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探寻马铃薯原地留存储藏方式的可行性,为该项保鲜贮藏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基础理论, 在黔西北六盘水水城县5 个样地选取当地广泛种植的威芋3 号和会-2 号为供试样品,通过分析田间留存贮藏方式 下马铃薯的干物质\淀粉\还原糖\维生素C 等品质指标含量状况,测定相应的气候和土壤物理化学指标,剖析影响 该贮藏方式下马铃薯保鲜品质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在原地留存贮藏方式下,马铃薯的干物质淀粉和Vc 含 量均在贮藏初期最高,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还原糖含量则相反曰同一马铃薯品种在高海拔地区的贮藏 品质优于低海拔地区,温度是马铃薯贮藏品质的主要影响因子,温度越高袁光照越强,降水量越少袁马铃薯的贮藏效 果就越,影响马铃薯原地留存块茎品质的优劣土壤环境因子有产地的土壤养分、土壤含水量、土壤物理性粘粒等 理化性质,起主要作用的是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叶面喷施膨大素对马铃薯块茎品质的影响,在马铃薯盛花期,对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膨大素进行田间小区试验;收获10d后,室内测定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还原糖和维生素C含量。结果表明,叶面喷施膨大素可明显促进马铃薯块茎中淀粉、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中浓度的膨大素处理能明显提高马铃薯块茎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中、高浓度膨大素处理能显著提高马铃薯块茎中的还原糖含量。马铃薯盛花期施用适量茎块膨大素(浓度在0.677~1.333mg/L),有利于提高马铃薯营养及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贮藏期间几个主要加工品质指标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南部山区近几年几个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贮藏时期几个主要加工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其加工所要求的主要的品质指标干物质、淀粉含量在收获时最高,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品种马铃薯块茎干物质、淀粉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贮藏中期下降最多,贮藏末期各品种干物质、淀粉含量有所回升.还原糖等含量的变化与淀粉磷酸化酶、蔗糖转化酶的活性息息相关.随着低温贮藏天数的延长,不同品种马铃薯还原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因此,在马铃薯加工利用时,对于低温长时间存贮的马铃薯根据加工利用目的如淀粉加工、食品加工必须进行升温贮藏,以降低淀粉磷酸化酶的活性,增加淀粉合成酶的活性,使糖转化为淀粉,提高块茎的淀粉含量,降低还原糖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引进的具有优良田间农艺性状的马铃薯种质材料进行块茎及全粉色泽品质分析,探究贮藏环境对马铃薯块茎内成分及全粉色泽品质的影响,丰富全粉加工型马铃薯种质资源.【方法】将引进的11个马铃薯种质材料分别贮藏在4、25℃条件下0、60、120 d后进行块茎及全粉色泽品质分析,测定材料块茎内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的含量,分析在不同贮藏条件下块茎和全粉的色泽变化特性,分析块茎内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的含量与块茎和全粉色泽的相关性.【结果】试验材料在25℃贮藏120 d时块茎和全粉的色泽变化最大.短时期内60 d、4℃低温贮藏环境对马铃薯鲜薯块茎和全粉色泽影响的程度显著大于25℃贮藏环境,而在长时间120 d、4℃低温贮藏环境对马铃薯鲜薯块茎和全粉色泽的变化具有抑制效应.在贮藏过程中,马铃薯块茎色泽的变化与块茎内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显著相关,块茎内可溶性糖含量越高,其全粉的光泽度越暗.【结论】马铃薯块茎内可溶性糖含量与其全粉色泽显著相关,是判定全粉加工型品种的重要指标.引进材料中CIP301040.63和CIP397067.2是适合全粉加工的潜在品种及优良亲本材料,可有效补充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有利于全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5.
