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文中阐述了国内外关于放牧家畜采食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概况,并对10多种采食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同时讨论了采食量测定误差的影响因素,提出合理的建议,文中较系统地总结了饱和链烷烃技术在评价放牧家畜食性、食量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冬春季节放牧绵羊的营养状况,采用饱和链烷烃法,测定了新疆昭苏牧区春冬季放牧绵羊的牧草干物质采食量和消化率。结果表明:冬春季育成母羊牧草采食量分别为661.68g/d,856.92g/d,成年母羊牧草采食量分别为876.97g/d,1021.83g/d,绵羊春季牧草采食量高于冬季,差异显著(P0.05)。冬春季育成母羊牧草干物质消化率分别为39.05%、45.85%,成年母羊牧草干物质消化率分别为45.76%、50.50%,绵羊春季牧草干物质消化率高于冬季,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采食是动物-植物相互作用的重要途径,是维持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的主要过程。动物的生产水平和草地的可持续性取决于动物的采食量,明确放牧家畜采食量是草地管理的关键之一。目前,直接观测法、指示剂法、粪氮指数法和近红外光谱法等现有技术被广泛运用到采食量的测定中。直接观测法利用较低成本对采食量进行计算,但主观性较强;食道瘘管法能够把握采食量却忽略了动物福利;近红外光谱法和饱和链烷烃法在测定采食量的同时能够认识家畜的择食特征。为此,本文对现有常规测定方法进行综述,分析影响测定放牧家畜采食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放牧行为与无人机技术相结合等新思路,为今后草原精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放牧家畜采食量测定,对于评定放牧家畜的营养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已报道的饱和链烷烃测定技术,对羊粪和植物样中饱和链烷烃含量测定的前处理方法、气相色谱条件及内标物的选择进行了改进和修正。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更加简便、易于操作,以C36作为内标物对测定结果影响极小,具有较好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夏秋季节放牧绵羊的营养状况,试验采用饱和链烷烃法,测定了新疆昭苏牧区夏秋季节放牧的新疆细毛羊牧草采食量和消化率。结果表明:夏季育成母羊和成年母羊牧草干物质采食量显著低于秋季(P0.05),牧草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秋季(P0.05);夏季育成母羊粗蛋白消化率极显著高于秋季(P0.01),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高于秋季(P0.05),酸性洗涤纤维和钙、磷消化率夏秋季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新疆昭苏牧区,新疆细毛羊的秋季牧草干物质采食量高于夏季,夏秋两季的干物质采食量均能满足母羊对干物质的需要;由于夏秋两季牧草品质不同,羊只对秋季牧草的干物质消化率低于夏季。  相似文献   

6.
放牧家畜采食量是评价草地生态系统转化效率和动物生产力的主要参数,受草地植被生长情况、环境条件、放牧方式、家畜生理特征及其瘤胃内环境等因素影响。放牧家畜采食量的准确测定一直以来都是食性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关系到动物营养状态的评估、补饲策略的制定以及食性理论的探索。传统采食量估测方法大多基于观察法或放牧前后牧草生物量差值法,这些方法对动物的干扰较小,但是受技术本身和适用范围的限制,如未能估测单个动物的采食量,很难适用于大范围的采食量估测。链烷烃技术和近红外技术的出现为准确测定采食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不仅能克服传统测定方法的缺点,还在准确率、适用范围(圈养动物和放牧动物)等方面优势较为明显,但由于粪便回收率和数据库完整性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应用于生物多样性较高草地的放牧动物采食量估测尚有难度。在简要总结不同方法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基础上,综述了差值法、内标法、链烷烃法和近红外法在放牧家畜采食量测定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建议多种方法结合可以准确测定放牧家畜采食量,以期为制定合理的草地生态系统管理策略和实现草地可持续生态服务功能提供新思路和启发。  相似文献   

7.
