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杭东 《齐鲁渔业》2012,(7):53-54
鱼类是蛋白质含量较高的一类水产动物,这就决定了在其生长过程中需要蛋白含量较高的饲料,对蛋白质的需求实际上就是对氨基酸的需要,所以保证饲料中氨基酸平衡尤为重要。赖氨酸作为鱼类生长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在饲料中适量添加可以有效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减少鱼粉用量。  相似文献   

2.
鱼类碱性氨基酸需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是构成生命的基础物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含氮高分子化合物。饲料蛋白质被鱼体摄食后,必须在鱼消化道中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鱼体吸收利用。因此氨基酸构成决定了蛋白质的质量。已经证明,鱼类的必需氨基酸有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10种。不同种鱼要求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所占的比例不同,  相似文献   

3.
草鱼幼鱼的饲料苏氨酸需要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初始体质量为(8.35±0.06)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54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饲喂苏氨酸水平为0.72%、1.02%、1.32%、1.62%、1.92%和2.22%(占饲料的质量分数)的6组等氮半精制饲料(蛋白质质量分数35%),经60 d生长实验确定草鱼幼鱼的苏氨酸需要量.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苏氨酸水平增加,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肌肉RNA/DNA比值和血氨水平显著升高(P<0.05),均在1.62%组达到最大值;饲料系数和肝脏谷氨酸脱氢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均在1.62%组达到最小值;随着饲料苏氨酸水平进一步提高,上述指标不再发生显著变化(P>0.05).随饲料中苏氨酸水平的增加,草鱼血清总蛋白浓度显著升高,1.32%、1.62%和1.92%3组显著高于0.72%和1.02% (P<0.05),2.22%组达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浓度在饲料苏氨酸水平为1.32%~2.22%的4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0.72%组和1.02%组(P<0.05).饲料中苏氨酸水平为1.62%时,草鱼肌肉苏氨酸含量和肌肉氨基酸总量均为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苏氨酸适宜水平能使草鱼全鱼水分显著降低,增加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P<0.05),同时降低草鱼肌肉水分,增加蛋白质含量(P<0.05),但不影响脂肪含量(P>0.05).饲料中苏氨酸水平对草鱼肝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以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向质沉积率、肌肉RNA/DNA和谷氨酸脱氢酶活力分别对饲料苏氨酸水平进行折线同归分析,并以这些指标达95%最佳值时为判断依据,得出草鱼幼鱼饲料中苏氨酸适宜需要量以占饲料的质量分数计为1.42%~1.61%(饲料蛋白质质量分数35%)或以占饲料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4.07%~4.60%.  相似文献   

4.
许钰珏  王文强  杨鹏  何超群  覃雅雯  宋飞 《水产学报》2021,45(12):2029-2043
试验采用初始体重为4.16±0.06g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作为研究对象,设计3种等氮等脂的饲料:苏氨酸对照组(TC,65.0%鱼粉),低苏氨酸组(LT,65.0%宠物级鸡肉粉添加除苏氨酸以外的必需氨基酸至TC水平组)和苏氨酸添加组(TS,LT组添加苏氨酸至TC水平组),探究饲料中不同苏氨酸水平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糖脂代谢、免疫及宠物级鸡肉粉利用率的影响,养殖试验开展8周。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T处理组饲料显著降低了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饲料效率和鱼体营养物质组成(P<0.05),饲料中添加苏氨酸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宠物级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后导致的生长性能受限、饲料效率低下和鱼体营养物质组成降低等问题(P<0.05)。宠物级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还显著降低了血浆中营养成分和多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晶体苏氨酸能够显著提高血浆中游离氨基酸的水平(P<0.05),使之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mRNA水平上,饲料中苏氨酸添加可显著改善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引起的肝脏中糖脂合成代谢抑制和分解代谢加剧的现象,同时苏氨酸添加也可显著降低细胞炎症因子的mRNA的表达水平(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适量苏氨酸的添加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促进脂肪合成和抑制脂肪分解,并增强的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5.
1、鲑鳟鱼类对蛋白质与氨基酸的营养需求鲑鳟鱼类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求与温水性鱼类相比,一是需要较高的蛋白质,一般为30%—55%,且动物性蛋白质占总量蛋白质的35%—70%;二是需要10种必需氨基酸,但对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赖氨酸和色氨酸)的需要量比温水性鱼类高0.6—2.5倍,而且要求氨基酸平衡性(即氨基酸的种类、含量及氨基酸之间比率)较好;当限制性氨基酸缺乏时,鲑鳟鱼类极易出现营养性疾病,导致免疫力和应激能力的降低。这就要求饲料中所提供给鲑鳟鱼类的蛋白质应为“理想蛋白质”,且易消化和吸收。表1鲑鳟鱼类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量鱼类…  相似文献   