针对生产中栽培的5个马铃薯品种贮藏期间干物质、淀粉、还原糖含量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贮藏期间马铃薯不同品种块茎干物质含量有极显著差异(P<0.01);同一品种不同贮藏时期干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不同贮藏时期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贮藏期间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含量与淀粉含量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02。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的‘鄂马铃薯1号’和‘鄂马铃薯3号’品种为材料,对贮藏块茎还原糖、总糖含量及淀粉-糖代谢中酶活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以明确马铃薯炸片色泽指数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贮藏期间低温是促进块茎还原糖累积的主要影响因素,还原糖含量与炸片色泽具有极显著直线正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在4℃贮藏条件下,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ase)和蔗糖合成酶活性(SuSy)与块茎还原糖含量呈显著负指数相关,酸性转化酶(Acid Inv)和碱性转化酶活性(Alkaline Inv)与块茎还原糖的积累呈显著直线正相关,是淀粉-糖代谢过程中影响块茎低温糖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不同品种马铃薯贮藏品质的差异性,以内蒙古地区主要种植的3种马铃薯为试验材料,研究4℃控温贮藏和窖藏贮藏对马铃薯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VC含量、干物质含量及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控温贮藏下,有效抑制马铃薯的呼吸强度,降低淀粉、VC、干物质的损失,还原糖变化平稳,贮藏效果明显优于窖藏。在贮藏期间品质指标较高的有陇署3号的淀粉和VC含量、克新1号的还原糖含量、大西洋的干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8.
氮肥对马铃薯块茎收后贮藏期间淀粉、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夏坡帝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施氮水平下马铃薯收获时及其收后贮藏期间块茎干物质、淀粉、还原糖含量及变化、淀粉磷酸化酶、蔗糖转化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收获时以低氮、中氮处理干物质含量较高于无氮和高氮处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淀粉含量呈降低趋势,还原糖含量呈增加趋势,且在整个贮藏过程中亦有此趋势,但处理间差别较收获时减小,两酶活性在贮藏期间呈增加趋势,且与还原糖含量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贮藏温度(0~4、5~8、9~12、13~16、17-20℃)对马铃薯克新品种的营养物质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的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在0~4℃贮藏下含量最高.马铃薯在9~12℃贮藏时,块茎中淀粉及于物质的含量最高.0~4℃低温贮藏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增加蛋白质的含量.马铃薯的淀粉酶活性在贮藏前期时,0~4℃贮藏温度下最高.  相似文献   

10.
贮藏温度的变化会影响旱藕块茎品质的变化。为探究不同贮藏温度下旱藕块茎重要品质的变化规律,以广西天峨旱藕为试验材料,分析旱藕块茎在3个温度处理(低温6℃、常温25℃和高温35℃)下的营养品质指标变化。结果表明:贮藏0~9 d, 3个温度处理的旱藕块茎含水量均显著降低,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均显著上升;贮藏9~15 d,低温和常温处理的旱藕含水量上升,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显著下降;贮藏15 d内,低温处理的旱藕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随贮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常温和高温处理样品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无规律性变化;贮藏0~3 d, 3个温度处理的旱藕总黄酮含量显著上升,淀粉含量显著下降,此后随贮藏时间延长低温处理样品的总黄酮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但淀粉含量变化无规律性;贮藏0~12 d,低温处理的旱藕块茎淀粉得率显著上升,此后缓慢下降,但得率值仍高于未处理前样品。结合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低温处理后的旱藕块茎更适合用于淀粉提取。研究结果可为广西旱藕贮藏、淀粉提取制备标准制定和企业加工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贮藏过程中甘薯的品质会发生变化,为深入研究不同贮藏时期甘薯品质和淀粉特性的变化规律,分析淀粉型甘薯ZH1042、鲜食型甘薯ZZ1-358和对照品种心香在贮藏期间的营养品质与淀粉特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类型甘薯的品质和淀粉特性变化规律不同。