针对放牧家畜营养研究中新兴的饱和链烷烃技术应用的基础工作需要,以三江源区典型草甸的14种牧草为研究对象,对牧草具有的饱和链烷烃浓度模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高山嵩草+杂类草草地型草场14种主要牧草间链烷烃浓度模式差异明显,不同生长季节也存在明显差异,表现出特有的"植物指纹"信息;同时14种牧草中均以长链的奇数烷烃含量丰富,偶数烷烃含量较低,即C_(27)、C_(29)、C_(31)、C_(33)烷烃含量丰富,且C_(29)烷烃含量最高,浓度大于100mg/kg。这为今后饱和链烷烃技术在高寒草甸草场放牧家畜采食量和择食性研究中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高寒地区草地牧草分类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牧草生长时期对草原放牧奶牛牧草采食量和营养摄取情况的影响,为优化补饲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饱和链烷烃技术测定了不同牧草生长时期(牧草生长幼嫩期、旺盛期和枯黄期)放牧奶牛干物质采食量(DMI)和干物质消化率(DMD),同时测定了牧草营养成分。参照中国奶牛饲养标准,分析了不同牧草生长时期奶牛营养盈亏情况。结果表明:与枯黄期相比,放牧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和干物质消化率在牧草幼嫩期、旺盛期差异显著(P0.05);奶牛采食到的营养水平在牧草旺盛期和幼嫩期与枯黄期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参照奶牛饲养标准,在现行载畜量和放牧强度下,放牧奶牛干物质采食量都不能满足,营养需要不同程度缺乏,尤其是牧草枯黄期全部营养都不能满足需要。说明草原放牧奶牛采食量和摄取营养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准确掌握奶牛采食量情况对奶牛进行优化补饲和科学放牧管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放牧家畜的采食量是人们了解放牧系统动力学的关键之一。研究已查明,了解了放牧家畜的采食量和采食成分就能明晰家畜的营养状况,预测其生产性能,从而为草地管理决策提供目标,为优化资源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然而,估测放牧家畜的采食量及其组分是困难的,也是昂贵的。虽然那些改进的技术和方法有效地增强了人们获取家畜牧食行为数据的能力,但是测定放牧动物的采食量、采食成分和养分消化率一直以来都是营养学研究的挑战,方法众多,却各有利弊。因此,本研究针对目前估测放牧家畜采食量和采食成分的常用方法,如模拟采食法、牧前牧后差额法、酸不溶灰分法、三结合法、植物蜡层指示剂法和近红外光谱技术法,对它们的利弊和准确性进行讨论,并探析未来发展趋向,为今后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0.
韩建国 《草业学报》1994,3(4):41-45
本文介绍了目前广泛运用于草地放牧研究中的食道瘘管法的发展、食道瘘管手术及护理、食道瘘管样的制取、食道瘘管样品用于放牧家畜采食的营养成分、植物成分、采食量和消化率方面的测定,以及与其它常用的方法——放牧前后样方测定法、扣笼与未扣笼双样方法和模拟家畜采食采摘法对放牧家畜采食的营养成分、植物成分、采食量和消化率测定的比较,认为代表放牧家畜真实采食日粮的食道疹管样在以上各项指标的测定中都优于其它测定方法所得到的样品,更能代表放牧家畜的实际采食习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利用饱和链烷烃技术测定放牧动物日粮组成和采食量,评价放牧动物营养状况时存在的几个易忽视的关键问题,即:日粮代表性样品获取、链烷烃缓释胶囊实际释放率、粪便中偶数外源指示剂(偶数碳原子烷烃)本底值、链烷烃粪便回收率测定的必要性和适宜方法,以及日粮组分链烷烃浓度模式主成分分析的必要性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链烷烃技术在放牧草食动物营养与生态研究中准确恰当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温带常见牧草中饱和烷烃浓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立军  张英俊 《草业学报》2006,15(4):115-121
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了7种温带常见牧草表皮蜡质层饱和烷烃(N-alkane)的浓度,对同一牧草种不同生育期的饱和烷烃模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牧草饱和烷烃浓度模式存在显著的差异.在生长季节,绝大多数牧草的C29或C31的浓度超过50 μg/g,可以应用双烷烃法来估测放牧家畜的采食量.主成分分析和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除了老芒麦与披碱草或羊草在9月份出现重叠外,其它牧草的饱和烷烃特征模式在各取样时间均出现显著差异.因此,在温带草原上,应用饱和烷烃技术估测放牧家畜的采食成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放牧家畜采食量是家畜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同时也是决定放牧季节内的最适饲养管理标准。然而,近年来对放牧家畜采食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测定方法和放牧强度对家畜采食量的影响,没有系统的研究影响放牧家畜采食量的因素。本文通过分析不同放牧方式、不同放牧季节、不同放牧家畜和不同放牧草地状况对放牧家畜采食量的影响,以及不同放牧管理对家畜采食量的影响。从而为放牧家畜的科学管理和放牧草地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提出了放牧家畜采食量研究今后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利用链烷烃测定放牧羊驼采食量及种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牧动物的采食量及摄入牧草的种类,对于评定放牧动物的营养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测定牧草和粪便中链烷烃含量的方法,以羊驼为试验动物,在意大利中部佩鲁贾附近的农场,测定了羊驼的采食量、牧草摄入种类。结果表明:利用链烷烃技术测定放牧动物的采食量和牧草的种类,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饱和烷烃法测定放牧采食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牧采食量问题历来是动物营养学家和草原学家所十分关注的一个技术难题。迄今为止,解决该难题的最佳方法是运用烷烃技术。笔者综述了植物蜡质层的饱和烷烃作为指示剂测定放牧采食量的原理和方法,并指出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16.
