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叶尔羌高原鳅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雌、雄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Hedinichthys)yarkandensis]各26尾为研究对象,比较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显示,雌鳅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雄鳅(P<0.05),碱性磷酸酶活性极显著低于雄鳅(P<0.01),而尿酸、肌酐、钙含量显著高于雄鳅(P<0.05),其它各血液指标雌雄鳅虽有所不同,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该研究为叶尔羌高原鳅的疾病防治、人工养殖及遗传育种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人工养殖环境条件下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的生理状况,采集了8尾(雌、雄各4尾)长江鲟后备亲本的血液,检测了血清激素、血清抗氧化指标、血清免疫力指标、血清离子和血清能量代谢酶等22项血清生化指标,分析其变异水平,并对比评估了雌、雄个体之间血清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显示,皮质醇等6项指标的变异系数<20%,生长激素等9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在20%~50%,促甲状腺素等4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在50%~100%;另外,睾酮、泌乳素、甲状腺素等3项指标检测出其浓度范围,其中睾酮浓度最小值小于0.03 ng/mL,最大值大于15.00 ng/mL,泌乳素浓度小于1.00μIU/mL,甲状腺素浓度最小值0.01 nmol/L,最大值10.65 nmol/L;雌、雄个体血清K+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指标则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人工养殖长江鲟不同个体间大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变异较大,可考虑将K+作为养殖长江鲟性别判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从患病香鱼的体腔液中分离获得嗜水气单胞菌病原,经培养稀释的菌液,腹腔注射人工感染健康香鱼,出现典型的出血症后,进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发现,病鱼红细胞数量为(1.21±0.08)×1012个/L,血栓细胞数量(189.00±5.19)×1012个/L,较健康香鱼红细胞[(2.41±0.16)×1012个/L]、血栓细胞[(380.0±20.00)×1012个/L]呈极显著降低(P0.01),血红蛋白含量呈显著减少(P0.05),而白细胞数量却显著增加(P0.05)。染病香鱼总蛋白为(47.56±2.63)g/L,健康鱼为(49.23±3.06)g/L,经检验无显著差异;而碱性磷酸酶、Cl-、Ca2+等3项血液生化指标值均呈极显著减少(P0.01),乳酸脱氢酶呈极显著增加(P0.01)。  相似文献   

4.
子二代中华鲟分枝杆菌感染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分枝杆菌病是由分枝杆菌属的非结核分枝杆菌造成的长期性感染疾病。本研究发现,养殖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子二代可感染该病,典型病理特征是腹水、腹膜肉芽肿、肾脏水肿、肝脏呈灰白色等。采集腹水,通过细菌分离培养获得一株缓慢生长型的抗酸杆菌,进一步通过16S r DNA和IS2404重复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该菌与Mycobacterium liflandii相似性最高。将10尾健康子二代中华鲟3次体检的血液参数与4尾分枝杆菌感染子二代中华鲟12次检查的血液参数进行比较,发现在26项生理生化指标中,有9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钠、氯、钙、总蛋白、球蛋白、外周血白细胞总数(TWBC)和谷丙转氨酶(ALT),其中TWBC、中性粒细胞和ALT这3项指标显著升高,其他指标显著下降,说明分枝杆菌感染对鱼体肝脏和肾脏的损伤较大。采用盐酸卡纳霉素、红霉素和利福平三种抗生素联合用药进行治疗,给药时间75 d,治疗后腹水明显减少,RBC、血红蛋白、PCV、MCV和球蛋白这5项血液理化指标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说明药物治疗初期具有一定的效果,但随着病程的加剧,该尾鱼最终未能治愈。以上结果表明,分枝杆菌在中华鲟广泛流行,对中华鲟的危害较大,目前尚未见有效的疫苗和药物,因此对该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肝胆病变中华鲟幼鱼血液生化指标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检测了肝胆病变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体长(52.6±5.1) cm,体质量(1299.5±385.2) g]的主要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健康中华鲟相比,患病中华鲟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尿素(UREA)、胆汁酸(TBA)、钾(K~+)、钙(Ca~(2+))等指标明显升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肌酸激酶(CK)、α-淀粉酶(α-AMY)、总胆红素(TBIL)等的含量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葡萄糖(GLU)、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OL)、钠(Na~+)、氯(Cl~-)等指标明显降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基于血液生化指标判别分析西伯利亚鲟性别及卵巢发育时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微创手术检查的方法对人工养殖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的性别和卵巢发育期进行鉴别,根据性别和卵巢发育期将西伯利亚鲟分为性成熟雄鱼(M)、雌鱼Ⅲ期、Ⅳ期和Ⅴ期共4个组。对4个组的22个血液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雄鱼总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显著高于雌鱼(P<0.05);随着雌鱼卵巢的发育,血浆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钙离子(Ca2 )和无机磷(P)水平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血糖(GLU)水平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而血液淀粉酶(AMY)和球蛋白(GLB)水平则是在Ⅴ期出现明显下降,其他指标变化不明显;利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24个血液生化指标进行筛选,得到CHOL、ALT、GLB和甘油三酯(TRIG)4个参数作为判别雌雄的指标参数,并建立了2个性别判别函数;得到AMY、Ca2 、肌酐(CREA)和GLU4个参数,并建立了雌鱼性腺发育时期判别函数。雌雄判别准确率为84%,对雌鱼性腺发育时期判别准确率为100%。  相似文献   

7.