6.
鲤鱼是北方主要养殖鱼类之一,其饲料不仅要注意蛋白质的含量,更要注重蛋白质的质量。优质的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比例合适,容易被鱼类所吸收。目前国内北方鲤鱼的配合饲料中采用的主要原料为豆粕,菜粕,而豆粕、菜粕类的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蛋氨酸缺乏会导致生长缓慢,饵料系数高,其主要原因是蛋氨酸不足引起氨基酸不平衡,饵料利用率下降,造成饲料浪费。有关专家认为添加单体蛋氨酸能提高鲤鱼生长率和饲料效率。但也有专家认为鱼类对饵料中氨基酸和添加游离氨基酸存在着吸收不同步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青鱼饲料添加组氨酸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鱼类对蛋白质的营养需要,实质是对氨基酸的需要,有关鱼类对氨基酸的数量及平衡的报道较多。但关于青鱼对游离氨基酸利用的研究不多,一般认为,鱼类对饲料中氨基酸和添加的游离氨基酸存在着吸收的不同步的现象,同时还影响别的必需氨基酸吸收的同步化,使氨基酸得不到平衡互补,从而影响游离氨基酸的结合率以至整个饲料蛋白质的利用。有的试验表明:添加游离氨基酸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鱼类生长的研究或C~(14)同位素示踪研究已测定出一些鱼类所需的各种氨基酸。这些研究大部分是通过投喂含晶体氨基酸的精制饲料和根据饲料中缺乏某种氨基酸的生长特性曲线来测定每种必需氨基酸,本文综述一些鱼类对10种氨基酸的需求量。  相似文献   

9.
塞内加尔鳎分布于地中海和大西洋南部沿岸,是一种优质养殖鱼类.我国于2005年引进,到目前为止,仅有小规模的养殖.本文介绍了塞内加尔鳎仔、稚鱼对蛋白质、氨基酸和脂肪酸的营养生理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大豆浓缩蛋白和花生四烯酸对塞内加尔鳎仔、稚鱼生长及牛理的影响以及添加氨基酸、改变非蛋白能量水平、调节蛋白质和脂类比例对其营养生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浓缩蛋白可部分替代鱼粉投喂塞内加尔鳎后期幼体,对其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但要先消除抗营养因子的作用;氨基酸的添加可影响氨基酸代谢,从而影响塞内加尔鳎后期幼体的生长.幼体饵料中添加的氨基酸种类应该和限制性氨基酸相一致;塞内加尔鳎幼体的生长和存活不依赖于饲料中花生四烯酸的浓度,但对色素沉着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鱼类对蛋白质的需要实际上是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蛋白质营养平衡实际上是氨基酸的平衡。饲料中一旦缺乏某种氨基酸,会使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比例失调,限制其它氨基酸的利用,多余的氨基酸则脱掉氨基作为能量被消耗掉,从而造成蛋白质利用不合理。但是所有的植物蛋白都存在某种或某几种限制性氨基酸,其中最主要的为蛋氨酸和赖氨酸,因此,当饲料中植物蛋白源的添加量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1.
2008年,鲤鱼的总产量为299万吨,占全球养殖鱼类和甲壳类动物总产量的7.7%(FA0,2010).在全球的养殖鱼类和甲壳类动物产量中,鲤鱼的产量排名第三,仅次于鲢鱼和草鱼,而其中中国占了大概80%的鲤鱼产量.然而,其他的一些国家如巴西、俄罗斯、波兰和缅甸等也是鲤鱼产量前十位的国家,由此可见,这个物种是具有全球重要性的. 鲤鱼是典型的无胃鱼,对摄入的食物尤其是蛋白质没有任何的酸性水解作用,因此可能会影响食物的消化率,从而影响饲料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整体利用率.通过补充如DL-蛋氨酸、Biolys(R)、ThreAMINO(R)和TrypAMINO(R)等氨基酸而使饲料中氨基酸组成达到平衡的技术在鲤科鱼类营养研究中并未得到肯定,部分的原因是人们对补充的氨基酸在鲤鱼体内保留的效率以及对鲤鱼生长效果的作用存在怀疑.  相似文献   

12.
饲料脂肪水平对鱼类生长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能为鱼类的生长提供能量、必需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1],还具有节约蛋白质的作用,减少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等[2]。饲料脂肪水平影响鱼类肌肉等组织的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因此,查明并掌握鱼类脂肪需求量及代谢规律有利于指导鱼类饲料生产,达到节约蛋白质的目的。笔者主要从生长、组织形态、消化和吸收、脂肪酸组成及基因表达等方面分析综述了饲料脂肪水平对鱼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武帆  杨振才 《河北渔业》2021,(7):29-32,36
综述了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不同水产动物摄食生长和营养代谢方面的影响.在饲料中添加适宜量的L-肉碱,可以提高鱼类、甲壳类、龟鳖类等水产动物的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可促进多数水产动物的脂肪酸氧化、蛋白质合成,降低机体脂肪含量.L-肉碱的作用因物种而异,在高脂饲料中作用更大,甲壳类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较其他水产动物更高,水产动物...  相似文献   

