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腐熟发酵过的猪粪、牛粪、羊粪为材料,采用外源添加处理的方法,探讨不同用量动物粪便对茶树根际土壤酸度、微生物生物量及区系影响,以期为研究茶树根际土壤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动物粪便处理后,能有效调节茶树根际土壤的酸度;随着处理动物粪便用量的增加,茶树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呼吸强度、微生物生物量氮及细菌、放线菌、氨化细菌、亚硝酸细菌、反硝化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真菌数量则相反;不同动物粪以猪粪用量1.5 kg/m2,牛粪、羊粪用量2.0 kg/m2时对土壤微生物环境的改善程度最佳;不同粪便处理对茶树根际酸度的调节作用及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最强时,以猪粪最高、羊粪次之、牛粪最低。上述结果表明动物粪便的使用能有效调节茶树根际土壤的酸化,改善土壤微生物生存环境,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兽用抗生素被广泛用于畜禽养殖业的疾病预防与促进动物生长,由于动物对抗生素的吸收率较低,抗生素可以母体或代谢产物方式残留于畜禽粪便中,并随畜禽粪便的施用进入农田环境,对农作物生长产生潜在的影响。鉴于此,该研究以作物体内抗生素的积累与作物生长状况为观察指标评估了土壤中土霉素污染对蔬菜作物的影响。[方法]在温室内,选择了砂质土和粘质土等2种土壤,通过使用畜禽粪及添加不同剂量的土霉素(0,2,5,10,25和50 mg/kg)进行了为期7个星期的萝卜生长试验,测定了萝卜地上和地下部分中土霉素含量,观察了萝卜光合作用强度及生物量的变化,模拟研究了由畜禽粪便引入的抗生素对萝卜生长及萝卜对土壤中土霉素的吸收。[结果]萝卜能吸收土壤中的土霉素,其体内土霉素含量随土壤中土霉素污染浓度增加而增加,并随作物生长时间的增加有所下降;萝卜根系中土霉素积累比地上部分明显。砂质土壤中土霉素的生物有效性高于粘质土壤。土壤中土霉素污染水平低于10 mg/kg对萝卜生长影响不明显,但污染水平在25 mg/kg以上时可显著减弱萝卜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减少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物量。[结论]由于抗生素可在蔬菜中的积累,研究认为长期施用含高量抗生素的畜禽粪便可引起人类食用蔬菜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兽用抗生素被广泛用于畜禽养殖业的疾病预防与促进动物生长,由于动物对抗生素的吸收率较低,抗生素可以母体或代谢产物方式残留于畜禽粪便中,并随畜禽粪便的施用进入农田环境,对农作物生长产生潜在的影响.鉴于此,该研究以作物体内抗生素的积累与作物生长状况为观察指标评估了土壤中土霉素污染对蔬菜作物的影响.[方法]在温室内,选择了砂质土和粘质土等2种土壤,通过使用畜禽粪及添加不同剂量的土霉素(0,2,5,10,25和50 mg/kg)进行了为期7个星期的萝卜生长试验,测定了萝卜地上和地下部分中土霉素含量,观察了萝卜光合作用强度及生物量的变化,模拟研究了由畜禽粪便引入的抗生素对萝卜生长及萝卜对土壤中土霉素的吸收.[结果]萝卜能吸收土壤中的土霉素,其体内土霉素含量随土壤中土霉素污染浓度增加而增加,并随作物生长时间的增加有所下降;萝卜根系中土霉素积累比地上部分明显.砂质土壤中土霉素的生物有效性高于粘质土壤.土壤中土霉素污染水平低于10 mg/kg对萝卜生长影响不明显,但污染水平在25 mg/kg以上时可显著减弱萝卜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减少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物量.[结论]由于抗生素可在蔬菜中的积累,研究认为长期施用含高量抗生素的畜禽粪便可引起人类食用蔬菜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的畜牧养殖已经朝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畜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便量多,并且非常集中,这就为畜禽粪便的堆沤还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畜禽粪便的堆沤还田来实现对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不仅减少了粪便污染,同时还能够增加有机肥的使用,减少化肥对土壤造成的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蚯蚓对改良土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蚯蚓对土壤的耕耘比犁耕更有效,加强土壤通气;提供有益细菌,将土壤中的氨转化成为便于农作物吸收利用的形态;有助于将土壤中各种复合分子分解成为植物根系能够利用的成分。蚯蚓及时将地面残留的落叶枯草裂解转化为对土壤和植物的营养物质,可处理动物粪便以及城市垃圾,对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动物源有机肥对茶树生长及其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腐熟发酵过的猪粪、牛粪、羊粪为材料,采用外源添加处理的方法,探讨不同用量动物粪便对茶树光合指标、产量、茶叶品质指标及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茶园土壤的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处理粪便用量的增加,茶树光合指标、产量、茶叶品质指标含量及根际土壤酶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趋于平稳的趋势;当猪粪、牛粪、羊粪用量分别为1. 