两种养殖条件下牙鲆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池塘和室内水泥池养殖牙鲆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每种养殖条件下分别选取两种不同体重规格的牙鲆,即池塘小规格牙鲆(PSJF)、池塘大规格牙鲆(PBJF)、室内小规格牙鲆(ISJF)和室内大规格牙鲆(IBJF)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试验鱼5项血液生理指标和13项血清生化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PSJF和PBJF的红细胞数量(RBC)均显著低于ISJF和IBJF(P<0.05),且前者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脆性(EOF)、白细胞数量(WBC)及白细胞中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后者(P<0.05).PSJF和PBJF的血清葡萄糖(GLU)、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肌酐(CREA)、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浓度及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显著高于ISJF和IBJF(P<0.05),仅PSJF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低于ISJF和IBJF(P<0.05).血清氯离子(Cl-)、钙离子(Ca2+)浓度及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在各个试验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的差异表明,池塘养殖牙鲆可能在呼吸代谢要求上低于室内水泥池养殖牙鲆,而在免疫水平和营养物质代谢水平上高于室内水泥池养殖牙鲆.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血液和肝脏组织对急性低氧胁迫的生理响应,将体质量(25.3±3.4)g的1龄青海湖裸鲤放在透明密封的(长33 cm×宽22 cm×高18 cm)水槽中,每槽22尾。急性低氧处理前,水槽持续充氧,水体溶解氧浓度为(8.1±0.2)mg·L-1(对照组)。急性低氧胁迫时,终止充氧,用透明塑料薄膜覆盖水槽上方,水槽内水体溶解氧浓度快速下降(试验组)。当半数青海湖裸鲤出现如行动迟缓、反应迟钝、身体失衡等缺氧症状时[约(43±2)min,溶解氧约为(0.46±0.03)mg·L-1],测定水体溶解氧浓度,同时取样测定青海湖裸鲤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肝脏抗氧化及糖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急性低氧胁迫后,青海湖裸鲤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趋势。其中Na+、K+、Mg2+、Cl-和尿素氮(BUN)浓度与胁迫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Ca2+浓度显著高于胁...  相似文献   

9.
饥饿和再投喂对哲罗鱼幼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哲罗鱼(Hucho taimen)幼鱼进行7 d、14 d、21 d和28 d的饥饿处理后恢复投喂,研究饥饿和再投喂对其血液生理与生化指标的影响,各组实验期为56 d。结果显示:饥饿过程中哲罗鱼幼鱼血液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和白细胞数均在饥饿14 d后显著上升(P<0.05),21 d后则开始下降;饥饿7 d后血糖浓度显著下降(P<0.05),14 d后趋于稳定;总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均呈下降趋势,分别在饥饿的第21天、28天和7天后与饥饿前差异显著(P<0.05);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分别在饥饿7 d和14 d后显著下降(P<0.05);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在饥饿14 d后显著下降(P<0.05);碱性磷酸酶在饥饿7 d后显著下降(P<0.05);饥饿7 d后Na+和Cl-浓度显著下降(P<0.05),14 d后均显著回升(P<0.05);Ca2+浓度在饥饿14 d后显著升高(P<0.05),28 d后显著降低(P<0.05);K+浓度在饥饿后升高,但与饥饿处理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恢复投喂结束后,哲罗鱼幼鱼血液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选择初始体重为(454±52)g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分别投喂添加不同浓度β-葡聚糖(0.05%、0.1%和0.2%)的饲料,饲养30 d后进行取样,分析虹鳟部分生长指标及血液生理指标。结果显示,投喂对应饲料30 d后,0.2%葡聚糖添加组增重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及对照组(P0.05),0.05%葡聚糖添加组增重率最低。0.2%葡聚糖添加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0.05%和0.1%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0.2%葡聚糖添加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及对照组(P0.05)。各添加组的肥满度随着葡聚糖投喂量的增多而升高,其中,最大值出现于0.2%葡聚糖添加组,但各添加组肥满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投喂30 d后,0.05%葡聚糖组白细胞数量显著高于0.2%葡聚糖组及对照组(P0.05),与0.1%葡聚糖组差异不显著(P0.05),0.1%葡聚糖组红细胞数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及对照组(P0.05),葡聚糖组红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1%葡聚糖组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鱼的血红蛋白浓度显著低于各实验组(P0.05)。