反刍动物采食量的概念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26,自引:9,他引:17  
本研究对反刍家畜采食量的研究发展与现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采食量及其相关术语的定义主要基于饲草料或家畜,其测定方法和精确含义有差异;反刍家畜采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的复杂动态过程,采食量影响因子主要分为家畜的(胃肠蠕动力、选择性采食等)、饲草料的(粗纤维含量、抗营养成分等)和饲养条件的(草层结构、草地饮水点分布等)因素3个方面;采食量的测定方法有基于牧草测定的直接法和基于家畜测定的间接法,后者较多地应用于放牧家畜;预测方法有基于数学函数和生物学原理的模型法,基于消化试验的经验法和结合家畜属性的改进经验法。舍饲条件下可准确地测定和预测家畜的采食量,但对放牧家畜还没有精确的方法。通过测定与饲草水平密切相关的家畜尿液、血液或粪便中的代谢物水平将成为预测放牧家畜采食量的准确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乌珠穆沁后备母羊四季放牧采食情况,试验采用饱和链烷烃法对乌珠穆沁后备母羊四季放牧采食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乌珠穆沁后备母羊春、夏、秋、冬四季放牧干物质采食量分别为(1.68±0.11)kg、(3.22±0.19)kg、(0.95±0.27)kg和(0.52±0.07)kg,以夏季采食量最高,显著高于春季(P0.05),极显著高于秋季和冬季(P0.01);春季和夏季蛋白质摄入量均高于需求量,秋季和冬季均低于需求量。说明在放牧条件下,乌珠穆沁后备母羊在秋季和冬季应根据草场营养供给情况进行有效补饲。  相似文献   

18.
放牧生态系统家畜牧食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畜牧食行为包括采食、反刍,游走,饮水,卧息和排泄粪尿,其中采食和反刍是两大主要行为。本文介绍了放牧家畜与牧草间的相互关系,放牧通过采食牧草,降低牧草光合叶面积指数而影响牧草生长发育。放牧作为一种人为干预,影响植被组成和群落结构,高放牧压力下,导致草地退化。在放牧情况下,牧草具有避牧和耐牧两种生存策略。由于放牧草地物种多样,家畜选择采食适口性高的植物或植物组成部分。介绍了国内外计算采食量的各种方法,包括计算放牧前后草地牧草生物量,通过内外源标记物计算排粪量或通过采食时间,单口采食率、单口采食量来计算采食量。家畜采食成分的测定一直以来都是难点,有直接观测法、瘤胃内容物或粪便镜检法、瘤胃瘘管法和炼烷烃技术等。  相似文献   

19.
农牧交错区不同牧草时期放牧奶牛采食量与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饱和烷烃法对不同牧草时期放牧奶牛的采食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放牧奶牛在牧草幼嫩期、旺盛期、枯黄期3期的采食量结果分别为:绝对采食量(kg/d)为11.54±0.66、13.83±0.55、5.75±0.32,采食量在牧草旺盛期时达到最高.采食组成幼嫩期以苔草为主、旺盛期以隐子草为主、枯黄期以赖草为主,这与草场植物的生长和奶牛的喜好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植物表皮蜡质中的烷烃在测定放牧家畜采食量和食性中的应用原理和方法,并分析了该方法的优点及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