淀粉型甘薯在贮藏过程中失水率和腐烂率最高,心香在整个贮藏期的腐烂率最低。3个甘薯品种(系)的总淀粉酶活性和β-淀粉酶活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且差异显著。ZH1042淀粉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整个贮藏期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显著,而蛋白质含量在贮藏100 d后显著下降。ZZ1-358淀粉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却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心香的淀粉含量在贮藏100 d后显著上升,可溶性糖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蛋白质含量则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差异显著,由此可见,甘薯中淀粉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甘薯的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贮藏70~100 d,不同类型甘薯材料提取的淀粉纯度最高,最高黏度、最终黏度、回复值和热浆黏度在甘薯贮藏100 d时显著下降,甘薯中淀粉含量的高低能够直接影响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贮藏会改变甘薯淀粉X射线的衍射强度但不改变其晶体结构,贮藏时间不宜超过130 d。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不同贮藏条件下鲜食型和淀粉型甘薯品种外观和品质性状变化差异,以鲜食型甘薯品种‘泰薯14’和淀粉型甘薯品种‘泰薯15’为试验材料,测定冷库贮藏[(12±0.5)℃,(85%±5%) RH]和室温贮藏[(18±1)℃,(30%±5%) RH]条件下不同贮藏期块根外观及品质性状变化。结果表明,室温贮藏90 d后,‘泰薯14’较‘泰薯15’薯肉色明显加深,冷库贮藏条件下薯皮色和薯肉色变化较小;室温贮藏30 d后,甘薯块根失重率迅速增大,干率显著增加,‘泰薯15’失重率小于‘泰薯14’,冷库贮藏失重率和干率变化较室温贮藏相对较小;室温贮藏60 d后,块根腐烂率明显增大,‘泰薯14’腐烂率明显大于‘泰薯15’,冷库贮藏腐烂率明显小于室温贮藏;可溶性糖含量在贮藏60 d达到峰值,冷库贮藏大于室温贮藏,淀粉含量在室温贮藏条件下微弱上升,冷库贮藏条件下保持相对稳定。综上所述,室温贮藏60 d后块根品质明显下降,且鲜食型甘薯较淀粉型甘薯块根品质下降更明显,冷库贮藏有利于甘薯块根的优质安全贮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紫甘薯贮藏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进一步选择最佳贮藏条件。以‘紫罗兰’甘薯为试验材料,设置7 ℃+75% RH(T1)、7 ℃+85% RH(T2)、7 ℃+95% RH(T3)、12 ℃+75% RH(T4)、12 ℃+85% RH(T5)、12 ℃+95% RH(T6)、16 ℃+75% RH(T7)、16 ℃+85% RH(T8)、16 ℃+95% RH(T9)共9个处理组合,研究不同处理的紫甘薯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和花青素含量差异,考察不同储藏条件对紫甘薯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贮藏过程中,紫甘薯含水量、淀粉含量和花青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不同温度和湿度处理比较发现,紫甘薯的含水量下降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随湿度增加而减慢;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随湿度增加而降低;淀粉含量的下降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减慢,随湿度增加而加快;花青素含量在12 ℃+85% RH条件下降较慢。综合考虑,12 ℃+85% RH是紫甘薯的最适贮藏条件, 研究为紫甘薯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甘薯采后生理、主要病害及贮藏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中国种植甘薯约670万hm2,年产量1亿t,因贮藏不当,霉烂变质15%左右。论文研究甘薯采后呼吸类型、贮藏温度和贮藏期主要病害,探讨不同贮藏方法对主要病害和采后生理的影响,为甘薯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方法】以陕西省主栽品种秦薯5号为试材,采用气流法测定呼吸强度,分别在(10±0.5)、(11±0.5)、(12±0.5)、(13±0.5)℃温度下贮藏,通过比较腐烂指数确定贮藏温度。对病原菌进行科赫氏验证、ITS序列分析和形态学鉴定,根据病原菌孢子繁殖情况确定噻苯咪唑(TBZ)熏蒸用量,以目前采用的甘薯杀菌剂甲基托布津粉剂作对照。贮期用DNS比色法测定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用试剂盒法测定淀粉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抗坏血酸含量测定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淀粉含量测定用酸水解法,还原糖含量测定用DNS比色法,原果胶含量测定用咔唑比色法。