14.
王菊华 《淡水渔业》2002,32(6):59-59
我国水产养殖由传统的肥水养鱼 ,单一饲料养鱼 ,混合饲料养鱼发展到今天的全价配合饲料养鱼 ,为我国水产业的产业化和在世界市场上竞争打下了基础。配合饲料不仅要求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物质的含量 ,还要求氨基酸的平衡 ,脂肪酸的种类、糖类的成分、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含量更加接近鱼类营养需要 ,并且添加促生长、助消化、抗菌防病等物质 ,经过科学地加工 ,从而保证鱼类摄食旺盛 ,生长加快 ,降低饵料系数。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水产养殖和饲料加工的经验 ,提出几点在配合饲料应用上应注意的问题 ,供同行参考。1 池塘和网箱条件配合饲料现…  相似文献   

15.
鱼类消化道菌群与碳水化合物代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碳水化合物氧化分解是鱼类能量的重要来源。由于碳水化合物来源广泛、价格相对低廉,饲料中添加适量碳水化合物,不仅可以降低饲料成本,而且可以节约蛋白原料,减少氨氮排放。然而以往研究表明,鱼类摄入超量碳水化合物时会出现抗病力受损、生长迟缓、脂肪肝、死亡率升高等问题。鱼类消化道微生物参与宿主的糖、脂类和蛋白质等代谢过程,对动物营养代谢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提高鱼类对饲料的利用率,对鱼类增产、渔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综述了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以鱼类消化道微生物为出发点,阐述了鱼类消化道微生物调控碳水化合物代谢的方式与可能机制,旨在为鱼类高效利用碳水化合物以及节约饲料中蛋白质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占秀安  刘平  王永侠 《水产科学》2007,26(3):175-178
动物的蛋白质需要实际是对氨基酸的需要,饲料蛋白质的氨基酸不平衡就会降低蛋白质效率。用合成的氨基酸来平衡饲料中的氨基酸比例是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和节约蛋白质资源、降低饲料成本的最好途径。赖氨酸、蛋氨酸是多数饲料的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这两种氨基酸已经商品化生产,其添加效果也在畜禽上证实。但是,在对虾饲料中添加游离氨基酸效果不稳定,在对虾能否利用合成氨基酸及其使用条件等问题上存在争议。本文就对虾氨基酸营养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饲料中的蛋白原料是饲料中必不可少的成分,饲料中蛋白质的水平及氨基酸平衡是饲料品质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选择适宜鱼类营养需求的蛋白质水平和氨基酸平衡的蛋白原料,是饲料厂保证饲料营养水平,而又降低饲料成本的关键。假定菜粕是脱毒的,或菜粕中的芥子着对鱼类不产生毒性。以豆粕和菜粮为例进行比较:如果限制因素是蛋白质,则当菜粕销售价为1300元/吨时,则豆粕不应超过1300×5=1647元,否则,从经济上讲不合算。如果限制因素是蛋氨酸,则豆粕不应超过1300如果限制因素是赖氨酸,则豆粕不应超过1300如果限制因素是蛋氨酸十脱氨酸,…  相似文献   

18.
张玲宏 《河南水产》2003,(4):26-26,30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密度不断增大,配合饲料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养殖中饲料投资越来越高,甚至占养鱼总支出的60%~70%,如何能因地制宜、科学有效的降低饲料成本成为提高养鱼经济效益的关键。降低饲料成本并不是减少饲料用量,而是充分利用饲料并提高饲料的作用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了解主养鱼类的营养需求不同种类的鱼其食性和营养需求不同,虽然它们都需要蛋白质(必须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几大类营养要素,但需求量和利用率却有一定的差异。大部分养殖鱼类要求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在25%~45%,…  相似文献   

19.
分别用0%(对照组)、5%、10%、15%的玉米蛋白粉替代饲料中0%、9.10%、18.20%、27.30%的鱼粉,配制4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饲养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53 d后,测定其生长、饲料利用、肌肉营养成分和肌肉氨基酸沉积率,旨在为玉米蛋白粉在罗氏沼虾饲料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5%玉米蛋白粉组虾的生长和饲料利用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10%玉米蛋白粉组的生长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饲料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蛋白质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5%玉米蛋白粉组虾的生长、饲料利用显著低于对照组、5%组和10%组(P<0.05).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不影响罗氏沼虾肌肉中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也不显著影响肌肉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总量(P>0.05);对于单种氨基酸而言,除了10%和15%组的苏氨酸和15%组的丝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之外(P<0.05),其他各组各种氨基酸含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沉积率没有显著影响;必需氨基酸中赖氨酸、蛋氨酸和精氨酸的沉积率均较高;5%组和:10%组除了苏氨酸的沉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之外(P<0.05),这2组的其余氨基酸沉积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5%组除了丙氨基酸沉积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之外(P>0.05),其他氨基酸沉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罗氏沼虾饲料中玉米蛋白粉的适宜用量为5%~10%,对鱼粉的适宜替代量为9.10%~18.20%.  相似文献   

20.
鱼类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和其它动物一样均需求蛋白质、脂肪、糖(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盐等五大类营养物质。不同种鱼类和同一种鱼的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不同。本讲介绍主要淡水养殖鱼类对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及无机盐的需要量。这些资料对构成配合饲料各营养素的适当含量,编制合理配合饲料的配方提供理论依据。一、蛋白质:蛋白质是鱼类生长和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鱼的生长主要是指蛋白质在体内的积累。鱼类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比较高,一般说来是哺乳动物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