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正大鳞副泥鳅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俗称大板鳅、黄板鳅等。泥鳅在国内外水产品市场都有较强的竞争力,特别是东亚的韩国、日本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近几年泥鳅需求量逐年增加,商品成鳅市场供不应求,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一、前期准备1.池塘条件鱼台湖滨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朱宜春有十多年大鳞副泥鳅养殖经验,他的泥鳅养殖池塘位于鱼台县张黄镇朱庄村,总占地100余亩。试验池塘选择朱宜春的2个池塘进行,每个池塘面积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产》2011,(6):71-73
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泥鳅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 项目由安徽省怀远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牵头,八家单位共同参与,其技术主要源于"提高泥鳅繁殖力及健康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池塘高密度生态培育鳅苗与成鳅养殖技术研究"等项目技术成果,同时集成"池塘标准化健康养鳅技术"、"泥鳅苗稻田直养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3.
江新华 《中国水产》2016,(7):106-108
正本试验在养殖大鳞副鳅池塘套种莲藕,既改善了池塘养殖水体的水质和底质,为养殖大鳞副鳅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养殖大鳞副鳅增产增收,又产出了优质的莲藕,达到养种双丰收。试验池塘商品泥鳅产值69264元,莲藕产值11810元,纯收入19697.9元,亩均纯收入8953.59元,效益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4.
泥鳅成鱼的健康养殖,包括苗种选择、饲料投喂、水质控制、病害防治等方面。国内对成鳅的养殖有多种方式,主要有水泥池塘养殖、土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网箱养殖、套养、流水养殖、家庭养殖等几种方式,下面介绍水泥池塘的健康养鳅技术。  相似文献   

5.
池塘养殖泥鳅病害防治综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泥鳅具有耐低氧、抗病力强的特性,在自然水域中病害较少,但在池塘精养条件下,养殖密度大,养殖过程各个环节引发鱼病的因素增多,如鳅种选择不慎、放养密度过大、投饵不合理、池塘水质管理措施不力、生产操作方法不当使鳅体受伤而感染病菌等。因此,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坚持"生态预防、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减少泥鳅病害的发生,对泥鳅健康养殖至关重要。1彻底清塘消毒苗种放养前做好池塘清整消毒工作,杀灭池  相似文献   

6.
范庭迁 《齐鲁渔业》2009,(12):42-43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tu(Cantor)],又智鳅、鳅鱼等,是我国常见的淡水小型经济鱼类。近年来,由于农药及工业废水污染,鳅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天然产量大为减少。为了促进泥鳅养殖的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现将池塘精养泥鳅的技术和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大鳞副鳅又名台湾泥鳅,目前,许多养殖大鳞副鳅的养殖户存在高繁殖率、低成活率的养殖局面。本文根据从清理池塘放苗、水质调控、防治敌害生物等方面入手,总结出提高大鳞副鳅池塘水花育成的关键点,为大鳞副鳅的实际生产提供依据。一、池塘清整由于在池塘养殖过程中饲料残渣、排泄物、病死生物等会堆积在养殖池塘的底部,造成养殖池塘的底泥酸化、毒性、有机化等危害水产养殖  相似文献   

8.
池塘网箱养殖泥鳅具有固定投资少、劳动强度轻、规模可大可小、易操作管理、起捕方便等优点,是一项高产高效、应用潜力大的新兴养殖方式.为了探索适宜本地的网箱养殖模式,笔者于2008年在江西省峡江县砚溪镇江钢农场进行了池塘网箱养鳅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节约水资源、降低养鱼成本、提高养鱼效益是每个养鱼户追求的目标,而今,重庆市万州区有很多养鱼户充分利用池塘上游地下泉水、水库渗水等水资源,采取池塘微流水养殖泥鳅技术,养鳅成本低,经济效益高,深受人们欢迎。现就池塘微流水养殖泥鳅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泥鳅具有耐低氧、抗病力强的特性,在自然水域中病害较少,但在池塘精养条件下,养殖密度大,对养殖过程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高,使得引发鱼病的因素增多,如鳅种选择不慎、放养密度过大、投饵不合理、池塘水质管理措施不力、生产操作方法不当使鳅体受伤而感染病菌等,因此日常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对泥鳅健康养殖至关重要。在苗种投放至捕捞收获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预防、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减免泥鳅病害的发生,提高养殖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1.
泥鳅又称鳅,是温水性底层淡水鱼类,由于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正如俗话所说“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是有名的美味佳品,素有“水中人参”之称。泥鳅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性味甘,平,具“补中,止泄”之功能。因此泥鳅具有较高的养殖价值,是一种优良的淡水养殖对象,目前成鳅养殖的形式有池塘专养、网箱养殖、稻田养殖等。池塘养殖是最普遍的形式,池塘养殖的主要技术要点如下。1池塘的建造标准鳅池的各项技术指标:面积200~300米2的长方形为好,长椭圆形也可以。池深90~110厘米,池壁高出水面40厘米,水深50~…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年兴化市泥鳅养殖持续升温,养殖面积不断扩大。2013年新增养殖面积2000亩以上,主要分布在沙沟、安丰、陶庄、周庄、戴窑、竹泓等乡镇,泥鳅养殖从原来的苗种、成鳅的单一养殖,发展到泥鳅、蟹、虾、莲藕等多种生态高效养殖。2014年养殖面积超过2万亩,示范带动了水产养殖效益稳步提高。一、主要养殖模式(三种)1.集约化高密度精养陶庄镇、周庄镇池塘主养泥鳅,本地泥鳅苗放养密度400~500千克/亩、规格300~400尾/千克,产量1000~1500千克/亩。  相似文献   

