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养猪生产中,饲料消化率是影响养猪经济效益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综述了饲料(日粮能量、蛋白源、饲料添加剂、抗营养因子)、猪本身(品种、年龄与个体差异、采食量、疾病、生理状态)和饲养管理技术等因素对消化率的影响,期望生产管理者重视消化率这一因子,以提高养猪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在猪生产中,消化率是影响养猪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作者综述了饲料(日粮能量、蛋白质源、饲料添加剂、抗营养因子)、猪本身(品种、年龄与个体差异、采食量、疾病、生理状态)和饲养管理技术等因素对猪消化率的影响,期望生产管理者重视消化率这一因子,以提高养猪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影响猪内源性氮和氨基酸流量的因素很多,如饲料采食量、体重、抗营养因子含量、日粮蛋白质水平以及日粮纤维水平等。对纤维而言,由于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不同,对猪消化道内营养物质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而在影响内源性氮和氨基酸排泄的因素中,日粮纤维的来源和成分比纤维的水平更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小麦作为猪饲料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小麦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是阿拉伯木聚糖,表现为增加动物消化道食糜黏度,使小麦在畜禽日粮中的应用受到限制。木聚糖酶可有效降解猪日粮中的木聚糖,缓解或消除木聚糖的抗营养因子,稳定饲料品质,提高养分消化利用效率,改善动物生产性能,使小麦日粮在木聚糖酶的作用下达到玉米日粮的效果。本期华南农业大学冯定远教授就木聚糖酶的作用机理,对猪生长性能、消化系统发育、饲粮中养分消化利用的影响进行系统阐述,希望对行业能有所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是草地畜牧业较发达的国家,但在猪的营养研究上比美国、英国落后,在制定其饲养标准时参考了英国ARC和美国NRC给出的猪的营养需要量。1987年制定的猪饲养标准比1985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Bal-larat农业部颁布的猪日粮营养标准有较大调整,新标准考虑了基因型,快速生长猪和慢速生长猪营养需要的差异,同时用可利用氨基酸代替了总氨基酸值。中国猪饲养标准的制定工作始于1978年,经1980年和1983年两次修  相似文献   

6.
<正>非淀粉多糖(NSP)是饲料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能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日粮中添加NSP酶能特异性降解NSP,降低其抗营养作用,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动物生长性能,促进肠道健康。本文综述了NSP酶的作用机制、影响NSP酶应用效果的因素和NSP酶在猪上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膨化大豆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水分、温度、压力和机械剪切作用的挤压(俗称膨化)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外发展速度最快的饲料加工新技术,膨化会使物料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诸如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以及酶类、有毒成分和微生物的失活等。大豆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平衡性好,消化率较高,在养猪生产中应用广泛,但由于其含有抗胰蛋白酶、脲酶、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其在猪(尤其是断奶仔猪)日粮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大豆经膨化处理后,可显著减少抗营养因子含量,提高对脂肪和蛋白质等的利用率,改善饲料适口性。本文仅对膨化大豆在仔猪和育成猪日粮中的应用效果作一…  相似文献   

8.
木本饲料一般指可供饲用的木本植物的叶子、嫩芽、籽实及加工后产生的木屑和刨花等副产品。作为一种有待开发的新型蛋白原料,本文总结了木本植物诸如辣木(Moringa oleifera)、桑树(Morus alb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等的营养价值和抗营养因子含量,以及在猪生产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当前抗营养因子的处理方式做了进一步的归纳和阐述。1)木本饲料的蛋白含量较高,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2)抗营养因子中单宁、植酸、皂苷含量较高,其他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氰化物等含量较低;3)木本饲料在猪生产上的饲用进展;4)目前,降低抗营养因子的主要途径有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发酵的方法。以上综述可为将来合理开发木本饲料进行养猪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湖南畜牧兽医》2003,(5):20-20
饲料中抗营养因子(非淀粉多糖类,植酸)是影响饲料利用率的重要因素。该项目利用酶法钝化技术既可消除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又不产生毒副作用,是最具有潜力的生产安全饲料的“绿色”方法之一。该项目在酶钝化条件下建立了日粮养分利用和生产性能参数,研究了猪、鸡体内微量元素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提高了蛋白质、有机物的消化率,提高了日增重和饲料报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酶钝化技术可减少猪粪便中磷和氮排泄量的40%~50%和9.7%,减少了粪便对环境污染。□饲料抗营养因子新技术研究成功  相似文献   

10.
生长肥育猪饲粮多以植物性原料配制,不用或极少使用动物性原料,然而植物性原料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如玉米-豆粕型饲粮中含有非淀粉多糖(NSP)、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植酸、果胶、抗原蛋白等抗营养因子).这些抗营养因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单胃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从而降低饲粮养分的消化利用率[1].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添加外源性酶制剂可以提高畜禽饲粮养分消化率,改善生产性能,减少排泄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人们对在生长猪日粮中使用油脂很感兴趣。在营养上,脂肪属高能日粮成分,并提供必需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日粮中的脂肪影响饲料的物理性质(如质粒粘聚度和颗粒稳固性),同时可改善日粮适口性。从经济的角度看,猪日粮中也应使用脂肪,因为从脂肪获取消化能和代谢能要比碳水化合物便宜。  相似文献   

