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自1959年以来,我院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连续两年进行小麦丰产科学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1960年在44.4亩面积上,获得亩产1164.09斤(湿重)。今年在连续两年特大的干旱情况下,在72.15亩面积上单产仍达到747.6斤(湿重)。趁着全国热烈开展群体概念讨论的时候,我们将二年来,就小麦丰产栽培研究所得到的一些科学数据,加以整理,提出  相似文献   

2.
从品种选择、田块选择、施足基肥、精细整地、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田间管理、肥料运筹、病虫草害防治、化控等方面介绍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从而为小麦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不同小麦群体的发育特性和形态生理指标及其调控途径,我们曾于1960—1964年通过选用具有不同肥力水平的试验地和控制施肥量(主要是氮肥)的办法,造成高肥旺发低产、中肥壮发高产和低肥弱发低产三类小麦群体,以观察不同群体在形态结构、光强分布、干重积累、碳氮代谢、叶色  相似文献   

4.
小麦超高产群体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化群体结构改善经济性状为方向,探讨稻茬小麦突破现有高产水平的群体调控原理和技术。研究表明:进一步降低基本苗数,采取适期偏早播种、提高中后期施肥比例等措施,单株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分别达13和35.9%,成熟期干物重和收获指数分别达13.2ton/hm^2和0.46,产量可达6.59ton/hm^2。  相似文献   

5.
在高产条件下,小麦群体指标因栽培条件的不同而有较大变幅。播期、密度、肥料是这些变幅的主要可控因子。高产田冬前的群体茎蘖动态可用有效积温和基本苗进行描述。分蘖高峰出现期及峰值的高低与最高叶面积指数及出现期,是衡量群体数量和素质的重要指标。开花期地上部干物重既是高产的物质基础,又可作为衡量群体数量的重要指标。提高开花后的干物质积累最是实现高产稳产的有效途径。亩产500千克小麦,开花后的干物质积累量必须达450千克/亩以上。  相似文献   

6.
7.
本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最优设计的方法,通过测定田间试验参数,建立了小麦群体生育的五个函数模型。模型的解集是连续的。从而利用电子计算机在整个因素空间里选优,以亩产800斤以上为例,确定了优良栽培措施组合。  相似文献   

8.
小麦群体产量结构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数学中的“极值律”和“差值律”提出了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和要大,最大值因素和最小值因素间差值要小,即和大差小的观点,栽培中要创造群体适中,千粒重高,穗粒不少的产量结构型。  相似文献   

9.
通过总结多年来不同措施对小麦群体质量影响的科研成果 ,把有利于提高、改善小麦群体质量及增产的措施及标准集合在一起 ,旨在为人们在进行小麦高产栽培时 ,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宜措施 ,促进小麦的大面积增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花药培养构建小麦DH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小麦分子标记技术在遗传育种领域的应用,单倍体加倍(DH)群体的建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利用花药培养技术构建小麦DH群体,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以郑州8761×川育35050、花培3号×漯麦4号、0131H-66×R8320三组合的F1代进行花药培养,分别建立了3个小麦DH群体。3个群体规模均较大,性状分离幅度广,类型丰富,便于进行性状的遗传分析和QTL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上海地区小麦赤霉病菌的种属和产毒化学型,从上海地区分离获得小麦赤霉病菌65株,其中奉贤区23株、金山区10株、浦东新区12株、青浦区15株、嘉定区5株。鉴定结果表明:1株菌株属于SCAR类型I,是禾谷镰刀菌,其余64株为SCAR类型V,属于亚洲镰刀菌。化学型分析表明:48株为3-ADON型,数量最多;15-ADON型菌株最少,只有3株;其余14株是NIV化学型。其中,从奉贤区和青浦区的小麦中分离到3-ADON型、15-ADON型和NIV型3种化学型菌株;从金山区和浦东新区的小麦中分离到3-ADON型和NIV型;而从嘉定区的小麦中只检测到3-ADON型。研究表明:上海地区以产3-ADON毒素的亚洲镰刀菌为优势病原菌。  相似文献   

12.
小麦群体叶面积的动态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作物生理生态学原理,建立了小麦群体叶面积指数动态模型,用小麦品种895004在南京叶区种植时的试验和当年气象资料对其进行检验,表明小麦群体叶面积动态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播期、密度、肥水是调控群体的主要可控因子。小麦的适宜播期主要以实观早发壮苗和安全越冬为依据。越冬始期的幼穗分化应控制在单棱期至二棱初期。确立基本苗除根据品种、土壤和施肥水平外,应与播种期密切结合。增施氮肥能有效地扩大群体数量。采用测土定产定氮法能较合理地确立施氮量。追肥应视群体生长状况灵活掌握。倒三叶出生以前追肥,主要起增源、扩库作用;例二叶露尖追肥,具有稳源、扩库和提高粒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小麦高产群体叶面积的质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江苏省淮南、淮北地区设置小麦不同播种期、密度及肥料比例试验,研究小麦高产群体叶面积的质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必须在群体数量的基础上优化群体质量,即在形成适宜群体叶面积的前提下,提高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及单位叶面积承载籽粒能力,指出优化小麦群体质量的关键技术途径是科学确定适宜基本苗数、合理利用分蘖和改进肥料运筹。  相似文献   

16.
由10个高蛋白和4个高产小麦亲本的太谷核雄性不育株(经6~10代转育)等量种子混合组成基础群体B1;由4个高产小麦亲本的太谷核雄性不育株等量种子混合组成基础群体B2。对B1进行混合选择(MS)和单性状集团选择(CS),对B2进行回交混合选择(BS),各进行3轮选择,研究了6个性状的直接遗传进度。结果表明,利用太谷核雄性不育基因进行小麦轮回选择是有效的。对于单个性状的改良,CS是最有效的方法,且第一轮(C1)选择进度最大,但多元方差分析表明CS不利于群体的变异。MS在第2轮(C2)效应最大,BS到第3轮才显示出最大效应,而且MS和BS均有利于群体的变异。从3轮选择的平均效应看,MS是3种轮选方法中最好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小麦RIL群体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小麦RIL群体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以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分析小麦幼苗抗旱相关性状的群体变异,利用主成分分析对抗旱指标进行综合筛选,利用隶属函数值法对供试材料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小麦苗期抗旱性状QTL定位及抗旱育种研究提供依据。15个抗旱相关指标主成分分析表明:前6项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2.799%,所代表的6类指标可作为小麦苗期抗旱性鉴定指标,其相对重要性为生物量〉根冠比〉地下部失水率〉最大根长〉相对生长率〉地上部失水率。抗旱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父本山农483较母本川35050抗旱性强,群体综合抗旱性有较大的分离变异,111个系抗旱性高于双亲,14个系抗旱性介于双亲之间,5个系抗旱性较双亲低。该群体适于小麦苗期抗旱相关性状QTL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18.
小麦大群体育种方法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9.
烟辐188系烟台农科院采用有性杂交加Y诱变的中矮秆、大穗、优质、超高产的小麦品种。近几年来,该品种在邳州市开始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目前该品种已成为邳州市小麦生产的主导品种之一。为了进一步优化其超高产栽培技术,我们通过配置不同群体起点,为推广该品种提供理论和实  相似文献   

20.
小麦产量的90~95%来自于光合作用所合成的有机物,而来自土壤中的无机盐类不足10%。因此,提高小麦产量的根本途径是培育具有高光效的群体,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小安高光效群体增产的理论依据高光效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