研究表明,在循环水养殖模式下,饲料中添加β-葡聚糖可提高虹鳟的生长性能并改变其部分血液生理指标,本研究中0.2%β-葡聚糖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莱州湾浮游植物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1998年莱州湾浮游植物调查和1960年、1982年、1992年的调查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报道了莱州湾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年间变化规律。调查资料显示,莱州湾已鉴定的浮游植物有2门31属80种,其中硅藻门占绝对优势有27属70种,其次是甲藻门有4属10种。从1960年到1998年,莱州湾浮游植物的种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1998年种数仅有20属5种。从数量分布来看,1982年较1960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平均个体数量为1270.2万个/m^3,之后则逐年下降,到1998年仅为1982年的4.3%。与此同时,莱州湾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丰度系数、均匀指数以及种群的相似系数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优势种类的优势愈来愈明显,种群结构趋于简单化。  相似文献   

12.
张小玲  袁科平  耿康  张玲  杨丽 《水利渔业》2011,32(3):114-119
以好氧反硝化菌株Bacillus sp.H2作为供试菌株,从水质指标、鱼体生长指标和免疫指标3方面全面考察菌株Bacillussp.H2作为水质改良剂对养殖水体和鱼体饲喂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菌株Bacillus sp.H2对水体亚硝态氮的平均降解率达到64.04%,总氮最终降解率达到16.0%,COD的最终降解率达到...  相似文献   

13.
山东、广东、浙江为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三甲省份。运用产业内贸易的相关分析方法对三省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分析表明,尽管三省的静态农产品贸易均表现为显著的产业内贸易形态,各省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动态发展趋势却各不相同。综合各种因素排序,山东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最发达,广东次之,浙江居末。以B指标为因变量进行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表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农业的科技投入和利用外资状况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亚湾海域鱼类分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根据20世纪80年代起大亚湾海域鱼类调查研究的历史资料,采用Nelson分类系统对鱼类物种组成进行了系统整理,从不同分类阶元分析了大亚湾海域鱼类的多样性。分类阶元包含指数(TINCLi),分类多样性指数(Δ+和∧+),目级和科级水平丰富度(R)以及目级和科级水平相似性系数(C)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指数,其中分类阶元包含指数TINCLi为本文首次提出。结果显示,大亚湾海域共记录鱼类22目94科206属,以鲈形目种类居绝对优势。采用分类阶元包含指数分析,大亚湾海域鱼类组成目、科、属所分别拥有的(科、属、种),(属、种)和(种)的平均数目分别为(4.27、9.36、14.55),(2.19、3.40)和(1.55),高于东海陆架,而低于东沙群岛海域,并且与纬度梯度成反比,证明低纬度海域的鱼类分类多样性低,种类组成主要集中分布于较少数的分类类群。使用PRIMER 5.2软件计算了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数值分别为62.2和110.0,其中Δ+低于东海陆架区(65.7),高于东沙群岛海域(55.2),说明大亚湾海域鱼类的亲缘关系比东海陆架区海域鱼类近,比东沙群岛海域鱼类的远,并且分布较不均匀。3个海区的相似性系数比较结果显示,在目级水平上,大亚湾海域鱼类组成同东沙群岛接近,而科级水平上同东海陆架区更为接近。本研究在种以上的分类阶元审视大亚湾海域鱼类组成,以期增加对大亚湾鱼类多样性的认识,为该区域鱼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亚湾鱼类深水网箱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6年5月(养殖开始前)和2016年8月(养殖投饵高峰期)对大亚湾大碓鱼类深水网箱区、外围区(网箱外0.1 km)和非养殖区(网箱外10~15 km)的海水和沉积环境进行了调查,采用有机污染指数(A)法、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法对水环境进行评价,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法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与传统网箱养殖化学需氧量(COD)由网箱区中心向四周递减的趋势不同,深水网箱养殖CODMn浓度在3个区域间无显著性差异。深水网箱养殖海域水质较好(A1),水质处于贫营养水平(NQI2)。深水网箱养殖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铅(Pb)和锌(Zn)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但铜(Cu)和镉(Cd)含量轻微超标。沉积环境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状态(Eir30,RI100),与中国同类型海区相比,污染危害程度相对并不严重。深水网箱养鱼对周围海域环境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当前的主要生产方式,为了解池养中华绒螯蟹形态指标参数,分别测定了中华绒螯蟹幼体和成体的头胸甲长、头胸甲宽、体高、体质量和各部位的质量及含水率,计算了肝胰腺指数和肌肉指数,旨在了解池养中华绒螯蟹形态指标及质量参数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幼蟹头胸甲长、头胸甲宽、体高、肌肉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而体质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性别成蟹各形态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幼蟹的肝胰腺、肌肉及其他部分含水率差异极显著,高于成蟹(P<0.01);成蟹的肌肉指数和肝胰腺指数差异极显著,高于幼蟹(P<0.01)。