈斯公司研制,1972年起在世界各地试验,1979年获准登记.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果园、棉田、稻田、向日葵田和多种特种经济作物地.其中,除所有育苗移栽蔬菜地可在移栽前应用外,葱蒜类蔬菜地既可在播前也可在播后或苗后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乙氧氟草醚在大蒜地的应用.(一)乙氧氟草醚的除草特性乙氧氟草醚属于高活性芽前、芽后除草剂,可防除多种禾草、莎草及阔叶草,是选择性触杀型除草剂.乙氧氟草醚通过萌发杂草的胚芽鞘、中胚轴和幼苗的叶片吸收,少量由  相似文献   

10.
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二苯醚类除草剂(三氟羧草醚、乙氧氟草醚和乳氟禾草灵)对花生白绢病菌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除草剂均能抑制白绢病菌的菌丝生长,其中以三氟羧草醚抑菌作用最明显,E C50值为7.88m g·L-1。3种除草剂对花生白绢病菌菌核的萌发无抑制作用。三氟羧草醚和乙氧氟草醚对菌丝体干重和菌核数量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乳氟禾草灵作用较弱。温室条件下,接种经3种除草剂处理白绢病菌后产生的菌核的致病力试验显示,乙氧氟草醚处理能降低病害的发生率,三氟羧草醚处理则能提高病害的发生率,乳氟禾草灵与对照相比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11.
李闯  侯志广  刘建国  赵晓峰  逯忠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429-13430,13433
[目的]研究乙氧氟草醚、二甲戊乐灵和乙草胺在大蒜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过丙酮和水混合溶液提取后,用中性氧化铝和活性炭净化,气相色谱测定。[结果]乙氧氟草醚、二甲戊乐灵、乙草胺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3.0×10-12、2.0×10-12和1.5×10-12 g,最低检测质量分数分别为6×10-4、4×10-4和3×10-4 mg/kg。乙草胺在土壤、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3.9%~118.1%、87.6%~117.6%,变异系数分别为5.4%~14.3%、1.6%~9.0%,乙氧氟草醚在土壤、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4%~109.3%、75.7%~117.2%,变异系数分别为2.5%~5.4%、2.7%~13.2%,二甲戊乐灵在土壤、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8.9%~106.8%8、0.7%~118.9%,变异系数分别为2.8%~5.9%4、.7%~15.8%。[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前处理重复性好,速度快,可用于大蒜实际样品的日常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以邻苯二甲酸二戊酯为内标物,用大口径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三唑酮原药的方法。[方法]以自制的大口径SE-30毛细管柱分离,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用保留时间定性,内标法定量。[结果]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色谱条件下,三唑酮和内标物在10min内很好地分离;三唑酮与内标物质量浓度比与它们的峰面积比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9;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9.7%~100.4%,相对标准偏差为0.05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合在工厂推广。  相似文献   

13.
几种除草剂对苎麻田杂草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几种除草剂对苎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进行了苎麻田除草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14 d对苎麻田杂草的综合株防效从高到低分别为:24%乙氧氟草醚乳油、90%乙草胺乳油、10%精喹禾灵乳油、10.8%高效盖草能乳油,防效分别为89.3%、88.5%、83.2%、82.9%;在施药后28 d,对杂草的株防效均出现一定程度下降。而对苎麻田杂草的鲜重防效从高到低分别为90%乙草胺乳油、24%乙氧氟草醚乳油、10.8%高效盖草能乳油、10%精喹禾灵乳油,其中90%乙草胺乳油和24%乙氧氟草醚乳油对杂草的鲜重防效分别达到87.1%和86.8%,显著高于10.8%高效盖草能乳油和10%精喹禾灵乳油。  相似文献   

14.
QuEChERS-GC-MS法检测当归中9种除草剂残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当归中除草剂的残留分析方法。【方法】阿特拉津、异恶草酮、乙草胺、扑草净、异丙甲草胺、二甲戊灵、丁草胺、丙草胺和乙氧氟草醚9种除草剂残留分析采用Qu ECh ERS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样品用乙腈提取,采用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炭黑(GCB)净化,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对影响提取和净化的参数进行优化。【结果】在0.01~5.00 mg·L~(–1)的范围内,各除草剂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添加量分别为0.01和0.10 mg·kg~(–1)的水平下,9种除草剂在当归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4.58%~96.37%,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11.73%,各除草剂的检出限范围为0.52~6.60μg·kg~(–1)。【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有效,能够用于实际当归样品中多种除草剂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15.
冀西北马铃薯田间杂草化学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宝地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297-5298,5462
[目的]寻找控制冀西北地区马铃薯田间杂草的有效化学防除方法。[方法]在经48%氟乐灵乳油和50%乙草胺乳油处理过的马铃薯田间使用15%精稳杀得乳油和24%果尔乳油进行除草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50%乙草胺乳油在播前进行土壤处理比48%氟乐灵乳油具有不影响出苗率的优点,效果更好;播种前用50%乙草胺乳油2 625 ml/hm2处理过的土壤,苗期用24%果尔乳油300、450ml/hm2可以很好地防治田间杂草。在冀西北地区马铃薯生产中使用化学除草可以节省成本1 050~1 080元/hm2。[结论]播种前药剂处理土壤结合苗期化学防治是控制冀西北地区马铃薯田间杂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种菊酯类农药增效剂胡椒基丁醚的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采用OV-101石英毛细管色谱柱,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内标物,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胡椒基丁醚进行气相色谱内标法定量分析。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78%,标准差为0.12,变异系数为0.12%,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8。  相似文献   

17.
为了检测除草剂乙氧氟草醚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为试验对象,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微核试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来检测其对泥鳅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乙氧氟草醚对泥鳅在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36.66、32.86、28.92、27.39 mg/L,安全浓度(SC)为7.92 mg/L。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均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不断升高,呈现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在处理6 d的最高浓度,微核率和核异常率达到最大,分别为6.417‰±0.631‰和65.417‰±5.080‰。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中,选取彗尾DNA含量、尾长、尾矩3个指标作为检测DNA受到损伤的认定标准,结果处理6 d的16.00 mg/L浓度达到峰值,单细胞彗尾DNA含量为43.06%±2.54%,尾长为268.00 pix±8.49 pix,尾矩为89.31±1.82。试验结果为乙氧氟草醚的合理使用以及环境污染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