12.
粗纤维在猪饲粮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郗伟斌 《养猪》2000,(4):11-11
猪营养专家建议要考虑粗纤维在猪营养中的作用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粗纤维会降低采食量和饲料消化率从而只将之视为抗营养因子 ,但现在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其营养作用。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粗纤维在猪的行为学和猪舍臭味控制方面有积极作用。另外有种观点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兴趣 ,即通过在猪的早期饲养中调控粗纤维水平可促进消化道的发育 ,而且这种效应将使猪终生受益。目前这种理论引起了仔猪生产者极大的兴趣。这是因为法规和市场要求削减断奶仔猪饲粮中抗生素的使用。而添加粗纤维是一种生产性能的保护策略 ,并且可降低饲料成本。高纤维饲料一…  相似文献   

13.
我国猪、鸡饲粮蛋白主要为植物性蛋白,动物性蛋白饲料(鱼粉等)只占饲粮的3%—10%。猪、鸡饲粮中植物性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主要受两种因素制约:猪、鸡消化道内缺乏适宜酶类;饲料中存在干扰养分消化、吸收和利用的抗营养因子(AntinutitionalFactorsANFs)。关于ANFs分类,迄今尚无统一标准,本文主要根据ANFs对饲料和动物的作用分为:蛋白酶抑制因子、碳水化合物抑制因子、矿物元素生物有效性抑制因子、颉颃维生素作用因子、刺激动物免疫系统作用因子。我国蛋白质饲料和能量饲料均处于短缺状态,严重制约着饲料工业发展。因此,广…  相似文献   

14.
家禽日粮中存在抗营养因子影响体内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在家禽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可消除抗营养因子从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本文从日粮类型角度阐述家禽不同类型日粮的抗营养因子及酶制剂在家禽不同类型日粮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饲粮的配合是饲料工业活动的核心。其目的,表面上是为猪提供需要的营养,但这只是一种手段;真正的目的是给人类提供肉食和为生产者提供利润。在养猪业生产中,饲料占生产成本的绝大部分(约占60~80%),而且又是用以控制生产方法的主要  相似文献   

16.
进入2016年以来,国内传统谷物原料和蛋白原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使得饲料行业不得不考虑替代原料的使用。而在替代原料研究方面,国外做出了很好的实践,本文通过对国外替代原料研究的综述,希望对国内的应用有所指导作用。谷物籽实可以作为原料,但同时其作为人类食物、生物燃料和生物产业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生产上述产品的过程中会产生如DDGS、小麦次粉、菜粕等副产物。作为杂食性动物,猪非常适合将这些人类不可食用的副产物转化为高质量的动物蛋白。因此,这些副产物和其他低价格替代原料如豆类和油类籽实可以用于猪日粮中以降低单吨饲料成本。然而,替代原料不一定能降低猪每千克增重的饲料成本。因此,新的和已有的猪饲料原料的使用必须在测定其能量和氨基酸组成后才能更优化。替代原料通常含有至少1种较高的抗营养因子:纤维、单宁、硫代葡萄糖苷、不耐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目前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降低替代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从而优化其在猪日粮中的营养作用。这些方法主要包括:(1)降低粉碎细度,从而增加消化率;(2)脱壳或抛光减少豆类和油类籽实的单宁和纤维含量;(3)风选原料(除杂)来增加含有更多营养成分和更低抗营养因子的部分;(4)热处理如膨化、烘干、烘焙和微化来降低不耐热抗营养因子的量;(5)日粮添加纤维降解酶或预处理的纤维原料或含有纤维降解酶的日粮来增加养分的消化率;(6)在可利用氨基酸含量的基础上配制日粮。总之,在替代原料每单位NE或可消化赖氨酸低于传统原料及其抗营养因子负效应可以控制的情况下,饲喂含有替代原料的饲料可以降低每千克增重成本。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仔猪的消化功能尚不够健全,不能发酵碳水化合物,仔猪日粮中的纤维物质会影响仔猪的正常生长和生产性能,并且饲料中的粗纤维会降低猪的采食量和饲料消化率,是抗营养因子,因此在仔猪配合饲料中粗纤维很少应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第一水果生产大国,水果加工产生的果渣种类多、产量大、营养丰富,是良好的饲料资源。然而鲜果渣易腐烂,抗营养因子含量高,影响其直接饲用,多数被丢弃,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益生菌发酵可降解果渣的抗营养因子,改善饲用价值。本文综述了柑橘渣、苹果渣、葡萄渣等主要果渣的资源概况、营养特点、发酵工艺及其在猪饲粮中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果渣|营养特性|发酵|饲料|猪  相似文献   

19.
微量元素铁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是动物体内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常规饲料中的含铁量能够满足动物机体的需求,但畜牧业生产中使用的饲粮主要为植物性原料,其中所含的铁主要是非血红素铁。动物机体对非血红素铁的吸收容易受到植酸、铜、锌、日粮纤维以及单宁等抗营养因子的影响,导致动物对铁的利用率降低。近年来,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在育种上得以广泛应用,使得动物的生长性能、繁殖性能等指标得到极大的改善,动物对饲粮中添加剂的营养功能要求也更加全面。文章主要对微量元素铁的营养代谢功能以及在猪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0.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具有单产高、土壤肥力要求低、田间管理粗疏、淀粉含量高等特点,是玉米等能量饲料的最佳替代品。然而,不同加工工艺和氢氰酸等抗营养因子会影响木薯产品的营养价值。本文全面介绍了木薯的营养特性,详细总结了木薯作为能量饲料在猪、肉鸡和蛋鸡饲粮中的添加比例、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