13.
范庭迁 《内陆水产》2008,33(1):30-31
泥鳅是我国常见的淡水小型经济鱼类。近年来,由于农药及工业废水污染,鳅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天然产量大为减少。为了促进泥鳅养殖的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现将池塘精养泥鳅的技术和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近两年,稻田精养台湾泥鳅开始在黑龙江省兴起,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实现了"鳅稻双丰收",并成为农民增产、增效的好技术,2016年亩产达到310kg,每尾规格超过50g,经过技术进一步的改良,2017年亩产可达200kg~400kg,亩增效1000元~2000元,是今后北方高寒地区值得推广的稻鳅共作模式。过去黑龙江省稻鳅共作模式主要以养殖泥鳅、黑龙江花鳅、大鳞副泥鳅等地产土著鳅科鱼类为主,但因其生长速度慢、捕捞难等问题,养殖效果不理想。近两年,稻田精养台湾泥鳅开始在黑龙江省兴起,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实现了"鳅稻双丰  相似文献   

15.
<正>泥鳅是淡水鱼中食药两用的佳品,有"小人参"之称,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开发人工养鳅业前景广阔。近年来,各地纷纷开始尝试人工养殖泥鳅,但多见于池塘养殖、稻田养殖,往往受水域、水源、饵料等诸多条件的制约。目前我国人工养泥鳅尚在起步阶段,尚靠天然水域自繁自育为主。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又名鳅、真泥鳅等。其肉质清淡鲜美、营养丰富,属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佳品,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为探讨泥鳅养殖技术,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2008年,临沂市润兴特种水产养殖场在兰山区水务局渔技站的指导下,开展池塘泥鳅养殖试验,养殖泥鳅大部  相似文献   

17.
采取多级培育法,注意从生态环境、苗种放养密度、饵料营养、饵料适口性、水质和成鳅捕捞等方面入手,较好地解决了四倍体泥鳅成活率低、产量低等技术难关.根据2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四倍体泥鳅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操作规范要点,方便广大的养殖单位和养殖户掌握四倍体泥鳅池塘健康养殖技术,减少生产失误,提高四倍体泥鳅产量:成鳅品质和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泥鳅有很大的药膳价值,号称"水中人参"~([1-2]),在全国各地均有养殖,其中江浙、两湖、两广、山东、辽宁是泥鳅的主产区。泥鳅的主养品种有台湾泥鳅、真泥鳅(俗称青鳅、圆鳅)、大鳞副鳅(俗称黄板鳅)~([3-4])。目前台湾泥鳅已然占据泥鳅养殖产量的80%以上,已经带动泥鳅商品鳅和寸苗批发价格逐渐回归理性,目前商品鳅塘头批发价格基本维持在  相似文献   

19.
泥鳅素有“水中人参”之美誉,因其不耐高温,近年来广西各地池塘养殖泥鳅的成功率不高,制约了泥鳅养殖业的发展.为探索池塘养殖泥鳅的新模式,提高其养殖成功率,2015年4月到11月笔者进行了池塘鳅-藕种养技术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技术交流     
<正>翻土和换土可提高台鳅养成率据在大陆孵化台鳅的台湾技术员朱政光介绍,在没养过台湾泥鳅的池塘养台鳅,第一年很好养,第二年次之,第三年就更难养,总之养殖成功率一年会比一年低。但池塘数量有限,每年换新的池塘不现实,应该怎么办呢?朱政光认为,池塘中有害细菌是永远杀不完的,但可以想办法去减少它。现在很多人卖鱼后一般只干塘、冲淤泥和晒塘,这样清塘消毒是不够彻底的,要把池塘中的有害菌有效降低还应该要翻土,即把池塘底部的土翻到上面来晒,再洒上石灰消毒。养殖时间一久,土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