5、2. 0、2. 0 kg/m~2时,各项指标达到最大值。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同用量粪便处理后,猪粪有利于提高茶叶产量,而羊粪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猪粪处理有利于土壤中抗性相关酶、氮素循环相关酶活性的提升,羊粪和牛粪处理有利于土壤磷素、碳素活性的提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粪便施用后,茶树光合指标、产量、茶叶品质指标、根际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可见,动物粪便施用后,土壤酶活性提高,茶树光合作用能力增强,茶树产量和茶叶品质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竹鼠粪便还田对牧草产量、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方法】试验设5个处理:施用堆沤过的竹鼠粪便量(干重)7.5t/hm~2、15t/hm~2、22.5t/hm~2、30t/hm~2和对照不施肥五个水平,每个处理三个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结果】施用竹鼠粪便的牧草鲜重比对照增产了36.3%-92.4%,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对照增加了15.4%-41.2%;可以减少土壤小于0.25mm的水稳性团粒结构体,增加0.25mm的水稳性团粒结构体;【结论】竹鼠粪便还田能够显著提高桂牧一号的鲜草产量,施用量为22.5t/hm~2时,增产效果最显著;在0-30t/hm~2的施用竹鼠粪便还田的范围内,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牧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水稳性土壤团粒结构体数量、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明显增加,土壤容重明显降低;不同的施肥水平条件下,牧草地土壤的全氮、全磷、全钾以及速效氮、磷、钾的含量增加,且差异显著。这种清洁生产、低投入高产出的生产模式,是今后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1畜牧生产对环境污染的现状1.1对土壤的污染我国现在畜牧生产方式还延用较为传统的方法,对土壤有较大的污染,最主要的污染源就是家禽的粪便。传统方法对处理粪便能力较差,大量粪便和尿液对土壤造成污染,易使土壤变质。土壤的变质使土壤中的有利物质发生严重变化,失去了对污染源的过滤能力,易被细菌和寄生虫侵蚀,使土壤无法发挥自身作用。另外,粪便中有大量寄生虫与微生物,导致土壤有机物增加,使土壤体温不断提高,有  相似文献   

9.
人粪便对土壤微生物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人类粪便对土壤微生物及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双瓮厕所人粪便发酵(SW)、SW粪便玻璃钢化粪池发酵(BL)以及BL与木醋液混和发酵(JB)3种粪便为基础,同时配合EM菌和木醋液处理,施用土壤,以化肥为对照(CK),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含量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对比化肥处理,施用发酵的人粪便提升了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微生物数量。相比CK,JBEM处理的有机质增加35.73%,全氮增加25.00%,速效钾增加243.49%,土壤纤维素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最高,分别是CK活性的6.00、11.00、1.44倍;JBEM土壤锌含量最高;BLEM土壤有效磷含量、微生物数量、蔗糖酶活性及有效铁含量最高。发酵处理后的人粪肥作为底肥施入,可有效改善土壤性质。该研究可为人粪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在人工木荷林设置样地,通过8次取样,研究铝浓度增加对木荷林凋落物层大中型土壤动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铝溶液梯度对土壤动物数量和类群数的影响不显著;优势类群甲螨亚目和弹尾纲对铝溶液处理不敏感,而铝溶液对一些常见类群的影响较为显著,中气门亚目和鞘翅目数量随着铝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可作为铝溶液影响大中型土壤动物的指示类群.取样期对土壤动物数量和类群数的影响极显著;在土壤动物数量较少的季节铝溶液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更加明显;铝溶液处理降低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水平,不利于植物良好微生态环境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动物粪便经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后剩余的沼渣,如果直接大量还田,使用不当容易导致土壤发生退化.