本研究分别建立了幼蟹体质量(Y1)与体高(X3)、成蟹体质量(Y2)与头胸甲宽(X2)的回归方程:Y1=?12.067+16.416X3,Y2=?268.423+62.078X2,幼蟹的决定系数高于成蟹。本研究可为中华绒螯蟹生态养殖中的产量估算和品质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0~2011年莱州湾渔业水域春季、夏季和秋季共6个航次的调查资料,调查分析了该水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计算分析了游泳动物群落特征的年度和季节变化,包括相对重要性指数(IRI)、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J)、鱼类群落季节更替指数(AI)、迁移指数(MI);并利用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评价游泳群落受干扰程度,利用扫海面积法估算游泳动物资源密度。结果表明,调查共捕获游泳动物99种,其中鱼类55种,甲壳类40种,头足类4种;优势种分析表明虾虎鱼和枪乌贼类成为主要捕捞物种,优势种正逐步演变为更为小型化的中上层鱼类和无脊椎动物,虾蟹类和头足类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多样性分析表明,各类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季节更替和迁移指数仅在2010年春季相对变化较大;ABC曲线分析表明,游泳动物群落正处于严重干扰;游泳动物资源密度均值在重量和数量上分别达到635.9 kg·hm-2和43.8×103ind·hm-2,资源情况有所改善,但渔获物小型化、低质化现象明显。综合来看,调查水域游泳动物优势种变化较大,资源继续向小型化中上层鱼类方向演变,且群落受到干扰较为严重。研究结果可为系统开展莱州湾海洋生物恢复和生态修复工作与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8.
1992~1993年和2001~2002 年,分别对筼筜湖的游泳生物进行了 4 季度月的调查。结果表明,筼筜湖游泳生物种类数由 1992~1993 年的 43 种,恢复到 2001~2002 年的 60 种,增加 17种。其中鱼类增加6种,蟹类增加9种,头足类出现两种。并且采集到了两种贝类和1种海兔。刺网平均单位面积渔获量由1992年的0 450 9 g/m2·h,增加到0 529 8 g/m2·h,提高17 50%,单位面积渔获尾数由1992~1993年的0 008 3 ind/m2·h, 增加到0 0145 5 ind/m2·h,提高75.30%。游泳生物种类的增加和群落结构的变化以及相对生物量指数和相对生物密度指数的明显恢复,表明筼筜湖经过1993年以来的进一步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的改善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9.
永定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永定河流域是京津冀区域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通过对流域30个站点的物理生境、水质理化、水生生物等指标进行评价参数选取、指标赋分及加权求和,获得永定河流域各站点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基本可以代表永定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结果表明,永定河流域不存在清洁站点,除少数监测站点水生态状况为较清洁外,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站点占据了永定河流域的大部分,可以看出永定河流域整体水生态状况不容乐观,这与该区域生态环境所受外部胁迫程度较强有关。对比了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与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结果的吻合性,探讨了利用对永定河流域进行水生态系统状况综合评价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以期为河流管理和健康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Seasonal variations (premonsoon, monsoon, and postmonsoon) of the lipid, fatty acid, and total cholesterol profile in edible tissues of Sardinella longiceps collected from the southwest and southeast coasts of India over 4 yr (2008–2011) were studi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with 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total phytoplankton density, diatom concentration, and fatty acid profiles of pooled stomach microalgal content were also evaluat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oil sardine and pooled stomach microalgal content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long with 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 especially during the monsoon at the southwest coast and monsoon and postmonsoon at the southeast coast of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Similarly, the health indices such as atherogenic index, thrombogenicity index, total cholesterol, and hypocholesterolemic/hypercholesterolemic ratio of oil sardine were found to be ideal, which contributed toward its parameters to be qualified as an ideal health fo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