研究经过TBZ熏蒸、贮前低温(3、4、5℃)处理、塑料袋包装,秦薯5号贮期SOD、淀粉酶、PG的活性,分析淀粉、还原糖、抗坏血酸、原果胶的含量变化,计算贮藏后期腐烂指数和商品率。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10统计软件整理分析,多重比较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测验。【结果】甘薯为呼吸跃变型,最适贮藏温度为11℃,贮藏期间主要病害黑斑病病原菌为暗梗孢科砖隔孢亚科(Dietyosporoideae of Dematiaceae)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 Nees ex Wallr.)甘薯交链孢霉菌(A.bataticola Ikata),TBZ抑制病原菌孢子繁殖作用明显。甘薯采后经室温愈伤,贮前低温处理,TBZ熏蒸,塑料袋包装,11℃下贮藏,能够显著抑制淀粉酶、PG酶活性,保持SOD酶较高活性,从而降低了淀粉转化成糖的速率,使抗坏血酸含量维持较高水平,延缓了甘薯采后生理衰老进程,保持了甘薯原有良好品质。【结论】甘薯采收以后在自然条件下放置5 d,使其愈伤,然后转入冷库在4℃下低温处理2 d,再将冷库缓慢升温,每天升温1℃,直至11℃下长期贮藏。在冷库升温期间用含量为4.5%的TBZ熏蒸剂按6 g•m-3用量处理3 h,塑料袋包装,贮藏210 d,腐烂指数0.185,商品率93%。甘薯贮前经愈伤、低温处理,TBZ熏蒸结合塑料袋包装,在适宜的温度下贮藏,保鲜效果理想,食用安全卫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贮藏温度对甜菜块根采后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甜菜块根BETA 218为材料,研究甜菜块根在0,4和-18℃和露天4个贮藏温度下蔗糖、还原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总酚、有机酸含量以及失重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不同的贮藏温度下,蔗糖、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还原糖、游离氨基酸、总酚、有机酸含量和失重率呈上升趋势.0和4℃贮藏的甜菜块根品质比露天贮藏好,而-18℃冻固的甜菜各品质指标都优于其它贮藏温度.[结论]甜菜冻固前贮藏温度的变化会加快甜菜贮藏品质的劣变,恒定低温贮藏能更好的保持甜菜块根贮藏品质,且在采后贮藏期间甜菜冻固速度越快,贮藏品质保持的越好.  相似文献   

16.
低温贮藏下两种甘薯的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甘薯品种宁紫1号和宁选1号在6~7℃、相对湿度85%~90%条件下贮藏105 d期间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贮藏能较好的保持两种甘薯的总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和黄酮甙含量,但低温下两种甘薯的累计腐烂率均较高。另外,宁选1号在6~7℃低温下的贮藏品质总体上优于宁紫1号。  相似文献   

17.
毕节不同海拔条件下烤烟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毕节烟区8个烟叶主产县的31个样品的常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区烤烟钾离子和氯离子的含量偏低,烟碱含量偏高,总糖、还原糖、总氮含量处于适宜水平。聚类分析将31个样品分为3类,第Ⅰ类平均海拔1 369.1 m,其化学成分含量特征为中碱中糖;第Ⅱ类平均海拔1 632.2 m,其化学成分含量特征为高碱中糖;第Ⅲ类平均海拔1 838.5 m,其化学成分含量特征为低碱高糖。其中,第Ⅲ类烤烟表现出明显的清香型烟叶特征,且烟叶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8.
贮藏温度对越心和章姬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测定了3个不同贮藏温度下越心、章姬草莓果实品质的变化特征,包括果实外观色泽、果实花青苷含量和组分以及果实糖酸含量。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增加,3个贮藏温度下越心、章姬草莓果实品质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0 ℃和4 ℃低温贮藏对草莓果实品质的保持效果都明显优于室温(15 ℃)贮藏,从能耗角度考虑,4 ℃低温贮藏更有优势。在室温(15 ℃)下,越心草莓的贮藏性要优于章姬。  相似文献   

19.
两种甘薯在中后期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黄心甘薯和白心甘薯在室温(7~22℃),相对湿度80%~88%条件下贮藏60~165 d期间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室温贮藏下甘薯的腐烂率和失重率逐渐增加;含水量、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总糖、总淀粉总体呈下降趋势;明度、红度和黄度较为稳定,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总淀粉酶活性呈波动起伏状态。总的看来,两种甘薯的腐烂快速上升期出现在贮藏120~135 d期间,营养劣变加速期出现在贮藏120~135 d后,淀粉酶活高点期出现在贮藏105 d后。此外,白心甘薯在室温下的贮藏品质总体上明显优于黄心甘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