本文从生产准备、发酵底料处理、建堆发酵、后处理等环节,对动物粪便沼渣二次发酵处理技术进行总结,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了分析,以期推动沼渣在生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养殖业对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畜禽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和废弃物,这些没有经过处理的粪便和废弃物中含量大量有用的植物营养物质也含有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不仅污染空气、土壤和水源,还会成为传播疾病的病原体,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文章分析畜牧养殖业中存在的污染问题,并提出一些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肥主要通过家禽牲畜粪便和秸秆发酵等产生,将其施用到田地中能够增加土壤的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种植效果。可以说,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对农业的增产增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畜禽粪便在中国农业生产中一直得到广泛应用,但现代集约化养殖导致畜禽粪便产量大幅增加,成为土壤最主要的污染源之一。本文综述了畜禽粪便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以及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总结了近20a施用畜禽粪肥农业生产用地重金属的累积规律,为畜禽粪肥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检测重组病毒的环境安全性,将构建的重组病毒免疫小鼠、豚鼠、仔猪、犊牛,通过PCR、中和抗体、病毒分离培养等方法,对接种动物饲养环境中的水、土壤及粪便进行基因检测和病毒分离培养;将重组病毒分别与粪便、土壤、水等比混合后分别置于37℃、4℃、-20℃下,研究其存活能力.结果表明:重组鸡痘病毒饲养环境中的水、土壤、粪便中未检测出病毒基因,重组鸡痘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存活时间短,免疫重组鸡痘病毒的动物不能将病毒传染给亲密接触的同居动物,不会污染环境和威胁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6.
有机胂饲料添加剂对畜禽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而进入动物机体的有机胂主要以原形从粪便排出。为此对畜禽养殖废弃物中的有机胂进入环境后,在土壤和土壤水系中的转化、吸附、迁移特性及国内外对环境中不同形态砷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畜禽养殖废弃物中有机胂残留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胂饲料添加剂对畜禽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而进入动物机体的有机胂主要以原形从粪便排出。为此对畜禽养殖废弃物中的有机胂进入环境后,在土壤和土壤水系中的转化、吸附、迁移特性及国内外对环境中不同形态砷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紫色土早稻免耕对土壤动物群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色土旱稻免耕中土壤动物群的变化研究表明、旱稻免耕有利于土壤动物生长繁殖。免耕垄作比平作土壤动物增加5种,每立方米增加3118个,其优势种的数量增加50%,并集中在0~20cm 土层内,占总量的95%。免耕不施肥覆盖比不覆盖的土壤动物增加1175个/m~3。免耕施有机肥和化肥,垄作比平作的土壤动物分别增加5895个/m~3、2902个/m~3。垄作施有机肥比施化肥和不施肥的土壤动物分别增加5864个/m~3和7655个/m~3,其优势种数量分别增加30%~190%和110%~440%。同时,土壤动物的活力使土壤容重降低4%~12%,氮磷含量增加0.001%~0.005%,谷物产量增加4%~9%。  相似文献   

19.
有机肥基本概况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有机肥具有较为丰富的肥源,其来源可以是人类、动物的粪便,也可以是植物残体腐烂堆腐而成,还可以是城市中的一些有机生活垃圾。有机肥的作用很大,人们也有使用有机肥来培肥土壤的传统,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有机肥真正的作用所在。其实与化肥相比,有机肥具有很多作用,如: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等。但值得一提的是,有机肥的使用并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有机肥的使用同样可以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在这些方面,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太谷县枣园土壤动物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2003年3月至4月对山西省太谷县枣园土壤动物进行了分层取样, 大型土壤动物以手拣方法采集, 中、小型土壤动物用干漏斗法和湿漏斗法进行分离, 调查共获大、中小型土壤动物3410个, 分属于3门、7纲、15目、18类。线虫、螨类为优势类群; 线蚓类、枣尺蠖蛹、蚯蚓类、鞘翅目幼虫、双翅目幼虫为常见类群。通过6个样地对比得出, 土壤动物的类群数随着土壤养分的增加而增加, 随着土壤pH和容重的增大而减少, 且其类群数和个体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为枣园主要害虫的生态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